古文選筆記(適用于北京教材)
古文選二
宋代部分一、王安石《明妃曲》1、 王昭君是漢元帝時人。
2、 昭君出塞是歷代文人筆下的傳統題材,而能于傳統見解中翻出新意的是王安石的《明妃曲》。新意為:正是由于專制帝王對嬪妃只有玩弄之意而并無真實愛情,才導致昭君寧愿含恨離漢,因此釀成昭君悲劇的是元兇是漢元帝。
二、王安石《桂枝香》(登臨送目)懷古詞。題旨:通過懷古譴責六朝君主“繁華競逐”、不修政事,武備衰弛,導致國亡。實有借歷史警誡當朝之意。
詞的層次和內容:本篇大體是上片寫風景,下片寫人事。上片以“登臨送目”四字領起,層層表現了“故國晚秋”中江山風物的勝概。下片則以“念往昔、繁華競逐”一句轉入懷古,感嘆六朝皆因荒樂而相繼覆亡,末三句落到“至今”,便寓警世傷時之意。(選或簡)
這首詞意境壯闊高遠,與作者豪放深沉之心緒相合。抓住對金陵山水風物的鮮明感受加以描繪,自鑄新詞,如“千里澄江似練,翠峰如簇”(出自南朝謝脁詩。澄江指長江),“星河鷺起”指南京白鷺洲。筆力遒勁,意境闊大,含義深廣。
“嘆門外樓頭,悲恨相續”中的“門外樓頭”說的是南朝陳后主亡國事。典出杜牧《臺城曲》:“門外韓擒虎,樓頭張麗華”。“至今商女,時時猶唱,《后庭》遺曲”被視為亡國之音,典出杜牧詩《泊秦淮》。
三、王安石《答司馬諫議書》1、 “司馬諫議”指司馬光。
2、 作品背景:北宋中期,王安石實行變法,力圖通過整軍理財以求富國強兵。新法的實行激起既得利益者的強烈反對。
3、 文主要論點:批判了士大夫因循守舊、茍且偷安、不恤國事的保守思想,表示了堅定不移地推行新法的決心。(選或簡)
4、 本文駁斥司馬光加于新法的種種罪名,即“侵官、生事、征利、拒諫、致怒”。
5、 這是一篇書信形式的駁論文章。觀點鮮明,態度決絕,但措辭委婉得體,具有寓剛于柔的特色。(選)
四、蘇軾《游金山寺》1、 北宋年間,因“烏臺詩案”被貶的作家是蘇軾。
2、 這是一首以記游為題材的七言古體詩。金山寺在今江蘇鎮江。
3、 作品主旨:借游金山寺抒發強烈的厭倦仕宦和思鄉歸隱之情。
4、 內容結構特色:以思鄉為核心,以欲歸隱為終局,而以江水為紐帶貫串全篇。
5、 藝術特色:此詩運用了豐富的聯想。“聞到潮頭一丈高,天寒尚有沙痕在”見到沙痕,聯想潮高逾丈。“中泠南畔石盤陀,古來出沒隨波濤”見到巨石,聯想宦海浮沉。這些聯想都圍繞著一個核心,即“思鄉”,顯得十分和諧自然。(選或簡)
6、 詩描繪的景物有:
(1) 白天的江湖。
(2) 傍晚的晚霞、江景。
(3) 黑色的月夜。
(4) 默夜的江火。
五、蘇軾《江城子》(十年生死兩茫茫)1、 悼亡詞,也是婉約詞。與《臨江仙》(夢后樓臺高鎖)同樣為寫夢境的詞作。
2、 主旨:寫此詞時,愛妻王弗已死十年。這首詞在表現對愛妻深情思戀的同時,也流露了仕途多艱的感傷。(選或簡)
3、 劃分內容層次,即結構特點:
(1) 以“夢”貫通全篇的結構特點。
(2) 上片寫夢前對亡妻的思念,下片記夢中與妻子相逢。“料得”以下三句抒寫夢醒后的哀思。(選或簡)
4、 抒情手法特色:采用將自己與亡妻時而合說、時而分寫的手法。
5、 這首詞寫景、記事、抒情,純以白描取勝。“塵滿面,鬢如霜”,寫詞人容貌特征,是寫自己,見出仕途坎坷、心力交瘁之苦。“小軒窗,正梳妝”,選取普通的日常生活場景,卻是夫妻恩愛十年的藝術再現。“相顧無言,惟有淚千行”,屬細節描寫,卻具有“此時無聲勝有聲”的豐富情感內容。“明月夜,短松岡”,化景物為情思,余味曲包,思致無窮。白描手法的運用,使這首詞顯得情感真摯,意象清新。
[1] ...
聲明:
(一)由于考試政策等各方面情況的不斷調整與變化,本網站所提供的考試信息僅供參考,請以權威部門公布的正式信息為準。
(二)本網站在文章內容來源出處標注為其他平臺的稿件均為轉載稿,免費轉載出于非商業性學習目的,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您對內容、版權等問題存在異議請與本站聯系,我們會及時進行處理解決。
相關推薦
2023年4月浙江自考高級英語課文翻譯復習資料十二
11-262022年浙江自考英語(二)語法及翻譯復習資料(8)
10-092023年4月浙江自考英語(二)串講筆記:lesson10-13
02-102024年4月浙江自考溫病學復習資料:第八章
12-22自考輔導資料:2021年10月《馬克思主義哲學原理》—感性認識和理性認識的辯證關系
06-172022年浙江自考市政學復習筆記第十二章:城市經濟管理
09-162023年4月浙江自考中國現代文學作品選復習資料十四
11-292022年浙江自考《高級英語》復習資料(13)
09-282022年浙江自考《科技檔案管理》串講筆記(11)
10-102023年4月浙江自考中外新聞作品研究復習資料:華陽礁上補給忙
0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