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點解析:
第二章商品和貨幣
本章內容
1.商品與商品經濟
2.貨幣
3.價值規律
4.商品經濟與市場經濟
考情分析
每年都是命題的重點,單項選擇題、多項選擇題、簡答題、論述題都曾出現。
2.1商品與商品經濟
1.商品:
為市場交換而生產的有用的勞動產品。
2.商品經濟:
內容:商品生產和商品交換。
產生和存在的兩個條件:
一般基礎和條件——社會生產力的發展和社會分工的存在。
決定性條件——生產資料和勞動產品屬于不同的所有者。
3.商品的二因素
使用價值——自然屬性——具體勞動
價值——社會屬性——抽象勞動
使用價值與價值的對立統一關系
(1)使用價值和價值的統一性表現在:作為商品必須同時具有使用價值和價值兩個因素。使用價值是價值的物質承擔者,價值寓于使用價值之中,二者統一于商品體之中。
(2)使用價值和價值又是互相排斥的。生產者和消費者都不能同時占有商品的價值和使用價值。商品內在的價值和使用價值的矛盾是通過商品交換解決的。
4.生產商品勞動的二重性:具體勞動和抽象勞動
具體勞動和抽象勞動是對立統一關系。二者在時空上是統一的,是同一勞動過程中不可分割的兩個方面。具體勞動在性質上是不同的,反映的是人與自然的關系,是勞動的自然屬性。抽象勞動在性質上是相同的,只存在量的差別,反映的是商品生產者的社會關系,是勞動的社會屬性。
勞動二重性理論是理解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的樞紐
(1)把勞動價值論建立在完全科學的基礎之上
(2)為剩余價值理論奠定了科學基礎
(3)為資本有機構成理論、資本積累理論等一系列重要理論提供了科學依據。
5.商品的價值量
由生產商品的社會必要勞動時間決定的
形成商品價值量的勞動,是以簡單勞動為尺度的
單位商品的價值量同生產該商品的勞動生產率成反比,與包含在商品中的社會必要勞動時間成正比。
6.以私有制為基礎的商品經濟的基本矛盾:私人勞動和社會勞動
表現: (1)商品全部銷售不出去(2)商品部分銷售不出去
原因
這一矛盾決定著以私有制為基礎的簡單商品生產者的命運
2.2貨幣
7.價值形式的四個階段
簡單或偶然的價值形式(1只綿羊=2把石斧)
總和或擴大的價值形式
一般價值形式
貨幣價值形式(與一般價值形式沒有本質區別)
等價形式的特點
(1)使用價值成為價值的表現形式;
(2)具體勞動成為抽象勞動的表現形式;
(3)私人勞動成為社會勞動的表現形式。
聲明:
(一)由于考試政策等各方面情況的不斷調整與變化,本網站所提供的考試信息僅供參考,請以權威部門公布的正式信息為準。
(二)本網站在文章內容來源出處標注為其他平臺的稿件均為轉載稿,免費轉載出于非商業性學習目的,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您對內容、版權等問題存在異議請與本站聯系,我們會及時進行處理解決。
相關推薦
2022年浙江自考《當代中國政治制度》復習筆記匯總
09-152023年浙江自考西方行政學說史復習資料:西方行政學的產生
03-022023年10月浙江自考傳播學概論復習資料:有限效果論
08-302022年浙江自考中國古代文學史(一)第三編第九章復習資料
10-31自考輔導資料:2021年10月《學前教育史》—論幼稚師范教育
06-052023年4月浙江自考中外教育簡史復習筆記:英國近代教育制度
12-08自考輔導資料:2021年10月《學前教育史》—雅典的學前教育
06-072022年浙江自考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串講資料
08-10自考輔導資料:2021年10月《馬克思主義哲學原理》—科學的一般特征和社會作用
06-162022年10月浙江自考《政治經濟學》重點復習第十三章
07-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