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魯迅一向主張“翻譯”的路子要寬,一是選材不宜過嚴,二是批評要慎重。
37.1928年,創造社、太陽社中的部分人曾指責魯迅是落伍者和封建余孽。
38.瞿秋白于1933年寫的《魯迅雜感選集·序言》,是魯迅研究史上的一座里程碑。
39._《墳》是魯迅的第一本雜文集。
40._雜文_是魯迅一生文學創作中的主要藝術形式。
41.魯迅認為“知事論人”是“研究文學或某一作家”的好方法。
42.在《野草》中,和戰斗的人生哲學相背離的另一種人生態度是_(奴才哲學)
43.伯夷是魯迅小說《采薇》中的人物形象。
44.魯迅在《藥》的結尾中添上一個(花環),增加了作品的“亮色”。
45.魯迅在《吶喊·自序》中說:“凡是愚弱的國民,即使(體格如何健全),如何茁壯,也只能做毫無意義的 (示眾的材料和看客”。
46.茅盾先生認為,在《故事新編》中,魯迅“將(古代和現代)錯綜交融,成為一而二,二而一”。
47.魯迅創作小說的目的曾經說過:“說到‘為什么’做小說罷,我仍抱著十多年前的‘啟蒙主義’,以為必須是(為人生),而且要(改良人生_”。
48.在魯迅看來,雜文應該“是匕首,是(投槍),能和讀者一同殺出一條生存的血路的東西”。
49.“革命被頭掛退的事很少有的,革命的完結,大概只由于投機者的潛入。也就是內里蛀空”。這段文字出自魯迅雜文《鏟共大觀》。
50.魯迅認為好的諷刺手法,應該“詞微而顯,旨博而深 ”。他稱贊《儒林外史》的“蹙而能諧,婉而多諷”。
51.魯迅一生共創作了雜文集16本,其中三本是以(且介亭)為題。
52.在《野草》中的《立論_》中,魯迅批評了是非不分、圓滑虛偽的處世態度。
53.《野草》運用自由聯想的方法,尋找感情的(對應物),使詩意顯得富有(暗示性)和多層次性。
54.魯迅在《野草》中,竭力將自己的內心感受化為“_意象”,以具有物質感的形象來抒發感情。
55.魯迅認為《詩經》中,《風》詩是“閭巷之情詩”,最有價值。
56.魯迅說:“屈原是‘楚辭’的開山老祖,而他的《離騷》,卻只是_(不得幫忙)_的不平”。
57.魯迅說:“我以為一切好詩,到_(唐)_已被做完,此后倘非能翻出如來掌心之齊天大圣,大可不必動手”。
58.魯迅說:“唐末詩風衰落,而(小品)放了光輝。
59.魯迅認為唐詩發展的原因,是和唐人重視(文化)_的觀念分不開的。
60.魯迅在研究古代文學中,寫了斷代的中國文學史《_漢文學史綱要_》和小說史《中國小說史略》、《中國小說的歷史的變遷》。
61.魯迅對待文學藝術遺產主張“拿來主義”,他說:“我們要拿來。我們要或使用,或(存放)_,或(毀滅)”。
62.魯迅從事古代小說的學習、整理和研究,輯錄了《古小說鉤沉》、《小說舊聞抄》和《唐宋傳奇集_》三部書。
63.魯迅推崇的唐人小品文《讒書》的作者是(羅隱)。
64.魯迅贊揚拜侖:“茍奴肅立其前,必衷悲而疾視,衷悲所以(哀其不幸)_,疾視所以(怒其不爭
65.魯迅《孤獨者》的主題與阿爾巴綏夫的小說《工人綏惠略夫》有內在聯系。
66.魯迅的《摩羅詩力說》是中國近代第一篇系統評介西方文藝思潮的論著。
67.魯迅在談到芥川龍之介的《鼻子》等作品時寫道:“那些古代的故事經他改作之后,都注進(新的生命去),便與(現代人)生出干系來了”。
68.魯迅將(拜倫)作為摩羅詩宗的宗主。
69.魯迅翻譯了日本(鶴見佑輔)_的《思想·山水·人物》。
70.魯迅在談到阿Q時,曾說他要“畫出這樣的沉默的_國民的靈魂
聲明:
(一)由于考試政策等各方面情況的不斷調整與變化,本網站所提供的考試信息僅供參考,請以權威部門公布的正式信息為準。
(二)本網站在文章內容來源出處標注為其他平臺的稿件均為轉載稿,免費轉載出于非商業性學習目的,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您對內容、版權等問題存在異議請與本站聯系,我們會及時進行處理解決。
相關推薦
2022年浙江自考《當代中國政治制度》復習筆記匯總
09-152023年浙江自考西方行政學說史復習資料:西方行政學的產生
03-022023年10月浙江自考傳播學概論復習資料:有限效果論
08-302022年浙江自考中國古代文學史(一)第三編第九章復習資料
10-31自考輔導資料:2019年10月《美學》知識點-崇高的內涵與特點
09-172023年4月浙江自考中外教育簡史復習筆記:英國近代教育制度
12-08自考輔導資料:2021年10月《學前教育史》—論幼稚師范教育
06-05自考輔導資料:2021年10月《學前教育史》—雅典的學前教育
06-072022年10月浙江自考《政治經濟學》重點復習第十三章
07-062023年4月浙江自考新聞學概論復習筆記:堅持和實現正確的輿論導向
1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