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雯、羅洪的流亡記:
朱雯戰時散文作品結集出版有《百花洲畔》、《不愿做奴隸的人們》,另一本《難民行腳》在戰火中失落。她的《烽鼓集》主要出自《百花洲畔》和《不愿做奴隸的人們》,其作品自然樸實,感情真摯,洋溢著時代的生活氣息。
羅洪的散文輯為《流浪的一年》和《為了祖的成長》,還有一本《苦難的開始》未曾見過出版。
李廣田的《圈外》和《日邊隨筆》:
《圈外》大都是紀行文。《回聲》是他暫居羅江、敘永時期的作品,《日邊隨筆》寫于敘永和昆明。這時李廣田的散文帶有雜文的筆調,增強了抒情議論的戰斗性,以簡潔明快見長,多少失卻了前期的婉轉含蘊的情致。
冰心的《關于女人》:
《關于女人》是冰心偏愛的作品,這里面所集中抒寫的不但是她的最高超圣潔的靈感之源的女人,而且多是她所喜愛的、尊敬的人物。
戰時散文表現手法的變化,同樣在冰心散文中得到反映。這部散文集屬于人物特寫類,行文帶著小說的筆調,主要運用敘述的語言,人物在對話和具體行動中展現她們的性格,又巧妙借用“男士”的視角和口吻加以敘述和議論,使女性人物更見異彩,文調富有幽默感和哲理味。她雖暫擱下自己所擅長的的抒情藝術,卻在敘事藝術上比先前的“問題小說”和旅行記有著長足的進展。
葉紹鈞的《西川集》:
《西川集》大部分是1944年寫的雜文和記敘散文的結集。
《西川集》中記敘散文只有四篇:《我們的驕傲》、《鄰舍吳老先生》、《辭職》和《春聯兒》,這四篇表現了他散文創作的變化和對語體化文字的執著追求,也體現了戰時的色彩和當時記敘散文藝術的一般傾向。
這四篇小記寫抗戰期間的四位小人物,小記運用短篇小說的場景再現的寫法,“我”在文中出場,與環境襯托、人物描寫、對話等互相配合。《春聯兒》寫得最出色而富有變化。
葉紹鈞記敘抒情散文善于寫離別情緒,文字清麗,后來他專注于社會、人生問題,表達一種執著現在、有益于人的思想,語言力求質樸自然。《西川集》這四篇小記,以寫人為主,用小人物瑣事來反映時代大潮,富于戰時人生的雋永情味。
靳以的《人世百圖》:
散文作品《霧及其他》、《紅燭》、《鳥樹小集》、《沉默的果實》、《人世百圖》。
他的逃難記,有《旅中雜記》、《鄰居們》、《沉默的旅車》、《我坐在公路車上》等。
他的《人世百圖》極力把自己的憎惡隱蔽在冷靜深入的剖析背后,讓形象本身說話,并且發揮他的特長,進行廣泛的心理活動描述,創造了散文勾描世間相的一種新寫法。從記敘戰亂流離經歷到勾勒后方“人世百圖”,從控訴、吶喊到對后方黑暗現實的暴露和批判,靳以的創作體現了戰時記敘散文的發展趨勢。
繆崇群寫法不同于靳以,不用擬人或擬物的方式,而以素描方式勾勒了世間幾種人相的真實面貌,以鮮明的個性特征概括了同類型人物的本質特征,具有一定典型意義,這是繆崇群對人物素描的一個貢獻。
司馬的《重慶客》:
先后結集出版了《重慶客》、《重慶旁觀者》和《重慶奇談》三書。以新聞記者的敏銳眼光年取陪都重慶五花八門、離奇古怪的社會相。在輕妙冷峻的言語中隱含著揭露、批判的鋒芒,確有馬克·吐溫式的幽默感和諷刺性。
他的這些作品猶如重慶社會的一幅幅速寫,以題材廣泛、觀察敏銳、文筆幽默輕快、時帶冷嘲熱諷的獨特風格而獲得廣大讀者的喜愛。
二、自然山水的陶冶和啟迪
羅常培的《蒼洱之間》和費孝通的《雞足朝山記》:
費孝通寫的是主觀的情緒,而羅常培是客觀的情實,費孝通側重于自由地記游興感,羅常培偏重于細致地考究紀實。
羅常培先前還出版過《蜀道難》;費孝通稍后寫了國外訪問記《初訪美國》、國內考察記《鄉土中國》、《鄉土重建》等,屬于考察記一類。
沈從文的《昆明冬景》等:
他在昆明八年所寫的散文和評論輯為《昆明冬景》、《燭虛》、《云南看云集》。
《昆明冬景》、《云南看云》二文,引人警覺的是自然美景與世俗人生的鮮明對比和強烈反差。其文風也從湘西系列的絢料流麗趨于幽玄精警,以知性感悟取代了感性抒發。
馮至的《山水》:
被魯迅稱為“中國最為杰出的抒情詩人”。
馮至赴德途中的游記,連同戰時在昆明寫的散文七篇一并結集為《山水》。
《憶平樂》是上述自然觀的代表性作品。《人的高歌》是一曲人力征服自然力的頌歌。
《山水》集內作品大多作于馮至從德國留學歸國后,此后的創作告別了早期詩作的浪漫感傷情調,寫出了被李廣田稱為“沉思的詩”的《十四行集》等作品。《山水》帶有“沉思的個性特色”。他的作品是詩人和哲人結合的產物。
黃裳的《錦帆集》和《錦帆集外》:
散文集《錦帆集》和《錦帆集外》、報導集《關于美國兵》、雜文集《舊戲新談》。
散文集《錦帆集》和《錦帆集外》以反映自己旅居生活為主,表現了一個流浪者的心情。黃裳一馮至不同,他像一位愛發思古之幽情者,喜歡活用古典史實,復活古人面目,再創古典詩詞、戲劇中的意境。如《貴陽雜記》、《昆明雜記》、《江上雜記》。他的旅居散記把景物、民俗、史事、情趣交織起來,構成了智情統一的境界。
作家此時所寫的游記,除了山光水色以外,多聯系歷史、地理、民族、文化、民俗等作深廣的思考,在游記中多有哲理性的回味。戰爭給人們以巨大的磨煉,也使人們更趨于成熟,這在本時期的游記中也有著頗為鮮明的體現。
聲明:
(一)由于考試政策等各方面情況的不斷調整與變化,本網站所提供的考試信息僅供參考,請以權威部門公布的正式信息為準。
(二)本網站在文章內容來源出處標注為其他平臺的稿件均為轉載稿,免費轉載出于非商業性學習目的,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您對內容、版權等問題存在異議請與本站聯系,我們會及時進行處理解決。
相關推薦
2022年浙江自考《當代中國政治制度》復習筆記匯總
09-152023年10月浙江自考傳播學概論復習資料:有限效果論
08-302022年浙江自考中國古代文學史(一)第三編第九章復習資料
10-312023年4月浙江自考外國文學史復習筆記:高爾基
12-26自考輔導資料:2019年10月《美學》知識點-優美及優美的內涵與特點
09-172023年4月浙江自考中外教育簡史復習筆記:西歐中世紀教會學校
12-10自考輔導資料:2021年10月《學前教育史》—論幼稚師范教育
06-052022年浙江自考公共政策復習筆記第十章
09-192023年浙江自考公共管理學串講資料:公共管理學的產生
03-02自考輔導資料:2021年10月《馬克思主義哲學原理》—矛盾是事物發展的動力
06-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