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叫做隨后策略?包括哪些具體方法?
隨后或結果干預是在已發生的行為之后進行干預。包括強化和反饋,也包括的改變和技術的革新。
⑴強化與懲罰
強化有正強化和負強化。正強化使用獎勵——當個人采取環境保護行為時,獲得一些有價值的東西。負強化是為了消除不好的行為,如懲罰就是在不期望的行為后伴隨一個不喜歡的結果。如罰款。
⑵反饋
環境反饋是提供行為的結果。通常,能源使用的反饋方法是把當前與過去的相同時期作對比。好的反饋應該對應具體背景有所調整。由于反饋起了一定的強化作用,所以也可以屬于強化的方法。最省錢的反饋方法是自我監督,換言之是教給人們怎樣看測量儀表,鼓勵他們定期去檢查。
⑶和技術革新
通過改進技術,制定規則或建立制度可以挽救能源
為減少亂扔垃圾的行為,最主要的方法有先行干預和隨后策略。
1、先行干預:許多實驗使用提示和暗示作為禁止亂扔垃圾的先行策略。
研究發現,造成人們亂扔垃圾的主要原因之一是“垃圾產生垃圾”。就是說,在一個有垃圾的地方容易產生更多地垃圾。除提示之外,先行干預的方法還包括呈現榜樣和適當設置垃圾箱。
2、隨后策略在短期內的效果比先行干預顯著。當有垃圾扔進時會發出“謝謝”的聲音,結果,人們很少亂扔垃圾。如果運用得當,強化對減少亂扔垃圾行為十分有效,它更容易引發人們清掃骯臟環境的行為。“榮譽制度”的方法來減少亂扔垃圾現象。他們規定,如果游客揄滿一袋廢棄物并填寫一張有姓名和住址的卡片,就有機會獲得25美分的獎勵,一部分人還有可能得到一筆更大的獎金。
簡答-舉例說明怎樣減少故意破壞行為?
名詞-故意破壞行為:可以定義為“故意或惡意破壞、損壞、損壞公有或私有財產。和沒有采取保護資源的措施或無意的亂扔垃圾不同,故意破壞行為是有意的。
故意破壞行為又分為幾個類型:為了不法獲得某件物品(偷竊、掠取);屬于意識上的問題(引起對自己或某個問題的關注);報復性的(目的在于報復);當作消遣(打發無聊),以及惡意破壞(宣泄不滿和憤怒,常發生在公共設施上)等。
1、人為破壞可能只是因為上些人認為這很有趣,所以亂涂亂畫或其他被破壞的場所更容易成為其他人涂鴉和損壞的目標。要減少人為破壞,公園和其他場所首先要做的事是盡快清理已涂畫的字跡。加利福尼亞曾用計算機跟蹤亂畫的人及其同伙,清除涂畫的字跡。
2、人為破壞一般和個體的心理或社會背景有聯系。所以加強控制管理的力度,可以減少破壞行為的發生;或者通過改善人與環境的協調,也有利于減少故意破壞現象。
3、故意破壞行為也可能因為經濟需要導致,或由于疏忽,以及事業,學業上的挫折引起。
巴倫和費希爾提出故意破壞行為產生的一個模式,這個模式提出:社會心理學中的公平理論認為應公平地對待別人,自己也應得到公平的對待。但是,當事實不符合公平原則時,人就會變得憤怒,并試圖尋找一種平衡。
4、只有當個體自己認為受到不公平對待,并且沒有能力調節時,才會導致故意破壞行為。增強自我調節,減少不公平感,或者二者結合也許是減少故意破壞行為最有效的方法。
聲明:
(一)由于考試政策等各方面情況的不斷調整與變化,本網站所提供的考試信息僅供參考,請以權威部門公布的正式信息為準。
(二)本網站在文章內容來源出處標注為其他平臺的稿件均為轉載稿,免費轉載出于非商業性學習目的,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您對內容、版權等問題存在異議請與本站聯系,我們會及時進行處理解決。
相關推薦
2022年浙江自考《當代中國政治制度》復習筆記匯總
09-152023年10月浙江自考傳播學概論復習資料:有限效果論
08-302022年浙江自考中國古代文學史(一)第三編第九章復習資料
10-31自考輔導資料:2019年10月《美學》知識點-崇高的內涵與特點
09-172023年4月浙江自考中外教育簡史復習筆記:英國近代教育制度
12-08自考輔導資料:2021年10月《學前教育史》—論幼稚師范教育
06-052023年4月浙江自考外國文學史復習筆記:高爾基
12-26自考輔導資料:2021年10月《馬克思主義哲學原理》—矛盾是事物發展的動力
06-11自考輔導資料:2021年10月《學前教育史》—雅典的學前教育
06-07自考輔導資料:2019年10月《美學》知識點-優美及優美的內涵與特點
09-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