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內容提要
社會主義新聞事業的由來、本質和特征
1.會主義新聞事業的產生和發展:
社會主義新聞事業是在它的前身——誕生于資本主義社會的無產階級新聞事業的基礎上建立起來的。無產階級報刊在19世紀20年代作為資本主義意識形態的對立物出現,成為剛剛登上政治舞臺的無產階級的戰斗號角和思想武器。特別是在用科學社會主義理論武裝起來的工人階級政黨出現之后,工人報刊發展成革命政黨的機關報,成為教育和團結工人群眾的思想中心。
馬克思、恩格斯創辦的《新萊茵報》,列寧創辦的《火星報》和《真理報》,中國共產黨創辦的《解放日報》和《新華日報》,是無產階級新聞傳播媒介的光輝典范,其思想水平和宣傳藝術在世界新聞史上也堪稱一流。誕生和存在于資本主義社會中的無產階級新聞事業,生存環境惡,一方面資金匾乏,往往要靠工人群眾奉獻自己的血汗錢來支撐,無法和財力雄厚的資產階級新聞事業進行物質實力上的競爭;另一方面,遭受著資產階級國家政權的歧視和壓迫,隨時有報刊被查封、從業者被逮捕的危險。但無產階級新聞事業的經營者和從業者,不畏艱難困苦,發揮階級組織和先進思想的獨特優勢,配合政黨的戰略部署和中心工作,進行了有聲有色而卓有成效的宣傳。無產階級新聞事業的思想成果和業務,成了社會主義新聞事業可以直接繼承的光榮傳統和發揚光大的堅實基礎。一當無產階級奪取全國政權之后,在摧毀資本家私人占有制的生產關系的同時,也對資本主義新聞事業進行了徹底改造,建立了適應以公有制為核心的經濟基礎的社會主義新聞事業。社會主義新聞事業有公有制經濟作為經濟后盾,有無產階級專政的國家機器作為政治保障,有居于國家指導思想地位的共產主義學說作為理論武器,又有廣大人民群眾的支持和參與,其發展速度和規模是十分可觀的。社會主義新聞事業已經有近百年的歷史。在風云變幻的百年滄桑中,社會主義新聞事業為建立和鞏固新生的社會主義經濟政治制度,為維護世界和平和促進人類社會進步,作出了不可磨滅的歷史貢獻。它雖然有過失誤和迷惑,但終究以獨樹一幟的品格和特色,沖破了資本主義新聞事業獨霸輿論陣地的傳統格局,在世界新聞發展史上樹起了劃時代的豐碑。雖然在當今世界,社會主義新聞事業還沒有趕上和超過資本主義新聞事業的整體實力,但世界各國特別是發展中國家的人民,從中看到了建立合理的世界新聞傳播新秩序的現實希望和依靠力量。
2.主義新聞事業的本質和特征:
第一,社會主義的生產資料公有制決定了新聞事業不能私有化,人民永遠是社會主義新聞事業的主人。在我國,由于特殊國情所決定,實行多種經濟成分并存的混合經濟結構,但全民所有制和集體所有制是國民經濟的主要成分,占據主導地位,決定著國民經濟的命脈。這是我國憲法規定了的經濟制度。這樣的生產關系必然要求精神生產部門和思想上層建筑領域的新聞資產,一律實行社會公有制度,不允許外資對社會主義新聞事業的滲透和控制。其目的是保證新聞傳播行為不為私人私利所左右,社會輿論不被非社會主義的政治勢力所控制,保證新聞事業堅定地為社會主義服務和為人民服務,為逐步實現共產主義的遠大理想服務,也就是永遠保持社會主義新聞事業的階級本色,永遠為全體人民所擁有。
第二,堅持馬克思主義的指導方針,宣傳集體主義和共產主義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在所有的社會主義國家的現實經濟生話中,仍然存在著貧富差別,甚至還存在一定范圍和一定程度的經濟剝削,但社會主義的本質在于通過解放和發展生產力,達到消滅剝削和兩極分化,最終實現共產主義理想的目標。這決定了社會主義的新聞宣傳一定要把遠大理想和現實有機地統一起來,堅持用集體主義、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的思想體系指導新聞報道和教育人民群眾,不允許新聞傳媒宣揚個人主義的人生觀和價值觀,不允許贊美剝削制度和資產階級生活方式,保證社會輿論的正確的政治方向和健康態勢,有利于鞏固和完善社會主義經濟體制和人民民主專政的政治制度。
第三,在馬克思主義政黨和人民政府的統一領導下,開展新聞媒體間的良性競爭。社會主義新聞事業是人民的事業,是馬克思主義政黨和人民政府統一領導下的輿論機構,各種媒體以及不同新聞單位之間奮斗目標一致,沒有根本的利害沖突。它們之間存在著傳播內容、受眾范圍以及風格品位的差別,存在著傳播過程中的競爭;在進人市場后也存在經濟利益上的競爭,拉大了整體實力上的差距。但這種競爭不會發展成你死我活的拼斗,不會因為競爭而損傷新聞宣傳和輿論引導的大局。各新聞媒體把競爭作為前進的動力,在黨和政府的統一領導下協調步伐和口徑,各自發揮各自的優勢,顯示自己的特色,共同完成報道新聞和引導輿論的任務。這是社會主義新聞事業的一大特色和明顯優勢。
第四,堅持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的統一,始終把社會效益放在第一位。社會主義新聞事業在市場經濟環境中,改變了純計劃經濟時期一切支付都依靠撥款的!日路,把事業單位當作企業來經營,通過自收自支的途徑提供維持生存和壯大實力的經濟保證。但是投入市場運作的傳媒經營屬于全民所有的輿論工具,支撐的是精神產品——新聞信息的生產,這就決定了新聞的采集編播不能以市場為取向,不能實行純商業化運作,不能把傳媒盈利放在第一位。一定要堅持為社會主義服務和為人民服務的根本方針,必須把實現正確輿論導向放在高于一切的地位。社會主義新聞事業要盡力滿足受眾的多樣性需求,提高新聞產品的市場占有率,但不能崇拜自發性,不能媚俗,不能迎合低級趣味,而應當靠新聞報道的可信性、權威性和高超的宣傳藝術,去吸弓!和擴大自己的受眾群,靠馬克思主義指導下的生動活潑的經常性報道去教育和提高群眾。
二、重要術語
社會主義新聞事業的本質
社會主義新聞事業在本質上是社會主義社會的經濟基礎通過新聞手段在思想上層建筑的反映,是社會主義社會思想上層建筑的構成部分。社會主義社會的生產關系即經濟基礎決定了社會主義新聞事業的本質屬性。社會主義的生產關系以生產資料公有制為基礎,實行按勞分配為主的分配制度,消除剝削和兩極分化,實現勞動者的共同富裕。正是經濟基礎的如上特征決定了社會主義新聞事業的本質屬性。
三、重點講解
1.社會主義新聞事業的特征
第一,社會主義的生產資料公有制決定了新聞事業不能私有化,人民永遠是社會主義新聞事業的主人。在我國,由于特殊國情決定,實行多種經濟成分并存的混合經濟結構,但全民所有制和集體所有制是國民經濟的主要成分,占據主導地位,決定著國民經濟的命脈。這是我國憲法規定了的經濟制度。這樣的生產關系必然要求精神生產部門和思想上層建筑領域的新聞資產,一律實行社會公有制度,不允許外資對社會主義新聞事業的滲透和控制。目的是保證新聞傳播行為不為私人私利所左右,社會輿論不被非社會主義的政治勢力所控制,保證新聞事業堅定地為社會主義服務和為人民服務,為逐步實現共產主義的遠大理想服務;也就是永遠保持社會主義新聞事業的階級本色,永遠為全體人民所擁有。
第二,堅持馬克思主義的指導方針,宣傳集體主義和共產主義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在所有的社會主義國家的現實經濟生活中,仍然存在著貧富差別,甚至還存在一定范圍和一定程度的經濟剝削,但社會主義的本質在于通過解放和發展生產力,達到消滅剝削和兩極分化,最終實現共產主義理想的目標。這決定了社會主義的新聞宣傳一定要把遠大理想和現實有機地統一起來,堅持用集體主義、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的思想體系指導新聞報道和教育人民群眾,不允許新聞傳媒宣揚個人主義的人生觀和價值觀,不允許贊美剝削制度和資產階級生活方式,保證社會輿論的正確政治方向和健康態勢,有利于鞏固和完善社會主義經濟體制和人民民主專政的政治制度。
第三,在馬克思主義政黨和人民政府的統一領導下,開展新聞媒體間的良監競爭。社會主義新聞事業是人民的事業,是馬克思主義政黨和人民政府統一領導下的輿論機構,各種媒體以及不同新聞單位之間奮斗目標一致,沒有根本的利害沖突。它們之間存在著傳活內容、受眾范圍以及風格品位的差別,存在著傳播過程中的競爭;在進人市場后也存在經濟利益上的競爭,拉大了整體實力上的 差距,但這種競爭不會發展成你死我活的拼斗,不會因為競爭而損傷新聞宣傳和輿論引導的大局。各新聞媒體把競爭作為前進的動力,在黨和政府的統一領導下協調步伐和口徑,各自發揮各自的優勢,顯示自己的特色,共同完成報道新聞和引導輿論的任務。這是社會主義新聞事業的一大特色和明顯優勢。
第四,堅持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的統一,始終把社會效益放在時期一切支付都依靠撥款的舊路,把事業單位當作企業來經營,通過自收自支的途徑提供維持生存和壯大實力的經濟保證。但是投入市場運作的傳媒經營屬于全民所有的輿論工具,支撐的是精神產品——新聞信息的生產,這就決定了新聞的采集編播不能以市場為取向,不能實行純商業化運作,不能把傳媒盈利放在第一位。一定要堅持為社會主義服務和為人民服務的根本方針,必須把實現正確的輿論導向放在高于一切的地位。社會主義新聞事業要盡力滿足受眾的多樣性需求,提高新聞產品的市場占有率,但不能崇拜自發性,不能媚俗,不能迎合低級趣味,而應當靠新聞報道的可信性。權威性和高超的宣傳藝術,去吸引和擴大自己的受眾群,靠馬克思主義指導下的生動活潑的經常性報道去教育和提高群眾。
四、難點分析
前蘇聯和東歐社會主義國家新聞事業的缺點
前蘇聯和東歐的社會主義新聞事業,為宣傳共產主義思想體系和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為保衛世界和平和促進人類進步事業,都作出了積極的貢獻,這些國家的社會主義新聞事業也存在不少缺點:
(1)從傳媒結構到傳播內容都較為單調,不能滿足社會公眾的多樣性需求。這主要是階級斗爭擴大化和高度集中的經濟模式的反映。
(2)先受階級斗爭擴大化的“左”的政策支配,沒有及早實現宣傳重點向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的轉移;后又受階級斗爭熄滅論的右的政策的支配,對西方資本主義國家的“和平演變”攻勢,缺乏足夠的警惕和抵御能力。
(3)依附于單純的計劃經濟體制,失去了競爭機制,傳播制度缺乏活力,管理體制流于僵化。
(4)慣于用生硬灌輸的方式進行說教,傳媒對受眾缺乏平等相待的民主意識。
(5)新聞法制不夠健全,不善于用法律保護社會主義新聞事業的自由權利,也不善于用法律武器向資本主義勢力借用新聞自由顛覆社會主義制度的行為作斗爭。
(6)缺少人民群眾的聲音,沒能充分發揮新聞傳媒弘揚社會主義民主和輿論監督的職能。
(7)對來勢兇猛的新技術革命缺乏應有的敏感,在時代潮流面前喪失了主動權和權威性。正是由于前蘇聯和東歐的社會主義國家及其新聞事業長期存在如上弱點,在資本主義發動的“沒有硝煙的戰爭”中打了敗仗,由輿論失在很快引發為社會劇變和國家解體。這些國家的傳媒逐步走向私有化,外國壟斷財團也加緊滲透,導致新聞事業徹底“西化”,改變了社會主義的本質屬性。
聲明:
(一)由于考試政策等各方面情況的不斷調整與變化,本網站所提供的考試信息僅供參考,請以權威部門公布的正式信息為準。
(二)本網站在文章內容來源出處標注為其他平臺的稿件均為轉載稿,免費轉載出于非商業性學習目的,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您對內容、版權等問題存在異議請與本站聯系,我們會及時進行處理解決。
相關推薦
2022年浙江自考《當代中國政治制度》復習筆記匯總
09-152023年浙江自考西方行政學說史復習資料:西方行政學的產生
03-022023年10月浙江自考傳播學概論復習資料:有限效果論
08-302022年浙江自考中國古代文學史(一)第三編第九章復習資料
10-31自考輔導資料:2021年10月《學前教育史》—論幼稚師范教育
06-052023年4月浙江自考中外教育簡史復習筆記:英國近代教育制度
12-08自考輔導資料:2019年10月《美學》知識點-崇高的內涵與特點
09-17自考輔導資料:2021年10月《學前教育史》—雅典的學前教育
06-072023年4月浙江自考新聞學概論復習筆記:社會主義新聞事業對從業者的基本要求
12-052023年4月浙江自考新聞學概論復習筆記:新聞批評與正面宣傳
1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