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康有為、梁啟超的教育思想
康有為(1858~1927),浙江南海人。原名祖詒,字廣廈,號長素。我國近代著名思想家、教育家,創辦貴陽萬木草堂,學生中著名者有梁啟超等。與梁等發動“公車上書”,同為戊戌變法運動發起者和領導人。
梁啟超(1873~1929),浙江新會人,字卓如,號任公,飲冰室主人。18歲入萬木草堂成為康有為的學生。我國近代著名思想家和教育家,曾任長沙時務學堂總教習。辛亥革命后,歷任北洋政府司法總長、財政總長。1920年后,執教于北京大學、南開大學、清華大學。
(一)教育的作用與目的
康、梁非常強調教育的作用,把教育視為改良政治、救亡圖存和振興國家的重要手段??涤袨檎J為:“欲任天下之事,開中國之新世界,莫亟于教育?!盵1]梁啟超指出:“世界之運,由亂而進于平,勝敗之原。由力而趨于智,故言自強于今日,以開民智為第一義?!盵2]進而強調:中國欲“亡而存之,廢而舉之,愚而智之,弱而強之,條理萬端,皆歸本于學?!盵3]。
康有為把教育作為培養維新變法人才的主要途徑,所辦萬木草堂以“激勵氣節,發揚精神,廣求智慧”為教育宗旨。梁啟超在《新民說》、《論教育當定宗旨》等文中提出了培養“新民”的新教育目標,并論述了“新民”的具體規格。他認為,教育的目標在于“養成一種特色之國民”或“新民”,能團結一起“以自立競存于列國之間,不徒為一人之才與智也”[4];這種新民必須具有新的道德、思想、精神及新的特性和品質,如“公德”、“國家思想”、“權利義務”、“自由”、“自治”、“自尊”、“合群”、“尚武”等等。[5]顯然,他所肯定的新民是具有資產階級的政治信仰、思想觀念和道德修養,能適應資本主義發展所需要的人才。
(二)論廢八股、變科舉、興學校
康有為1898年6月在《請廢八股試帖楷法試士改用策論折》中力陳明清兩代科舉考試注重八股、試帖和楷法的危害,請求光緒皇帝“特發明詔,立廢八股”,“并罷試帖”,“勿尚楷法”,令“今鄉會重試,請改試策論”。并且進一步提出廢科舉,興學校?!昂觊_校舍,教以科學,俟學校盡開,徐廢科舉。”[6]他主張“遠法德國,近采日本,以定學制”[7]。具體辦法是鄉立小學,縣立中學,省府立高等學堂,京師立大學,并分設海、陸、醫、律、師范等各專門學。
梁啟超公開批評以八股為中心的科舉考試制度,主張創辦資產階級性質的學校。他認為廢八股、變科舉能起強國變法的作用,“欲興學校,養人才,以強中國,惟變科舉為第一義”[8]。他極力向皇帝建議“停止八股”、“變通科舉”。他認為變科舉的具體辦法是三策,上策是取消科舉,“合科舉于學?!?;中策為“多設諸科”,增加明經、明算、明醫、兵法等科;下策為科舉取士稍作變通,加試一些實學。[9]他積極主張建立新的學校體系,以代替科舉制度。
(三)論新式學校教育制度
康有為關于學校教育制度的設想反映在1884年寫成的《大同書》中。具體情形如下:
人本院:已懷孕的婦女進入人本院,接受胎教。
育嬰院:嬰兒在人本院到6個月,斷乳后進入育嬰院,接受學前教育至5~6歲;任務是“養兒體,樂兒魂,開兒知識”。
小學院:學習期限為6~10歲;任務是“以育德為先”,“以養體為主,而開智次之”。
中學院:學習期限為11~15歲;“一生之學根本于是”,任務除養體、開智外又以育德為重。
大學院:學習期限為16~20歲,任務“專以開智為主”,接受專門教育。
這是一個體系完整、前后銜接的學校教育制度,強調早期教育、學前教育,主張男女教育平等,主張實行德、智、體、美諸方面發展教育,反映了改良主義者的良好愿望,具有強烈的空想色彩。
梁啟超也提出了建立新學制的設想。他主張借鑒外國學制,按學生年齡特征,把教育分成四個階段,每階段受相應的學校教育。5歲以下為幼兒期,受家庭教育或幼稚園教育;6歲~13歲為兒童期,受小學教育;14歲~21歲,為少年期,受中學教育或相當的師范教育及各種實業教育;21歲~25歲為成人期,受大學教育,分文、法、醫、理、工、農、商、師范等大學。在這個系統中,他給予兒童教育與女子教育以突出地位。他還主張實行強迫義務教育?!爸袊挥d學則已,茍欲興學,則必自以政府干涉之力強行小學制度始。”[10]
(四)論兒童教育和女子教育
康有為、梁啟超都重視兒童教育和女子教育。在康有為所設想的大同社會教育制度中,兒童教育和女子教育占有重要位置。梁啟超在《論幼學》和《論女學》兩篇文章中,對兒童教育和女子教育的論述更為詳細具體。
1.關于兒童教育。
他說:“人生百年,立于幼學。”[11]他批評中國封建社會私塾教育,十分贊賞西方的兒童教育,主張為孩子辦新式學校,學習要循序漸進,先識字,次辨訓,次造句,次成文,不躐等。教育內容應該豐富多彩,要合乎兒童年齡特征。要改進教學方法,如教天文地學,就要像演戲法,童子樂知;教古今雜事,要像說鼓詞,童子樂聞;還要教算學、歌謠、聲樂、體操等。他建議為孩子們編輯一套蒙學書籍,認為兒童應該讀七種書:識字書、文法書、歌訣書、問答書、說明書、門徑書、名物書。對這七種書,都作了詳細的說明,并且還指出了教學方法。他是我國近代最早提倡各科教材教法的教育家。他還專門為8-12歲兒童擬了一個教學程序表,把孩先從早晨8點上課直至下午5點散學的全部活動分11項,作了具體的安排。孩子一天學習應不超過3小時,否則太勞累會挫傷學習積極性。
2.關于女子教育
梁啟超在《論女學》中,論述了女子教育問題。他認為中國女子不學,是國弱的原因之一?!拔嵬茦O天下積弱之本,則必自婦人不學始?!盵12]所以必須提倡女學,婦女有了知識,便可就業以自養,使可使國強民富。女子受了教育,既可以使家庭和睦,可以教育好子女.又可持家、保國、善種。因此.女子教育應盡快推行。
對于學習的內容,凡男子可學的,女子都可以學?!稗r商醫律格致制造等事,國人無男無女,皆可各執一業以自養,而無或能或不能之別。故女學與男學必相合?!盵13]他曾起草過一個《女學堂試辦略意》.主張招收8~15歲良家閨秀40名.功課中文、西文各半.學堂設三種學科:一算學.二醫學,三法學。學生可自選一門,三科之外另設師范。學成后.發給文憑.即可充任醫師、律師、教師。
(五)論師范教育
梁啟超認為師范教育是各種學校教育的基礎。他說:“師范學校立,而群學之基悉定?!薄皫煼兑舱撸瑢W子之根核也。師道不立,而欲學術之能善,是猶種糧莠而求稻苗.未有能獲者出。”[14]他主張.師范學校應該辦在大學之先.與小學同辦,首牛培養小學教師。所以,“欲革舊習,興智學,必以立師范學堂為第一義”。[15]只有首先辦好師范教育.才能滿足發展新式教育,尤其是普及義務育對師資的要求。
二、嚴復的教育思想
嚴復(1853~1921),福建侯官(今福建閩侯)人。字又陵,又字幾道。中國近代著名思想家、教育家。1867年人福州船政學堂學習,1877年赴英國留學。1879年回國后,歷任福州船政學堂教習,北洋水師學堂總教習,會辦,總辦,天津俄文館總辦,復旦公學監督,安徽高等學堂監督,清政府學部審定名詞館總纂,京師大學堂總監督,北京大學校長等教職。留英期間,除學習海軍技術和西方近代自然科學外,還接觸研讀了大量西方近代社會政治學說,深受影響?;貒?,大量譯書著說,宣傳民主平等思想,抨擊封建專制統治,主張徹底效法西方,實行資本主義。嚴復的教育思想十分豐富。
(-)廢科舉、興學校
嚴復對封建傳統教育及科舉制度深惡痛絕,進行了尖銳批判,主張效法西方,建立新式教育制度。1902年他在《與外交報主人論教育書》中,從把西學作為急務的觀點出發,提出了一個包括小學、中學、高等學堂三級縱向銜接、比較詳細的學校教育制度藍圖。在這個制度中.他主張實行強迫義務教育,主張學習西學為主,主張“著意科學”。如對于中等學校的課程,洋文功課要居十分之七,中文功課居十分之三,并且一切皆用洋文授課;對高等學校,完全以西學為主,講課用洋文,教習也要用洋人,中國教員只作助教,不設中學課程,也沒有講中學的教師。
(二)智、德、力體諸方面發展的教育目的
嚴復主張通過發展教育來培養智、德、力等方面發展的“真國民”。他認為,要根本解決國人愚、貧、弱問題,應在提高民智、民力、民德上下功夫?!敖袢找y于三端:一日鼓民力,二曰開民智,三日新民德?!盵16]他說:“國與國而黨為強,民與民而爭為盛也,非以力鐵?雖然,徒力不足以為強且盛也,則以智。徒力與智,猶未足以為強且盛也,則以德。是三者備,而后可以為真國民。”[17]又說:“富強之事,造端于民,以智、德、力三者為之根本。”[18]所以教育,必須兼重智育、德育、體育,不能偏廢,才能造就三者交修具備的匡時救亡、強國富民的人才。嚴復是中國近代教育史上第一個提出培養智、德、體三者具備人才的教育目的教育家。
(三)講求實用、中西皆學的教育內容
他認為,傳統教育的最大弊端就是空疏無用,主張“求才為學二者,皆必以有用為宗”[19]。什么內容算有用呢?在他看來,一是為后繼學習打基礎的知識技能如閱讀、書寫、計算等。他說:“成童入學之項……以識字、知書、能算三者為目的?!盵20]二是經濟發展所需要的專業技術知識,即西方近代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知識。三是個體身心個性發展所需要的內容,即“經史詞章、國律倫理,皆不可廢”[21]。
嚴復極力提倡學習西學,他認為這些學問是救亡國存強國富民的急務。他說:“論救亡而以西學格致為不可易?!薄熬戎喇敽稳??曰:痛除八股而大講西學,則庶乎其有鳩耳。東??梢曰亓鳎嵫员夭豢梢滓??!盵22]他認為中國要變法自強,就不能離開科學,尤其是不能脫離自然科學,“救之之道,非造鐵道用機器不為功。而造鐵道用機器,又非明西學格致必不可。是則一言富國阜民,則先后始終之間,必皆有事于西學”[23]。但與洋務派不同,他認為西學除“西藝”外還包括“西政”。他不同意“中體西用”的說法,認為體和用本不可分,中學與西學各不相同,“中學有中學之體用,西學有西學之體用。分之則兩立,合之則兩亡”[24]。他還舉了很多生動的例子說明這個道理,主張全面學習西方的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為此他譯介了大量西方的社會科學著作。
(四)注重實證的教育方法論
西方近代科學的發展是建立在實證基礎上的。要全面系統學習西學,就必須掌握和運用實證和方法。所以嚴復說:“一理之明,一法之立,必驗之物物事事而皆然,而后定之為不易。”[25]學習“方其始也,必為其察驗,繼乃有其內箱外籍之功,而其終乃為驗證,此不易之涂術也”[26]。嚴復重視觀察、實驗在學習中的作用,還特重實踐效果。他說:“實業教育,其扼要不在學堂,不過根抵之學,增廣知識,為他日之事階梯去耳。若夫扼要之圖,所以陶煉之使成真實業家,則必仍求之實業之實境”[27],充分肯定了實踐在培養人才中的重要作用。
[1]梁啟超:《康有為傳》,《戊戌變法》第四冊,9頁,北京:神州國光社,1953。
[2]陳學恂主編:《中國近代教育文選》,125~126頁,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3。
[3]陳學恂主編:《中國近代教育文選》,130頁,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3。
[4] 《新民說》。
[5] 《論教育當定宗旨》,《飲冰室合集·文集》第四冊。
[6]陳學恂主編:《中國近代教育文選》,104頁,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3。
[7]陳學恂主編:《中國近代教育文選》,109頁,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3。
[8]陳學恂主編:《中國近代教育文選》,139頁,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3。
[9]陳學恂主編:《中國近代教育文選》,139~140頁,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3。
[10]陳學恂主編:《中國近代教育文選》,160頁,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3。
[11]陳學恂主編:《中國近代教育文選》,148頁,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3。
[12]朱有王獻主編:《中國近代學制史料》,第一輯下冊,869頁,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1986。
[13]陳學恂主編:《中國近代教育文選》,146頁,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3。
[14] 《論師范》,《飲冰室合集·文集》第一冊。
[15]陳學恂主編:《中國近代教育文選》,144頁,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3。
[16]陳學恂主編:《中國近代教育文選》,174頁,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3。
[17] 《嚴復集》,253頁,北京:中華書局,1986。
[18] 《嚴復集》,514頁,北京:中華書局,1986。
[19] 《嚴復集》,43頁,北京:中華書局,1986。
[20] 《嚴復集》,908頁,北京:中華書局,1986。
[21] 《嚴復集》,284頁,北京:中華書局,1986。
[22]陳學恂主編:《中國近代教育文選》,191頁,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3。
[23]陳學恂主編:《中國近代教育文選》,193頁,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3。
[24]陳學恂主編:《中國近代教育文選》,218頁,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3。
[25]陳學恂主編:《中國近代教育文選》,194頁,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3。
[26]《嚴復集》,280頁,北京:中華書局,1986。
[27]《嚴復集》,207頁,北京:中華書局,1986。
聲明:
(一)由于考試政策等各方面情況的不斷調整與變化,本網站所提供的考試信息僅供參考,請以權威部門公布的正式信息為準。
(二)本網站在文章內容來源出處標注為其他平臺的稿件均為轉載稿,免費轉載出于非商業性學習目的,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您對內容、版權等問題存在異議請與本站聯系,我們會及時進行處理解決。
相關推薦
2022年浙江自考《當代中國政治制度》復習筆記匯總
09-152023年10月浙江自考傳播學概論復習資料:有限效果論
08-302022年浙江自考中國古代文學史(一)第三編第九章復習資料
10-31自考輔導資料:2019年10月《美學》知識點-崇高的內涵與特點
09-172023年4月浙江自考中外教育簡史復習筆記:英國近代教育制度
12-08自考輔導資料:2021年10月《學前教育史》—論幼稚師范教育
06-05自考輔導資料:2021年10月《馬克思主義哲學原理》—矛盾是事物發展的動力
06-11自考輔導資料:2021年10月《學前教育史》—雅典的學前教育
06-07自考輔導資料:2019年10月《中國現代文學史》知識點-茅盾
09-242022年浙江自考心理學復習筆記:情緒情感的功能
1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