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與貨幣的關系
(一)關系
1、在發達國家,金融政策一般是作為貨幣政策的同義語來使用;
在發達國家,金融政策或貨幣政策主要作為調節經濟的工具來使用,它的執行者一般是中央銀行。它主要是用來調整經濟活動。
(1)貨幣政策工具一般有三:第一,通過公開市場業務對經濟進行經常性的微調,它是由公開市場委員會決定是向商業銀行購買還是出賣政府債券,以此來控制商業銀行的信貸規模,從而調節經濟活動水平。第二,調節銀行的準備率,也就是規定銀行吸收存款中的多大的比率可以貸放出去,有多大的比率必須作為準備金留在銀行系統。 對銀行的儲備率進行調節被認為是一個嚴厲的措施,對經濟的影響過于劇烈,因此不能經常使用。第三,決定貼現率,即決定基準利率,通過利率高低的調節控制投資、從而調節經濟活動水平。
在發達國家,人們所說的金融政策也經常是指:貨幣政策當中最主要的公開市場業務。
(2)貨幣政策影響經濟活動的基本原理:與經濟周期密切相關
經濟周期包括四個階段:從繁榮到衰退,蕭條到低谷這樣一些狀態。
經濟蕭條——擴張性貨幣政策;當經濟存在大量失業和生產能力過剩時,政府應努力擴大經濟活動水平,但存在過度需求、通貨膨脹時,政府則應當努力縮小經濟活動。也就是經濟處于比較低迷的狀態時,貨幣當局應努力增加貨幣供給量,貨幣供給量的增加能降低利率,增加投資和消費,使人們購買更多的商品和勞務,從而經濟活動擴大,失業減少。
經濟過熱——緊縮性貨幣政策;貨幣當局應當時縮小或降低貨幣供給量,使利率提高,降低投資水平,削弱過度需求,從而降低經濟活動水平,使過熱的經濟恢復穩定的增長速度。
只有在發達國家,才把金融政策當做是貨幣政策的同義語,各種金融市場與貨幣市場都是比較完善,對于央行所采取的任何一項措施,都能夠通過市場的調節而達到預期的效果。
2、在發展中國家,金融政策這一術語有更多的含義。
(1)現狀
許多發展中國家都面臨著發展金融機構,發展各種金融和證券市場的任務。由于經濟發展依然處于一個比較低級的階段,所以發展中的國家在各個方面都是不發達的,也是比較落后的,尤其是發展中國家的金融系統還沒有完全發展起來,也極不健全,存在著很多的缺陷。從而就不能很好地執行貨幣政策。對于發展中國家來講,這些市場不完善導致了發展中國家不能夠很好地執行貨幣政策,同時央行也不能夠很好的監督相關的商業銀行等金融機構的活動。
(2)發展中國家的金融政策:內容廣泛;
不僅包括利用貨幣政策對經濟進行調節;還應當包括設法擴大金融資產規模,發展貨幣市場,發展資本市場,建立和健全金融機構等長期金融發展問題。——金融政策包括所有影響金融系統的發展、發育、運行、經營效率、多樣化的措施。
對于金融政策與貨幣政策的關系,主要通過兩種不同類型的國家的對比看出,發展中國家需要重視金融政策和貨幣政策。
(二)發展中國家在發展初期不重視金融政策的原因
1、經濟理論的影響——凱恩斯理論;
在凱恩斯主義經濟學中主要強調財政政策的有效性和重要性,對于貨幣政策,凱恩斯主義則認為不一定有效。他們的道理很簡單。貨幣政策的主要工具是通過降低利率刺激投資,從而帶動經濟發展。但是在資本主義經濟危機期間,一般廠商的存貨很多,那時即使利率再低,廠商也不愿意繼續增加投資。即使貨幣當局一再降低利率,投資的作用仍然非常有限。因為利率再低也不能是負的利率,當一再降低利率仍不能起到刺激投資作用的時候,貨幣政策就失去了有效性,在1950年代和1960年代,凱恩斯主義經濟理論大行其道,發展中國家在經濟發展中受到凱恩斯主義經濟學的影響,對金融政策(貨幣政策)不重視也就不奇怪了。
2、自身原因。因為在一些發展中國家中,貨幣化程度很低,也就是說,在經濟活動中人們用貨幣購買的全部商品和勞務在整個經濟當中所占的比率很低,在有些發展中國家中,人們對利率的變化很不敏感,所以國家貨幣政策的影響非常有限。
由于發展中國家自身的一些原因,也使得貨幣政策在初期沒有得到足夠的重視。
3、固定匯率制。是指政府利用行政的手段或法律的手段,確定和維持本國貨幣與某種參考物之間固定比價的匯率制度。由于戰后大部分時期中,許多國家實行的固定匯率制度使得一個國家的貨幣政策實際上很難發揮作用,也降低了發展中國家對貨幣政策的重視程度。
由于不同國家之間貨幣價值的一個比率或者一個比價就涉及到一個匯率制,
固定時采取的是一種人為的措施,行政的干預,法律規定它有義務維持本幣與其它的某一種貨幣一般來說很長的時間都是與美元相比較。作為一種參考的標準。
在固定匯率制度下一國的政府有義務在固定匯率水平上按照市場要求被動的買進外匯。
我們可以看出,對于這些國家,它的外匯儲備將完全受到國際外匯收支的影響,使得政府不能很有效地控制貨幣供給量。所以在固定匯率制下貨幣政策不能夠自主地控制,也就是很難發揮作用,也在降低發展中國家對于貨幣政策它的重視程度。
假設一個國家經濟不景氣,要求貨幣當局實行擴張性的貨幣政策,假如僅僅采取擴張性的貨幣政策,也就是要求這個國家增加貨幣供給量,在公開市場上購買債券,另外還可以通過降低準備金的要求。
貨幣供給增加,在其它條件不變的情況下,人們手持貨幣增加,超過了它意愿想要增加的水平,而這個時候人們會把多余的貨幣釋放出去,在市場范圍內,需求就會增加,在一定條件下,將會刺激物價上漲。所以貨幣供給量的增加是伴隨著物價上漲這樣一個現象存在。
物價上漲一般來說與其它國家相比,存在著貨幣貶值的現象,作為一國政府,它要維持固定匯率制,所以不允許這個國家貨幣貶值,本來有這樣的趨勢,要進行干預,要抑制需求的增長。
一般衡量投資的收益率用利息率來衡量。本國利率降低,將導致資本外流。本來貨幣供給增加,但是由于資本外流,使得本國貨幣供給又減少了,所以它不能有效地刺激投資和消費需求。所以就不能夠進一步刺激經濟增長,在固定匯率制狀態下,如果一個貨幣當局想要通過擴張性的貨幣政策,使得經濟由低迷不景氣走向繁榮將是不可能的,貨幣政策難以發揮效率。
假設一個國家現在處于通貨膨脹,即經濟過熱的狀態,應該采取緊縮性地貨幣政策。要求減少市場上的貨幣供給,在公開市場業務當中,可以通過售出債券收回適當的貨幣供給,提高準備金率,都可以使得貨幣供給減少。在整個社會范圍內總支出減少,使經濟重新走向穩定。
由于貨幣供給量減少,使得這個國家利率提高,資本流入,貨幣供給增加,投資與消費進一步增長,經濟又走向過熱,甚至通貨膨脹。
聲明:
(一)由于考試政策等各方面情況的不斷調整與變化,本網站所提供的考試信息僅供參考,請以權威部門公布的正式信息為準。
(二)本網站在文章內容來源出處標注為其他平臺的稿件均為轉載稿,免費轉載出于非商業性學習目的,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您對內容、版權等問題存在異議請與本站聯系,我們會及時進行處理解決。
相關推薦
2022年浙江自考《當代中國政治制度》復習筆記匯總
09-152023年10月浙江自考傳播學概論復習資料:有限效果論
08-302022年浙江自考中國古代文學史(一)第三編第九章復習資料
10-312023年4月浙江自考中外教育簡史復習筆記:英國近代教育制度
12-08自考輔導資料:2021年10月《學前教育史》—論幼稚師范教育
06-05自考輔導資料:2019年10月《美學》知識點-崇高的內涵與特點
09-17自考輔導資料:2021年10月《學前教育史》—雅典的學前教育
06-07自考輔導資料:2021年10月《馬克思主義哲學原理》—矛盾是事物發展的動力
06-11自考輔導資料:2019年10月《美學》知識點-優美及優美的內涵與特點
09-172023年4月浙江自考英美文學選讀復習筆記:William Butler Yeats
1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