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貝母(Bublus Fritillariae Thunbergii)
【來源】為百合科植物浙貝母Fritillaria thunbergii Miq.的干燥鱗莖。
【產地】主產于浙江寧波地區。江蘇、安徽、湖南亦產。多系栽培。
【采收加工】初夏植株枯萎后采挖,洗凈,按大小分兩種規格,直徑在3.5cm以上者摘除已芽加工成“大貝”。直徑在3.5cm以下者不摘除心芽加工成“珠貝”。分別置于特制的木桶內,撞去表皮,每50kg加人熟石灰或貝殼粉1.5~2kg,使均勻涂布于貝母表面,吸去撞出的漿汁,曬干或烘干。
【性狀鑒別】珠貝 為完整的鱗莖、全體呈扁球形,直徑l~2.5cm,高l~1.5cm。表面類白色,外層鱗葉2枚,較大而肥厚,略呈腎形,互相對合,其內有2~3校小鱗葉及干縮的殘莖。質脆而結實,易折斷、斷面白色,富粉性。氣微,味苦。
大貝 為鱗莖外層單瓣肥厚的鱗葉,一面凹入,一面凸出,呈新月狀,長2~4cm,高1~2.5cm,厚0.6~1.5cm。表面類白色至淡黃白色,被白色粉末,余同上。
以鱗葉肥厚、質堅實、粉性足、斷面色白者為佳。
【顯微鑒別】粉末:類白色。①淀粉粒,多為單粒,稀有復粒或半復料。單粒多呈圓形或卵圓形,直徑6~56μm,臍點大多呈點狀或裂縫狀,也有星飛鳥狀、馬蹄狀的,均位于較小的一端,較大的淀粉粒,可見有偏心形的層紋。②表皮細胞類多角形或長方形,垂周壁連珠狀增厚;氣孔扁圓形,副衛細胞4~5個;表皮細胞中常可見到細小草酸鈣結晶,多呈細小方形、梭形或細桿狀。③導管細小,多為螺紋,直徑約至18μm。
【成分】含甾醇類生物堿,主要為貝母堿(peimine)約0.1%、去氫貝母堿以及微量的貝母新減、貝母芬堿、貝母替定堿。又含貝母堿苷(peiminoside)。
【理化鑒別】
(1)本品橫切片,加2~3滴碘試液,即呈藍紫,邊緣表皮一圈仍為類白色。
(2)取粗粉2g,加2%醋酸溶液4ml,不斷振搖,浸泡30min,濾過。取濾液5ml,加碘化鉍鉀試液3滴,則生成橙黃色沉淀;另取濾液5ml,加20%硅鎢酸試液數滴,即生成白色絮狀沉淀。(檢查生物堿)
(3)取粉未置紫外光燈下觀察,呈亮淡綠色熒光。
(4)取粉末5g,加濃氨試液2ml與苯20ml,放置過夜,濾過,取濾液8ml,蒸干,殘渣用氯仿lml使溶解,作為供試品溶液。另取貝母素甲與貝母素乙加氯仿制成對照品溶液,取供試品與對照溶液分別點于同一含羧甲基纖維素鈉為粘合劑的硅膠G薄層板上,以醋酸乙酯-甲醇-濃氨水門(17:2:1)試液為展開劑,以稀碘化鉍鉀試液為顯色劑。供試品色譜中,在與對照品色譜相應位置上,顯相同顏色的斑點。
黃精(Rhizoma Polygonati)
【來源】為百合科植物黃精Polygonatum sibiricum Red.、多花黃精Polygonatum cyrtonema Hua或滇黃精Polygonatum kingianum Coll.et Hemsl.的干燥根莖。按藥材形狀不同,習稱“雞頭黃精”、“姜形黃精”、“大黃精”。
【性狀鑒別】雞頭黃精 呈不規則的圓錐形,頭大尾細,形似雞頭,長3~10cm,直徑0.5~1.5cm。表面黃白色至黃棕色,半透明,全體有稍隆起呈波狀的環節及細皺紋,地上莖痕呈圓盤狀,中心常凹陷,根痕多呈點狀突起;斷面淡棕色,角質,并有多數黃白色點狀筋脈(維管束)。氣微,味甜,有粘性。
姜形黃精 呈結節狀,分枝粗短,形似生姜,長2~18cm,寬2~4cm,厚1~2.5cm。表面較粗糙,有明顯疣狀突起的須根痕。莖痕呈凹陷的圓盤狀。
大黃精 呈肥厚塊狀或串珠狀,長達10cm以上,寬3~6cm,厚2~3cm。每一結節有莖痕,呈凹陷的圓盤狀。
玉竹(Rhizoma Polygonati Odorati)
【來源】為百合科植物玉竹Polygonatum odoratum(Mill.)Druce的干燥根莖。
【性狀鑒別】呈長圓柱形,略扁,少有分枝,粗細均勻,長約4~18cm,直徑0.3~1.6cm。表面黃白色或淡黃棕色,半透明,具縱皺及微隆起的環節,節上殘留白色圓點狀須根痕,有的有圓盤狀的莖痕。干時硬而脆,受潮變軟,斷面角質樣或顯顆粒狀。氣微,味甘有粘性。
天冬(Radix Asparagi)
【來源】為百合科植物天冬Asparagus cochinchinensis(lour.)Merr.的塊根。
【性狀鑒別】呈長紡錘形,兩端漸細,略彎曲,長5~18cm。,直徑0.5~2cm。表面黃白色至黃棕色,半透明,光滑或具細縱紋及溝紋,偶有殘存的外皮。對光透視,有一條不透明的木心。干時質硬或柔潤,有粘性,斷面角質樣,中柱黃白色。氣微,味甜,微苦。
麥冬(Radix Ophiopogonis)
【來源】為百合科植物麥冬Ophiopogon japonicus(Thunb.)Ker-Gawl.的干燥塊根。
【產地】主產浙江慈溪、余姚、肖山、杭州及江蘇省稱杭麥冬,主產四川綿陽地區三臺縣者稱川麥冬。
【采收加工】浙江于栽培后第三年小滿至夏至采挖。四川于栽培第二年清明至谷雨采挖,剪取塊根,洗凈,反復曝曬,堆放,至七、八成干,除去須根,干燥。
【性狀鑒別】呈紡錘形,兩端漸細,略彎曲,長5~18cm,直徑0.3~0.6cm。表面黃白色或淡黃棕色,半透明,具細縱紋。質柔韌,斷面黃白色,中央有細小木心(中柱)。氣微,味甘、微苦,嚼之發粘。
【顯微鑒別】塊根膨大部分的橫切面:①表皮細胞1列,根被細胞3~5列;壁木化。②皮層寬廣,有含針晶束的粘液細胞散在;內皮層細胞壁均勻增厚。木化,有通道細胞。內皮層外側為1列石細胞,其內壁及側壁均增厚,紋孔細密,③中柱甚小,中柱鞘為1~2列薄壁細胞;輻射型維管束;韌皮部束16~22個,位于木質部束的弧角處;木質部束由水化組織連接成環狀。④髓小,薄壁細胞類圓形。
粉末:白色或黃白色。①根毛如有存在,細長彎曲,長約150μm,寬約30μm。②根被細胞多角形,壁木化,有壁孔。③皮層薄壁細胞類圓形,粘液細胞中含草酸鈣針晶束,針晶長25~50μm。④石細胞呈長方形,常成群存在,細胞壁木化,壁孔細密,有的一邊薄壁性,孔溝極明顯。⑤木纖維細長,細胞壁木化,壁孔呈稀疏點狀,孔溝明顯。⑥導管及管胞多單紋孔及網紋,少數為具緣紋孔,直徑可至35μm,常與木纖維相連。
【成分】塊根含多種皂苷:麥冬皂苷(ophiopogonin)A、B、B、C、C、D、D,其中以苷A的含量最高,約占0.05%。苷B含量次之,約占0.01%,苷C及苷D含量均很低。還含植物甾醇及71%的單糖類和寡糖類成分等。另含高黃酮類化合物:麥冬黃酮A,B(ophiopogononeA,B)、甲基麥冬黃酮A,B(methylophiopogononeA,B)、二氫麥冬黃酮AB(ophiopogonanoneA,B)、甲基H氫麥冬黃酮、6-醛基異麥冬黃烷酮(6-alde-hydoiso-ophiopogonanoneA,B)及6-醛基異麥冬黃酮A,B。此外,尚含有揮發油等。
【理化鑒別】取薄片置紫外光燈下觀察,顯淺藍色熒光。
山麥冬(Radix Liriopes)
【來源】為百合科植物湖北麥冬Liriope spicata(Thunb.) Lour.var.prolifera Y.T. Ma或短葶山麥冬Liriope muscari(Desne)Baily的干燥塊根。
【性狀鑒別】湖北麥冬呈紡錘形,兩端略尖,長1.2~3cm,直徑0.4~0.7cm。表面淡黃色至棕黃色,具不規則縱皺紋。質柔韌,干后質硬脆,易折斷,斷面淡黃色至棕黃色,角質樣,中柱細小。氣微,味甜,嚼之發粘。
短葶山麥冬 稍扁,長2~5cm,直徑0.3~0.8cm,具粗縱紋。味甘、微苦。
聲明:
(一)由于考試政策等各方面情況的不斷調整與變化,本網站所提供的考試信息僅供參考,請以權威部門公布的正式信息為準。
(二)本網站在文章內容來源出處標注為其他平臺的稿件均為轉載稿,免費轉載出于非商業性學習目的,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您對內容、版權等問題存在異議請與本站聯系,我們會及時進行處理解決。
相關推薦
2022年浙江自考《當代中國政治制度》復習筆記匯總
09-152023年浙江自考西方行政學說史復習資料:西方行政學的產生
03-022023年10月浙江自考傳播學概論復習資料:有限效果論
08-302022年浙江自考中國古代文學史(一)第三編第九章復習資料
10-31自考輔導資料:2021年10月《學前教育史》—論幼稚師范教育
06-052023年4月浙江自考中外教育簡史復習筆記:英國近代教育制度
12-08自考輔導資料:2019年10月《美學》知識點-崇高的內涵與特點
09-17自考輔導資料:2021年10月《學前教育史》—雅典的學前教育
06-072023年4月浙江自考英美文學選讀復習筆記:William Butler Yeats
12-082023年4月浙江自考新聞學概論復習筆記:社會主義新聞事業對從業者的基本要求
1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