珍珠(Margarita)
【來源】為軟體動物門珍珠貝科動物馬氏珍珠貝Pteria martensii(Dunker)或蚌科動物三角帆蚌Hyriopsis cumingii(Lea)、褶紋冠蚌Cristaria plicata(Leach)等雙殼類動物受刺激而形成。
【產地】海珠生產于浙江、廣西、臺灣等省區。淡水養殖珍珠主產于黑龍江、安徽、江蘇及上海等省市。
【采收加工】自動物體內取出,洗凈,干燥。
【性狀鑒別】呈類球形、卵圓形、長圓形或棒形,直徑三1.5~8mm。表面類白色、淺粉紅色、淺黃綠色或淺藍色,半透明,平滑或微有凹凸,具特有的彩色光澤。質地堅硬,破碎面可見層紋。無臭,味淡。
以純凈、質堅、有彩光者為佳。
【顯微鑒別】磨片:可見粗細兩類同心環狀層紋。中心部大多實心,無特異結構。多數磨片在暗視野中可見珍珠特有的彩光—“珍珠虹光環”。
粉末:類白色。呈不規則碎塊,半透明,具彩虹樣光澤。表面現顆粒性,由數至十數薄層重疊,片層結構排列緊密,可見致密的成層線條或極細密的微波狀紋理。
【成分】主含碳酸鈣。并含多種氨基酸、少量角殼蛋白及多種微量元素。
【理化鑒別】
(1)本品置紫外光燈(365urn)下觀察,顯淺藍紫色(天然珍珠)或亮黃綠色(養殖珍珠)熒光,通常環周部分較明亮。
(2)取本品粉末,加稀鹽酸,即發生大量氣泡,濾過,濾液顯鈣鹽的鑒別反應。
牡蠣(Concha Ostreae)
【來源】為軟體動物門牡蠣科動物長牡蠣Ostrea gigas Thunberg、大連灣牡蠣Ostrea talienwhanensis Crosse 或近江牡蠣Ostrea rivularis Gould的貝殼。
【性狀鑒別】長牡蠣 呈長片狀,背腹緣幾平行,長10~50cm,寬4~15cm。右殼較小,鱗片堅厚,層狀或層紋狀排列,殼外面平坦或具數個凹陷,淡紫色、灰白色或黃褐色,內面瓷白色,殼頂兩側無小齒。左殼凹下很深,鱗片較右殼粗大,殼頂附著面小。質硬,斷面層狀,潔白。無臭,味微咸。
大連灣牡蠣 呈類三角形,背腹緣呈八字形。右殼外面淡黃色,具疏松的同心鱗片,鱗片起伏成波浪狀,內面白色。左殼同心鱗片堅厚,自殼頂部放射肋數個,明顯,內面凹下呈盒狀,鉸合面小。
近江牡蠣 呈圓形、卵圓形或三角形等。右殼較小,外面稍不平,有灰、紫、棕、黃等色,環生同心鱗片,幼體老鱗片薄而脆,多年生長后鱗片層層相疊,內面白色,邊緣有時淡紫色。左殼較右殼堅硬、厚大。
均以質堅、內面光潔、色白者為佳。
【成分】它含碳酸鈣。并含磷酸鈣、硫酸鈣、氧化鐵、鋁、鎂、硅等。
海螵蛸(Os Sepiae)
【來源】為軟體動物門馬鰂科動物無針烏賊Sepiella maindroni de Rochebrune 或金烏賊Sepia esculenta Hoyle的干燥內殼。
【性狀鑒別】無針烏賊 內殼呈扁長橢圓形,邊緣薄,中間厚,長9~14cm,寬2.5~3.5cm,厚1.2~1.5cm。背面有磁白色脊狀隆起,隱約可見細小疣點狀突起,腹面白色,尾端到中部有細密波狀橫層紋,角質緣半透明,尾部較寬平,無骨針。體輕,質松,易折斷,斷面粉質,縣疏松層紋。氣微腥,味微咸。
金烏賊 內殼較前者大,長13~23cm,寬約至6.5cm,最厚部分位于前半部,厚0.8~1.2cm。背面疣點明顯,略作層狀排列;腹面波狀橫層紋占全體大部分,中間有縱向淺槽;尾部角質緣漸寬,向腹面翹起,末端有1骨針,多已斷落。
均以色白、潔凈者為佳。
全蝎(Scorpio)
【來源】為節肢動物門鉗蝎科動物東亞鉗蝎Buthus martensii Karsch的干燥體。
【產地】主產于河南、山東等省。野生或飼養。
【采收加工】春末至秋初捕捉,除上泥沙,置沸水或沸鹽水中,煮至全身僵硬,撈出,置通風處,陰干。
【性狀鑒別】頭胸部與的腹部呈扁平K橢圓形,后腹部呈尾狀,皺縮彎曲,完整者體長約6cm。頭胸部成綠褐色,前面有1對短小的蝥肢及1對較長大的鉗狀腳須,形似蟹鰲,背面覆有梯形背甲,腹面有足4對,均為7節,末端各具2爪鉤;前腹部由7節組成,第七節色較深,背甲上有5條隆脊線。背面綠褐色,后腹部棕黃色,6節,節上均有縱溝,末節有銳鉤狀毒刺,毒刺下方無距。質脆,易斷。氣做腥,味咸。
以完整、色黃褐、鹽霜少者為佳。
【顯微鑒別】粉末黃棕色。①體壁外表皮表面觀呈多角形網格樣紋理,一邊微尖突,密布細小顆粒,可見凸起的圓形毛窩,剛毛常于基部斷離;斷面現內、外表皮縱貫較多微細孔道;未角化外表皮是類圓形凸起。②橫紋肌纖維側面觀明帶較寬,中有一暗線,暗帶有致密的短縱紋理。③剛毛體部具縱直紋理,髓腔細窄。④有脂肪油滴。
【成分】含蝎毒素(buthotoxin),為一種毒性蛋白,從中分得馬氏鉗蝎神經毒素(neutrotoxin)Ⅰ和Ⅱ,還分得抗癲癎肽( antiepilepsypeptide)。此外,尚含三甲胺(trimethylamine)、甜菜堿、牛磺酸、卵磷脂及銨鹽等。
蜈蚣(Scolopendra)
【來源】為節肢動物門蜈蚣科動物少棘巨蜈蚣Scolopendra subspinipes mutilans L. Koch的干燥體。
【性狀鑒別】呈扁平長條形,長9~15cm,寬0.5~1cm,由頭部和軀干部組成,全體共22個環節。頭部暗紅色或紅褐色,有近圓形的頭板覆蓋,兩側有顎肢及觸角各1對。軀干部第一背板與頭板同色,其余20個背板為黑綠色,有光澤,從第四背板至第二十背板常有兩條縱溝線;腹部淡黃色或棕黃色,皺縮;自第二節起,每體節有步足1對,生于兩側,黃色或紅褐色,彎作鉤形,最末一對步足尾狀,故又稱尾足。質脆,斷血有裂隙。氣微腥,并有特殊刺鼻的臭氣,味辛而微咸。
以條大、完整、腹干癟者為佳。
【成分】合兩種類似蜂毒的有毒成分,即組織胺(histamine)樣物質及溶血蛋白質。此外,尚含氨基酸、蟻酸、脂肪油,銅、錳、鐵等元素。外皮含有硫鍵的蛋白質。
聲明:
(一)由于考試政策等各方面情況的不斷調整與變化,本網站所提供的考試信息僅供參考,請以權威部門公布的正式信息為準。
(二)本網站在文章內容來源出處標注為其他平臺的稿件均為轉載稿,免費轉載出于非商業性學習目的,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您對內容、版權等問題存在異議請與本站聯系,我們會及時進行處理解決。
相關推薦
2024年4月浙江自考護理學研究名詞解釋總結五
12-272023年10月浙江自考幼兒園組織與管理復習資料:我國幼教事業發展的方針
05-162023年浙江自考西方行政學說史復習資料:西方行政學的產生
03-022023年4月浙江自考學前教育史學習筆記:史前社會幼兒教育的方法
12-06自考輔導資料:2021年10月《學前教育史》—古代東方國家的學前教育
06-07自考輔導資料:2019年10月《中國現代文學史》-30年代文學小說創作
09-24自考輔導資料:2019年10月《中國現代文學史》-解放區文學概述
09-252022年浙江自考公共政策復習筆記第五章
09-192023年4月浙江自考中外教育簡史復習筆記:法國近代教育制度
12-082023年10月浙江自考《秘書實務》復習資料(三)
08-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