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樂死是死亡倫理章節中的重點內容,本文就安樂色的概念和分類進行總結,希望對廣大考生有所幫助。
1.概念
安樂死一詞來自于西方,愿意為善終即無痛苦、快樂地死亡或尊嚴地死亡。現代意義上的安樂死是指在病人身患無法治愈的疾病、已處于不可逆的瀕臨死亡且備受劇烈病痛折磨的狀態之中,為消除其肉體和精神痛苦,應其要求,應用醫學手段使其無痛苦地結束生命的死亡方式。
2.分類
(1)主動安樂死與被動安樂死
根據安樂死的實施方式,可分為主動安樂死和被動安樂死。
主動安樂死是指在無法挽救病人生命的情況下,醫務人員或其他人采取措施主動結束病人的生命或加速病人死亡的過程,又稱仁慈助死。
被動安樂死,是指對需要依賴生命維持技術生存的病人不給予或撤除生命支持,任其死亡,又稱為聽任死亡。
(2)自愿安樂死與非自愿安樂死
根據安樂死對象即被實施安樂死者的真實意愿,可以區分為自愿安樂死和非自愿安樂死。
自愿安樂死是指在安樂死對象自愿要求的條件下對其實施的安樂死;非自愿安樂死則指安樂死對象在非自愿或未明確表示自愿選擇的條件下被實施的安樂死。
綜合這兩種標準,安樂死共分為安樂死;非自愿安樂死則指安樂死對象在非自愿或并未明確表示自愿選擇的條件下被實施的安
綜合這兩種標準,安樂死共分為四種類型:自愿主動安樂死、非自愿主動安樂死、自愿被動
安樂死、非自愿被動安樂死。在這四種類型中,凡屬非自愿類型的,都是有問題的。如果強追病人實現非自愿主動安樂死,則屬于嚴重的犯罪行為,會被各國的法律與道德嚴厲譴責和制截;如果是在病人失去表達能力的前提下由家屬同意進行的非自愿主動安樂死,則類似于病人自己選擇的自愿主動安樂死,雖然得到許多人的贊同,但目前在大多數國家的法律中仍屬于故意殺人行為,會構成犯罪,在倫理上也存在著巨大的爭議。而凡屬自愿類型的安樂死,雖存在種種爭議,但實施方式最終決定著安樂死行為本身的倫理或法律性質。若為自愿被動安樂死,則爭議最小,在臨床實踐中,自愿放棄無望的搶救或治療的現象雖顯得萬般無奈,但似乎已成為某種常態;而自愿安樂死則是人們追求安樂死的主要方式,但無論在倫理上,還是在法律上,至今人們仍爭論不已。
目前醫患關系緊張的原因包括以下三個方面,一是醫方因素,二是患方因素,三是社會因素。
1.從患者方面來看,主要表現在:
(1)病人對醫療效果期望值過高。醫學領域充滿著未知和變數,針對復雜的患者個體、醫務人員對疾病的認知和醫療技術的運用會存在或多或少的差異,即使在醫學高速發展的今天,國內外一致承認的疾病確診率僅為70%,各種急癥搶救的成功率也只在70%~80%,因此,任何醫院和醫生都不可能包治白病。但有不少患者對醫療行業,對醫學科學的認識不夠,對醫學知識的一知半解,把到醫院就診看做一種簡單的商品消費,往往是付出后而不能獲得等值的回報,自然就導致了矛盾的升級和惡化。
(2)患者存在不信任心。患者希望老資格醫生為其治病,一旦得不到滿足就認定是年輕醫生造成的,從而發生糾紛。還有的病人在診療過程中采取先入為主,稍有不妥即持懷疑或對立的態度。因為他們不少人的心里一開始就對醫方存有戒備,甚至還出現了對醫方與其談話和診療措施進行錄音或記錄的怪現象,想利用自己手中的記錄來作為要挾醫方的“證據”。這些行為都給醫方在診療的過程中帶來不小的壓力。
2.從醫務人員方面看,存在以下一些因素:
(1)醫療質量存在薄弱環節,如規章制度執行不嚴,造成差錯事故發生;或是技術水平低下造成誤診誤治。
(2)院風建設方面的問題。由于客觀上正常收入不能滿足醫生物資需要,少數醫生職業道德水平低下,服務不到位,對患者治療不精心,存在“冷、硬、頂、推”等現象,收受紅包、回扣,造成了不良影響,導致了患方對醫務人員的不信任。
(3)醫務工作者不能適應現代醫療模式的轉變,依然將疾病放在第一位,忽視了病人生理、心理的感受,只注重自己醫療水平的提高而忽視了與病人的溝通和交流,忽視了人文知識的學習和與社會交流能力的提高,用語不當,造成病人誤解。
3.從社會因素方面看,存在以下一些因素:
(1)媒體宣傳偏差,負面報道導向。大量針對某個行業、某個人群報道負面新聞,會使民眾對這個行業、人群失去信心,甚至仇視。醫療事件負面報道強勁的沖擊力和影響力已經導致民眾對醫療行業的對立,甚至是敵對,不然就不會出現前面提到的65%。
(2)處置力度不夠,做“壞人”成本較低。現在雖然出臺了多項規定來合理處置醫患糾紛,但是由于個別部門在具體操作時處理不當,想采取息事寧人的方法,但往往是只站在患方角度出發,而對醫方考慮較少,在一定程度上助長了患方的“氣焰”,反而不利于事情的解決。
(3)“醫鬧”隊伍形成,專業人員指點。隨著醫患糾紛的增加,“醫鬧”作為一種奇怪、扭曲的行業也出現在我們面前。“醫鬧”并不是患者本人或家屬,而是借炒作醫患糾紛進行商業運作獲利的第三方,他們受雇于患方,采取各種方法,以嚴重妨礙醫療秩序、擴大事態、給醫院造成負面影響的形式給醫院施加壓力,從中牟利。他們往往是醫患矛盾的導火索,許多醫院的院門口,尤其是太平間門口,活動著一些人,他們一見到有人哭訴,便會上前打聽,挑起患者家屬怨氣,從中漁利。他們是社會的陰暗面,是社會不穩定因素之一。
要想解決目前醫患關系緊張現狀,要做到以下幾點:
首先,醫務人員要自律,不斷提高業務能力,提高解決問題的水平,做好向患方告知、與患方溝通的工作,及時發現問題,及時解決,及時化解糾紛。
其次,堅持正確的輿論導向,加強榮辱觀教育,緩解醫患雙方的對立情緒,樹立醫學事業的神圣感和崇高感,提高醫務人員的社會地位,不要再將醫患矛盾這一正常社會現象歪曲和夸大。
最后,要加大對此類事件的處置力度,多部門(醫療、公安、民政、保險、媒體等)協作,最好是能成立一個相關機構進行聯動,做到及時合理地處理,從而有效地將糾紛化解在萌芽之中,構建和諧社會。
醫療活動中醫患矛盾在所難免,但醫務人員在與患者交往中真誠關心患者、體諒患者,做好解釋工作,多數醫患矛盾是可以避免的。當前較為復雜醫療環境下,加強醫患溝通,提高溝通技巧,化解醫患矛盾、減少醫療糾紛,對于構建和諧醫患關系具有重要作用。
醫患關系在現今社會矛盾棘手,那么其實對于臨床藥物的人體試驗中也存在很多原則問題,接下來帶領大家進行知識點的梳理和學習,幫助大家理解。
一、臨床診療原則
(1)患者至上:醫務人員在診療過程中始終以患者為中心,把患者的利益放在首位。
(2)擇優:醫務人員應以選擇診療方案時以最小的代價獲得最大效果的決策。在有限診療條件下,采取的診療措施應使患者的痛苦最小、費用最少、副作用最小、效果最好、安全度最高。
(3)知情同意:指醫務人員在選擇和確定疾病的診療方案時要取得患者知情和自由選擇與決定。對一些特殊檢查、特殊治療和手術以患者或患者家屬簽字為據。為此,要求醫務人員信息告知。如果患者選擇有誤,醫務人員負有履行指導的責任和義務。
(4)保密守信:醫務人員在對患者的診療過程中及以后要保守患者的秘密和隱私,并遵守誠信的倫理準則。包括對不宜透露給患者的不良診斷等信息應對患者保密。
(5)及時:要求醫務人員應盡快地對疾病做出診斷,主動迅速地治療,并認真適時地對病人的要求和疾病變化做出反應。
(6)準確:要求醫務人員積極充分地利用現實條件,嚴肅認真地做出符合病情實際的判斷。
(7)自主:病人在診療過程中,有詢問病情、接受或拒絕或選擇診療方案的自主權。
人體試驗是醫學基礎研究和動物實驗之后,常規臨床應用之前不可缺少的中間環節。動物實驗的結果不能直接推廣應用到人體,不管在動物身上重復了多少次實驗,在應用到臨床以前,都必須經過人體實驗。如果取消人體實驗,就等于在所有的病人身上做實驗。這是對廣大民眾的健康和生命極其不負責任的,也是嚴重違背醫學道德的。
二、人體實驗的道德原則
正當目的原則 | 有利于醫學和社會的發展。這一原則要求人體實驗的目的必須正確而明晰,即人體實驗的目的只能是為了研究人體的生理機制,探索疾病的病因和發病機制,改進疾病的診療、預防和護理措施等,以利于提高人類健康水平以及促進醫學科學和整個社會的發展。 |
知情同意原則 | 受試者享有知情同意權,知情同意是人體實驗進行的前提。凡是采取欺騙、強迫、經濟誘惑等手段使受試者接受的人體實驗,都是違背道德或法律的行為。 |
維護受試者利益的原則 | 維護受試者的利益是指在人體實驗中要保障受試者的身心安全。 |
科學性原則 | 嚴謹是科研道德的基本原則,人體試驗更強調嚴謹的科學態度。 |
【例題】
臨床診療的原則不包括( )。
A.知情同意 B.保密
C.維護利益 D.及時
【答案】C。
在我們醫學倫理學中有這么一部分內容,可能很多人都不知道,今天我們就來聊聊這部分內容-公共衛生倫理學。
首先我們要知道什么是公共衛生,即是預防疾病、延長人的壽命和促進人的心身健康的一門科學。公共衛生又稱公共健康,概念的提出針對傳統注重個體健康而言。醫學事業的發展結果之一是醫學活動的對象從個體轉向群體和整個社會。以前我們接觸的多半是個體的健康,往往會忽略整體健康,如果整個社會整體健康水平比較差,那么個體健康水平也不會很高。我們所學習的公共衛生包括靜態與動態兩個層面。靜態是指其工作目標以及圍繞實現工作目標而建立的制度、組織、文化等。動態是指實現與維持目標處于穩定狀態的工作過程,包括現狀評價、問題分析、政策制定與發展、保障措施的實施等。
接下來我們需要掌握的是公共衛生工作的道德特點,總體上來說,公共衛生工作的道德特點有三個,第一便是道德目標的超前性,醫學從產生時開始,重點就是關注已經出現在個體身上的身心痛苦,即疾病已經發生,應該如何將疾病的不利影響消除,或者至少之是減輕其不利影響。第二是道德目標的社會性,公共衛生的最終價值體現在社會層面。公共衛生目標的實現,雖然存在著主要的組織者與實施者,例如政府衛生行政部門、衛生機構等,但如果沒有多數社會成員的積極參與,如果沒有全社會的共識與支持,目標的實現就會遇到不可克服的障礙。第三是道德目標評估的滯后性,從工作目標的實現時間點來看,公共衛生工作的效果評價具有滯后性的特點。從已經產生的結果看,公共衛生工作具有巨大的社會、經濟等效益,但是并不具有立竿見影的效果。
中國傳統醫護道德的基本內容:
1.救世濟人,仁愛為懷
我國古代醫家把醫學成為“仁術”,把“救世濟人”作為醫業宗旨,認為醫生的唯一目的就是救人疾苦,推崇醫生要講仁愛、同情。
2.普同一等,盡職盡責
古代醫家從樸素的醫學人道主義出發,認為不管什么人,只要他有病,就應該有權得到治療,而作為醫生,決不能只事權貴,而看不起貧苦之民。鑒于此,歷代醫家都十分強調“一視同仁”的思想。貧富雖殊、施藥無二。
3.精勤不倦,博極醫源
由于醫學系人之生命所托,所以歷代醫家在長期的醫療實踐中十分重視嚴謹的工作作風,強調診治病人必須嚴肅謹慎,不輕浮和嬉戲,不馬虎和魯莽。我國歷史上一些著名的醫家,一貫認為要實現“仁愛救人”的濟世愿望,就必須有高超的技術,精通醫業,與此同時要不斷完善醫藥知識。
4.廉潔正直,不為名利
“凡大醫治病,必當安神定志,志欲無求,先發大慈惻隱之心,誓愿普救含靈之苦”,“醫人不恃己之所長,專心經略財物,但作救苦之心”,“欲救人而學醫則可,欲謀利而學醫則不可”這些均強調醫生要清正廉潔,不為名利。
以上便是中國傳統醫護道德的基本內容,下面我們用一道題來進行練習:
1.下列哪項不是中國古代優秀的傳統醫護倫理道德:
A.救世濟人,仁愛為懷 B.只為有錢人看病
C.精勤不倦,博極醫源 D.廉潔正直,不為名利
【答案】B。
解析:中國古代優秀的傳統醫護倫理道德有:救世濟人,仁愛為懷;普同一等,盡職盡責;精勤不倦,博極醫源;廉潔正直,不為名利。故該題選B。
護士職業道德的基本內容:
1.舉止端莊,言語文明
護理人員的言行舉止是體現護理道德的主要途徑,它不僅直接影響著護理人際關系,也直接反映出護理的質量、護理人員的自身形象和醫院形象。所以護理人員要做到儀態端莊、精神飽滿、衣著整齊、舉止大方、語言溫柔、動作輕柔。
2.愛崗敬業,自尊自強
熱愛護理專業,做好本職工作。自尊自愛、自強不息、有高度的事業心和工作責任感,這是護理工作首要的道德品質,也為全心全意為患者服務提供了保障。
3.尊重患者,平等待人
以患者的利益為出發點和歸宿,這是護理人員的最根本的道德規范和道德品質,也是建立良好的護患關系的基礎和前提。尊重該患者包括尊重患者的人格、權利和生命價值,維護患者的權益。平等待人指護理人員對待患者不分國籍、宗教、民族、政黨、個人、文化等,都一視同仁,平等對待。
4.高度責任,技術求精
俗話說的好“三分治七分養”。護理工作的好壞直接關系到患者的安危和千家萬戶的悲歡離合。每個護理人員都要清醒地意識到自己的行為對患者、對社會所負有的道德責任。這就要求護理人員必須擁有高度責任的態度和精湛的技術。
5.互尊互助,團結協作
隨著醫學的發展,醫學的分工越來越細。對于促進患者早日康復,單憑護理人員的努力是不夠的。這就要求醫療、護理、行政管理、后勤保障等各項工作緊密的聯系在一起。護理人員除了要與患者及其家屬建立起良好的關系外,還應處理好護理人員與醫療人員、實驗技術人員、行政管理人員之間的關系,相互尊重,團結協作。
醫學倫理學的四大原則包括尊重原則、不傷害原則、有利原則、公正原則,在醫學倫理學的這個學科當中,是一大考點,所以這部分內容是各位同學需要掌握的重點內容,中國教育在線自考頻道專門整理了醫學倫理學的四大原則之公正原則的知識點,幫助各位同學學習。
首先我們先來看一道歷年考過的真題:
【例題】醫學倫理學公正原則要求對病人:()
A.細致周到
B.充滿責任心
C.充滿耐心
D.一視同仁
我們先不說答案,先具體學習一下公正原則,公正原則指的是在醫學服務中公平、正直地對待每一位病人的倫理原則。公正的一般含義是公平正直,沒有偏私。
醫學倫理學的四大原則之公正原則,是現代醫學服務高度社會化的集中反映和體現,其價值主要在于合理協調日趨復雜的醫患關系,合理解決日趨尖銳的健康利益分配的基本矛盾。在現代社會中,醫療公正的倫理學依據主要有:病人與醫師(患方與醫方)在社會地位、人格尊嚴上是相互平等的;病人雖有千差萬別,但人人享有平等的生命健康權和醫療保健權;病人處于醫患交往雙方中的弱勢地位,理應得到醫學所給予的公平、正義的關懷。這些因素決定了醫療公正的必然性與合理性。
公正原則應該體現在兩個方面,即人際交往公正和資源分配公正。人際交往公正對醫方的要求是:與患方平等交往和對有千差萬別的患方一視同仁,即平等待患。資源分配公正要求以公平優先、兼顧效率為基本原則,優化配置和利用醫療衛生資源。
醫學道德修養是醫務人員通過自我教育、自我磨練把社會主義醫學道德基本原則的規范轉化為個人醫學道德品質的過程。
醫學道德修養方法:
1.學習醫學倫理知識
2.通過立志:確立做一個合乎醫學道德的人的需要、愿望的理想。
3.躬親實踐:堅持實踐是醫學道德修養的根本途徑。
(1)“用敬”和積善
“用敬”即主觀上時常打算從事利他的道德行為;“積善”是從事利他的道德行為。
(2)“有人監督的躬行”和“慎獨”
“慎獨”指在個人獨處時,仍能堅持道德信念,遵守醫德原則和規范。“慎獨”是道德修養的方法,也是一種更高的道德境界。
4.堅持內省:即內省。指對自己的品行是否合乎道德進行自我檢查的道德方法。
接下來我們一起看一道題目:
【單選題】醫務人員進行醫學道德修養的最根本途徑和方法:
A.學習醫德理論知識
B.向醫德的榜樣人物學習
C.堅持醫療衛生保健實踐
D.積極參加社會活動
E.閉門自省
【參考答案】C。
聲明:
(一)由于考試政策等各方面情況的不斷調整與變化,本網站所提供的考試信息僅供參考,請以權威部門公布的正式信息為準。
(二)本網站在文章內容來源出處標注為其他平臺的稿件均為轉載稿,免費轉載出于非商業性學習目的,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您對內容、版權等問題存在異議請與本站聯系,我們會及時進行處理解決。
相關推薦
2023年浙江自考西方行政學說史復習資料:西方行政學的產生
03-022022年浙江自考中國古代文學史(一)第三編第九章復習資料
10-31自考輔導資料:2021年10月《學前教育史》—論幼稚師范教育
06-05浙江自學考試《園林藝術學》章節習題:第3章
11-272022年浙江自考《英美文學選讀》復習資料:浪漫主義時期(2)
09-28自考輔導資料:2021年10月《學前教育史》—雅典的學前教育
06-072022年浙江自考《刑法》復習資料(4-5章)
08-302022年浙江自考數據庫原理復習資料第三章:關系數據庫SQL語言
09-21浙江省中山市2022年自考《馬克思主義哲學原理》考點復習:第七章
07-052022年10月浙江自考公共關系復習重點二
06-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