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感冒
1、感冒:是感受觸冒風邪而導致的常見外感疾病,臨床表現以鼻塞、流涕、噴嚏、咳嗽、頭痛、惡寒、發熱、全身不適、脈浮為其特征。
2、普通感冒與時行感冒鑒別:普通感冒病情較輕,全身癥狀不重,少有傳變。在氣候變化時發病率可以升高,但無明顯流行特點。若感冒一周以上不愈,發熱不退或反見加重,應考慮感冒繼發它病,傳變入里。時行感冒病情較重,發病急,全身癥狀顯著,可以發生傳變,化熱入里,繼發或合并它病,具有廣泛的傳染、流行性。
3、風寒束表:惡寒重,發熱輕,無汗,頭痛,肢節酸痛,鼻塞聲重或鼻庠噴嚏,時流清涕,喉庠,咳嗽,痰吐稀薄色白,口不渴或渴喜熱飲,舌苔薄白而潤,脈浮或浮緊。(荊防敗毒散)
4、風熱犯表:身熱較著,微惡風,汗泄不暢,頭脹痛,面色多紅,目脹,咳嗽,痰粘或黃,或咳聲嘶啞,咽燥,或咽喉乳蛾紅腫疼痛,鼻塞,流黃濁涕,口干微渴欲飲,舌苔薄白微黃,舌邊尖紅,脈浮數。(銀翹散)
5、暑濕遏表:身熱,微惡風,汗少,肢體酸重或疼痛,頭昏重脹痛,咳嗽痰粘,鼻流濁涕,心煩口渴,或口中粘膩,渴不多飲,胸悶脘痞,泛惡,腹脹,大便或溏,小便短赤,舌苔薄黃而膩,脈濡數(新加香薷飲、霍香正氣散)。
二、咳嗽
1、“五臟六腑,皆令人咳,非獨肺也?!敝赋隹人圆∽C的病位在肺,并強調外邪犯肺或臟腑功能失調而病及肺者均可致咳。
2、病機關鍵:不論邪從外入,或自內而發,均可引起肺失宣肅,肺氣上逆作咳。
3、內傷咳嗽乃屬邪實與正虛并見,病理因素為“痰”與“火”。
4、咳嗽的治療,除直接治肺外,還應從整體出發注意治脾、治肝、治腎等。
5、風寒襲肺:咳嗽聲重,氣急,咽庠,咳嗽稀薄色白,常伴鼻塞,流清涕,頭痛,肢體酸楚,惡寒發熱,無汗等表證,舌苔薄白,脈浮或浮緊。(三拗湯、止嗽散)。
6、風熱犯肺:咳嗽頻劇,氣粗或咳聲嘎啞,喉燥咽痛,咳痰不爽,痰粘稠或稠黃,咳時汗出,常伴鼻流黃涕,口渴,頭痛,身楚,惡風,身熱等表證,舌苔薄黃,脈浮數或浮滑。(桑菊飲)
7、風燥傷肺:干咳,連聲作嗆,喉庠,咽喉干痛,唇鼻干燥,無痰或痰少而粘連成絲,不易咳出,或痰中帶有血絲,口干,初起或伴鼻塞、頭痛、微寒、身熱等表證,舌質紅干而少津,苔薄白或薄黃,脈浮數或小數。(桑杏湯)
8、痰濕蘊肺:咳嗽反復發作,咳聲重濁,痰多,因痰而嗽,痰出咳平,痰粘膩或稠厚成塊,色白或帶灰色,每于早晨或食后則咳甚痰多,進甘甜油膩食物加重,胸悶,脘痞,嘔惡,食少,體倦,大便時溏,舌苔白膩,脈象濡滑。(二陳平胃合三子養親湯)
9、肺陰虧耗:干咳,咳聲短促,痰少粘白,或痰中帶血絲,或聲音逐漸嘶啞,口干咽燥,或午后潮熱,顴紅,盜汗,日漸消瘦,神疲,舌質紅,少苔,脈細數。(沙參麥冬湯)
三、哮病
1、李用粹“內有壅塞之氣,外有非時之感,膈有膠固之痰”。
2、病理因素以“痰”為主。發病機制為痰氣搏結,壅阻氣道,肺失宣降。
3、哮證與喘證鑒別:哮證和喘證都有呼吸急促、困難的表現。哮必兼喘,但喘未必兼哮。哮指聲響言,喉中哮鳴有聲,是一種反復發作的獨立性疾??;喘指氣息言,為呼吸氣促困難,是多種急慢性疾病的一個癥狀。
四、喘證
1、喘證,臨床表現以呼吸困難,甚至張口抬肩,鼻翼煽動,不能平臥為特征者,謂之喘證。
2、腎虛不納:喘促日久,動則喘甚,呼多吸少,呼則難升,吸則難降,氣不得續,形瘦神憊,跗腫,汗出肢冷,面青唇紫,舌淡苔白或黑而潤滑,脈微細或沉弱,或見喘咳,面紅煩躁,口咽干燥,足冷,汗出如油,舌紅少津,脈細數。(金匱腎氣丸、參蛤散)
3、上盛下虛:喘咳痰多,氣急,胸悶,腰酸,下肢欠溫,苔膩,脈沉細或兼滑。(蘇子降氣湯)
五、肺癆
1、肺癆是具有傳染性的慢性虛弱疾患,以咳嗽、咯血、潮熱、盜汗及身體逐漸消瘦為主要臨床特征。
2、病因:感染“癆蟲”。
3、治療當以補虛培元和治癆殺蟲為原則。
4、肺陰虧損:干咳、咳聲短促,或咯少量粘痰,或痰中帶有血絲、色鮮紅,胸部隱隱悶痛,午后自覺手足心熱,或見少量盜汗,皮膚干灼,口干咽燥,疲倦乏力,納食不香,苔薄白、邊尖紅,脈細數。(月華丸)
5、陰虛火旺:嗆咳氣急,痰少質粘,或吐痰黃稠量多,時時咯血、血色鮮紅、混有泡沫痰涎,午后潮熱,骨蒸,五心煩熱,顴紅,盜汗量多,口渴心煩,失眠,性情急躁易怒,或胸肋掣痛。男子可見遺精,女子月經不調,形體日益消瘦。舌干而紅,苔薄黃而剝,脈細數。(百合固金湯合秦艽鱉甲散)
六、心悸
1、心悸是指患者自覺心中跳動,心慌不安的一種病證。
2、心悸與驚悸、怔忡鑒別:三者在誘發因素、發作時間、病勢及發展趨勢方面有所不同,但亦有聯系。驚悸發作與外來刺激、情緒波動有關,時作時止,陣發性,病情較輕,日久可成心悸。心悸為勞累后發作,活動后悸動明顯,病情較重,日久不愈可成怔忡。怔忡者,無誘因亦自然發作,持續不已,病情重,易致水腫、喘脫等危重證候。
3、氣血不足:心悸不安,活動后易發,休息后減輕。氣短,自汗,神倦,頭暈,失眠,健忘,面色晄白無華,舌質淡紅,脈象細弱。(歸脾湯)
4、陰虛火旺:心悸不寧,思慮勞心尤甚。心煩少寐,頭暈目眩,耳鳴,面赤升火,舌紅,苔少。或薄黃苔,脈細數。(天王補心丹、朱砂安神丸)
5、痰火擾心:心悸時發時止,受驚易作,胞悶,煩躁,痰多稠粘,頭昏,失眠,惡夢紛紜,口干苦,舌苔黃膩,脈弦滑數。(黃連溫膽湯)
6、心血瘀阻:心悸,胸悶,陣發性心胸刺痛,或面唇紫暗,舌質帶有紫色或有瘀斑,脈澀或結代。(血府逐瘀湯)
7、心陽虛弱:心悸不安,動則更甚,或怔忡不已,胸悶,氣短,甚則喘促難臥,動則為甚,汗出不止,怯寒肢冷,面色蒼白,舌淡苔白,或舌質胖而淡紫,脈沉細無力或遲或數,或微細欲絕。(參附湯、桂枝甘草龍骨牡蠣湯)
七、胸痹
1、“真心痛,手足青至節,心痛甚,旦發夕死,夕發旦死”。
2、引起胸痹的病因主要為寒邪內侵、飲食不當、情志失調、年老體虛。
3、病理因素為陰寒、痰濁、瘀血相互為患。
4、胸痹與真心痛區別:真心痛為胸痹之危重證,預后較差。心胸痹反復發作,頻率增加,癥狀加重,應警惕真心痛發生。若出現心胸劇痛不止,持續半小時以上,一般治療方法無效,應考慮為真心痛。如伴汗出、肢冷、唇甲青紫、脈微欲絕,應迅速搶救。
5、陰寒:胸悶氣短,或胸痛徹背,受寒則甚,心悸,惡寒,肢冷,舌苔白滑,脈沉遲。(瓜蔞薤白白酒湯)
6、痰濁:胸悶如窒而痛,或痛引背部,氣短喘促,咳嗽痰多,粘膩色白,舌苔濁膩,脈滑。(瓜蔞薤白半夏湯)
7、血瘀:胸痛如刺,固定不移,或呈絞痛,痛引肩背,多呈發作性,胸悶氣短,心悸,舌質紫暗,或有紫點瘀斑,脈澀或結代。(血府逐瘀湯)
八、失眠
1、“虛勞虛煩不得眠,酸棗仁湯主之”。
2、心脾兩虛:夢多易醒,心悸健忘,頭暈目眩,肢倦神疲,納食無味,面色少華,舌質淡,苔薄白,脈象細弱。(歸脾湯)
3、陰虛火旺:稍寐即醒,或虛煩不眠,心悸,五心煩熱,汗出,口干咽燥,頭暈,耳鳴,健忘,腰酸或有夢遺,舌質紅,脈細數。(朱砂安神丸、補心丹)
4、痰熱內擾:睡眠不實,心煩不寧,或時醒時寐,或惡夢紛紜,胸脘痞悶,痰多,頭暈目眩,口苦,舌苔黃膩,脈滑數。(溫膽湯)
5、肝郁化火:煩熱不寐,性情急躁易怒,面紅目赤,口苦口干,小便黃赤,大便秘結,舌紅苔黃,脈弦數。(龍膽瀉肝湯)
九、癡呆
1、癡呆是因先天稟賦不足,或老年精氣虧虛,或情志失調、外傷、中毒等導致腦的智能活動發生嚴重障礙,以呆傻愚笨為主要臨床表現的一種神志疾病。
十、厥證
1、厥證是以突然昏倒,不省人事,四肢厥冷為主要表現的一種病證。
2、鑒別中風與癇證:中風病以老年人為多見。素體有肝腎陰虛,肝陽上亢,陽動化風,中入臟腑者,突然昏仆,并伴有口舌(口咼)斜、偏癱失語等癥,神昏時間較長,蘇醒后有癱瘓、失語等后遺證。癇證常有先天因素,以青少年為多見。癇之重者亦為突然昏仆,不知人事,發作時間短暫,但發作時常伴有號叫,抽搐,口吐涎沫,咬破舌頭,兩目上視,小便失禁,且常反復發作,每次癥狀均類似,蘇醒緩解后如常人。
聲明:
(一)由于考試政策等各方面情況的不斷調整與變化,本網站所提供的考試信息僅供參考,請以權威部門公布的正式信息為準。
(二)本網站在文章內容來源出處標注為其他平臺的稿件均為轉載稿,免費轉載出于非商業性學習目的,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您對內容、版權等問題存在異議請與本站聯系,我們會及時進行處理解決。
相關推薦
2022年浙江自考《當代中國政治制度》復習筆記匯總
09-152023年浙江自考西方行政學說史復習資料:西方行政學的產生
03-022023年10月浙江自考傳播學概論復習資料:有限效果論
08-302022年浙江自考中國古代文學史(一)第三編第九章復習資料
10-31自考輔導資料:2021年10月《學前教育史》—論幼稚師范教育
06-052023年10月浙江自考《管理學原理》名詞解釋(2)
09-192023年10月浙江自考《普通邏輯學》復習資料(3)
08-212024年4月浙江自考醫學倫理學復習資料:醫學倫理學的四大原則之公正原則
11-27自考輔導資料:2021年10月《學前教育史》—雅典的學前教育
06-072023年10月浙江自考寫作(一)復習資料(17)
08-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