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眼的解剖與生理功能
第一節眼球的解剖與生理
1、眼為視覺器官,包括眼球、視路、眼附屬器。
2、成人眼球前后徑約為24mm,垂直徑23mm,橫徑(水平)約23.5mm。眼球由眼球壁和眼球內容物兩部分組成。
3、眼球壁分為3層:外層纖維膜,中層葡萄膜,內層視網膜。
4、外層纖維膜由纖維組織構成,前1/6為透明的角膜,后5/6為瓷白色的鞏膜,二者相交區域為角鞏膜緣,共同構成完整封閉的眼球外壁,具有保護眼內組織和維持眼球形狀的作用。
5、成人角膜橫徑為11.5-12mm,垂直徑為10.5-11mm。
6、角膜的組織結構從外到內分為5層:上皮細胞層、前彈力層、基質層、后彈力層、內皮細胞層。
7、胸膜表面有一層淚膜,稱角膜前淚膜。淚膜分為3層:表面為脂質層,中間為水液層,底部為黏蛋白層。
8、組織學上鞏膜由表層鞏膜、鞏膜實質層及棕黑板層構成。
9、角鞏膜緣前界起于前彈力層止端,后緣為角膜后彈力層止端。角膜、鞏膜和結膜三者在此處匯合。
10、葡萄膜具有豐富的血管和色素膜。角膜從前到后分為三部分:虹膜、睫狀體、脈絡膜。
11、虹膜內緣于中央形成圓孔,稱瞳孔,其直徑為2.5—4mm左右。
12、視網膜由外到內分為10層:①色素上皮層 ②視錐、視桿細胞層 ③外界膜 ④外核層 ⑤外叢狀層 ⑥內核層 ⑦內叢狀層 ⑧神經節細胞層 ⑨神經纖維層 ⑩內界膜。
13、眼球內容物包括房水、晶狀體、玻璃體,三者均為透明體。房水、晶狀體、玻璃體與角膜一并構成眼的屈光介質,又稱屈光系統是光線進入眼內并到達視網膜的通路。
14、房水:由睫狀突的上皮細胞產生,并充滿后房、前房,主要功能是營養角膜、晶狀體和玻璃體;維持眼內壓。
15、房水流出的途徑:
經瞳孔經前房角小梁網
睫狀突上皮細胞——→后房——→前房————→鞏膜靜脈竇——→血循環
產生的房水 ↙ ↘眼靜脈
少量脈絡膜上腔吸收 少部分虹膜吸收↑受阻、眼壓增高致青光眼
16、晶狀體:位于虹膜后面、玻璃體前面;晶狀體的直徑約為9mm,厚度4—5mm。
第二節視路
1、視路:是視覺信息從視網膜光感受器到大腦枕葉視中樞的傳導通路。即從視神經開始經過視交叉、視束、外側膝狀體、視放射至大腦枕葉的神經傳導徑路。
2、 視神經是從視盤起至視交叉的這段神經,總長度為42—50mm,分為眼內段、眶內段、管內段、顱內段。一側視神經損害可引起一眼單側偏盲。
3、 視交叉鄰近組織炎癥影響或被腫塊壓迫時,可見兩眼單側偏盲。
4、 一側視束發生病變時,可見兩眼同側偏盲。
第三節眼球的血循環與神經分布
1、血管及血液循環
2、眼球的血液應來自眼動脈。
1)動脈:視網膜中央動脈、睫狀動脈、
2)靜脈:視網膜中央靜脈、渦靜脈、睫狀前靜脈
第四節眼附屬器的解剖與生理
1、眼附屬器包括眼眶、眼瞼、結膜、淚器、眼外肌。
2、眼瞼:于眼眶外面及眼球前面,分為上瞼和下瞼
組織學上眼瞼從外到內分為5層:
①眼瞼皮膚 ②皮下組織 ③肌肉層(眼輪匝?。好嫔窠浿?;提上瞼肌:動眼神經支配,司眼瞼開合)④瞼板 ⑤瞼結膜
2、結膜:按解剖位置分為瞼結膜、球結膜、穹窿結膜。
3、淚器:包括分泌淚眼的淚腺和排泄淚液的淚道。
4、淚道包括淚點、淚小管、淚總管、淚囊及鼻淚管。
5、眼外肌 眼球的運動依賴6條眼外肌。每眼有四條直肌、兩條斜肌。直肌是上、下、內、外直?。恍奔∈巧?、下斜肌。
動眼神經支配:內、上、下直肌,下斜肌,提上瞼肌
外展神經支配:外直肌 滑車神經支配:上斜肌
眼外肌的主要功能
眼外肌主要動作 次要動作 |
內直肌 內轉 下直肌 下轉 內轉、外旋 外直肌 外轉 上直肌 上轉 內轉、內旋 上斜肌 內旋 下轉、外轉 下斜肌 外旋 上轉、外轉 |
第五節 中醫對眼解剖與生理的認識
1、中西醫眼部解剖名稱對照表
中醫解剖名稱西醫解剖名稱 |
眼珠(睛珠、目珠) 眼球 白睛(白眼、白仁、白珠) 包括球結膜、球筋膜、前部鞏膜 黑睛(黑眼、黑仁、黑珠、烏睛、烏珠等) 角膜 黃仁(眼簾、虹彩、睛簾) 虹膜 神水 房水 瞳神(瞳子、瞳仁、瞳人、金井) 瞳孔 晶珠(睛珠、黃精) 晶狀體 神膏 玻璃體 視衣 包括脈絡膜和視網膜 目系(眼系、目本) 包括視神經、包裹視神經的鞘膜及血管 胞瞼(約束、眼胞、眼瞼、睥) 眼瞼 上胞(上瞼、上睥) 上眼瞼 下瞼(下胞、下睥) 下眼瞼 瞼弦(眼弦、睥沿) 瞼緣 睫毛 睫毛 瞼裂 瞼裂 內眥(大眥) 內眥 外眥(銳眥、小眥) 外眥 淚泉 淚腺 淚竅(淚堂、淚孔) 淚點 眼帶 眼外肌 眼眶(目眶) 眼眶 |
第三章 眼與臟腑的生理關系
第一節 眼與五臟的生理關系
1、眼與肝的生理關系:①肝開竅于目,目為肝之外候②肝氣通于目,肝和則能辨色視物③肝主藏血,肝受血而目能視④肝主淚液,潤澤目珠
2、眼與心的生理關系:①心主血液,血養目珠②心合血脈,諸脈屬目③心舍神明,目為心使
3、眼與脾與生理關系:①脾主運化,輸精于目②脾升清陽,通至目竅③脾氣統血,循行目絡
4、眼與肺的生理關系:①肺為氣本,氣和目明②肺主宣降,眼絡通暢
5、眼與腎的生理關系:①腎主藏精,精充目明②腎生腦髓,目系屬腦③腎主津液,潤養目珠④腎寓陰陽,涵養瞳神
6、膽參與神膏的生成。
第三節 五輪學說概要
1、五輪學說:是根據眼與臟腑密切相關的理論,將眼局部由外到內分為眼瞼、兩眥、白睛、黑睛和瞳神等五部分,分屬于五臟,分布命名為肉輪、血輪、氣輪、風輪、水輪,借以說明眼的解剖、生理、病理及其與臟腑的關系,并用于指導臨床辨證的一種學說。
五輪的解剖部位及臟腑分屬表
五輪 解剖部位 臟腑分屬 |
肉輪 胞瞼 脾 胃 血輪 兩眥 心 小腸 氣輪 白睛 肺 大腸 風輪 黑睛 肝 膽 水輪 瞳神 腎 膀胱 |
第五章 病因病機
第一節 病因
1、眼科常見的病因:外感六淫、癘氣、內傷七情、飲食不節、勞倦、眼外傷、先天與衰老及其他因素。
2、六淫
1)風邪的致病特點:①風為陽邪,其性開泄 ②風性善行數變 ③易與他邪結合
2)火邪的致病特點:①火性炎上 ②火熱生眵 ③易傷津液 ④灼傷脈絡火或迫血妄行
3)濕邪的致病特點:①濕邪重濁粘滯 ②內外濕邪,相互影響 ③濕為陰邪,易阻遏氣機。
3、癘氣是指具有強烈傳染性和流行性的致病邪氣,又稱疫癘、時氣、天行、癘氣等。
4、七情內傷易生綠風內障、視瞻昏渺、青盲等。
四、飲食不節可致眼部虛、實、熱證;飲食不潔,腸道染蟲可致眼部寄生蟲、小兒疳積等。
5、勞倦:勞倦內傷可導致陰血虧損、氣血耗傷、肝腎不足、心腎不交等臟腑功能紊亂,從而引發不耐久視、視瞻昏渺等眼病。
六、眼外傷 輕者可致眼部不適,重者能引起視力嚴重損害,甚至失明。
6、先天與衰老
先天所致:胎患內障、高風內障、轆轤轉關、旋臚泛起等;
衰老所致:年邁體弱、臟腑功能不足而引發的眼病,如圓翳內障、老花眼、視瞻昏渺等。
第二節 病機
眼科常見的病機:臟腑功能失調、氣血功能失調、津液代謝失調、經絡功能失調。
第六章 眼科診法
第一節 眼科四診
1、眼特殊的結構和功能以及眼與臟腑經絡的密切聯系,決定了在眼科四診之中重在望診與問診。
2、遠視力檢查:視力表與被檢者相距5m。
近視力檢查:標準視力表置受檢眼前30cm。
3、視野:是指眼向前方固視時所見的空間范圍,相對于視力的中心視銳度而言,它反映了周邊視網膜的視力。距注視點30°以內的范圍稱為中心視野,30°以外的范圍為周邊視野。
4、正常視野:正常人動態視野的平均值為:上方56°,下方74°,鼻側65°,顳側91°。
5、色覺檢查:視網膜錐體細胞辨別顏色的能力稱色覺。
6、眼球突出度檢查:我國正常人眼球突出度約為12—14mm,兩眼差不超過2mm,眶距約為98mm。
7、正常眼壓為10—21mmHg。
第二節 眼科常用的辯證法
1、辨內障與外障:外障、內障是中醫眼科對眼病的一種分類方法,依據發病部位的不同,分為內障和外障兩大類。
外障 |
內障 |
|
病位 病因
特點 |
胞瞼、兩眥、白睛、黑睛 六淫之邪、外傷所致
外顯證候較明顯,如紅赤腫脹、濕爛、生眵、流淚、痂皮、結節、上胞下垂、胬肉、翳膜等,多有眼痛、癢澀、羞明、眼瞼難睜等自覺癥狀 |
瞳神、晶珠、神膏、視衣、目系等 內傷七情、臟腑內損、氣血兩虧、陰虛火炎、氣滯血瘀以及外邪、眼外傷 一般眼外觀端好,多有視覺變化,如視力下降、視物變形、視物易色、視燈光有如彩虹及夜盲等癥;也可見抱輪火赤或白睛混赤、瞳神散大或縮小、變形或變色、眼底出血、滲出、水腫等改變 |
2、五輪辨證:就是應用五輪理論,通過觀察各輪所顯現的癥狀,去推斷相應臟腑內蘊病變的方法,是眼科獨特的辨證方法。
3、辨黑睛生翳:古人將黑睛和晶珠的病變統稱為翳。此翳指黑睛之翳,有新翳、宿翳之別。
①新翳:病初起,黑睛混濁,表面粗糙,輕浮脆嫩,基底不凈,邊緣模糊,具有向周圍和縱深發展的趨勢,熒光素溶液染色檢查陽性,并伴有不同程度的目赤、磣澀疼痛、畏光流淚等癥。
②宿翳:指黑睛混濁,表面光滑,邊緣清晰,無發展趨勢,熒光素溶液染色檢查陰性,不伴有赤痛流淚等癥狀,為黑睛疾患痊愈后遺留下的瘢痕。根據宿翳的厚薄濃淡程度,可將其分為四類:冰瑕翳、云翳、厚翳、斑脂翳。
宿翳對視力的影響程度,主要決定于翳的部位,而大小、厚薄次之。
4、辨膜:自白睛或黑白之際起障一片,或白或赤,漸漸向黑睛中央蔓延者,稱為膜。
1)若膜上有赤絲密布者,為赤膜,屬肝肺風熱壅盛,脈絡瘀滯;
2)赤絲細疏,紅赤不顯者,為白膜,屬肺陰不足,虛火上炎。
第七章 眼科治療概要
1、退翳明目法:指用具有消障退翳作用的方藥,用于黑睛生翳,以促進翳障的消散,減少瘢痕形成的治療方法。
2、海螵蛸棒摩擦法的適應證:椒瘡瞼內面顆粒累累者。
手術方法:將海螵蛸磨制成1.5cmX3.5cm左右的棒狀,棒端呈鴨嘴形。浸泡于消毒液中,取出待干備用。對術眼表面麻醉,并清潔結膜蘘后,以左手翻開上瞼,充分暴露穹窿部,右手持海螵蛸棒,以輕快手法左右來回多次摩擦瞼內面顆粒密集處,以擦破顆粒為度。摩擦后即用氯化鈉注射液沖洗,并涂眼膏。根據病情,可多次重復進行。
3、濾泡壓榨術的適應證:粟瘡、椒瘡顆粒多者
手術方法:患眼點0.5﹪地卡因液作表面麻醉,分別翻轉上下眼瞼,于上下結膜穹窿部各注入2﹪鹽酸利多卡因約1ml,用針頭將較大的濾泡挑破,再用濾泡壓榨器夾住有濾泡的結膜,擠出內容物,直到濾泡壓平為止。術畢沖洗結膜囊,壓迫止血,涂抗生素眼膏。
第八章胞瞼疾病
第一節針眼
1、針眼:是指胞瞼邊緣生癤,形如麥粒,紅腫癢痛,易成膿潰破的眼病。又名偷針、偷針眼、土疳、土瘍。本病相當于西醫學瞼腺炎(又名麥粒腫),
分類:1)外瞼腺炎(外麥粒腫):睫毛毛囊、皮脂腺、變態汗腺的急性化膿性炎癥
2)內瞼腺炎(內麥粒腫): 瞼板腺的急性化膿性炎癥
2、病因病機:
1)病因:眼瞼腺體的急性細菌性感染:多為葡萄球菌,特別是金黃色葡萄球菌感染。
2)病機:①風熱之邪直襲胞瞼,滯留局部脈絡,氣血不暢而發病
②飲食不節,脾胃積熱,熱毒上攻
③余邪未清或脾氣虛弱,復感風熱之邪。
3、治療:未成膿者,內外兼治,促其消散;已成膿者,切開排膿。
4、辨證論治
1)風熱客瞼證——疏風清熱,消腫散結——銀翹散
2)熱毒壅盛證——清熱解毒,消腫止痛——仙方活命飲
3)脾虛夾實證——健脾益氣,扶正祛邪——四君子湯
5、外治:1)滴眼藥水:患眼滴0.5%熊膽眼藥水或抗生素滴眼液,每日4~6次。
2)外敷中藥:三黃散(黃芩、黃柏、大黃)紗布隔墊外敷。
3)手術:膿已成者,應行麥粒腫切開引流排膿術。外麥粒腫在眼瞼皮膚面切開,切口與瞼緣平行,放置引流條,每日換藥至愈;內麥粒腫則在瞼結膜面切開,切口與瞼緣垂直。
6、禁忌:“過早手術”、“擠壓排膿”為治療的二大禁忌。
第二節胞生痰核
1、胞生痰核:是指胞瞼內生硬核,觸之不痛,皮色如常的眼病。又名疣病、脾生痰核。本病相當于西醫學的瞼板腺囊腫,也稱霰粒腫。
2、胞生痰核與針眼的鑒別
病名 |
針眼 |
胞生痰核 |
發病部位 |
在瞼弦 |
胞瞼深部 |
主癥 |
壓痛明顯,局限性紅腫熱痛, 早期癤腫硬,推之不移,膿成潰破而愈。 |
壓之不痛,大者有重墜感,自行穿破則有異物感,瞼皮膚正常,核狀硬結,推之可移,瞼內灰紫色 |
病勢 |
急 |
緩 |
病程 |
短,一般3——5日 |
長,數周或數月 |
對白睛影響 |
發病近眥部者可致白睛水腫 |
無影響 |
第六節上胞下垂
1、上胞下垂:是指上胞肌乏力不能升舉,以致瞼裂變窄,掩蓋部分或全部瞳神而影響視瞻的眼病。本病相當于西醫學的上瞼下垂。
2、診斷依據:1)兩眼向前平視時,上胞遮蓋黑睛上緣超過2mm,瞼裂變窄。
2)緊壓眉弓部,上胞抬舉困難。
3、辨證論治:
1)先天不足證——溫腎健脾——右歸飲 2)脾虛氣弱證——升陽益氣———補中益氣湯
3)風痰阻絡證——祛風化痰,疏經通絡——正容湯
第八節椒瘡
1、椒瘡:是指瞼內面顆粒累累,色紅而堅,狀若花椒而得名。本病相當于西醫學的沙眼,由沙眼衣原體引起。
2、椒瘡并發癥與后遺癥:①瞼弦內翻及倒睫拳毛 ②赤膜下垂 ③黑睛星翳 ④睥肉粘輪
⑤流淚癥與竅漏 ⑥眼珠干燥 ⑦上胞下垂
第九章兩眥疾病
第一節流淚癥
1、流淚癥:是指淚液不循常道而溢出瞼弦的眼病。本病相當于西醫學的淚溢。
冷淚癥:是因淚液不遁常道,溢出瞼弦,而致以經常流淚,淚水清稀而冷,或無熱感,目無赤痛翳障為臨床特征的眼病之總稱。流淚癥病名繁多,有針對流淚病因命名的,如迎風流淚;有根據流淚的程度不同而命名的,如目淚不止;亦有根據流淚冷熱性質不同而分別命名為冷淚、熱淚。
2、診斷要點:1)流淚 2)沖洗淚道時,淚道通暢,或通而不暢,或不通,但均無黏液從淚竅溢出。
第二節漏睛
1、漏睛:是以內眥部常有黏液或膿液自淚竅泌出為臨床特征的眼病。又名目膿漏,漏睛膿出外障、熱積必潰之病、竅漏等。本病相當于西醫學的慢性淚囊炎。
2、診斷要點:1)流淚或常有粘液或膿液附于內眥部。
2)按壓睛明穴下方,有黏液或膿液自淚竅泌出。
3)沖洗淚道時多有阻塞現象,并有黏液或膿液自淚竅返流。
3、與漏睛瘡鑒別診斷:漏睛瘡起病時,內眥下方紅腫,灼熱疼痛,重者致胞瞼紅腫,可致白睛紅腫,頭痛,身熱等癥。
4、治療(/漏睛對目珠的危害?):該病病程較長,邪毒蘊伏,內眥膿液不盡,若有目珠外傷,尤其黑睛破損時,則邪毒乘虛而人,可發生凝脂翳、黃液上沖等嚴重病癥,故藥物治療效果不佳時,應行手術治療。
第三節漏睛瘡
1、漏睛瘡:是指內眥睛明穴下方突發赤腫疼痛,繼之潰破出膿的眼病。又名大眥漏。本病相當于西醫學的急性淚囊炎。
2、診斷要點:1)常有漏睛病史。
2)內眥睛明穴下方皮膚紅腫锨痛,可見腫核隆起,捫壓疼痛更甚。
第十章白睛疾病
第一節暴風客熱
1、暴風客熱:是指外感風熱,猝然發病,以白睛紅赤、眵多粘稠、癢痛交作為主要特征的眼病。又名暴風、暴風客熱外障,俗稱暴發火眼。本病類似于西醫學的急性卡他性結膜炎,屬急性細菌性結膜炎。
2、臨床表現
1)自覺癥狀:患眼磣澀癢痛,灼熱流淚,上犯白睛而發;若素有肺經蘊熱,則病癥更甚。溲赤便秘等癥。2)眼部檢查:胞瞼紅腫,白睛紅赤、浮腫,胞瞼內面紅赤,眵多黏稠。嚴重者可見附有灰白色偽膜,易于擦去,但又復生。
3)實驗室及特殊檢查:發病早期和高峰期眼分泌物涂片及細菌分離培養可發現病原菌;結膜刮片可見多形核白細胞增多。
4、辨證論治
1)風重于熱證——疏風清熱——銀翹散 2)熱重于風證——清熱疏風——瀉肺飲
3)風熱并重證——疏風清熱,表里雙解——雙解疏風清熱,表里雙解——防風通圣散
5、禁忌:患眼嚴禁包扎與熱敷
第三節天行赤眼
1、天行赤眼:是指外感疫癘之氣,白睛暴發紅赤、點片溢血,常累及雙眼,能迅速傳染并引起廣泛流行的眼病。又名天行赤熱、天行赤目、天行氣運等。俗稱紅眼病。本病類似于西醫學的流行性結膜炎,屬病毒性結膜炎。
2、病因病機:猝感疫癘之氣,或肺胃積熱,侵犯肝經,上攻于目而發病
3、診斷依據:1)白睛紅赤,或見白睛溢血呈點片狀,耳前或頜下可捫及腫核。
2)正處流行季節,或有接觸史,起病急,多雙眼同時或先后發病。
4、辨證論治
1)初感癘氣證——疏風清熱——驅風散熱飲子
2)熱毒熾盛證——瀉火解毒————普濟消毒飲
第四節天行赤眼暴翳
1、 天行赤眼暴翳:是指因感受疫癘之氣,急發白睛紅赤,繼之黑睛生翳的眼病。又名大患后生翳、暴赤生翳。本病類似于西醫學的流行性角結膜炎,屬病毒性角結膜炎。
2、鑒別診斷:
病名 |
暴風客熱 |
天行赤眼 |
天行赤眼暴翳 |
病因 |
感受風熱之邪 |
猝感疫癘之氣 |
猝感疫癘毒邪,內兼肺火亢盛,內外合邪,肝肺同病 |
眵淚 |
眵多黏稠 |
淚多眵稀 |
淚多眵稀 |
白睛紅赤 |
白睛紅赤浮腫 |
白睛紅赤浮腫,點狀或片狀白睛溢血 |
白睛紅赤浮腫,或抱輪紅赤 |
黑睛星翳 |
多無黑睛生翳 |
少有,在發病初出現,其星翳易消退 |
多有,以發病后1—2周更多,其星翳多位于中央,日久難消 |
分泌物涂片 |
多形核白細胞增多 |
單核細胞增多 |
同天行赤眼 |
預后 |
一般較好 |
一般較好 |
重者黑睛可留點狀翳障,漸可消退 |
傳染性 |
有傳染性,但不引起流行 |
傳染較強,易引起廣泛流行 |
同天行赤眼 |
第五節時復目癢
1、時復目癢:是指發病時目癢難忍,白睛紅赤,至期而發,呈周期性反復發作的眼病。本病類似于西醫學的春季結膜炎,屬變態反應性結膜炎。
2、 診斷依據:1)雙眼奇癢難忍,周期性反復發作,一般春、夏季發病,秋、冬緩解。
2)瞼內面有扁平顆粒,狀如鋪路卵石樣排列;或見黑睛邊緣出現黃白色膠樣隆起結節,白睛呈污紅或黃濁色;或兩種情況同時存在。
3)結膜刮片可見嗜酸性粒細胞或嗜酸性顆粒。
第六節金疳
1、金疳:是指白睛表層生玉粒樣小泡,周圍繞以赤脈的眼病。又名金瘍。本病類似于西醫學之泡性結膜炎,屬變態反應性結膜炎。
2、診斷依據:1)白睛淺層見灰白色小泡,周圍有赤脈環繞。2)眼部磣澀不適。
3、辨證論治
1)肺經燥熱證——瀉肺散結——瀉肺湯
2)肺陰不足證——滋陰潤肺——養陰清肺湯
3)肺脾虧虛證——益氣健脾——參苓白術散
第八節胬肉攀睛
1、胬肉攀睛:是指眼眥部長赤膜如肉,其狀如昆蟲之翼,橫貫白睛,攀侵黑睛,甚至遮蓋瞳神的眼病。又名胬肉侵睛外障、螞蝗積證、肺瘀證、目中胬肉等。本病相當于西醫學之翼狀胬肉,屬變性結膜炎。
2、體征:分為頭(三角形尖端)、頸(角膜緣部)和體部(球結膜上)
3、按其發展情況分為:1)進行性2)靜止性
4、診斷依據:1)眥部白睛上生赤膜如肉,略呈三角形,其尖端漸向黑睛攀侵。
2)胬肉上有絲脈相伴,或粗或細。
5、鑒別診斷:
1)黃油癥:于眼裂部白睛表面,黑睛鼻側出現淡黃色脂膜樣隆起,浮嫩微皺,亦呈三角形,但尖端向著眥角,底向著黑睛,這與胬肉攀睛相反。黃油癥無赤絲攀附,眼無不適,不侵犯黑睛,亦不礙目力。是一種生理性改變,無須治療。
2)流金凌木:多發生于眼珠外傷,特別是酸、堿性等化學性燒傷后,或黑睛邊緣生翳后。在白睛與黑睛表面之間形成膜狀或條索狀粘連,部位不定,亦不僅局限于眼裂部位,無發展趨勢,不紅不腫,無血絲伴隨。除粘連條帶在白睛與黑睛形成的粘著處,條帶與下面組織并未完全粘結,探針可順利通過其間,而胬肉與侵犯的白睛和黑睛組織全面粘著,其間并無空隙。
第十節火疳
1、 火疳:是指邪毒上攻白睛,無從宣泄,致白睛里層呈紫紅色改變,多伴有局限性結節樣隆起,且疼痛拒按的眼病。又名火瘍,火疳癥。本病類似于西醫學之表層鞏膜炎及前鞏膜炎。
2、 診斷依據:1)患眼疼痛,畏光流淚。2)白睛里層向外隆起紫紅色結節,推之不移,疼痛拒按。
3、鑒別診斷:
|
金疳 |
火疳 |
病位 |
小泡位于白睛表層 |
結節位于白睛里層 |
癥狀 |
小泡呈灰白色小泡樣,界限明顯,可以潰破;推之可移,按之不痛 |
結節較大,呈圓形或橢圓形隆起,界限不清,很少潰破;推之不移,按之痛甚 |
赤脈 |
小泡四周的赤脈多鮮紅 |
結節四周的赤脈紫紅 |
病程 |
較短 |
較長 |
預后 |
較好,一般不波及瞳神,愈后多留痕跡 |
較差,常波及瞳神,愈后多留痕跡 |
聲明:
(一)由于考試政策等各方面情況的不斷調整與變化,本網站所提供的考試信息僅供參考,請以權威部門公布的正式信息為準。
(二)本網站在文章內容來源出處標注為其他平臺的稿件均為轉載稿,免費轉載出于非商業性學習目的,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您對內容、版權等問題存在異議請與本站聯系,我們會及時進行處理解決。
相關推薦
2022年浙江自考《當代中國政治制度》復習筆記匯總
09-152023年浙江自考西方行政學說史復習資料:西方行政學的產生
03-022023年10月浙江自考傳播學概論復習資料:有限效果論
08-302022年浙江自考中國古代文學史(一)第三編第九章復習資料
10-312023年4月浙江自考中外教育簡史復習筆記:英國近代教育制度
12-08自考輔導資料:2021年10月《學前教育史》—論幼稚師范教育
06-05自考輔導資料:2019年10月《美學》知識點-崇高的內涵與特點
09-17自考輔導資料:2021年10月《學前教育史》—雅典的學前教育
06-072023年4月浙江自考新聞學概論復習筆記:社會主義新聞事業對從業者的基本要求
12-052023年4月浙江自考新聞學概論復習筆記:新聞批評與正面宣傳
1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