荒誕的內涵與特點☆☆☆
1、荒誕的內涵:荒誕作為一種審美形態,是西方現代社會與現代文化的產物。荒誕的本義是不合情理與不和諧,它的形式 是怪誕、變形,它的內容是荒謬不真。荒誕是對人生的無意義的虛無性的審美感悟。荒誕審美情感的產生,其實是與現代工業 社會中,理性的現代文明對人性的扭曲聯系在一起的。荒誕起源于人對生命與生存意義的懷疑與追問,體現了人在丑面前的無 奈。
注意:荒誕藝術原先主要指西方現代派藝術中的一個戲劇流派,即荒誕派戲劇。1961 年馬丁bull;埃斯林的《荒誕派戲劇》一 書問世,使得荒誕派戲劇的名稱被固定下來。這里所說的荒誕已遠遠超出戲劇的范疇,上升為一個普遍的深刻的重要審美形態。
荒誕派戲劇的代表作mdash;mdash;《等待戈多》
2、荒誕感:是指主體對荒誕的感受與經歷,是人對人與自然和社會的關系、對人的存在與意義的直觀和體驗。荒誕感是復 雜的,但其基本的感受必定是孤獨、惡心、煩、畏、絕望等,因而其生理、心理的表現也是獨特的。非理性的荒誕的形式與同 樣荒誕的內容,使人感到的是愕然,是不可思議,因而會笑。荒誕感的笑不同于喜劇感的笑,喜劇感的笑是對舊事物的諷刺, 是對自己的信心與自豪,是充滿希望的肯定的笑。荒誕感的笑卻是對世界的荒誕的感受,因其荒誕而感到束手無策,無可奈何, 是一種無望的否定性的笑。荒誕也有一種悲劇感,但悲劇感在悲情中存在希望,荒誕是無望的它也不會讓人感到悲情,它只是 讓人欲悲不得,陷人一種尷尬困窘的境地。
3、廣義的荒誕實質:是人的異化和局限性的表現。人永遠是處在歷史中的人,永遠有歷史的局限性。在人類極為多樣復雜 的實踐活動中,這種局限也時時會表現出來,導致人的本質在對象化過程中發生的某種扭曲和異化。
4、荒誕的特點:
(1)荒誕是一種對人生存在的無意義狀態的體悟。荒誕表現的是人生存在的荒謬性和無意義,人對存在感到恐怖和無所適 從,這種恐懼不是對對象的害怕,而是一種不可名狀的心理感受。
(2)荒誕的審美意象的象征性。荒誕表達的是生存意義的虛無化,那些被抽象和扭曲的藝術形象,都具有象征意義。如對 人類的絕望處境的象征,物質對人的壓迫和異化等,荒誕作為審美形態所表現的,無不是存在的虛妄和現實的荒謬。
(3)荒誕具有怪誕的表現形式。荒誕的審美意象通過抽象、扭曲等變形手法,表現了怪誕的藝術形象,以表現異化的世界。
4、荒誕與現代社會的生存狀態的關系。
荒誕審美情感的產生,其實是與現代工業社會中,理性的現代文明對人性的扭曲聯11 系在一起的。在現代西方社會,隨著社會工業化的加劇,在理性化的存在感之中,人被徹底工具化、物品化,人與社會、人與 自然、人自身的分裂進一步加劇。
現代社會的理性主義發展的現實粉碎了各種理想主義的說教,高度發展的科學技術以”物的 統治“的形式加速人在社會、文化、心理方面的全面異化,使人們時刻感受到存在不再是人的存在,而是物的存在。荒誕正是 起源于人對生命與生存意義的懷疑與追問。
聲明:
(一)由于考試政策等各方面情況的不斷調整與變化,本網站所提供的考試信息僅供參考,請以權威部門公布的正式信息為準。
(二)本網站在文章內容來源出處標注為其他平臺的稿件均為轉載稿,免費轉載出于非商業性學習目的,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您對內容、版權等問題存在異議請與本站聯系,我們會及時進行處理解決。
相關推薦
2022年浙江自考《當代中國政治制度》復習筆記匯總
09-152023年10月浙江自考傳播學概論復習資料:有限效果論
08-30自考輔導資料:2019年10月《美學》知識點-崇高的內涵與特點
09-172022年浙江自考中國古代文學史(一)第三編第九章復習資料
10-312023年4月浙江自考中外教育簡史復習筆記:英國近代教育制度
12-08自考輔導資料:2021年10月《學前教育史》—論幼稚師范教育
06-05自考輔導資料:2021年10月《學前教育史》—雅典的學前教育
06-072022年浙江自考心理學復習筆記:情緒情感的功能
11-03自考輔導資料:2021年10月《學前教育史》—古代東方國家的學前教育
06-07自考輔導資料:2021年10月《馬克思主義哲學原理》—矛盾是事物發展的動力
06-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