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特點:①首先,審美感知作為審美經驗的一種構成要素,當然具有不同于一般感知活動的特點。審美感知總是與情感活 動緊緊地交織在一起。
②其次,審美感知具有積極的選擇能力。
③再次,審美感知總是以完形的方式來把握對象的,因而具有 整體性的特點。
2、作用:感知在審美經驗中的主要功能在于,它使審美主體與對象之間出現了一種物我不分、主客統一的密切關系。
3、人的感覺是通過眼、耳、鼻、舌、身等感覺器官來進行的,但它們在審美經驗中所起的作用卻不是相同的。視覺和聽覺 起著主導作用,其他如味覺、嗅覺和觸覺起到輔助作用。古希臘的柏拉圖就認為,視覺和聽覺所產生的快感高于飲食色欲之類 的快感;中世紀的托馬斯bull;阿奎那認為,這是由于視覺、聽覺和認識的關系最為密切,它們是”為理性服務的“;黑格爾甚至直 接將它們稱為”認識性的感覺“,并斷言其他感覺完全與藝術欣賞無關。
4、宋祁的名句”紅杏枝頭春意鬧“便是用”鬧“字把杏花本來無聲的姿態說成好像有聲音的波動,仿佛在視覺里獲得了聽 覺的感受。這種通感現象顯然并不僅僅存在于視覺和聽覺之間,而是各種感覺之間的普遍現象,這就為藝術家們發掘出其他感 覺的審美潛能提供了有力的依據。
5、格式塔心理學認為在人的知覺能力和對象的形式之間存在著一種同構對應關系,這種關系使主體與對象之間獲得了統一。
6、審美感知的完形特征:(1)完形是格式塔心理學的核心概念,指人的知覺總是傾向于把對象的形式當作整體來把握。
(2) 審美感知不是把主體對對象的各種感覺簡單地疊加起來,而是將其整合為一個整體。
(3)審美主體只有通過積極的改造和修正, 才能把握到對象的完整形式。
7、李白《獨坐敬亭山》詩云:”眾鳥高飛盡,孤云獨去閑。相看兩不厭,只有敬亭山。“以這首詩為例,說明審美經驗中的 交感現象。從哲學高度來看,感知在審美經驗中的主要功能在于,它使審美主體與對象之間出現了一種物我不分、主客統一的 密切關系。事實上,在一般的經驗活動中,感知本身也處于這樣一種原初的狀態,只是由于在這些活動中主體一般處于實用目的的支配之下,因而理智的因素迅速地參與進來。
從而打破了主客體之間的統一狀態,使它們處于分離和對立的關系之中。而在審美經驗中則不同,感知活動所導致的主客統一狀態始終得以保持,一旦這種狀態被打破,審美活動也就隨之結束。
以往的美學理論由于看不到這一點,因而或者把審美感知當作是對于對象屬性的客觀反映,或者把審美活動看成是純粹主觀性的,其 共同的特點都在于把審美經驗當作主客分離的認識活動。
審美經驗的根本特點恰恰在于,它是一種處于物我不分、主客統一狀 態下的經驗。古今中外的藝術實踐一再證明了這一點。
李白的詩句”相看兩不厭,只有敬亭山“所抒寫的正是這種人與自然之 間親如知己、密不可分的忘我狀態。
聲明:
(一)由于考試政策等各方面情況的不斷調整與變化,本網站所提供的考試信息僅供參考,請以權威部門公布的正式信息為準。
(二)本網站在文章內容來源出處標注為其他平臺的稿件均為轉載稿,免費轉載出于非商業性學習目的,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您對內容、版權等問題存在異議請與本站聯系,我們會及時進行處理解決。
相關推薦
2022年浙江自考《當代中國政治制度》復習筆記匯總
09-152023年10月浙江自考傳播學概論復習資料:有限效果論
08-302022年浙江自考中國古代文學史(一)第三編第九章復習資料
10-31自考輔導資料:2019年10月《美學》知識點-崇高的內涵與特點
09-172023年4月浙江自考中外教育簡史復習筆記:英國近代教育制度
12-08自考輔導資料:2021年10月《學前教育史》—論幼稚師范教育
06-052023年4月浙江自考外國文學史復習筆記:高爾基
12-26自考輔導資料:2021年10月《馬克思主義哲學原理》—矛盾是事物發展的動力
06-11自考輔導資料:2021年10月《學前教育史》—雅典的學前教育
06-07自考輔導資料:2019年10月《美學》知識點-優美及優美的內涵與特點
09-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