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育的內涵☆☆☆☆☆
1、審美教育的內涵:審美教育是以藝術和各種美的形態作為具體的媒介手段,通過審美活動展示審美對象豐富的價值意味, 直接作用于受教者的情感世界,從而潛移默化地塑造和優化人的心理結構,鑄造完美人性,提升人生境界的一種有組織,有目 的的定向教育方式。
2、美育作為一種特殊的教育方式,其獨有的內涵和性質,并不能由人主觀任意去設定,而是由其所使用的媒介手段、所達 到的直接和間接效果,以及作為其實踐基礎的審美活動的根本價值所必然決定的。
3、關于美育的內涵歷史上主要有:美育是人格教育,美育是情感教育,美育是藝術教育。
(1)美育與人格教育的關系:①美育與人格教育是兩個不同的概念,認為美育是人格教育,事實上是把美和善混為一談。
②美育是人格教育的規定雖然揭示出了審美教育的間接效應,但卻顯得過于寬泛。審美基于個體的精神自由,道德基于群體的 禮法倫常,將美育的目標落實到德行,其結果必然是以禮法倫常窒息了個體的精神自由,美育事實上也就淪為以美為手段的德 育,取消了自身的獨立性。中國先秦的詩教與樂教,更開啟了將藝術作為教育手段促成人格之美的傳統。孔子以山水比德,屈原以芳草自喻。在儒家看來,美育的目的,乃在于讓人精神上獲得解放,進入一種順應自然,與天地同體的和諧境界。孔子的美育講究的是美善協調。
(2)認為美育是情感教育,體現了近代西方二元分立的思維特點。即主體與客體、思維與存在、感性與理性的對立。
(3)不能把美育等同于藝術教育:①這一觀點一方面過于夸大了藝術在審美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它看不到除藝術以外, 還有很多的自然審美現象和社會審美現象可以充當審美教育的教材和媒介,這些藝術以外的審美現象所具有的審美價值、所產 生的審美效應并非藝術所能完全代替。
②另一方面這種觀點也限制以至遮蔽了審美教育更深刻的目的和更高遠的價值追求。實 際上審美教育并不僅僅是要培養人們的藝術感受力和藝術鑒賞力,它的目的也不是要造就出幾個藝術家來。如果我們不能從更 高、更廣闊的視野上來理解審美教育的內涵,就最終會把審美教育視為一種技藝和手段而取消了它實際存在的獨立地位。
③美 感教育和藝術教育,雖然都離不開藝術,但它們的目的和方法卻是各不相同的。因此,藝術教育不能替代美育。
4、美育與審美活動之間的聯系與區別:美育與審美活動之間也同樣是一種相互依存、互相促進的辯證關系,一方面,審美 活動本身就具有陶冶人、塑造人的教育功能,如果沒有審美活動,也就不可能有審美教育。 審美教育的獨特性質根本上是由作 為其實踐基礎的審美活動的性質所決定的。美育的實踐基礎是審美活動。
(1)二者之間相互依存與促進,審美活動具有陶冶人、 塑造人的教育功能,而美育又能提高人的審美能力,推動審美活動的發展。
(2)審美活動是一種具有隨意性的個人行為,美育 則是有意識有組織的群體行為。
(3)審美活動由審美主體和審美客體兩個因素構成,而美育則是由施教者、作為教育媒介的審 美對象以及受教者三個因素組成。
5、確定美育內涵應遵循的原則:
(1)對美育內涵的確定應該體現手段與效果相一致的原則。
(2)對美育的內涵確定還應遵 循直接效果與間接效果兼顧的原則。
(3)對美育的內涵確定還應遵循獨特性的原則。
聲明:
(一)由于考試政策等各方面情況的不斷調整與變化,本網站所提供的考試信息僅供參考,請以權威部門公布的正式信息為準。
(二)本網站在文章內容來源出處標注為其他平臺的稿件均為轉載稿,免費轉載出于非商業性學習目的,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您對內容、版權等問題存在異議請與本站聯系,我們會及時進行處理解決。
相關推薦
2022年浙江自考俄羅斯小說文體論復習資料第五章
10-082023年4月浙江自考英語(二)串講筆記:lesson10-13
02-102023年10月浙江自考傳播學概論復習資料:反饋
08-292023年浙江自考水產繁殖育苗技術復習資料:論述題
02-272023年4月浙江自考《英語(二)》串講資料二:詞性
04-012022年浙江自考財政學復習重點(6)
08-022023年4月浙江自考環境心理學復習重點三
11-182023年4月浙江自考高級英語課文串講筆記四
01-062022年浙江《組織與管理概論》復習資料
09-22自考輔導資料:2019年10月《美學》知識點-情感與理解
09-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