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家庭治療
1、家庭治療:指通過改變家庭成員圍繞癥狀所表現出來的交往方式,從而達到治療癥狀的一種治療理論和方式。這個定義至少包括兩個方面的含義:(1)癥狀的形成源于家庭成員的不良交往方式,即便不是如此,癥狀的維持也是家庭成員不良交往方式強化的結果;(2)通過改變家庭成員的不良交往方式可以達到治療癥狀的目的。
2、家庭治療與個體治療的區別(論)
答:與個體治療相比,家庭治療具有如下突出的特點:
(1)從治療的對象來講,家庭治療是對整個家庭進行治療。治療時,整個家庭成員都要在場,尤其是治療的初期階段。隨著治療的進行,家庭治療的對象還會發生改變,從初期的整個家庭成員,到家庭的部分成員。而個體治療,只是對家庭中的個體進行治療,而且治療的對象始終不會發生改變。
(2)從治療的內容來講,家庭治療并不直接針對患者所表現的癥狀,而且對家庭成員間的交往模式和家庭結構進行治療。通過改變家庭成員的交往模式或家庭結構可以達到減緩或消除癥狀的目的。而個體治療,在很大程度上都是直接針對患者的癥狀進行,通過對引發癥狀的原因探討或者直接行為矯正來緩解或消除癥狀。
(3)從癥狀的原因或作用來講,家庭治療認為患者是不良交往模式的替罪羊,家庭成員間的不良交往模式使得患者表現出某種癥狀,而且患者的癥狀起到了掩蓋家庭成員不良交往模式、維持家庭關系現有平衡的作用。
(4)從劃分患者的角度來講,家庭治療并無明顯的患者和非患者之分,患者只是癥狀的表現者、承擔者而已,有問題的是家庭成員的交往模式和家庭結構。而個體治療有明顯的患者和非患者之分。
3、家庭系統、家庭發展階段及家庭結構
答:家庭系統:是經驗派家庭治療首先提出來的主要概念。家庭是一個系統,是一個穩定的系統。家庭成員交互作用時所產生的有形和無形規則構成了比較穩定的家庭結構,成員間形成特定的交往模式。同時,家庭系統又是一個開放的系統。家庭不斷與家庭外系統發生交互作用。
(1)發展階段:家庭的發展變化經歷了4個主要的階段,每個階段都有其不同的發展任務,面臨不同的主要問題和危機。①第一階段:家庭形成。兩個相愛的人為建立家庭的目的結合在一起就形成了家庭。家庭一形成,在家庭中就出現了夫妻亞系統。②第二階段:第一個孩子出生。出現了父母亞系統和父母—子女亞系統。③第三階段:孩子進入青少年時期。這一階段的主要發展任務是,父母必須協調自己與上學孩子的關系。④第四階段:孩子長大成人,離家獨立生活。家庭結構再次回到只有夫妻亞系統的階段。
(2)家庭結構:一般家庭結構存在4個亞系統:①夫妻亞系統;②父母亞系統;③父母-子女亞系統;④兄弟姐妹亞系統。
4、家庭規則:是一種由規則來管理的系統,家庭成員按照有組織的、已經建立的模式互動。家庭成員在家庭中成長,都知道在家庭溝通時,被期待或被允許的行為是什么。這些規則也許無須說出,但全體成員都心知肚明。這些規則可以調節并有助于安定家庭系統。
5、三角關系:當第三個人介入或者被拉入到另外兩個人的交往中時,就會形成三角關系。家庭中的三角關系包括結盟關系、穩定同盟和迂回關系。結盟關系:是指家庭中的成員或者家庭外的成員卷入到家庭中其他兩個成員的沖突中去。穩定同盟:指無論何時何地,兩個或者兩個以上的家庭成員總是結成統一占線來反對另外一個或者一些家庭成員。迂回關系:指矛盾或者沖突不在應該發生矛盾或重復的兩個人中直接發生,而是通過家庭中的第三個人發生。
6、過度卷入:指家庭中亞系統界限混亂,家庭成員過多參與到其他系統的任務和活動中,行使或替代某位家庭成員的功能,所以與家庭結構一樣屬于結構派家庭治療的重要概念。
7、替罪羊:是結構派治療師常用的概念。在某些家庭匯總,會有某個成員(通常是孩子)表現出問題,將家庭沖突(通常是父母沖突,因為父母的關系破裂對于家庭的威脅實在是太大了)轉移開,使家庭成員注意他的問題,而暫時避開父母的沖突。
8、蒙蔽:是一個人試圖控制他人的手段和方法。試圖取得控制的人并不使用直接的方式,相反卻把自己以為的某些觀點、感受或價值觀歸在他人身上。
9、自我分化:是鮑恩理論的核心概念,指個人從家庭中分離出來成為獨立個體的過程。自我分化程度降低的人越情緒化,越容易被家庭、周圍人的情緒反應所擊倒,越容易發生功能失調。
10、雙重束縛:指精神分裂患者的父母,特別是母親,常向來訪者提出兩種相反約束的要求,使來訪者無所適從,產生矛盾心理,從而表現奇怪的反應。
11、家庭治療的理論和流派(論)
答:(1)鮑恩的家庭系統治療:鮑恩注重理論,傾向于把系統理論作為一種思維方法而不是一套干預的方法,因此,鮑恩系統家庭治療有較為完整的家庭治療理論。主要觀點:鮑恩提出一種跨代家庭系統的觀點,認為家庭成員在思想、感覺和行為上是與家庭系統相聯系的,因此,當個人出現問題便會借著與其他家人的聯結關系而持續下去。一個與家庭有著最強烈情感聯結的人,最容易在家庭壓力下收到情緒傷害。
(2)策略家庭治療主要觀點:策略派治療師認為癥狀最基本的功能就是維持家庭系統的固有平衡。有癥狀的家庭維持了功能失調的固有平衡交互作用模式。這些家庭死板的應對家庭中出現的問題,試圖恢復以前的功能失調的狀態,他們把狀態看作是種威脅,而不是改變的機會。
(3)結構家庭治療:結構派家庭治療師的創立者是米紐秦。主要觀點:理解結構家庭治療需要首先理解幾個基本概念:家庭結構、亞系統和界限。家庭是由家庭成員構成的,但不是所有成員的簡單相加,而是要大于相加之和。家庭成員與成員間逐漸行程的相互關系組成一個綜合交錯的網絡結構。所有家庭都有特定的結構。亞系統:是由于家庭成員不同的角色和任務而構成的,一般家庭主要包括夫妻亞系統、父母亞系統、親子亞系統和孩子亞系統。劃分不同系統的潛在規則就是界限,人際界限從嚴格到松散都不同,主要有清晰地、僵硬的、混亂的三種界限。
(4)經驗性家庭治療:主要觀點:經驗性家庭治療深受人本主義思潮的影響,建立在人性本善的假設上,強調了即時的、此時此地的經驗作用。經驗性家庭治療更多的是強調情感經驗,而不是交往中的動力。經驗性家庭治療師認為促進個體成長和家庭內聚力的方法是釋放沖動、降低防御和解釋深層體驗。
12、家庭代際圖:指用圖示的方式描述家庭的發展、變化過程。典型的家庭發展圖,一般包括3代。
13、家庭結構圖:是結構派家庭治療師用來表示家庭結構的圖示。結構治療師使用一些簡單的符號來圖解結構問題,這些圖解通常顯示需要什么改變。繪制家庭結構圖設計4類符號:人物符號、界限符號、交往符號和三角關系。
14、再定義:是改變家庭看待問題的認知和觀念的一種技術,策略派家庭治療師常用,分為積極再定義和消極再定義。積極再定義:指將家庭成員認為是消極的行為重新賦予積極的含義。消極再定義:指將家庭成員認為是積極的行為重新賦予消極的含義。
15、反其道而行之:就是采用治療過程與治療目標相反的方法,策略派家庭治療是常用的技術之一。具體而言,就是治療師鼓勵患者維持或者表現出更多、更強的癥狀的方法。
16、家庭雕塑:指讓家庭成員用言語表達他們對彼此的感覺或態度可能令人感到為難或危險,運用家庭雕塑可以讓每位家庭成員輪流當“導演”,把其他成員的身體分別安排在適當的位置,這是經驗派家庭治療師發展的一個重要技術。這樣的結果往往可以揭露出“導演”對自己在加重地位的感受,以及對家庭結構、家庭互動模式的認識。
17、表演技術:是策略派家庭治療師常要求患者和患者家庭成員按照治療師的要求在治療師的面前表演與癥狀有關的行為或者圍繞癥狀的交往模式。通過角色扮演的方式將外在的家庭沖突帶到會談中,這樣不僅可以讓家庭成員師范他們如何處理沖突,也可以使治療師著手擬定一套處理方式,以修正他們的互動模式并使家庭結構發生變化。
聲明:
(一)由于考試政策等各方面情況的不斷調整與變化,本網站所提供的考試信息僅供參考,請以權威部門公布的正式信息為準。
(二)本網站在文章內容來源出處標注為其他平臺的稿件均為轉載稿,免費轉載出于非商業性學習目的,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您對內容、版權等問題存在異議請與本站聯系,我們會及時進行處理解決。
相關推薦
2022年浙江自考《當代中國政治制度》復習筆記匯總
09-152023年10月浙江自考傳播學概論復習資料:有限效果論
08-302022年浙江《組織與管理概論》復習資料
09-22浙江自考2023年10月《細胞生物學》復習資料:微管組裝
06-212023年4月浙江自考外國文學史復習筆記:高爾基
12-262022年浙江自考中國古代文學史(一)第三編第九章復習資料
10-312023年4月浙江自考英美文學選讀復習筆記:John Keats
12-092023年4月浙江自考心理學串講筆記:感覺的整合
03-29自考輔導資料:2019年10月《美學》知識點-優美及優美的內涵與特點
09-17自考輔導資料:2021年10月《學前教育史》—論幼稚師范教育
06-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