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考的腳步越來越近了,此時的你可能興奮,也會緊張。自考檢驗的不僅是知識水平,更是對綜合能力和心理素質的全面考量,那么自考前需要做好哪些心理準備?
1、樹立必勝信心,作一些積極的自我暗示
考生已經進入了最后的沖刺階段,時間緊迫了,復習過的知識多了,這時候考生反而會感覺到自己似乎還有這樣那樣的知識沒有掌握好而緊張。這時候應該作一些積極的自我暗示:“我的成績一向是好的,自考一定能成功?!被颉拔沂切械?,盡管過去的成績不怎么樣,但自考時我一定會超常發揮,取得好成績?!?/p>
常作一些積極的自我暗示,就能樹立信心,有效地消除對考試的緊張感和恐懼感。沖刺階段,更要“勞逸”結合。整天扎在書堆里,由于大腦得不到適當的休息,反而會變得暈頭暈腦,學習效率下降。保持適當的運動量可以讓人頭腦清醒,而做一些自己愛好的活動,可以讓自己放松心情,有利于提高學習效率。做好心理準備很關鍵,如運動場上兩名運動員個人技能相當,誰的心理素質好誰就是冠軍。
2、正確對待別人的期望與評價
“望子成龍,望女成鳳”。希望自己的孩子或學生能考出理想的成績,順利的升入高等學府,是每個家長和老師的普遍心理,而這種心理無形中給學生造成了巨大的壓力。首先不能把自考看成最后的決戰,天大的一件事就是自考。自考的影響被家長和老師及圍圍的人無限擴大了,過多考慮自己考好了會怎么樣,考不好又會怎么樣,就會在考慮中患得患失。一旦遇到難題就會擔心自己解答不出來,達不到父母和老師的期望,從而產生焦慮的心理,使得思維因恐慌變得混亂,造成后面容易的題目也做錯了。
因此這段時期學生應該排除一切雜念,不要去在乎別人的期望與評價。另外,這階段家長和老師也不要給學生提出任何要求,讓學生保持輕松愉快的心情。家長也要注意保護、培養孩子的自信心,幫助孩子克服緊張情緒,更不要把自己的緊張、焦慮情緒傳染給孩子,家長要有一顆平常心,把戰時當平時,用輕松、鎮靜的情緒去感染孩子。
切忌“挑燈夜戰”
每天要保證7-8小時的睡眠,睡前深呼吸,或者想像安靜的環境有助于考生進入甜蜜的夢鄉;出現臨考失眠,千萬不要服用藥物,改善睡眠最重要的是心理上的調整,要以心平氣和、順其自然的心態去對待。
在自考最后兩天沖刺階段科學用腦非常關鍵,起床后半小時及睡前半小時,記憶效果最好。因此,考生可在這些時段安排復習最關鍵、最重要的課程內容,有效地避免出現考前復習常見的頭腦發‘木’狀態,還能增強生理節和心理節奏感,讓復習效率倍增。
提前熟悉自考
在自考前一兩天,考生應該熟悉考場。熟悉考場包括的內容有:所在考場離居住地點有多遠?用什么方式抵達比較迅速安全?在路上要花多少時間?自己在哪個教室?在哪個位置?座位是靠近門窗還是靠近墻角?廁所及其他服務設施在哪兒?這些問題在臨考準備時都應該盡可能弄得一清二楚。否則,臨到考試時由于沒有準備,一些意外情況可能會使你陷入被動狀態,破壞你良好的考試情緒,分散你的注意力。
聲明:
(一)由于考試政策等各方面情況的不斷調整與變化,本網站所提供的考試信息僅供參考,請以權威部門公布的正式信息為準。
(二)本網站在文章內容來源出處標注為其他平臺的稿件均為轉載稿,免費轉載出于非商業性學習目的,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您對內容、版權等問題存在異議請與本站聯系,我們會及時進行處理解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