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勞動力商品(03年簡答,8分)
03簡答:簡述勞動力商品的價值和使用價值。
① 勞動力商品是指作為商品買賣的勞動力;
② 勞動力商品具有使用價值和價值,使用價值是勞動,價值由維持生產和再生產勞動力所需的社會必要勞動時間決定,包括三個部分:一是維持勞動者自身生存所必需的生活資料價值,這用于再生產勞動力;二是勞動者繁育后代所必需的生活資料的價值,這用于延續勞動力供給;三是勞動力接受教育和訓練所支出的費用,這用于提高適合資本主義再生產需要的勞動力;
③ 勞動力轉化為商品是貨幣轉化為資本的前提。
④ 勞動力稱為商品的兩個基本條件:1、有人身自由;2、喪失了一切生產資料和生活資料。
2、剩余價值
① 雇傭工人的勞動分為兩部分:一部分是必要勞動時間,用于再生產勞動力的價值;一部分是剩余勞動時間,用于無償為資本家生產剩余價值。
② 剩余價值就是雇傭工人創造的并被資本家無償占有的超過勞動力價值的那部分價值,它是雇傭工人在剩余勞動時間內支出的剩余勞動的凝結。
③ 剩余價值產生的唯一源泉就是雇傭工人的剩余勞動。
3、剩余價值率
為表明資本家對工人的剝削成都,剩余價值率m’即剩余價值m和可變資本v的比率,有兩種表示方式:
① 物化勞動表示法,剩余價值率等于剩余價值比可變資本,它表示雇傭工人勞動創造的價值中,資本家和工人各占多少份額;m’=剩余價值/可變資本=m/v。
② 活勞動表示法,剩余價值率等于剩余勞動時間比必要勞動時間,它表明在工人的一個工作日的全部勞動時間中,有多大部分用于補償勞動力的價值,多大部分用來無償的給資本家生產剩余價值。m’=剩余勞動時間/必要勞動時間。
4、不變資本
① 根據在剩余價值生產或價值增殖過程中所起的作用不同,可以把全部預付資本區分為不變資本和可變資本;
② 以生產資料的形式存在,它在生產過程中被消耗,生產出新產品,以生產資料形式存在的資本在生產過程中不改變自己的價值量,所以叫不變資本。
③ 通常以C表示。
5、可變資本
① 根據在剩余價值生產或價值增殖過程中所起的作用不同,可以把全部預付資本區分為不變資本和可變資本;
② 用來購買勞動力的那部分資本,以勞動力形式存在的這部分資本價值,在生產過程中發生了量的變化,即價值增殖,所以叫可變資本。
③ 通常以V表示。
④ 可變資本是剩余價值的源泉。
6、剩余價值規律
剩余價值規律是資本主義的基本經濟規律,它的內容是:資本主義的生產目的和動機是追求盡可能多的剩余價值,達到這一目的的手段是不斷擴大和加強對雇傭勞動的剝削。
7、資本原始積累
① 是指資本生產方式確立之前,通過暴力剝奪直接生產者,使生產資料與勞動者分離,生產資料和大量貨幣財富再資本家手中迅速積累的過程。
② 實質上生產者和生產資料分離的歷史過程。
③ 這個過程一方面使社會的生活資料和生產資料以及貨幣轉化為資本,另一反面使直接生產者轉化為雇傭工人。
1、為什么說勞動力成為商品是貨幣轉化為資本的前提?
只有勞動力成為商品,貨幣才能轉化為資本,因為如果勞動力不是商品,貨幣就無法購買到勞動力,則即使資本家占有生產資料也無法讓生產資料與勞動力結合,無法使貨幣成為資本。
① 勞動力商品的定義
勞動力商品是指作為商品買賣的勞動力;勞動力商品具有使用價值和價值,使用價值是勞動,價值由維持生產和再生產勞動力所需的社會必要勞動時間決定。
② 貨幣轉化為資本
資本是能夠帶來剩余價值的價值,是在不斷運動過程中謀求自身增殖的貨幣,貨幣轉化為資本是為了使貨幣資本帶來剩余價值,這正是資本總公式(G-W-G’)中價值量發生變化的原因。
③ 關聯
一、資本家為了進行生產經營,需要掌握一定量的貨幣,以便購買生產資料和勞動力。但是,貨幣本身并不是資本。資本流通公式,G(貨幣)-W(商品)-G’(更多貨幣),從形式上看,資本總公式通價值規律相矛盾,價值規律要求等價交換,但資本總公式表明,貨幣資本在流通過程中發生了增殖,就是資本總公式的矛盾。
二、剩余價值既不能在流通中產生,又不能離開流通而產生,必須以流通過程為媒介,這是解決資本總公式矛盾的條件。(01年辨析,3分)
三、價值增殖不會發生在G-W階段貨幣上,因為價值量并沒有增值,貨幣作為購買手段或支付手段,也不可能發生在W-G階段,因為此時商品價值是既定的。則價值增殖必然發生在G-W階段的商品上。
四、貨幣所有者必須購買到某種特殊商品,這種商品具有特殊的使用價值,通過對它的使用能創造比它本身價值更大的價值,這種特殊商品就是勞動力。
因此,勞動力成為商品并為資本家所雇傭,是貨幣轉化為資本的前提。
2、剩余價值生產包括哪兩種基本方法?
剩余價值的生產包括兩種基本方法:絕對剩余價值生產和相對剩余價值生產。
1)絕對剩余價值是指在必要勞動時間不變的條件下,由于延長工作日長度而產生的剩余價值,而高勞動強度實際上等于變相延長了工作日。
工作日的最高界限受到兩個因素的限制:生理界限和道德界限。除此之外,工作日的長度還取決于無產階級和資產階級的力量對比。
2)相對剩余價值生產是指在工作日長度不變的條件下,資本家通過縮短必要勞動時間而相應延長剩余勞動時間的剩余價值生產方法。
它主要是通過社會勞動生產率的提高來降低勞動力的價值,從而縮短必要勞動時間的。
3)絕對剩余價值生產和相對剩余價值生產作為資本家提高剝削程度的兩種基本方法,既有聯系又有區別。
從資本家對雇傭勞動的剝削來看,這兩種方法是一致的。但絕對剩余價值生產是資本主義剝削的一般基礎,也是相對剩余價值生產的起點。資本主義剝削無論在什么時候都必須將工人的勞動時間絕對的延長到必要勞動時間以上,否則就不可能生產剩余價值。而相對剩余價值的生產,則是以工作日已經分為必要勞動時間和剩余勞動時間為基礎的,由此來進一步縮短必要勞動時間,相應的延長剩余勞動時間。
但它們在資本主義發展的不同階段上起著不同的作用。在資本主義生產的初期,由于生產工具沒有重大變化,生產力發展比較緩慢,絕對剩余價值是資本主義加重剝削的主要方法。隨著資本主義的發展,科學技術在生產中廣泛應用,生產力有了突飛猛進的發展,從而相對剩余價值生產的作用就日益突出了。
絕對剩余價值生產是資本主義剝削的一般基礎,也是相對剩余價值生產的起點。
聲明:
(一)由于考試政策等各方面情況的不斷調整與變化,本網站所提供的考試信息僅供參考,請以權威部門公布的正式信息為準。
(二)本網站在文章內容來源出處標注為其他平臺的稿件均為轉載稿,免費轉載出于非商業性學習目的,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您對內容、版權等問題存在異議請與本站聯系,我們會及時進行處理解決。
相關推薦
2022年浙江自考《當代中國政治制度》復習筆記匯總
09-152023年10月浙江自考傳播學概論復習資料:有限效果論
08-30自考輔導資料:2019年10月《美學》知識點-崇高的內涵與特點
09-172023年4月浙江自考外國文學史復習筆記:高爾基
12-262022年浙江自考中國古代文學史(一)第三編第九章復習資料
10-31自考輔導資料:2021年10月《學前教育史》—論幼稚師范教育
06-05自考輔導資料:2019年10月《美學》知識點-優美及優美的內涵與特點
09-172023年4月浙江自考中外教育簡史復習筆記:英國近代教育制度
12-082022年浙江自考心理學復習筆記:情緒情感的功能
11-03自考輔導資料:2021年10月《學前教育史》—雅典的學前教育
06-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