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
引言:沒有民主就沒有社會主義,就沒有社會主義的現代化。 ?D?D鄧小平
逐步實現社會主義民主的制度化、法律化,使這種制度和法律不因領導人的改變而改變,不因領導人看法和注意力的改變而改變。 ?D?D江澤民
一、 章節結構與內容提要:
本章主要介紹了社會主義民主的本質、基本特征;闡述了政治體制改革的目標和任務;以及依法治國和健全社會主義法制的有關內容。
本章分三節:
第一節 發展社會主義民主政治
?D?D介紹了鄧小平民主思想的核心內容:沒有民主就沒有社會主義,就沒有社會主義的現代化。說明了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民主的基本特征。
第二節 推進政治體制改革
?D?D重點講解了政治體制改革的目標、任務、方針、方法。
第三節 建設社會主義法制國家
?D?D簡述依法治國是黨領導人民治理國家的基本方略,以及我國法制建設方面的有關內容。
二、重難點分析:
1、 深刻理解鄧小平“沒有民主就沒有社會主義,就沒有社會主義的現代化”這一著名論斷的含義和意義。
社會主義民主的本質就是人民當家作主:
社會主義民主作為社會主義的國家制度,是指廣大勞動人民在掌握生產資料所有權和支配權的基礎上,享有管理國家的最高權力,它是社會主義國家的國體和政體的統一。
作為國體,社會主義民主是指在無產階級和廣大勞動人民中實行民主,人民群眾是國家真正的主人;
作為政體,社會主義民主是指廣大人民群眾通過選舉組成人民代表大會,通過人民代表大會行使管理國家的權力。即我國的國體是人民民主專政,政體是人民代表大會。
鄧小平這段話的意義在于:
(1)這是社會主義建設時期的歷史教訓,特別是文革教訓的昭示;
(2)民主是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和內在屬性,是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的政治保證;
(3)社會主義民主是社會主義現代化的重要內容。
2、理解人民民主專政是具有申國特色的無產階級專政:
(一)人民民主專政的實質是無產階級專政
無產階級專政就是工人階級通過自己的先鋒隊共產黨領導的,以工農聯盟為基礎的,新型民主和新型專政的國家政權。
其本質特征包括:
第一,無產階級專政的領導力量是無產階級的先鋒隊 共產黨,它的階級基礎是工農聯盟。
第二,無產階級專政的歷史任務是徹底消滅階級和階級差別,最終實現無階級的共產主義社會。一旦完成自己的歷史使命,無產階級專政就自行消亡。
第三,無產階級專政為完成自己的歷史使命,必須建立對敵人的專政制度和對人民的民主制度,這是新型民主的國家和新型專政的國家。
我國的人民民主專政實質上是無產階級專政,是無產階級專政的一種具體形式,具備了無產階級專政的基本特征:
首先,從領導力量、階級基礎來看,我國人民民主專政是以工人階級(經過共產黨)為領導的,以工農聯盟為基礎的國家政權。和無產階級專政一樣,工人階級是國家政權的領導力量,其中無產階級先鋒隊中國共產黨是國家政權的領導核心,工農聯盟是人民民主專政的階級基礎。
其次,從本質內容來看,我國的人民民主專政和無產階級專政一樣是新型民主、新型專政的國家政權,是絕大多數人享有民主權利而對極少數敵人實行專政。
最后,從所擔負的歷史任務來看,新中國成立以后我國人民民主專政就開始擔負起社會主義改造的任務,消滅了剝削階級和剝削制度。社會主義制度建立后,人民民主專政又承擔著保衛社會主義制度,領導和組織社會主義建設和最終實現共產主義的任務。
因此,我國的人民民主專政實質上只能是無產階級專政。我國的人民民主專政是馬克思列寧主義關于無產階級專政的學說同我國具體實際相結合的產物。
(二)人民民主專政是有中國特色的無產階級專政
我國的人民民主專政是申國共產黨和毛澤東創造的適合中國國情和革命傳統的無產階級專政具體形式。
首先,我國的人民民主專政具有極大的廣泛性。工農聯盟是人民民主專政的最重要的階級基礎。
其次,在政黨關系上,我國人民民主專政的國家政權實行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它既不同于某些無產階級專政國家的一黨制,更不同于資產階級國家的多黨制,它是在中國革命的具體實踐中形成的,是中國共產黨在無產階級社會主義政治制度史上的一個創造。
最后,人民民主專政這一概念更全面、更明確地表示出人民民主和人民專政這兩個互相聯合的方面,強調對最廣大的人民實行民主而對極少數的敵人實行專政,它表明我國的階級狀況和政權的廣泛基礎,有利于廣大人民群眾正確理解我國政權的性質和職能,防止曲解和片面性。
由上可見,我國的人民民主專政是馬克思列寧主義關于無產階級專政的學說與中國革命具體實際相結合的產物,既具有無產階級專政的一般特性,又包含適合中國國情的獨特創造,是具有鮮明中國特色的無產階級專政。
3、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民主的基本特征:
(1) 社會主義民主是建立在生產資料公有制基礎上的、供絕大多數人享有的民主;
(2) 社會主義民主具有十分廣泛的內容,其核心是人民當家作主;
(3)社會主義民主有光明的發展前景和強勁的發展動力。
4、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制度包括:
國體一人民民主專政、政體――人民代表大會制度、政黨制度――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民族區域自治制度等。
5、推進政治體制改革的必要性:
政治體制,是指為實現社會主義的基本政治制度而建立或構筑、安排的各種具體的政治形式、政治制度及其運行機制的總和。
我國的社會主義基本政治制度從根本上說是好的,具有極大的優越性。但它的某些具體制度和具體環節,還存在若干缺陷和弊端。為了逐步刻骨這些缺陷和弊端,最大限度地發揮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我們必須對其某些具體制度和具體環節進行改革。
5、政治體制改革的目標、任務和方針方法:
評價政治體制的標準:要有利于鞏固社會主義制度,有利于鞏固黨的領導,有利于在黨的領導和社會主義制度下發展生產力。
進行政治體制改革的總的目標:1986年9月,鄧小平在一次談話中指出:“我們政治體制改革總的目標是三條:
第一,鞏固社會主義制度;第二,發展社會主義生產力;第三,發揚社會主義民主,調動廣大人民的積極性。“他在另一次談話中又講:”進行政治體制改革的目的,總的說來是要消除官僚主義,發展社會主義民主,調動人民和基層單位的積極性。
政治體制改革近期目標:(1)始終保持黨和國家的活力;(2)克服官僚主義,提高工作效率;(3)調動基層和工人、農民、知識分子的積極性。
我國政治體制改革的主要任務是:
(1)堅持和完善人民民主專政;
(2)堅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會制度;
(3)堅持和完善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
(4)堅持和完善民族區域自治制度;
(5)加強決策的科學化和民主化及健全和完善基層民主制度。
進行政治體制改革必須采取正確的方針和方法,應著重強調:
(1)必須堅持思想基本原則,即堅持社會主義方向;(2)必須從我國的具體實際出發,走自己的路;(3)必須要有領導、有步驟、有秩序地進行,必須確保國家的安全團結。
6.依法治國是黨領導人民治理國家的基本方略:
依法治國,就是廣大人民在共產黨領導下,依照憲法和法律的規定,通過各種途徑和形式管理國家事務,管理經濟文化事業,管理社會事務,保證國家各項工作都依法進行,逐步實現社會主義民主的制度化、法律化,使這種制度和法律不因領導人的改變而改變,不因領導人看法和注意力的改變而改變。
依法治國基本方略的提出有一個歷史過程。黨的十五大報告深化?依法治國“重要方針的內涵,提出”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的戰略思想。
依法治國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1)依法治國是建設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基本保證;
(2)依法治國是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客觀需要;
(3)依法治國是社會主義精神文明的重要內容和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重要保證;
(4)依法治國是維護社會穩定和國家長治久安的重要保證。
我國法制建設的基本方針是“有法可依,有法必依,執法必嚴,違法必究”。 加強法制的根本問題是教育人。
三、基本概念簡釋:
民主:基本含義是人民的權力和多數人的統治。社會主義民主就是人民當家作主。民主的內容包括國體和政體以及國家通過法律確認的具體的公民權利。
民主政治:是指包括國體和政體在內的政治制度,即在一個國家里關于由統治階級中多數人享有管理國家權力的制度。
人民民主專政:實質上是無產階級專政。指工人階級領導的、以工農聯盟為基礎的、廣大勞動者當家作主的國家政權。它是我國的國體。
無產階級專政:任何國家的無產階級在****資產階級的政治統治以后,都必須建立自己的國家政權。馬克思主義把這個政權稱作無產階級專政。根據馬列主義基本原理和無產階級專政的實踐,無產階級專政就是工人階級通過自己的先鋒隊共產黨領導的,以工農聯盟為基礎的,新型民主和新型專政的國家政權。
政治體制:是指為實現社會主義的基本政治制度而建立或構筑、安排的各種具體的政治形式、政治制度及其運行機制的總和。
人民代表大會制度:是我國人民民主專政的政權組織形式,指全國各族人民按照民主集中制原則,定期選舉產生各級人民代表大會,作為國家權力機關,并由人民代表大會產生其他國家機構,以實現人民管理國家的一種制度。它是我國社會主義的根本政治制度。
國體:指社會各階級在國家中的地位問題。簡言之,就是國家性質。我國是人民民主專政的社會主義國家。
政體:指國家的政權組織形式。我國的政體是人民代表大會。
依法治國:是廣大人民群眾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依照憲法和法律規定,通過各種途徑和形式管理國家事務,管理經濟文化事業,管理社會事務,保證國家各項工作都依法進行,逐步實現社會主義民主的制度化、法律化,使這種制度和法律不因領導人的改變而改變,不因領導人看法和注意力的改變而改變。
政治協商制度:是我國一項基本政治制度。共產黨是執政黨,各民主黨派是參政黨,能夠進行參政、議政。二者合作協商。
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是我國最廣泛的愛國統一戰線組織,是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的重要機構。
法制:指一國法律制度的總稱。亦可指指立法、司法等整個系統。
法治:指依法治國,也指依法治國后達到的社會有序狀態。
<script> if(window.location.href.indexOf("agent=bdopen")>0){ $(".bdopenhide").hide() } </script>
聲明:
(一)由于考試政策等各方面情況的不斷調整與變化,本網站所提供的考試信息僅供參考,請以權威部門公布的正式信息為準。
(二)本網站在文章內容來源出處標注為其他平臺的稿件均為轉載稿,免費轉載出于非商業性學習目的,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您對內容、版權等問題存在異議請與本站聯系,我們會及時進行處理解決。
相關推薦
2023年10月浙江自考幼兒園組織與管理復習資料:我國幼教事業發展的方針
05-162023年浙江自考西方行政學說史復習資料:西方行政學的產生
03-022023年4月浙江自考學前教育史學習筆記:史前社會幼兒教育的方法
12-06自考輔導資料:2021年10月《學前教育史》—古代東方國家的學前教育
06-07自考輔導資料:2019年10月《中國現代文學史》-30年代文學小說創作
09-24自考輔導資料:2019年10月《中國現代文學史》-解放區文學概述
09-252022年浙江自考公共政策復習筆記第五章
09-192022年浙江自考中國古代文學史(一)第三編第九章復習資料
10-312023年4月浙江自考外國文學史復習筆記:20世紀文學概述(三)
12-152022年浙江自考心理學復習筆記:情緒情感的功能
1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