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經濟
引言:政治是經濟的集中體現,經濟建設是國策的第一要位。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經濟關鍵是建好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系。
一、 章節結構和內容提要:
本章著重論述了我國現階段以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的基本經濟制度及與此相適應的分配制度。同時介紹了我國當前的市場經濟體制。本章是對當前經濟制度的一個概括,對我們了解我國經濟建設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本章共有三節:
第一節 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所有制結構
?D?D介紹我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經濟制度的內容,闡明了我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所有制結構,而且還深入分析了各種所有制經濟的含義、性質和地位,充分說明各種所有制經濟在國民經濟發展中的作用。
第二節 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分配制度
?D?D闡明我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個人收入的分配制度及其實施的具體政策,同時說明保證這些具體政策順利實施的社會保障制度。
第三節 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
?D?D主要闡述了鄧小平的市場經濟理論,重點論述了在我國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是經濟體制改革的必然選擇。提出了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基本特征和框架,分析并論證了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必須具備的條件
二、重難點分析:
1、 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經濟制度:
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是我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一項基本經濟制度。這一制度的確立,是由社會主義性質和初級階段國情決定的。
a公有制的主體地位是由公有制的性質以及它在國民經濟中的作用決定的。這是由于:
(1)公有制經濟是與社會化大生產相適應的;同社會發展方向相一致。
(2)公有制經濟是制度的根本特征,是社會的經濟基礎。
(3)公有制經濟控制著國民經濟命脈,擁有現代化的物質技術力量,控制生產和流通。它是現代化建設的主要支柱,國家財政收入的主要來源和國家實行宏觀調控的主要物質基礎。
(4)公有制是實行按勞分配原則的經濟基礎,是實現勞動人民經濟上、政治上的主人翁地位和全體社會成員共同富裕的不可缺少的物質保證。
b我國的國情決定了我國在公有制占主體地位的前提下,必須長期發展非公有制經濟:
生產力水平低且發展不平衡是發展非共有制經濟的根本原因;
我國經濟發展中面臨的資金不足和就業困難兩大難題,是發展非公有制經濟的直接原因。
2、社會主義公有制及其實現形式
公有制經濟包括國有經濟和集體經濟、混合所有制經濟中的國有成分和集體成分。
公有制的實現形式多樣,除國有外,要知道股份制與股份合作制。
3、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非公有制經濟
非公有制經濟是我國市場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因為:
(1)市場經濟是一個統一的概念,是從資源配置的角度來界定的,不涉及經濟成分的性質,不同的經濟成分在市場關系中相互聯結,不可分割。
(2)市場經濟是以不同產權主體的存在為前提的。非公有制經濟的發展,標志著我國多元產權主體的形成,并能加速我國從計劃經濟體制向市場經濟體制的轉軌。
(3)在市場經濟條件下,公有制經濟與非公有制經濟相互依存、相互促進、密不可分。
目前,非公有制經濟主要有個體經濟、私營經濟和外資經濟。
4、按勞分配及其實現形式
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以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 展的所有制結構,決定了必須實行以按勞分配為主體、多種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社會主義社會個人收入實行按勞分配的原則,是由其客觀經濟條件決定的:
(1)生產資料公有制是實行按勞分配的前提條件。
(2)生產力發展水平是實行按勞分配的物質條件。
(3) 在社會主義社會,舊的分工還沒有消失,勞動還存在著重大差別,勞動還是謀生的手段,是實行按勞分配的直接原因。
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實現按勞分配原則的方式和馬克思當時的設想有很大的區別,主要是:
(1)按勞分配的主體不是社會。而是企業。
(2)按勞分配還不能以每個勞動者的勞動時間為尺度,只能以商品交換實現的價值量為尺度。
(3)按勞分配不是以“勞動券”形式,而用商品貨幣形式來表現。
5、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多種分配方式
除了按勞分配的收入外,主要還存在其它幾種收入分配方式:(1)按勞分配以外的勞動收入(2)按勞動力價值分配的收入(3)經營收入(4)按資分配的收人。
6、堅持效率優先、兼顧公平的原則
改革開放以來,在分配制度上我們提出并制定了“效率優先,兼顧公平”的分配原則,以促進共同富裕的實現。 效率和公平存在著互相制約的辯證關系。堅持效率優先是由我國的國情決定的。
貫徹“效率優先,兼顧公平”的原則,必須克服平均主義;必須處理好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區先富起來與共同富裕的關系。在初級階段,實行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區先富起來的政策,承認在一定時期內富裕程度差別的擴大,是有其經濟根據的:(1)這是貫徹按勞分配原則的必然結果。(2)這是實行多種所有制形式和多種分配方式的必然結果。(3)這是發展市場經濟的必然結果。(4)這是我國各地自然條件和歷史條件不同造成的必然結果。
貫徹“效率優先,兼顧公平”的原則,還要防止兩極分化。黨的十五大提出規范收入分配,使收入差距趨向合理的措施。
7、經濟體制改革的必要性
我國原有的經濟體制是在第-一個五年計劃期間逐步形成的。這種經濟體制曾經起過重要的歷史作用。但隨著經濟規模的日益擴大和經濟聯系的廣泛發展,這種高度集中的計劃經濟體制的缺陷逐漸暴露出來,而且越來越明顯。表現在:(1)政企不分,。條塊分割,國家對企業統得過多過死;(2)忽視商品生產、價值規律和市場的作用;(3)分配中的平均主義嚴重;(4)經濟形式和經營方式單一化。
要發展生產力,經濟體制改革是必由之路。
<script> if(window.location.href.indexOf("agent=bdopen")>0){ $(".bdopenhide").hide() } </script>
聲明:
(一)由于考試政策等各方面情況的不斷調整與變化,本網站所提供的考試信息僅供參考,請以權威部門公布的正式信息為準。
(二)本網站在文章內容來源出處標注為其他平臺的稿件均為轉載稿,免費轉載出于非商業性學習目的,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您對內容、版權等問題存在異議請與本站聯系,我們會及時進行處理解決。
相關推薦
2023年10月浙江自考幼兒園組織與管理復習資料:我國幼教事業發展的方針
05-162023年浙江自考西方行政學說史復習資料:西方行政學的產生
03-022023年4月浙江自考學前教育史學習筆記:史前社會幼兒教育的方法
12-06自考輔導資料:2021年10月《學前教育史》—古代東方國家的學前教育
06-07自考輔導資料:2019年10月《中國現代文學史》-30年代文學小說創作
09-24自考輔導資料:2019年10月《中國現代文學史》-解放區文學概述
09-252022年浙江自考公共政策復習筆記第五章
09-192022年浙江自考中國古代文學史(一)第三編第九章復習資料
10-312023年4月浙江自考外國文學史復習筆記:20世紀文學概述(三)
12-152022年浙江自考心理學復習筆記:情緒情感的功能
1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