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精品一区二区x88av_日韩三级av高清片_亚洲日本久久_丝袜亚洲另类丝袜在线

浙江自考網

咨詢熱線

15700080354 (點擊在線咨詢)
您現在的位置:浙江自考網>復習資料 > 正文
自考攻略

2022年浙江自考微生物學與免疫學基礎復習資料匯總

時間:2022-07-23 11:55:31 作者:儲老師

自考助學

第一章     

一、學法指導

學習緒論應以掌握微生物、免疫的基本概念為主,進一步搞清醫學微生物學與醫學免疫學的研究內容,了解其發展簡史,為學好本門課程,打下一個良好的基礎。

二、內容綱要

(一)微生物的概念也分類

個體微小,結構簡單,用肉眼不能直接看見,必須用顯微鏡放大后才能看到的微小生物叫微生物。

根據分化程度,微生物分三大類:

1、真核細胞型微生物,有真正的核,有核膜核仁,如真菌。

2、原核細胞型微生物,無核膜核仁,只有原始核物質,包括細菌、放線菌、支原體、衣原體、立克次體、螺旋體。

3、非細胞型微生物,不具備細胞結構,不能獨立代謝,嚴格胞內寄生,如病毒、亞病毒。

(二)醫學微生物學

醫學微生物學是研究致病微生物和條件致病微生物的生物學性狀、致病性、免疫性、微生物學檢查以及防治的一門科學。

(三)免疫的概念、功能和表現

1、免疫是機體識別與排除抗原性異物,維持機體生理平衡的一種功能。正常情況下對機體有利,異常情況下則可造成機體損傷。

2、免疫的三大功能

三大功能:免疫防御、免疫自穩、免疫監視。

正常表現:抗感染、防自身免疫病、防止發生腫瘤。

異常表現:反復感染、超敏反應、易患自身免疫病、易發生腫瘤。

(四)醫學免疫學

醫學免疫學是研究免疫系統的組成、功能、免疫應答的規律,免疫應答產物以及有關疾病的發生機制、診斷與防治的一門科學。

(五)對醫學免疫與微生物學做出較大貢獻的主要科學家及其成果

1、荷蘭人Leeuwenhoek發明了世界上第一架顯微鏡,并在鏡下看到微生物

2、法國人Pasteur創造巴氏消毒法,為微生物學創始人和奠基人

3、德國人Koch提出了郭霍法則及創用了細菌培養等,成為微生物學另一個奠基人

4、俄國人伊凡諾夫斯基發現病毒

5、英國人Jenner發明用牛痘預防天花,成為免疫學創始人

6、德國人Behring用白喉抗毒素成功治療一名白喉患者,導致了血清學的發展,并逐步形成了抗原與抗體的概念

7、澳大利亞人Burnet提出細胞系選擇學說



第二章   抗    原

一、學法指導

本章重點闡述了抗原、免疫原性和免疫反應性的概念,抗原的性質,抗原的分類,醫學上重要的抗原。學習本章應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

(一)抗原、免疫原性和免疫反應性的概念,是做為引起機體免疫應答的重要外因而

提出,沒有抗原也就沒有免疫應答,通過免疫學基礎的整個教學過程逐步加深理解而達到掌握。

(二)決定免疫原性的條件,也可說構成抗原的條件,其異物性和一定的理化性質做為熟悉內容處理,而特異性要做為重點和難點的內容處理。沒有特異性也就失去學習免疫學的重要性。

(三)抗原的分類有幾種,需要了解的是根據抗原的性能、根據引起免疫應答倚賴T細胞的關系和割據與機體的親緣關系而分類。

(四)要掌握醫學上重要的抗原,其中要熟練掌握細菌的外毒素與類毒素、異嗜性抗原,同種異型抗原(HLA、血型抗原)、自身抗原、腫瘤抗原及超抗原的含義及意義,并且要把HLA抗原做為難點內容處理。

 

二、內容綱要

(一)抗原的概念與特性

凡能刺激機體免疫系統發生免疫應答的物質,統稱為抗原。即:抗原是能誘導機體免疫系統產生免疫應答,并能與相應的應答產物發生特異性結合的產物。抗原具備的兩個基本性質:(1)免疫原性,即引起機體免疫應答的性質,能刺激機體的免疫系統產生抗體或致敏淋巴細胞的性能。(2)免疫反應性,即能與相應的免疫應答產物(抗體或致敏淋巴細胞)發生特異性結合,引起免疫反應的性質。

(二)決定免疫原性的因素

1、異物性:是指抗原與所刺激的機體的自身物質的差異。

2、一定的理化性質:一方面決定分子的大小,凡具有抗原性的物質,其分子量都較大,一般在10000dal以上。總的規律是分子量越大 ,抗原性越強。另一方面抗原物質必須具有一定的化學組成和結構。

3、特異性:抗原具有只與相應抗體或致敏淋巴細胞結合發生反應的特性,稱為特異性。抗原特異性是由抗原決定簇決定的,抗原決定簇是存在抗原表面,決定該抗原特異性的特殊化學基團。有時兩種來源不同的抗原,彼此之間可以有相同的決定簇,由此決定簇刺激機體產生的抗體,可以和兩種抗原結合發生反應,稱為交叉反應,此決定簇稱為共同抗原。一種抗原可有多種決定簇,因此,抗原是多價的。

(三)抗原的分類

1、根據抗原的性質分類:(1)完全抗原(抗原):既具有免疫原性又具有免疫反應性的物質。如大多數蛋白質、細菌、病毒等。(2)不完全抗原(半抗原):有些簡單的有機分子,本身不能刺激機體產生免疫應答,既無免疫原性,但能與已產生的相應抗體相結合,即只有免疫反應性的物質。如大多數的多糖和某些分子量小的藥物。半抗原與蛋白質結合后,可以獲得免疫原性,成為完全抗原。賦予半抗原以免疫原性的蛋白質稱為載體。

2、根據與機體的親緣關系分類:可分為異種抗原,同種異性抗原、自身抗原和異嗜性抗原。

3、根據抗原刺激B細胞產生抗體時是否需要T細胞輔助分類:(1)胸腺依賴性抗原:TD抗原。絕大多數抗原屬此類。(2)非胸腺依賴性抗原:TI抗原。少數抗原,如細菌脂多糖,聚合鞭毛蛋白質等屬此類。

(四)醫學上重要的抗原物質

1、病原微生物。

2、細菌的外毒素與類毒素

3、異種動物血清:異種動物的血清蛋白對人有抗原性。臨床上用來防治白喉、破傷風、蛇毒、等的抗毒素血清,一般都是用馬血清制作的。此種抗毒素血清,即含有抗毒素的馬血清,對人體具有兩重性;一方面它向病人提供了特異性抗毒素、可以中和病人體內相應的外毒素,發揮防治疾病的作用;另一方面,馬血清蛋白對人又具有抗原性,能刺激機體產生抗馬血清蛋白的抗體,以后如再次接觸馬血清時可以發生血清過敏性休克,嚴重者可以致死。

4、異嗜性抗原:是一類與種屬特異性無關的,存在與人、動物、植物或微生物相互之間的共同抗原。其意義是有寫病原微生物與人體的某些組織之間具有共同抗原,從而導致某些免疫性疾病。如溶血性鏈球菌引起組織損傷,導致腎小球腎炎和風濕熱。

5、同種異型抗原:來自同種而基因型不同的個體的抗原物質。(1)人類紅細胞抗原;其中ABO血型系統在輸血上最為重要。(2)人類白細胞抗原(HLA),也稱主要組織相容性抗原系統。主要存在白細胞、血小板和所有有核細胞的細胞模上。控制HLA抗原的基因群(稱主要組織相容胸復合體,簡稱MHC)存在細胞第六對染色體短臂上,共有6個連鎖的基因位點(HLA—A、HLA—B、HLA—C、HLA—DP、HLA—DQ、HLA—DR),每個位點都有許多不同的等位基因,目前(1987)已發現148個,每個基因控制一種HLA抗原。因此HLA是一種龐大的抗原系統,可以形成許許多多不同的組合。HLA的主要意義與移植排斥反應有關。

6、自身抗原:能引起自身免疫應答的自身成分。(1)隱蔽的自身抗原:某些自身物質,在正常情況下,與血液和免疫系統相對地隔絕,稱為隱蔽的自身抗原。如甲狀腺球蛋白、眼葡萄膜色素、眼晶狀體蛋白、腦脊髓。但當外傷、感染或手術不慎等原因,使這些物質進入血流,則可引起自身免疫應答。如甲狀腺球蛋白釋放引起的變態反應性甲狀腺炎,眼晶體蛋白釋放引起的過敏性眼炎。(2)修飾的自身抗原:通常自身組織對自身沒有抗原性,但在病原微生物感染、電離輻射或化學藥物等影響下,自身組織分子結構可以發生改變,形成新的決定簇,成為自身抗原,刺激機體產生免疫應答,引起自身免疫性疾病。如服用甲基多巴后,可使紅細胞發生改變,產生新的抗原性,引起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貧血。

7、腫瘤抗原:包括(1)腫瘤相關抗原(TAA):指細胞發生癌變時,體內出現某種含量明顯增加的物質,并非腫瘤細胞特有,正常細胞表面也可微量表達。(2)腫瘤特異性抗原(TSA):存在于某種腫瘤細胞表面,而正常細胞或其它腫瘤細胞上不表達的抗原成份。

8、超抗原(Sag):是由細胞外毒素或逆轉錄病毒蛋白構成的抗原物質,極微量抗原即可活化多克隆T細胞,產生強的刺激效果,具有重要的生物學意義。


聲明:

(一)由于考試政策等各方面情況的不斷調整與變化,本網站所提供的考試信息僅供參考,請以權威部門公布的正式信息為準。

(二)本網站在文章內容來源出處標注為其他平臺的稿件均為轉載稿,免費轉載出于非商業性學習目的,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您對內容、版權等問題存在異議請與本站聯系,我們會及時進行處理解決。

報名提醒

【考試時間:4月12-13日】

浙江自考服務中心

  • 微信公眾號
  • 考生交流群
  • 微信公眾號 掃一掃加關注微信公眾號

    與考生自由互動、并且能直接與專業老師進行交流解答。

  • 考生交流群 掃一掃加入微信交流群

    與考生自由互動、并且能直接與專業老師進行交流解答。

主站蜘蛛池模板: 淳安县| 武山县| 同仁县| 嘉鱼县| 沿河| 拉孜县| 永兴县| 铁岭县| 夏津县| 淳化县| 华池县| 汶上县| 讷河市| 新邵县| 阜新| 泰宁县| 白山市| 富平县| 永寿县| 丰城市| 黄大仙区| 内丘县| 泽普县| 巴林左旗| 博白县| 潮州市| 孝昌县| 来安县| 历史| 商河县| 阜城县| 鹤庆县| 阿克陶县| 景洪市| 巫山县| 昆山市| 达州市| 鹿泉市| 织金县| 灌南县| 威海市|

關注公眾號

回復“免費資料”領取復習資料

微信公眾號

微信公眾號

微信公眾號

微信交流群

<<點擊收起

在線咨詢

在線咨詢

APP

APP
下載

man
聯系
微信
wxlogo
掃描
二維碼
反饋建議
反饋
建議
回到頂部
回到
頂部
app
微信客服
 微信公眾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