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一、重點內容:
1.社會政策定義:專門解決社會問題、提高人民生活、增進社會利益,謀求社會平衡與和諧發展的基本原則、規范與措施。它與政治政策、經濟政策、科技政策、文教政策一樣,是公共政策的一部分。
2.社會政策與法規的六大區別:
(1)制定的主體不同;(2)制定程序不同;(3)表現形式不同;(4)適用范圍不同;(5)穩定程度不同;(6)靈活性不同
二、難點內容:
社會政策法規是社會政策合法化的結果,是以國家強制力為后盾的行為規范的總和。它包含兩種類型:1經過一定立法程序形成的法律;2取得合法性的具有規范性文件的規定、決議、辦法、條例等。
第二章 社會政策與法規的發展趨勢及其特征
一、重點內容:
1.社會政策與法規進入現代階段的標志:1891年德國人瓦格納在其著作《西方國家法律制度、社會政策及立法》中首次使用社會政策的概念來論述“如何用政策與法規手段去解決社會公平分配”問題。
2.我國社會政策與法規的形成與發展:
(1)發端:在解放區已開始產生,但當時只是局限于社會優撫方面。
(2)4個發展階段:從建國初期到1966年;從1966年到1976年;從1978年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到十四大;從黨的十四大開始至今。
二、難點內容:
國際社會政策與法規發展的三大經典模式:
(1)瑞典模式(瑞典、挪威、丹麥):特點1:強調福利的普遍主義原則,強調公民權,強調權利和平等。普遍主義原則認為,只要公民活著,他就有權獲得福利。特點2:以國家為基礎,主張通過逐漸擴大預算來擴展社會服務。也就是由國家通過征收稅款的方式籌集資金,制定各種社會福利計劃來擴大社會服務。
(2)歐盟模式(德、法、奧地利、意大利等國)包括兩大類內容:
與就業有關,促進充分就業,實行“社會保障待遇與工資掛鉤”原則;另一類則涉及社會福利、社會保障等各方面;
在社會保障方面,歐盟地區是世界上社會保障體系最為全面和完善的地區,社會成員的生老病死、失業、退休、家庭、住房等均享有相應的社會保障,并建立了較完善的保障金來源渠道以及系統的保障結構。
(3)東亞模式(日本、韓國、新加坡等國):這些國家主要采用的是經濟發展先行的發展策略,因此,社會政策與法規最終發展為社會權利的擴展與生產活動相結合,社會中生產要素的地位受到重視,是倡導促進生產的福利資本主義。政府、市場、家庭三者之間的關系直接為經濟增長服務。
第三章 社會政策與法規的基本原理
一、重點內容:
社會政策與法規的功能:
(1)引導功能:明確目標、指導行動、統一思想
(2)調控功能:調節、控制
(3)促進功能:創造條件破舊促新提供保護
二、難點內容:
社會政策與法規的特征:
(1)社會政策與法規由政治組織制定和實施
(2)社會政策與法規是理論指導實踐的中間環節
(3)社會政策與法規具有突出的系統特性,從整體性、動態性、目的性三方面表現出來。
第四章 社會政策與法規問題與議程
一、重點內容:
1.社會政策問題的定義:在現實生活中,存在大量的社會公共問題,但有些公共問題已經引起政府或全社會的注意,有些則沒有引起注意。只有那些應該由以政府為代表的公共權力機構負責解決的,且已經納入政府工作程序,開始實際解決的社會公共問題才叫社會政策問題。
2.社會政策問題的特征:公共性、相關性、主客觀統一性。
3.社會政策法規問題確認的條件:強烈的公眾訴求;年限程度較深或影響面較大的問題;形成了明顯的政策需要。
二、難點內容:
社會政策與法規問題的議程:從社會政策與法規問題的確認到啟動制定社會政策與法規,中間還要經過一個重要階段,即把政策問題列入政府的政策議程。
第五章 社會政策與法規的制定
一、重點內容:
1.社會政策與法規制定的程序包括6個環節:
(1)問題界定;(2)目標確立;(3)方案設計;(4)后果預測;(5)方案抉擇;(6)合法化。
2.方案抉擇5個基本標準:
(1)設計方案本身體現基本國策的精神,符合國家總體發展戰略目標。
(2)能最大限度地實現政策法規目標。這是方案抉擇時最主要、最基本的標準。
(3)消耗的政策法規資源盡可能少。
(4)實現政策法規目標的風險程度盡可能小。
(5)政策法規方案實施中產生的副作用盡可能小。
3.方案抉擇5個可行性分析:
(1)政治可行性:最重要、最基本的內容;(2)經濟可行性;(3)行政可行性;(4)法律可行性;(5)技術可行性。
二、難點內容:
確立目標時需要注意的5個問題:
(1)目標的針對性;(2)目標的可行性;(3)目標的系統性;(4)目標的規范性;(5)目標的具體性
第六章 社會政策與法規的執行
一、重點內容:
1.社會政策與法規執行過程中的監督實施的內容及其作用:內容有2個方面:(1)對偏離政策法規行為的矯正監督;(2)對政策法規失誤的矯正監督。
2.社會政策與法規執行過程中的監督實施的作用在4個方面:預防性作用;保證性作用;補救性作用;評價性作用。
3.社會政策與法規執行的作用和意義:
(1)政策法規的制定離不開政策法規執行
(2)政策法規的執行決定著其方案能否實現以及實現的程度和范圍
(3)執行效果是檢驗政策法規是否正確的根據
(4)執行是使新政策法規得到修正、補充和完善的根本途徑
(5)政策法規執行活動及其后果是新的政策法規制定的重要依據
(6)執行是現代領導者的一項主要責任
二、難點內容:
1.社會政策與法規執行的現實性特點:社會政策與法規的制定本質上是一種認識活動;執行是一種感性的實踐活動。社會政策與法規制定解決的是“做不做”、“做什么”、“能不能做”的問題,而執行階段解決的則是“怎樣去做”、“做的效果如何”的問題,是認識指導實踐的關系問題。
2.社會政策與法規執行的控制實施過程步驟及方式:步驟是“標準——對照——糾偏”。方式是:
3.社會政策法規執行的控制實施的方式:(1)預先控制;(2)事后控制;(3)動態控制,又稱現場控制;(4)目標控制,也叫目標管理。
4.社會政策與法規的3大效益:理論效益、經濟效益、社會效益。
第七章 社會政策與法規的評估
一、重點內容:
1.社會政策與法規的評估方式:
(1)根據評估組織活動形式分為:正式評估和非正式評估
(2)根據評估機構的地位分為:內部評估和外部評估
(3)根據在政策法規過程所處的階段分為:事前評估、執行評估和事后評估
2.社會政策與法規的評估標準:
(1)生產力標準:根本標準
(2)效益標準:達到目標的程度
(3)效率標準:投入與產出的比率
(4)公正標準:有關社會資源利益成本五年公平分配的程度
(5)社會政策法規回應度:滿足特定社會團體需求的程度
3.推進社會政策法規評估的途徑:
(1)提高對評估工作及其意義的認識
(2)社會政策與法規評估制度化:建立工作制度、建立評估基金、重視評估結果
(3)建立獨立的評估組織
(4)明確社會政策法規目標、精選評估對象
(5)建立社會政策法規評估信息系統
二、難點內容:
社會政策與法規的效果:
(1)直接效果:種瓜得瓜,種豆得豆
(2)附帶效果:副產品
(3)意外效果:有心栽花花不開;無心插柳柳成蔭;種豆得瓜
(4)潛在效果
(5)象征性效果
第八章 社會政策與法規周期及系統的完善
一、重點內容:
1.終結的內容:
(1)功能的終結:最難;(2)機構的終結;(3)社會政策與法規本身的終結;(4)計劃的終結:措施與手段的終結,最容易。
2.終結的作用:
(1)政策法規終結有利于節省政策法規資源
(2)政策法規終結有利于提高政策法規績效
(3)政策法規終結可以避免政策法規僵化
(4)政策法規終結可以促進政策法規優化
3.社會政策與法規的周期:制定-執行-評估-終結
二、難點內容:
社會政策法規系統改進:
(1)提高確認社會政策法規問題的能力
(2)提高利益整合的能力
(3)提高社會政策法規制定的能力
(4)提高社會政策法規執行的能力
聲明:
(一)由于考試政策等各方面情況的不斷調整與變化,本網站所提供的考試信息僅供參考,請以權威部門公布的正式信息為準。
(二)本網站在文章內容來源出處標注為其他平臺的稿件均為轉載稿,免費轉載出于非商業性學習目的,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您對內容、版權等問題存在異議請與本站聯系,我們會及時進行處理解決。
相關推薦
2023年10月浙江自考幼兒園組織與管理復習資料:我國幼教事業發展的方針
05-162023年浙江自考西方行政學說史復習資料:西方行政學的產生
03-022023年4月浙江自考學前教育史學習筆記:史前社會幼兒教育的方法
12-06自考輔導資料:2021年10月《學前教育史》—古代東方國家的學前教育
06-07自考輔導資料:2019年10月《中國現代文學史》-30年代文學小說創作
09-24自考輔導資料:2019年10月《中國現代文學史》-解放區文學概述
09-252022年浙江自考公共政策復習筆記第五章
09-192022年浙江自考中國古代文學史(一)第三編第九章復習資料
10-312023年4月浙江自考外國文學史復習筆記:20世紀文學概述(三)
12-152022年浙江自考心理學復習筆記:情緒情感的功能
1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