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節 領土
一、領土和領土主權
(一)領土的構成
領土由領陸、領水、領空及其底土四個部分組成。
1.領陸
領陸指國家主權支配和管轄下的地球表面的陸地,包括大陸和島嶼。領陸是國家領土最基本最重要的組成部分,決定著領水、領空、底土的存在。
2.領水
領水指國家主權管轄下的全部水域,包括內水和領海兩部分。作為國家領土的組成部分,領海與內水的區別就在于國家在領海的主權受到外國船舶無害通過權的限制。群島水域是由群島基線所包圍的海域。其地位不同于內水甚至領海。在該水域,國家雖擁有主權,但實行無害通過制和群島海道通過制度。
甲國的一個航海航空愛好者組織“碧海藍天協會”,準備進行一次小型飛機“藍天號”和賽艇“碧海號”的海上聯合表演,計劃涉及我國的領海和領海上空。對此,根據國際法的有關規則和我國的相關法律,下列哪些判斷是正確的?(2002年試題)
A.“藍天號”飛行表演如在我國領海上空進行,必須得到我國的允許
B.“碧海號”賽艇表演如果在我國領海中進行,必須得到我國的允許
C.“藍天號”在前往表演空域途中,如果僅僅是以通過為目的,從而飛過我國的領海上空,則無須得到我國的許可
D.“碧海號”在前往表演海域的途中,如果僅僅是以通過為目的,從而穿越我國的領海,則無須得到我國的許可
ABD.本題考查的是無害通過制度。
解題時應理解無害通過制度是長期國際實踐形成的習慣規則,主要適用于外國船舶,而不適用航空器。依據《聯合國海洋法公約》相關規定,無害通過制度是指所有國家,無論其為沿海國或內陸國,其船舶享有無須沿海國的許可或事先的通知而連續無害通過領海的權利,只要通過不損害沿海國的和平、良好秩序或安全。該公約排除與通過沒有直接關系的任何其他活動等行為為無害通過。所以,本題中“碧海號”僅以通過為目的前往表演區域的行為是無害通過行為,選項D正確;選項B中“碧海號”表演區域在我國領海內,而賽艇表演是“與通過沒有直接關系的任何其他活動”,因而不是無害通過行為,必須首先得到我國政府批準同意后,方可在我國領海上進行,故B項亦正確;依據我國《民用航空法》的規定:中國人民共和國的領陸和領水(內水和領海)上空為我國領空,我國對之享有完全的排他的主權,外國民用航空器必須根據其國籍國政府與我國政府簽訂的協定、協議或經中國國務院民用航空主管部門批準或接受方可飛入、飛出中國領空,領空沒有無害通過制度。因此,既然領海上空是我國領空范圍,甲國“藍天號”在我國領空進行表演,如果該國與我國沒有相關的協定,當然要經過我國政府的許可,故A項正確,C項錯誤。
3.底土
底土指領陸下的底土和領水下的水床和底土。
4.領空
領空指領陸、領水上方一定高度的空間。
(二)領土主權
1.對領土的所有權或領有權,國家對其領土享有擁有、使用和處分的最高權;
2.國家享有排他性的領土管轄權。
(三)領土主權的限制,注:不改變主權歸屬
1.對領土主權的一般限制:外國船舶的無害通過權對沿岸國領土主權的限制;在領土的利用方面對領土主權的限制;外國屬人管轄權對領土主權的限制;外交人員及外國國家享有的特權和豁免對領土主權的限制。
2.對領土主權的特殊限制:共管,租借,勢力范圍,國際地役
(四)河流制度
內河;界河;多國河流;國際河流;國際運河
內河完全管轄、界河協議共同管轄、多國河流非沿岸國未經許可不得航行、國際運河一般對所有國家開放
二、領土的取得方式
(一)傳統國際法的方式
1.先占:指國家有意識地取得不在其它任何國家主權下土地的主權的行為;
2.時效;
3.添附:添附是指因自然或人為的作用使一國增加領土。添附包括兩種情況。一是人為的添附。圍海造地、建筑堤堰都可使一國領土擴展。二是自然添附。漲灘和三角洲的形成、界河的改道或干涸、新生島嶼的出現都可能造成領土的增加;
聲明:
(一)由于考試政策等各方面情況的不斷調整與變化,本網站所提供的考試信息僅供參考,請以權威部門公布的正式信息為準。
(二)本網站在文章內容來源出處標注為其他平臺的稿件均為轉載稿,免費轉載出于非商業性學習目的,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您對內容、版權等問題存在異議請與本站聯系,我們會及時進行處理解決。
相關推薦
2023年浙江自考西方行政學說史復習資料:西方行政學的產生
03-022022年浙江自考中國古代文學史(一)第三編第九章復習資料
10-31自考輔導資料:2021年10月《學前教育史》—論幼稚師范教育
06-052023年4月浙江自考公司法復習筆記第三章(1)
12-282023年10月浙江自考網絡操作系統復習資料六
05-19自考輔導資料:2021年10月《學前教育史》—雅典的學前教育
06-072023年4月浙江自考英語翻譯復習筆記:The Imperial Palace
12-142023年4月浙江自考學前教育史復習筆記:古代的胎教
12-312023年4月浙江自考發展經濟學復習資料:發展中國家就業問題
12-272023年4月浙江自考中藥鑒定學復習筆記:葉類中藥鑒定(2)
1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