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文字
一、知識題:
1、文字是記錄語言的書寫符號系統,是輔助和擴大語言交際的最重要的工具。
2、漢字是記錄漢語的書寫符號系統。
3、漢字是語素文字。它不像日文假名是音節文字。因為漢字雖然記錄了漢語結構系統中的音節這樣一個單位,但它所記錄的不只是漢語結構系統中的語音單位,而且還是一個有意義的構詞單位。漢字代表的是漢語里最小的音義結合體——語素。
漢字也記錄了少量非語素的音節,如“葡”“枇”“玻”等,這些音節只有語音,而不獨立表義,但它們處在如“葡萄”“枇杷”“玻璃”這些多音節語素中,雖然不表達意義,卻有區別意義的作用。因此,從漢字跟漢語的關系來看,漢字是語素文字。
4、漢字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五六千年前的原始社會末期。
5、有幾千年歷史的漢字,曾經有過幾種字體:甲骨文、金文、篆書、隸書、楷書、草書、行書。
6、隸書的產生,是漢字演進史上的一個轉折點。
7、現代漢字的書寫體主要有以下幾種:楷書、行書、草書、藝術體。
8、現代漢字的印刷體主要有:楷體、宋體、仿宋體、長仿宋、黑體。
9、古人把漢字的結構方式和使用方式歸納成六種類型,稱為六書。“六書”中,象形、指事、會意、形聲指的是漢字的形體結構,是造字方法;轉注、假借指的是使用方式,是用字方法。
10、象形是用摹擬事物的形狀來表示字義的一種方式,造出的字叫象形字。如:牛、羊、山、日、月、燕、鳥等。
11、指事是用符號標出事物的特點來表示字義的一種方式,造出的字叫指事字。一類是在象形字的基礎上增加一個符號而成的指事字,如本、末、朱、刃等。另一類是用純粹的指事符號來表意。如:上、下、一、二、三等。
12、會意是合字表義的方式,即組合兩個或兩個以上的字構成一個新字,造出的字叫會意字。如:明、見、從、森、掰、搿、辯、辨等。
13、形聲是用意符和音符表示語素意義的方式。表意部分叫意符,表音部分叫音符。意符表示形聲字的意義范疇,音符表示形聲字的讀音。如:江、河、松、柏、銅、錫等。
14、轉注是部首相同、聲音相同或相近、意義相通可以互相訓釋的字,如:考、老。轉注只在于說明詞義,有人認為轉注只是用字的一種方法。
15、假借是一種借字表音的方法,即借一個已有的字,來表示語言中與其聲音相同或相近似的語素,這種由于音同或音近而被借來表示另外意義的字,就是假借字。如:令、長、來、朋等。
16、獨體是指只有一個單個形體的漢字,合體字是由兩個或兩個以上的單個字組成的漢字。象形、指事是獨體字,會意、形聲是合體字。
17、合體字里的一個組成部分,無論是左右還是上下,統稱為偏旁。
18、部首是字典字書中為了對漢字分類排列以供查檢的標目。
19、筆畫就是構成字形的點和線,它是字形結構的最小單位。
20、漢字的基本筆畫有五種:
橫(一)、豎(丨)、撇(丿)、點(丶)、捺(丶)。
起筆的筆形有五類:丶一丨丿フ。
21、漢字的一般筆順是:先上后下、先左后右、先橫后豎、先撇后捺、先外后內、先中后邊、先進后封。以上是最基本的筆順規則。
22、常見漢字的結構模式:一般把漢字的結構關系分為三大類:上下關系、左右關系、內外關系。有上下結構(如思、字)、上中下結構(如壹、奚)、左右結構(如相、刻)、左中右結構(如粥、辯)、左上包圍結構(如廟、病)、右上包圍結構(如句、刁)、左下包圍結構(如連、毯)、上包圍結構(如同、向)、下包圍結構(如兇、畫)、左包圍結構(如區、醫)、四面包圍結構(如困、回)
23、所謂現代漢字的標準化,是指對“五四”以來的現代漢語書面語用字進行全面的、系統的、科學的整理,做到“字有定量、字有定形、字有定音、字有定序”。
二、簡答:
1、簡述漢字的性質和作用?
答:性質:1)漢字是一種適應漢語特點的文字系統,它已經存在了幾千年,至今仍然能很好地為漢族社會服務。2
聲明:
(一)由于考試政策等各方面情況的不斷調整與變化,本網站所提供的考試信息僅供參考,請以權威部門公布的正式信息為準。
(二)本網站在文章內容來源出處標注為其他平臺的稿件均為轉載稿,免費轉載出于非商業性學習目的,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您對內容、版權等問題存在異議請與本站聯系,我們會及時進行處理解決。
相關推薦
2022年浙江自考《當代中國政治制度》復習筆記匯總
09-152023年10月浙江自考傳播學概論復習資料:有限效果論
08-30自考輔導資料:2021年10月《學前教育史》—古代東方國家的學前教育
06-07自考輔導資料:2019年10月《美學》知識點-崇高的內涵與特點
09-172023年4月浙江自考中外教育簡史復習筆記:英國近代教育制度
12-082023年4月浙江自考外國文學史復習筆記:高爾基
12-262022年浙江自考中國古代文學史(一)第三編第九章復習資料
10-31自考輔導資料:2021年10月《學前教育史》—論幼稚師范教育
06-05自考輔導資料:2019年10月《美學》知識點-優美及優美的內涵與特點
09-172023年4月浙江自考中外教育簡史復習筆記:西歐中世紀教會學校
1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