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災害、污染與行為
§8.1自然災害
一、自然災害:
1. 由自然力引起,不受人類控制。
2. 強調的是災難的后果。
3. 對自然災害的定義包括極端的天氣,即冷、熱、龍卷風、暴風雪、冰雹、暴風、季風等。地震和火山噴發、泥石流以及雪崩也都是自然災害。
二、簡述自然災害的特征。
1. 自然災害的特征:
(1) 突然、是不可預測的。
(2) 自然災害通常是劇烈的,其破壞力極大。
(3) 持續時間有長有短。
(4) 災難包括了很多因素,它們會引起受傷和死亡,巨大的財產損失以及相當程度的混亂。一次災難事件持續時間越長,受害者受到的威脅就越大,事件的影響也就越大。另一個影響災難程度的主要特征,是人們是否獲得了足夠的預警。
2. 自然災害有許多重要的特征,它們突然、有力,無法控制,引起破壞和混亂,通常很短暫,有最低點,有時可以預報。
三、哪些因素會影響人們對災難的知覺?
1. 影響對災難知覺的重要因素包括:危機效應、堤岸效應以及適應。
(1)當災難與社區的福利和資源利用有密切的關系時,人們更容易意識到危險。
(2)人格差異也會對我們知覺災害產生影響。
2. 危機效應指:在事件剛剛發生時,人們對它的意識和注意最為深刻,但是,很快在下次災難到來之前就消失了。
3. 堤岸效應是指:一旦采取某種措施來避免災害,人們總是傾向于采用以前的方案。
4. 適應,就像我們適應噪音和氣味一樣,我們也對威脅和災難產生適應。
四、試述自然災害的影響。
(一)災難影響行為和精神健康的方式有多種:
1. 災難會帶來實質性的創傷和精神障礙;
2. 絕大多數的痛苦在災后一兩年內消失,人們能夠自我調整;
3. 由災難引起的慢性精神障礙非常少見;
4. 有些災難的整體影響可能是正面的,因為它可能會增加社會的凝聚力;
5. 災難擾亂了組織、家庭以及個體生活。
(二)自然災害會引起壓力、焦慮、壓抑以及其它情緒和知覺問題。影響的時間以及為什么有些人不能盡快適應仍然是未知數。在洪水、龍卷風、颶風以及其它自然災害過后,受害者表現出惡念、焦慮、壓抑和其它情緒問題,這些問題可以持續一年。
創傷后應激障礙:一種極度的災難的持續效果,稱為創傷后應激障礙,即經歷了創傷以后,持續的、不必要的、無法控制的無關事件的念頭,強烈的避免提及事件的愿望,睡眠障礙,社會退縮以及強烈警覺的焦慮障礙。
五、霍布富爾提出資源保存理論:人們損失的資源以及降低資源損失的能力,將決定人們是否能經受壓力。資源指的是一切可以幫助人們實現目標的實質性的東西。
§8.2技術災難
一、簡述技術災難的特點。
1. 技術災難的特點是技術災難是人為的,而不是自然作用的產物,它通常是由人類的錯誤引起的。技術災難的持續時間是不一定的,它們可能非常激烈而突然。
2. 技術災難使我們控制世界的感覺受到威脅。技術災難動搖了我們將來繼續保持對事物控制的信心。技術災難會減弱我們對控制的感覺,從而導致應激。
二、舉例說明技術災難的影響。
(一)
1. 如布法羅溪洪水。1972年2月26日,西弗吉尼亞的布法羅溪沖毀了大堤,洪水沖走了汽車、房屋以及所有的東西,造成125人死亡,5000人無家可歸,整個山谷面目全非。
2. 此次事故顯然是人為設施的原因。它造成了更加持續的效果。研究指出了兩年內出現在受害者身上的問題:
⑴ 焦慮,對災難和隨之而來的生活方式改變的恐懼;
⑵ 退縮、冷漠;
⑶ 壓抑,因為許多人失去了辛勞一生的財產;
聲明:
(一)由于考試政策等各方面情況的不斷調整與變化,本網站所提供的考試信息僅供參考,請以權威部門公布的正式信息為準。
(二)本網站在文章內容來源出處標注為其他平臺的稿件均為轉載稿,免費轉載出于非商業性學習目的,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您對內容、版權等問題存在異議請與本站聯系,我們會及時進行處理解決。
相關推薦
2022年浙江自考《當代中國政治制度》復習筆記匯總
09-152023年10月浙江自考傳播學概論復習資料:有限效果論
08-302022年浙江自考中國古代文學史(一)第三編第九章復習資料
10-31自考輔導資料:2019年10月《美學》知識點-崇高的內涵與特點
09-172023年4月浙江自考中外教育簡史復習筆記:英國近代教育制度
12-08自考輔導資料:2021年10月《學前教育史》—論幼稚師范教育
06-052023年4月浙江自考外國文學史復習筆記:高爾基
12-26自考輔導資料:2021年10月《馬克思主義哲學原理》—矛盾是事物發展的動力
06-11自考輔導資料:2021年10月《學前教育史》—雅典的學前教育
06-07自考輔導資料:2019年10月《美學》知識點-優美及優美的內涵與特點
09-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