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論
生理心理學是心理學科學體系中的重要基礎理論學科之一,它以心身關系為自己的基本命題,力圖闡明各種心理活動的生理機制。
腦形態學是神經解剖學、神經組織學、神經組織化學、神經細胞學和超顯微結構學的統稱。
一、神經解剖學知識(重點掌握)(填空)、(選擇)、(名詞解釋)
神經解剖將神經系統分為兩大部分:即中樞神經系統和外周神經系統。
中樞神經系統由顱腔里的腦和椎管內的脊髓組成。顱腔里的腦又可分為大腦、小腦、間腦、中腦、橋腦和延腦六個腦區。椎管內的脊髓分31節。
外周神經系統是中樞發出的纖維,由12對腦神經和31對脊神經組成,它們分別傳遞軀干、頭、面部的感覺與運動信息。在腦、脊神經中都有支配內臟運動的纖維,分布于內臟、心血管和腺體,稱之為植物神經。
根據植物神經的中樞部位、形態特點,可將其分為交感神經和副交感神經,在功能上彼此拮抗,共同調節和支配內臟活動。
神經組織學根據腦與脊髓內的細胞聚集和纖維排列將其分為灰質、白質、神經核和纖維束?;屹|和神經核是由神經細胞體和神經細胞樹突組成。白質和纖維束是由神經細胞的軸突(神經纖維)組成。
在大腦中,灰質分布在表層,稱為大腦皮層;白質在深部,稱為髓質。在脊髓中正好相反,灰質在內,白質在外。根據大腦皮層細胞層次不同,可將皮層分為古皮層、舊皮層和占大腦皮層90%左右的新皮層。
根據解剖部位從前向后,又可將大腦皮層分為額葉、頂葉、枕葉和顳葉。顳葉以聽覺功能為主。枕葉以視覺功能為主。頂葉為軀體感覺的高級中樞。額葉以軀體的運動功能為主。
邊緣葉:包括胼胝體下回、扣帶回、海馬回及其海馬回深部的海馬結構。
邊緣系統:邊緣葉及皮層下一些腦結構,如丘腦、乳頭體、中腦被蓋等,共同構成邊緣系統,具有內臟腦之稱,是內臟功能和機體內環境的高級調節控制中樞,也是情緒、情感的調節中樞。
在大腦髓質(白質)深部有一些神經核團,稱基底神經節,包括尾狀核、豆狀核、杏仁核和屏狀核。尾狀核與豆狀核組成紋狀體,對機體的運動功能具有調節作用。
間腦位于大腦與中腦之間,被大腦兩半球所遮蓋,由丘腦、上丘腦、下丘腦和底丘腦四大部分組成。
丘腦是皮層下除嗅覺外所有感覺的重要整合中樞。它將傳入的信息進行選擇和整合后,再投射到大腦皮層的特定部位。上丘腦參與嗅覺和某些激素的調節功能。下丘腦是神經內分泌和內臟功能的調節中樞。底丘腦是錐體外系的組成部分,調節肌張力,使運動功能得以正常進行。
中腦、橋腦和延腦統稱腦干,它的腹側由脊髓與大腦之間的上下行纖維組成,傳遞神經信息。其中最大的一束是下行纖維-皮質脊髓束,又稱錐體束。它主要控制骨骼肌的隨意運動。腦干的背側面上下排列著12對腦神經核。中腦的背側有4個凸出,稱四疊體,由一對上丘和一對下丘組成,分別對視、聽信息進行加工。腦干的背腹之間稱被蓋,由縱橫交錯的神經纖維和散在纖維中的許多大小不一、形態各異的神經細胞組成,即腦干網狀結構,其上下行纖維彌散性投射,調節腦結構的興奮性水平。
小腦位于橋腦與延腦的背側,其結構與大腦相似,外層是灰質,內層是白質,在白質的深部也有4對核,稱之為中央核。主要功能是調節肌肉的緊張度,以便維持姿勢和平衡,順利完成隨意運動。
聲明:
(一)由于考試政策等各方面情況的不斷調整與變化,本網站所提供的考試信息僅供參考,請以權威部門公布的正式信息為準。
(二)本網站在文章內容來源出處標注為其他平臺的稿件均為轉載稿,免費轉載出于非商業性學習目的,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您對內容、版權等問題存在異議請與本站聯系,我們會及時進行處理解決。
相關推薦
2023年浙江自考西方行政學說史復習資料:西方行政學的產生
03-022023年10月浙江自考幼兒園組織與管理復習資料:我國幼教事業發展的方針
05-162023年4月浙江自考學前教育史學習筆記:史前社會幼兒教育的方法
12-062022年浙江自考公共政策復習筆記第五章
09-19自考輔導資料:2021年10月《學前教育史》—古代東方國家的學前教育
06-072022年浙江自考中國古代文學史(一)第三編第九章復習資料
10-31自考輔導資料:2019年10月《中國現代文學史》-30年代文學小說創作
09-242023年4月浙江自考中外教育簡史復習筆記:法國近代教育制度
12-08自考輔導資料:2021年10月《學前教育史》—論幼稚師范教育
06-05自考輔導資料:2019年10月《中國現代文學史》-解放區文學概述
09-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