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記憶
第一節:記憶的一般概述
記憶:是過去的在人們頭腦中的儲存和提取的過程。
論述:記憶的過程:(基本環節- 解釋各環節- 聯系)
1. 識記、保持、再認和回憶是記憶過程中的幾個基本環節。
2. 識記是主體獲得知識和的過程,保持是知識經驗在頭腦中儲存和鞏固的過程,回憶是從頭腦中提取知識經驗的過程。由于某種原因, 已儲存的知識不能提取出來,但當它重現時,能加以確認,這個過程是再認。
識記、保持、再認和回憶,這幾個環節之間存在著密切的聯系。識記是保持和回憶的前提,保持是識記和回憶的中間環節,識記過的內容只有在頭腦中得以保持、鞏固,日后才能回憶起來,回憶是識記和保持的結果和檢驗,通過回憶,還有助于進一步鞏固所識記的內容。
記憶是心理過程在時間上的持續,并貫穿于人的整個一生。
記憶的作用:記憶是一切智慧的根源,是心理發展的奠基石。
記憶的分類:形象記憶、情境記憶、語義記憶、情緒記憶、運動記憶。
第二節:記憶的表象
表象:在記憶中所保持的客觀事物的形象,一般稱作記憶表象或簡稱表象。它是對以往感知過而當前不在面前的事物的心理浮現。
表象的特征:1 - 直觀形象性。2 - 片斷、不穩定性。3 - 概括性 4 - 可操作性
可操作性證明實驗:心理旋轉試驗。
表象的操作:表象在頭腦中不是凝固的、僵死的,是可以被*作加工的。表象在頭腦中,可被分解、粘合、可放大、縮小、可被移植,還可翻轉,這個過程叫做表象的*作。
表象的作用:
1. 表象是人們積累感性經驗的一種形式。
2. 表象是從知覺向思維過渡的橋梁
3. 表象是想象活動的前提,
4. 是思維的感性依托。
第三節:記憶的三個系統
記憶的三個系統,及其聯系、區別:
三個系統 保持時間 編碼方式 容量 轉入下一系統的條件 意識 遺忘原因
瞬時記憶 1秒以內 鮮明形象 9個以上項目 注意 X - 自然消退 - 干擾
短時記憶 1分以內 語言形象 7 2 復述 Y
長時記憶 1分以上 語義、表象 無限 X
瞬時記憶:外界刺激物以極短的時間一次呈現后,保持時間在1秒以內的記憶,叫瞬時記憶
1分 短時記憶
1分以上 長時記憶
瞬時記憶又稱為:感覺記憶、感覺登記。
瞬時記憶的種類: 1、圖象記憶 (視覺的瞬時記憶,證明實驗:部分報告法)
2、聲象記憶 (聽覺的瞬時記憶)
1962年,加拿大學者默多克 給被試呈現一系列無關聯的字詞,然后讓他們以任意的順序加以回憶。結果發現,回憶的效果與字詞在原呈現系列中所處的位置有關,在系列的開始部分和末尾部分的單詞比中間的單詞更容易回憶。心理學家把這種現象稱為系列位置效應。根據試驗結果所畫出的曲線叫 系列位置效應曲線。對詞表開始部分的單詞的記憶效果優于中間部分,回憶率高,這種顯現稱為首位效應或首因效應。詞表末尾部分的單詞比中間部分的單詞更易于回憶,這一現象稱為新近效應。
簡述:系列位置效應
(系列位置效應 + 系列位置效應曲線 + 首位效應 + 新近效應)
三大系統的特點:
瞬時記憶的特點: 短時記憶的特點: 長時記憶的特點:
聲明:
(一)由于考試政策等各方面情況的不斷調整與變化,本網站所提供的考試信息僅供參考,請以權威部門公布的正式信息為準。
(二)本網站在文章內容來源出處標注為其他平臺的稿件均為轉載稿,免費轉載出于非商業性學習目的,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您對內容、版權等問題存在異議請與本站聯系,我們會及時進行處理解決。
相關推薦
2022年浙江自考《當代中國政治制度》復習筆記匯總
09-152023年10月浙江自考傳播學概論復習資料:有限效果論
08-302022年浙江自考中國古代文學史(一)第三編第九章復習資料
10-31自考輔導資料:2019年10月《美學》知識點-崇高的內涵與特點
09-172023年4月浙江自考中外教育簡史復習筆記:英國近代教育制度
12-08自考輔導資料:2021年10月《學前教育史》—論幼稚師范教育
06-052023年4月浙江自考外國文學史復習筆記:高爾基
12-26自考輔導資料:2021年10月《馬克思主義哲學原理》—矛盾是事物發展的動力
06-11自考輔導資料:2021年10月《學前教育史》—雅典的學前教育
06-07自考輔導資料:2019年10月《美學》知識點-優美及優美的內涵與特點
09-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