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杰出詩人陶淵明簡述陶淵明的思想及人生境界
一、少年的陶淵明,好學不拘。一方面“少年罕人事,游好在六經”,一方面“學不稱師,文取皆達。”
二、陶淵明達到了一種物我一、心與道冥的人生境界。他領悟到大自然的不息生機是自己生命的最好安歸之所,完全融入到自然中去。沒有用語言贊美自然,而自然的美去從心里流露出來。面對人生的苦患,以老莊的無為的玄學人生觀去對待,還靠儒家的思想力量。陶淵明擺脫了人間世俗的煩惱,在精神上真正到達與自然合一的境界,由此而創造了格高千古的優秀詩篇。
試論陶淵明田園詩的思想內容。
陶淵明在中國文學史上的一大貢獻,就是開創了文人詩歌創作的新領域——田園詩。
一、親切自然地描繪出田園風光。通過對草屋茅舍、榆柳桃李、遠村炊煙等的白描,流露出對田園風物的由衷喜愛和深切依戀。讀者也可體味出詩人那純凈的心地和平靜的心境,與簡樸恬靜的田園風光交融為一。
二、真實地描寫了自己的躬耕生活,對勞動的艱辛詩人卻表現出平靜樂觀的心態,躬耕之志始終不渝。如《庚戍歲九月中于西田獲早稻》寫出了詩人的人生觀“人生歸有道,衣食固其端。孰是都不管,而以求自安。”在作者的筆下,勞動是藝術化了的很有詩意的行為。如《歸園田居》其三“種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興理荒穢。帶月荷鋤歸。”
三、陶淵明的田園詩中還記敘了他與農夫野老、素心摯友的往還,如《移居》二首。
試論陶淵明田園詩的藝術境界。
一、陶淵明在中國文學史上的另一個貢獻,就是創造了情味極濃的沖淡之美。平淡不是淡而無味,而是意味雋永。平和淡泊的人生境界,自然流露于詩。最能代表作者沖淡之美的詩,是《飲酒》其五“結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問君何能爾,心遠地自偏”
二、形成陶淵明平淡自然之美的原因,一在詩人心境的平和散淡,二在于詩人語言的平易質樸。
三、就詩歌語言而言,陶詩的特點是質樸無華,不加雕飾,極盡語言純凈之美。他不用夸張的鋪排和綺麗的色彩,和的對仗、典故,他的詩句魅力,在于全是以他性情中自然流出的言語,在于內在感情力量。如《閑情賦》寫得多么綺麗多姿,說明他不是不會用華麗的辭藻,但他的審美趨向不在于此,而在于以自然語創造出情味極濃的沖淡之美的藝術境界。
聲明:
(一)由于考試政策等各方面情況的不斷調整與變化,本網站所提供的考試信息僅供參考,請以權威部門公布的正式信息為準。
(二)本網站在文章內容來源出處標注為其他平臺的稿件均為轉載稿,免費轉載出于非商業性學習目的,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您對內容、版權等問題存在異議請與本站聯系,我們會及時進行處理解決。
相關推薦
2022年浙江自考《當代中國政治制度》復習筆記匯總
09-152023年10月浙江自考傳播學概論復習資料:有限效果論
08-30自考輔導資料:2019年10月《美學》知識點-崇高的內涵與特點
09-172022年浙江自考中國古代文學史(一)第三編第九章復習資料
10-312023年4月浙江自考中外教育簡史復習筆記:英國近代教育制度
12-08自考輔導資料:2021年10月《學前教育史》—論幼稚師范教育
06-05自考輔導資料:2021年10月《學前教育史》—雅典的學前教育
06-07自考輔導資料:2021年10月《馬克思主義哲學原理》—矛盾是事物發展的動力
06-11自考輔導資料:2019年10月《中國現代文學史》知識點-茅盾
09-242022年浙江自考心理學復習筆記:情緒情感的功能
1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