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南北朝詩歌
名詞解釋:永明文學
一、永明文學是指上自劉宋泰始二年,下至梁武帝天監十二年這一時期的文學活動,而以齊永明年間為中心。
二、“永明文學”重文學特質的發揚,重個人情懷的抒發,而且逐漸由情懷抒發轉向重娛樂。同時創造了一種清新的美的理想。更重要的,是在詩歌形式上的探索。
三、“永明體”又稱新體詩,是從詩歌聲律角度提出的一個概念,指五言詩從聲律比較自由的古體詩走向格律嚴整的近體詩之間的過度階段,其理論支持便是永明聲律說。
簡述鮑照詩歌的內容。
一、由于他“才秀人微”,更能認識到門閥制度的黑暗和不公,對高門世族壓抑人才憤慨不平,所以他的許多詩作是對這種社會現象的不滿與抨擊。如《擬行路難》其四。
二、邊塞題材之作,描寫邊塞的艱苦及將士衛國的決心,如《代出自薊北門行》。
三、描寫婦女題材的詩,如寫相思的《擬行路難》其三。
總之,鮑照詩歌內容豐富,能廣闊地反映現實生活,表現了對士族門閥制度的不滿與抨擊。
簡述北朝民歌內容與藝術。
內容:
一、北國風光在民歌中有所表現,如《敕樂川》把遼闊的草原風光生動描繪出來。
二、反映了北方民族的游牧生活和尚武精神。
三、反映戰爭及其到來的苦難。
四、反映愛情婚姻。
藝術:北朝民歌抒情真率直爽,語言質樸有力,格調蒼勁豪邁,顯示出北方民族獨有的特色,代表作《敕樂川》
簡述南朝民歌藝術特點。
一、格調鮮麗明快,不但再現了南方的自然風光之美,也表現出南朝女子的浪漫情懷。
二、其次是語言上清新流麗和多用雙關比喻,來自于南方女子特有的俏巧聰慧:“歡欲見蓮(憐,愛也)時。”
三、南朝民歌形制多為五言四句,語短情長。
簡述元嘉詩歌創作新特點。
一、山水題材大量進入詩歌創作,并且改變了東晉詩歌以山水作為玄思載體的傾向。正式奠定了中國山水文學的根基。謝靈運的山水是最突出的代表。
二、詩歌創作由東晉的哲理化改變為重抒情,抒發了強烈的感慨。
三、元嘉詩歌出現了對不同創作個性的追求。
四、元嘉詩歌的新變還表現為對詩歌形式的有意探討。
簡述宮體詩發生發展的三個階段。
所謂宮體詩,是指一種講求聲律、對偶與辭采華美的輕艷麗靡之風,這種文風的形成有一個過程,大致可分為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是天監八年以前,可視為宮體詩的先導階段。此時尚為永明文學時期,永明體在聲律、對偶上已經為宮體詩準備了條件。
第二階段是天監八年至中大通三年宵綱為太子以后,徐陵成《玉臺新詠》,是宮體詩的高峰期。
第三階段為宮體詩尾聲期,以陳后主及其身邊文士為主,波及隋及唐初。
簡述宮體詩及其特點。
所謂“宮體詩”是指一種以寫閨閣情懷為主要內容的重聲律、詞采麗靡輕艷的文風。特點:
一、表現為題材處理上的娛樂性質。主要是寫婦女、男女情懷、詠物、游宴、游戲等。宮體詩人在寫這些時帶有明顯的娛樂目的和消遣性質。
二、對寫實技巧的追求。宮體詩的寫實技巧已達到了相當高的水平,詞采美麗,構形惟妙惟肖。
試論謝靈運山水詩的藝術成就。
謝靈運是詩歌史上第一位有成就的山水詩人。
一、創造了一種山水詩的結構模式。如《石壁精舍還湖中作》,先敘述登游緣起或路線,接著是具體描寫局部景物,最后議論或感慨。
二、局部景物描寫中,通過細膩的觀察與把握和非常具體的畫面,表現出某一景觀的情思韻味,朝著景物與情思交融的方向發展。如《登池上樓》“池塘生春草,園柳變鳴禽。”傳達出詩人心中一種難以言喻的對生命的驚喜。
三、對山水景物的聲、光、色都有生動的描繪,他能注意到詩中描寫之畫面的色彩和諧與明暗對比。
試論鮑照詩歌的藝術成就。
鮑照詩歌的藝術成就,在南朝詩人中可謂最高。
聲明:
(一)由于考試政策等各方面情況的不斷調整與變化,本網站所提供的考試信息僅供參考,請以權威部門公布的正式信息為準。
(二)本網站在文章內容來源出處標注為其他平臺的稿件均為轉載稿,免費轉載出于非商業性學習目的,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您對內容、版權等問題存在異議請與本站聯系,我們會及時進行處理解決。
相關推薦
2023年10月浙江自考《領導科學》復習筆記(第四章)
08-182023年10月浙江自考傳播學概論復習資料:傳播技巧
08-302022年浙江自考英語(二)語法及翻譯復習資料(8)
10-092022年浙江自考英語(二)語法及課后翻譯復習資料(11)
10-10自考輔導資料:2019年10月《美學》知識點-審美發生的特殊標志
09-162023年4月浙江自考英語(二)串講筆記:lesson10-13
02-102023年10月浙江自考傳播學概論復習資料:傳播對象
08-302023年4月浙江自考美學模擬題及答案匯總
12-01自考輔導資料:2021年10月《學前教育史》—清末學前教育的實施
06-042022年浙江自考《高級英語》復習資料(13)
09-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