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述勞動說的意義和缺憾。
答:勞動說認為藝術和審美起源于人類的物質生產勞動。比較有代表性的人物是普列漢諾夫,他對勞動與藝術和審美的關系做了系統的研究,認為勞動先于藝術,并且人的審美能力也是在生產勞動中形成并與生產力的一定發展水平相一致。勞動說在一定程度上揭示出勞動對藝術和審美活動的決定性作用。不足之處在于,它只揭示了審美賴以發生的物質前提,卻不能切入審美如何發生的內在機制,也忽視了從物質性的生產勞動到精神性的審美活動的過渡和飛躍所需要的一些中間環節。
簡述審美形態的基本特征。
答:(1)生產性,審美形態并非生而有之、一成不變的。其一是指真猛形態的歷史生成,其二是指審美形態的個體相對性生成。
(2)貫通性,是指民族文化,尤其是植根于其文化土壤中的哲學思想對審美形態的統攝性。
(3)兼容性,是指審美形態是多種審美因素構成的有機體的感性凝聚。
(4)二重性,主要指的是民族性與世界性的統一。作為審美形態的悲劇,就結局而言,中西古代悲劇大相異趣,但就悲劇意識和悲劇精神而言,則中西又有相通之處。
簡述皮亞杰的發生認識原理。
答:他認為人類認知結構的形成是一個不斷建構的過程,一種認知結構,一旦形成就造成一種認知心理圖式,遇到外界新事物就用這種圖式去同化它,把它納入現成的圖式去解釋,但當這種圖式無法同化外界事物時,認知機制就設法調節自己的認知結構,從而形成新的認知圖式。
簡述中國美育思想的基本線索。
答:中國古代美育思想:
(1)上古時期的美育思想是以樂感化。孔子把樂視為安邦治國的重要措施,美育的目的是通過樂化達到天人和諧。
(2)朱熹認為美育實現目標的過程,是“消融渣滓”的過程,以此實現天人和人際間的和諧,提升人格,完善人生。
(3)李漁指出戲曲的情節、文詞都應有意于道德教化,三美具擅。
中國現代美育思想:(1)蔡元培率先引入“美育”一詞,他強調了美育的目的在于陶養感情,倡導以“美育代宗教”。
(2)梁啟超是中國近代美育思想的另一位先驅者,他認為美育是一種“趣味教育”,有著獨立存在的價值。
(3)王國維則把西方的美育理論較為全面地介紹到中國來,將美育與德、智、體三育并稱“四育”。
簡述審美對象的特征。
答:審美對象具有非實體性與開放性的特征。所謂非實體性,指審美對象不僅不是一種物質性實體,而且不是精神性實體。它只是物質與精神、客觀與主觀相互滲透從而熔鑄成的一種獨特意象,審美對象就存在于審美主體對具備一定審美價值屬性的客觀事物獨特的關照與體驗之中;開放性,是指審美對象具有不確定性與不可窮盡性。審美對象既是有限的、確定的,但又具有無限性和不確定性。一方面,任何審美對象都不能離開一定的“物”;另一方面真正的審美對象又決非僅僅表現為一種有限的單純的物。任何物質,如果它們缺乏內涵,了無余韻,不能使人從中看到更多、更深、更遠的東西,他們也就很難轉化為真正有價值的審美對象。
簡述黑格爾的崇高觀。
答:(1)黑格爾認為崇高一般是一種表達無限的企圖,而在現象領域里又找不到一個恰好能表達無限的對象。
(2)崇高應當存在于藝術之中,具體來說就是存在于他所說的“象征藝術”之中。他認為崇高是內容大于形式,形式只是內容的象征。
(3)他把崇高歸結為兩個方面,一是意識到的意義與有別于意義的具體顯現之間的分裂,一是這兩者之間的直接或間接顯露出來的互不適應。
簡述審美經驗的基本性質。
答:①審美經驗是指人在審美活動中與對象所形成的審美關系,是審美對象在具體的審美活動過程中被構建并得到的感受和評價的動態過程。
②審美經驗在根本上是人生實踐的一種重要形式。藝術活動本身是藝術家審美的人生實踐,它是與藝術家探求人生真諦,追求藝術真理的人生實踐相統一的。因此藝術家的審美經驗具有人生實踐的性質。這種實踐性導致審美經驗具有創造性和生成性。隨著藝術作品為人們接受和欣賞,審美經驗能幫助人們凈化自身的情感,陶冶他們的情操,提高他們的道德水平,從而對他們的人生實踐起到正確的導向作用。
藝術品包括哪些層次結構?它們的功能和關系如何?
答:藝術品的結構可分為四個基本層次:
(1)物質實在層,指藝術品賴以在時空中存在的物質實體和媒介,如大理石、畫布、顏料、紙、舞臺、鉛字、銀幕、交卷、錄像帶等。它是藝術品存在的不可缺少的前提,同時也有助于審美意象的創造與傳達。
(2)形式符號層,指藝術獨特的指向意象世界的形式符號,如色彩、線條、形體、音符、旋律、詞語等,他們構成藝術品的第二層次。它有時獨立審美價值,更重要的是具有指示、負載藝術意象的功能。
(3)意象世界層,指建立在前兩個層次基礎上的,非現實的、展現人類審美經驗的、能轉化為被感性把握的、富有意味的表象世界,是藝術品結構中的核心層次。它潛在于形式符號層中,在鑒賞中生成審美對象,是藝術品審美價值的集中體現。
(4)意境超驗層,即意象世界背后所蘊含著的富有形而上的人生哲理意味的最高境界,是藝術品的終極和歸宿。它是以意象世界層為中介的,沒有意象的導引,意境根本無從談起。
從物質實在層到形式符號層,到意象世界層,再到意境超驗層,藝術品一層層走向了縱深。藝術品是一個動態的、開放的、不斷生成的結構系統,又是一個內在統一的有機的整體,其中各個層次相互聯系、相互依憑,層層相銜,環環相扣,缺一不可,它們只有在整體的結構系統中才有其存在的價值與各自的地位,離開了整體,每一單個層次都毫無意義。
藝術敏感的含義及其特征是什么?
答:藝術敏感主要是指主體感受生活、欣賞藝術、體驗和孕育意象的敏銳性和悟性,天才的敏感是指這種感受體驗的細致、快捷、豐富和深刻。藝術敏感的特征可以歸納為朦朧性、突發性和能動性。它是朦朧的意象的雛形,還未形成完整的意象;它是突發的,似乎從天而降,所以難以把握;它不只是主體對客體的被動感受能力,更是主體對客體的賦予能力,藝術家憑借先在的文化心理結構能動地感受對象。
聲明:
(一)由于考試政策等各方面情況的不斷調整與變化,本網站所提供的考試信息僅供參考,請以權威部門公布的正式信息為準。
(二)本網站在文章內容來源出處標注為其他平臺的稿件均為轉載稿,免費轉載出于非商業性學習目的,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您對內容、版權等問題存在異議請與本站聯系,我們會及時進行處理解決。
相關推薦
2022年浙江自考《當代中國政治制度》復習筆記匯總
09-152023年10月浙江自考傳播學概論復習資料:有限效果論
08-302022年浙江自考中國古代文學史(一)第三編第九章復習資料
10-312023年4月浙江自考外國文學史復習筆記:高爾基
12-26自考輔導資料:2019年10月《美學》知識點-優美及優美的內涵與特點
09-172023年4月浙江自考中外教育簡史復習筆記:西歐中世紀教會學校
12-10自考輔導資料:2021年10月《學前教育史》—論幼稚師范教育
06-052022年浙江自考公共政策復習筆記第十章
09-192023年浙江自考公共管理學串講資料:公共管理學的產生
03-02自考輔導資料:2021年10月《馬克思主義哲學原理》—矛盾是事物發展的動力
06-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