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討論遺忘的性質及其原因。
一、遺忘的進程與遺忘曲線
德國心理學家艾賓浩斯首先系統地對長時記憶和遺忘進行了研究。為了消除新學習的材料與記憶中的知識的可能聯系,他創造了無意義音節,即一種有兩個輔音和一個元音組成的字母串,如P0F、QAZ等。實驗中他以自己做被試,大聲朗讀一串串無意義音節,并且用節拍器的有規律的節奏控制朗讀的速度,然后再努力地回憶它們。
為了測量遺忘,艾賓浩斯設計了節省法,也就是前面提到的再學習法。根據這種方法,艾賓浩斯繪制了不同時間間隔的記憶節省圖,稱之為保持曲線或遺忘曲線(見圖4.6)。
圖4.6 艾賓浩斯遺忘曲線圖
從艾賓浩斯的遺忘曲線中可以看到,一個明顯的結果是,遺忘的過程是不均衡的:在第一個小時內,保存在長時記億中的信息迅速減少,然后,遺忘的速度逐漸變慢。在艾賓浩斯的研究中,甚至在距初學31天以后,仍然存在著某種程度的節省,對所記的信息仍然有所保存。艾賓浩斯的開創性研究引發了兩個重要的發現。一個是描述遺忘進程的遺忘曲線。心理學家后來用單詞、句子甚至故事等各種材料代替無意義音節進行了研究,結果發現,不管要記的材料是什么,遺忘曲線的發展趨勢都與艾賓浩斯的結果相同。艾賓浩斯的第二個重要發現是揭示了在長時記憶中的保存能夠持續多長時間。通過研究發現,在長時記憶中信息可以保留數十年。因此,兒童時期學過的東西,即使多年沒有使用,一旦有機會重新學習,都會較快地恢復到原有水平。如果不再使用,可能被認為是完全忘記,但事實上遺忘絕不是完全徹底的。
二、遺忘的原因及其影晌因素
對遺忘的原因一般有兩種解釋:消退和干擾。消退理論認為,遺忘是記憶痕跡得不到強化而逐漸減弱以至最后消退的結果。干擾理論認為,長時記憶中信息的遺忘主要是因為在學習和回憶時受到了其他刺激的干擾。一旦干擾被解除,記憶就可以恢復。干擾又可分前攝干擾與倒攝干擾兩種。前攝干擾指巳學過的舊信息對學習新信息的抑制作用,倒攝干擾指學習新信息對已有舊信息回憶的抑制作用。一系列研究表明,在長時記憶里,信息的遺忘盡管有自然消退的因素,但主要是由信息間的相互干擾造成的。一般說來,先后學習的兩種材料越相近,干擾作用越大。對于不同內容的學習如何進行合理安排,以減少彼此干擾,在鞏固學習效果方面是值得考慮的。
長時記憶中的信息遺忘主要是由干擾造成的。那么,干擾又是如何導致遺忘產生的呢?許多研究已經證明,兒乎所有長時記憶的遺忘都可歸因于某種形式的提取失敗。信息間在記憶中的聯系依然存在,被干擾所破壞的僅僅是提取信息的能力。
在平常進行閱讀時,信息的提取非常迅速,幾乎是自動化過程。但有些時候,信息的提取需要借助于特殊的提取線索。提取線索使我們能夠回憶起已經忘記的事情,或再認出儲存在記憶中的東西。當回憶不起一件事情時,應該從多方面去尋找線索。一個線索對提取的有效性主要依賴于以下條件:
(一)與編碼信息聯系的緊密程度
在長時記憶中,信息經常是以語義方式組織的,因此,與信息意義緊密聯系的線索往往更有利于信息的提取。例如,觸景生情,我們之所以浮想聯翩是因為故地的一草一木都緊密地與往事聯系在一起,它們激發了昔日的回憶。
(二)情境和狀態的依存性
一般來說,當努力回憶在某一環境下學習的內容時,人們往往能夠回憶出更多的東西。因為事實上我們在學習時,不僅將要記的東西予以編碼,也會將許多發生在同時的環境特征編人了長時記憶。這些環境特征在以后的回憶中就成為有效的提取線索。環境上的相似性有助于或有礙于記憶的現象叫做情境依存性記憶。一項研究表明,讓學生在一個房間里學習,并在同一個房間測試,其記憶效果比在別的房間接受測試要好。盡管情境依存性效應并不總是很強,但對某些學生來說,在考試的教室里復習多少會對成績有所幫助。
同外部環境一樣,學習時的內在心理狀態也會被編人長時記憶,作為一種提取線索,叫做狀態依存性記憶。例如,如果一個人在飲酒的情況下學習新的材料,而且測試也在飲酒的條件下進行,回憶結果一般會更好些。在心情好的情況下,人們往往回憶出更多美好的往事;而當人們心緒不佳時,往往更多記起的是倒霉事。
(三)情緒的作用
個人情緒狀態和學習內容的匹配也影響記憶。在一項研究中,讓一組被試閱讀一個包含有各種令人高興和令人悲傷事件的故事,然后在不同條件下讓他們回憶。結果顯示當人感到高興時,回憶出來的更多的是故事中的快樂情境,而在悲哀時則相反。已有研究表明,心境一致性效應既存在于對信息的編碼中,也包含在對信息的提取里。
情緒對記憶的影響強度取決于情緒類型、強度和要記的信息內容。一般來說,積極情緒比消極情緒更有利于記憶,強烈的情緒體驗能導致異常生動、詳細、栩栩如生的持久性記憶。此外,當要記的材料與長時記憶中保持的信息沒有多少聯系時,情緒對記憶的作用最大。這可能是由于在這種情況下情緒是惟一可資利用的提取線索。
三、有意遺忘的作用
人們有意識地逼迫自己不去回憶那些引起特別痛苦體驗的事件,或者以某種方式有意地歪曲它們,使之不再出現,這種有意識地不使某些信息再現的記憶效應稱為有意遺忘。有意遺忘的作用與人們通常有意識地將注意力從令人不快的情境中移開,對不愿看到的場景不予編碼一樣,屬于人們保護自己不受傷害的心理防衛機制。
四、提高記憶能力的方法
記憶與遺忘都有一定的規律可循,如果掌握了記憶的規律,學會組織信息的策略和方法,通過不斷的練習和實踐,每個人都能使記憶能力有所提高。記憶術是有效提高記憶中編碼和提取能力的特殊技術,下面介紹幾種比較通用的記憶術。
(一)地點法
地點法又稱位置法,是一種傳統的記憶術。地點法的原理是將一組熟悉的地點與要記的東西之間建立起聯系,主要利用視覺表象,以地點位置作為以后的提取線索。采用什么地點是任意確定的,因人而異。但所選定的位置必須是個人熟悉的場所。方法只是在想象中沿著一條路線走,把所要識記的每一件東西和這條路線上的一個確定位置聯系起來,建立生動的表象。要回憶時,所需要做的只是在想像中走一遍這條路線,把與路線上各個位置的聯想恢復起來就行。一般來說,在將地點與要記的東西聯系起來時,想像越夸張,越離奇,形象越鮮明,回憶的效果越好。
(二)韻律法
對一些純語言的材料,最明顯有效的記憶方法是靠韻律去記憶內容,也稱口訣法。有意識地利用口訣和押韻,可以大大地提高記憶效果。
(三)記筆記
記筆記是學生最為常用的記憶術。但是,記筆記的最好方法是對所聽到的內容進行思考,找出各種材料間的關聯,清晰準確地總結主要的觀點和例證。
聲明:
(一)由于考試政策等各方面情況的不斷調整與變化,本網站所提供的考試信息僅供參考,請以權威部門公布的正式信息為準。
(二)本網站在文章內容來源出處標注為其他平臺的稿件均為轉載稿,免費轉載出于非商業性學習目的,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您對內容、版權等問題存在異議請與本站聯系,我們會及時進行處理解決。
相關推薦
2023年浙江自考西方行政學說史復習資料:西方行政學的產生
03-022022年浙江自考中國古代文學史(一)第三編第九章復習資料
10-31自考輔導資料:2021年10月《學前教育史》—論幼稚師范教育
06-052022年浙江自考《現代漢語》串講筆記第一章:語音
09-302023年4月浙江自考學前教育史復習筆記:古代的胎教
12-312023年4月浙江自考公司法復習筆記第三章(1)
12-28自考輔導資料:2021年10月《學前教育史》—雅典的學前教育
06-072023年4月浙江自考西方經濟學復習筆記:消費者均衡
11-122023年4月浙江自考發展經濟學復習資料:發展中國家就業問題
12-272023年4月浙江自考英語翻譯復習筆記:The Imperial Palace
1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