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精品一区二区x88av_日韩三级av高清片_亚洲日本久久_丝袜亚洲另类丝袜在线

浙江自考網

咨詢熱線

15700080354 (點擊在線咨詢)
您現在的位置:浙江自考網>復習資料 > 正文
自考攻略

2023年4月浙江自考心理實驗設計串講資料二

時間:2022-11-23 14:11:46 作者:儲老師

自考助學 以下自考復習資料均由浙江自考網整理并發布,考生想要了解更多關于浙江自考報名、考試、成績查詢、畢業、歷年真題、常見問答等相關信息請關注浙江自考網,獲取浙江自考更多信息。


  第二章   實驗心理學研究的變量及控制

  單項選擇、多項選擇、填空題:

  1、變量就是一些在數量或質量上可以改變的事物。

  2、自變量可以是刺激的量的變化,也可以是刺激的質的變化。當自變量的水平或數量有了變化而導致行為的變化,我們就說行為是處在自變量控制之下,自變量是有效的。當自變量的確造成了因變量的變化,而不是其他的各種因素造成因變量的變化,我們就說這種因變量是有效的。

  3、信度指一致性,即同一被試在相同的實驗條件下應該得到相近的結果,也就是指因變量在同一刺激情況下的變異程度。

  4、為了獲得較高的外部效度,其研究結果必須能夠推論到以下三各方面:其他人群、其他環境和其他時間。

  5、科學研究的一個主要目的是從樣本去推論總體。總體就是被研究群體的所有成員。我們感興趣的特定總體,比如經理、學生等,就叫做目標總體,樣本就是從中抽取的部分。

  6、樣本要具有代表性,這樣我們才能將從樣本中得到的結果推論總體。樣本偏差的一個更普遍的來源是因為學生樣本。

  7、我們所能做到的就是盡可能地排除取樣偏差。要做到這一點,首先要保證目標總體中每一個成員都有相等的機會被抽中,即等概率。用這種方法得到的樣本就叫簡單隨機樣本或完全隨機樣本。

  8、隨機并非簡單地隨便或者偶然。隨機排序的嚴格意義是從前面的任何一次結果都不能預測以后的事件。隨機取樣的方式:①計算機選擇 ②隨機數字表 ③人工選擇

  9、支持大樣本的論據:一般說來,樣本越大,產生抽樣偏差的可能性就越低。

  10、反對大樣本的論據:①大樣本會掩蓋不適當的設計 ②大樣本會掩蓋被試變量 ③大樣本費錢又費時。

  名詞解釋:

  1、 主試-就是實驗者,即主持實驗的人,他發出刺激給被試,通過實驗收集心理學資料。

  2、 被試-就是實驗對象,接受主試發出的刺激并做出反應。

  3、 自變量-即刺激變量,它是由主試選擇、控制的變量,它決定著行為或心理的變化。主試選擇自變量的目的是用自變量來改變行為。

  4、 因變量-即被試的反應變量,它是自變量造成的結果,是主試觀察或測量的行為變量。

  5、 內部效度-是表示實驗所提供的自變量與因變量之間因果關系的一種指標。

  6、 外部效度-是指實驗結果應用到其他人群或環境的程度。

  7、 結構效度-是指實驗與理論之間的一致性,即實驗是否真正測量到假設(構造)的理論。

  8、 統計效度-是指實驗數據確實表示自變量與因變量的因果關系,這種關系不是偶然的。

  9、 高限效應-也稱天花板效應,它是指當要求被試完成的任務過于容易,所有不同水平(數量)的自變量都獲得很好的結果,并且沒有什么差別的情況。

  10、低限效應-也稱地板效應,它是指當要求被試完成的任務過于困難,所有不同水平的自變量都獲得很差的結果,并且沒有什么差別的情況。

  11、無關變量-對因變量不產生影響的實驗條件叫做無關變量。

  12、有關變量-凡是能夠對因變量產生影響的實驗條件叫做實驗的有關變量。

  13、額外變量-在有關變量中,主試不打算研究的變量叫做額外的有關變量,簡稱額外變量。

  14、控制變量-額外變量必須加以控制,所以我們也把額外變量叫做控制變量。

  15、自變量混淆-如果應該控制的變量沒有控制好,那么,它就會造成因變量的變化,這時,研究者選定的自變量與一些沒有控制好的因素共同造成了因變量的變化,這種情況就稱為自變量混淆。

  16、交互作用-是指,一個實驗中有兩個或兩個以上的自變量,當一個自變量的效果在另一個自變量的每一個水平上不一樣時,我們就說存在著自變量的交互作用。

  17、操作定義-是指用可感知、度量的事物、事件、現象和方法對變量或指標做出具體的界定、說明。操作定義的最大特征就是它的可觀測性。

  簡答題:

  1、 舉例說明操作定義在實驗心理學研究中的應用。

  操作定義或多或少給了我們一些檢測假設構造的有效方法,雖然它并不能完全說明整個構造。很難想象操作定義能夠充分體現出智力豐富而又多變的含義,但是在任何研究中,我們都必須說清楚是用什么來檢測我們感興趣的東西的。比如,幾個學生*墻放了一把梯子,并觀察經過梯子的人的行為。在這里,“迷信行為”的操作定義就是避免從梯子下面鉆過去。

  2、 簡述被試變量的作用。

  在心理學的很多實驗研究中,個體的特點并未被看作是一個很重要的問題。然而我們知道,被試的年齡、性別、文化水平、職業、個性特點、家庭背景、左手和右手為利手、自我評價高或低、身體條件等方面的差異都會在不同程度上影響實驗結果,因此,它們都可以作為自變量。對于被試特點自變量,主試只能選擇而不能改變。那么,研究中就存在被試變量,這種變量是由個體差異引起的,并不是我們目前在實驗中所要研究的東西。由此可見,在心理學研究中被試變量是必須著重考慮的重要因素。

  3、 什么是自變量?心理學研究中經常使用哪幾類自變量?

  自變量,即刺激變量,它是由主試選擇、控制的變量,它決定著行為或心理的變化。主試選擇自變量的目的是用自變量來改變行為。

  自變量的種類:(1)環境自變量:進行實驗時環境的各種特點,如溫度,是否有觀眾在場,是否有噪音,白天或夜晚等,都可以作為自變量。

  (2)任務自變量:在實驗中,被試接受的實驗任務也可以作為自變量。

  (3)指導語自變量:當被試來到實驗室時,他們在各方面都是大致相同的,但是,當主試對被試進行分組后,每一組被試接受的指導語是不同的,這時一組被試與另一組被試的差別就產生了。

  4、 什么是因變量?如何選擇和測量因變量?

  因變量即被試的反應變量,它是自變量造成的結果,是主試觀察或測量的行為變量。

  選擇因變量時要注意指標的有效性、指標的客觀性、指標的數量化和指標的可*性等特點。我們經常采用的因變量主要有三種類型:生理測試,如fMRI、PET、腦電圖、瞳孔反射、血壓、血液的化學成分等;行為測試,如錯誤率、反應時間、正確回憶率等;言語報告,被試對其解決問題中思維模式的描述等。

  5、 舉例說明因變量的敏感性。

  自變量發生變化可以引起相應的因變量的變化,這樣的因變量是敏感的。如果自變量不能引起相應的因變量的變化,這樣的因變量是不敏感的。不敏感的因變量有兩類典型的例子:高限效應和低限效應。

  我們做一個運動適應性訓練的實驗。實驗共包括6組被試,每一組被試分別進行10分鐘、30分鐘和60分鐘的訓練,訓練任務的難度分為難、易兩種。自變量是訓練的時間(10分鐘、30分鐘和60分鐘)和任務難度(難、易),因變量是在訓練后進行的15分鐘測試中完成的運動適應性練習的百分數。結果如下圖:

  結果表明,練習時間的效果對難、易兩種實驗條件的作用是不同的。在比較難的訓練任務中,隨著訓練時間的增加,最后測試時完成的運動適應性練習的百分數也增加,但對于比較容易的訓練任務而言,30分鐘和60分鐘訓練后,最后測試時完成的運動適應性練習的百分數沒有差異,都達到100%.因此,我們可以看到,在比較容易的訓練任務中出現了高限效應,它表明在此種實驗條件下因變量對訓練時間這個自變量不敏感。

  6、 舉例說明什么是自變量混淆?如何防止出現自變量混淆?

  如果應該控制的變量沒有控制好,那么,它就會造成因變量的變化,這時,研究者選定的自變量與一些沒有控制好的因素共同造成了因變量的變化,這種情況就稱為自變量混淆。

  在一項言語學習實驗中,研究者想要比較集中學習(一次學習大量材料)和分散學習(分次學習)的效果。他選擇三組學生為被試,三組被試的學習材料相同。實驗安排如表所示。表中的數字3,表示學習時間為3小時。所有被試均進行相同的考試。

  三組被試實驗程序

  星期一    星期二    星期三    星期四    星期五

  第一組       3        —         —        —      測 驗

  第二組       3         3         —        —      測 驗

  第三組       3         3         3         —      測 驗

  結果表明,第三組的考試分數最高,第二組次之,第一組最差。因此研究者得出結論:分散學習比集中學習效果好。

  我們很容易看到本實驗存在著自變量混淆,即被試不僅在學習方式上存在差異,而且在學習時間上也存在明顯差異。另外,三組被試學習后與測驗之間的時間間隔對測驗結果也會產生影響。第三組被試學習后只隔一天就進行測驗,因此,他們的保持效果較好,遺忘較少,測驗成績就高。總之,本實驗設計把學習方式與學習時間和間隔時間等變量混淆在一起,實驗結果出現了偏差。

  在具體實驗操作時,我們可以采取消除額外變量、使額外變量保持恒定或隨機化等方法,來避免其對因變量的影響。

  7、 舉例說明多于一個自變量的實驗的優越性。

  心理學研究很少只用一個自變量進行實驗,常常同時選用兩個到四個自變量,這樣做的優點是:

  (1)做一項多自變量的實驗比分別做多個實驗效率高。

  (2)做一項實驗研究比分別做多項實驗研究易于使控制變量保持恒定。

  (3)最重要的是,在幾個變量同時并存的情況下所概括的實驗結果比從幾個單獨實驗所概括的結果更有價值,更接近實際生活。

  最簡單的多自變量的實驗包括兩個自變量,每個自變量有兩個水平,我們把這樣的實驗設計稱為2×2設計。

  1991年哈斯等人利用2×2設計研究了跨種族之間的評價。P41頁。

  8、 簡述確保代表性樣本的主要方法。

  (1)分層取樣:根據實驗目的及一定的分類特征,把全體成員劃分為數目較多并各具不同特征的群體或類別,然后在各種類別中獨立進行簡單隨機抽樣或別的抽樣方法。

  (2)配額取樣:此方法在市場調研和民意調查中比較流行。它是按各個層次中各種研究對象在總體中所占的配額進行抽樣,但是從各個層次中如何抽取就全要看研究者的選擇了。

  (3)成團取樣:在一個特定的城市里,一個特定地理區域集中居住的是工人階級,或者是中產階層,既然如此,“成團”(可以是住宅區或者整條街道)就可以從每一個這樣的區域隨機選擇出來,這樣的取樣方法叫。

  (4)雪球式取樣:主要是一種定性研究的方法。一個研究者可能找幾個關鍵的人來訪談,然后由這些人再提供一些人的名字,也就提供了一些深層次的聯系,進而將這些人也納入樣本進行訪談。

  (5)關鍵案例:有時候可以從一個特殊的案例發現一些能適用于更多一般案例的東西,這種案例就是。

  (6)自選樣本:在研究中,樣本并非研究者挑選的。他們只能用那些恰好在研究時經過的人作為樣本。

  (7)方便樣本:研究的被試是那些你很容易找到的人。

聲明:

(一)由于考試政策等各方面情況的不斷調整與變化,本網站所提供的考試信息僅供參考,請以權威部門公布的正式信息為準。

(二)本網站在文章內容來源出處標注為其他平臺的稿件均為轉載稿,免費轉載出于非商業性學習目的,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您對內容、版權等問題存在異議請與本站聯系,我們會及時進行處理解決。

報名提醒

【考試時間:4月12-13日】

浙江自考服務中心

  • 微信公眾號
  • 考生交流群
  • 微信公眾號 掃一掃加關注微信公眾號

    與考生自由互動、并且能直接與專業老師進行交流解答。

  • 考生交流群 掃一掃加入微信交流群

    與考生自由互動、并且能直接與專業老師進行交流解答。

主站蜘蛛池模板: 克山县| 景泰县| 昭苏县| 柘城县| 塔城市| 察雅县| 迭部县| 石阡县| 五原县| 元江| 甘南县| 七台河市| 阿拉尔市| 澄城县| 年辖:市辖区| 渭南市| 苏尼特左旗| 宜都市| 松桃| 巨鹿县| 石台县| 博客| 新宁县| 郯城县| 玛曲县| 南郑县| 四平市| 车致| 沈阳市| 建昌县| 安远县| 南充市| 桂平市| 平果县| 察哈| 拜城县| 石台县| 瓮安县| 鄂尔多斯市| 丘北县| 清徐县|

關注公眾號

回復“免費資料”領取復習資料

微信公眾號

微信公眾號

微信公眾號

微信交流群

<<點擊收起

在線咨詢

在線咨詢

APP

APP
下載

man
聯系
微信
wxlogo
掃描
二維碼
反饋建議
反饋
建議
回到頂部
回到
頂部
app
微信客服
 微信公眾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