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李商隱與晚唐詩歌
名詞解釋:無題詩
一、李商隱用無題為名的愛情詩,稱無題詩。無題詩具有“朦朧”的特點,旨意隱秘。
二、無題詩的范圍,一般認為是作者抒寫不原明言的生活遭遇或思想感情的詩篇。包括以《無題》為題的十五首,和以句首二字為題“準無題”近三十首。主要包括兩種,即寄托說和愛情說。
簡述李商隱無題詩的內容和特征。
晚唐詩人李商隱最為人傳誦的,是他以無題為名的愛情詩,他的無題詩具有“朦朧”的特點,旨意隱秘。關于無題詩的內容和作意,主要說法有兩種,即寄托說和愛情說。
一、無題詩多數與愛情有關,有的寄托痕跡比較明顯,有的則似有似無。抒寫的是交織著希望和失望的悲劇性愛情和愛情心理。一些無題詩,在愛情篇章中融入對社會人生的清涼體驗、和那種恍惚不定、總是有所失的情感,如《無題二首》“鳳尾香羅薄幾重”寫青年女子與對方邂逅,渴望相間而不得的心情,可能寄寓了作者落拓不遇的感傷。
二、善于運用比興象征手法寫愛情生活中的種種感受,十分注意比興本身形象的鮮明、生動、完整,力求其既富于生活感受,又具有啟發性,創造出交織著希望與失望、令人目眩神迷的帶有傷感情調的情詩之美。如《無題二首》“昨夜星辰昨夜風”兩心相應一點通,但徒留羨慕不已的回憶而已,非常的失意悵惘。《無題》“相間時難別亦難,東風無力百花殘”,傷別復傷春,明知別后會合無望,仍癡心不改、這種執著于苦戀的怨曠之情,已近于愛情絕唱了。
試論李商隱詩歌的藝術特色。
李商隱是唐詩發展到晚期最有成就的詩人,以其獨具特色的美侖美奐詩歌登上了整個晚唐詩創作的藝術最高峰。
一、他對于愛情的執著,開創了詩歌上新風格、新境界。他的詩成就最高的是近體詩,尤其是七律、七絕。如果說杜甫是唐代七言律發展史上的第一座里程碑,那么,李商隱則為第二座里程碑。他繼承了杜甫的沉郁頓挫,有融合了齊梁詩的濃艷色彩、李賀的幻想象征手法,形成了深情綿邈、綺麗精工的獨特風格。
1.寫景中融合比興象征,寄寓困頓失意的身世之感。
2.愛用冷僻的典故,故詩中的意象特別美麗,而整體意旨往往隱晦。
3.語言綺麗而對仗工整,音律圓美婉轉。
4.“近而不浮,遠而不盡”之趣,富于象征暗示色彩,有朦朧之美。
二、他的絕句寫得深情綿邈,沉博絕麗,有的比較隱晦,但可以在精工富麗的辭章中體會到他的婉轉情思,而且很傷感。如《夜雨寄北》感情細膩,意境婉約,在藝術上的明顯特色便是細美幽約、朦朧含蓄,為傷感唯美文學的典型。
試論杜牧詩歌創作的藝術成就。
一、晚唐詩人中,他第一個大量用七絕寫詠史詩,用史論筆法,寓褒貶議論于含蓄詩味中,極大地發揮了絕句體的妙用,創作了許多有“二十八字史論”之譽的詠史作品。如《泊秦淮》通過對歷史曾有過的繁盛轉瞬即逝的傷悼,以及揭露統治者的荒淫誤國,抒發自己的政治感慨和見識,其中深寓對現實的不滿和諷刺,立意高絕的議論,表現出橫溢的才氣。
二、憂國憂民的壯懷與傷悼之情交織成一種俊爽的風格。
三、還寫過一些出色的傷別詩,紀行、寫景詩也頗多佳作。善于選擇清新明朗、能給人以快感的景物來抒寫他的情懷,用色彩鮮明的語言,創造出情景交融的優美詩境,如《山行》“遠上寒山石經斜,白云深處有人家。停車坐愛楓林晚,霜葉紅于二月花。”富于詩情畫意,意境優美,以暢達的語言傳達出自然景物的清新氣息,明麗而有立體感的畫面給人美妙的藝術感受。
名詞解釋:苦吟詩
1.晚唐時期,苦吟詩的早期代表是孟郊,后來有賈島、姚合。他們的詩風相近,都以苦吟著稱所以稱苦吟詩。
2.他們的詩風又各有特色特色:孟郊詩中頗多患難感、憂郁感、以及人生悲劇與絕望心理交織成的幻滅感。
賈島詩多是寄贈酬唱之作,極少反映但是生活,局度也顯得比較狹窄。
姚合與賈島是詩風相近的詩友。
試敘賈島和姚合的“苦吟”與孟郊有何不同。
相同:1.他們都以苦吟著稱,因此歷來有“郊寒島瘦”之說2.孟郊、賈島都寫貧病饑寒、窮困潦倒。
不同:內容:他們都寫貧病饑寒、窮困潦倒。
孟郊:寫“士不遇”,想用世而最終賚志以歿的悲劇性的一面。
賈島:徹底放棄雄心、醉心于琢磨詞句的循世的一面,他的詩也有激烈奮發的一面,如《劍客》。但更多的如其《送別》。他的詩多是寄贈酬唱之作,極少反映但是生活,局度也顯得比較狹窄。反應生活的深廣度不如孟郊。
藝術上:孟郊成就最高賈島:不如孟郊,他的五言律寫得很精深,能于細小處見精神,造清奇幽微之境,推敲字句。如《題李凝幽居》“鳥宿池邊樹,僧敲月下門”。
姚合:作詩的才華和“苦吟”工夫都不及賈島,他的大多數詩都顯得平淡無奇,境界與格調也并不很高。
第八章 唐代散文
試敘韓柳古文理論對散文革新運動的推動作用。(即韓柳古文理論有哪些觀點)
唐代古文運動之所以至韓、柳始成,主要是因為韓、柳在批判繼承古文運動先驅之文論的基礎上對儒道進行全面的清理,提出了許多反傳統觀念的新解,以文章內容的變革帶動形式的變革,使“文以載道”說產生了實踐意義,并在理論上趨于完善。
一、韓愈第一次提出“文以明道”的觀念,在總結前人關于文章作為表現儒家思想體系的“道”的基礎上,進一步明確了“道”與“文”的關系。
1.從“明道”的要求出發,韓愈特別強調作家思想修養的重要性。
2.在具體的實踐中,韓愈提出了“不平則鳴”的口號。
二、提出“唯陳言之務去”和“詞必己出”的主張。
三、提出“文從字順”要求文字的表達要流利。
四、“氣盛則言”把文氣與文章的語言表現聯系起來,認為文章氣勢就是從語言的短長和聲的高下而來。
柳宗元對于文體、文學語言的改革,他的意見也大體與韓愈相似。
試論韓愈古文成就的表現。
“古文”概念的提出始于韓愈,他把自己的奇句單行、上繼先秦兩漢文體的散文稱為古文。古文成就主要表現以下幾個方面:
一、韓愈的古文在各類文體的上都有創新。
1.碑志。他的碑志雖然也有溢美隱惡的“諛墓”之作,但有不少作品巧于摹寫,注意剪裁,把精辟的議論,真摯的感情運用于其中,加之善于刻畫人物,突出中心,使其成為“一人一樣”的生動傳記文。如《柳子厚墓志銘》形象鮮明,感慨深長,很有感染力。
2.贈序。融抒情、記事和議論為一體的雜文問題。如《送孟東野序》3.雜文中的“雜說”,短小精悍而內容豐富,行文尤為不拘一格。如《雜說四》
二、創作了一種簡潔精辟,清晰流暢,富于美感的新型散文。
三、可以用各種體裁,在各種題目下,根據現實的需要和自己的意思自由地記敘、描寫、議論和抒情。如《進學解》《祭十二郎文》四。語言接近口語化,通俗明白,能把口語推敲成新的詞語。提煉出一些生動的語言,如一些成語:“不平則鳴”、“落井下石”、“坐井觀天”等。句式的結構也靈活多變,文從字順,也雜以駢儷句法。
韓愈古文總的風格是雄深雅健、猖狂恣睢。
簡述柳宗元人物傳記的特點。
一、突出的特點:主人公多是社會上地位不高或被壓迫的人物,如不愿承擔賦稅的捕蛇者,種樹的老人。
二、大多以真人真事為基礎,但有的作品也帶有若干虛構、寓言的成分,作了一定的夸張,其重情節、重細節處,明顯地受唐代新興的傳奇小說的影響。如《捕蛇者說》三。著重描寫的是人物的奇特之處,并通過人物奇特的舉動寫鮮明的有個性的人物形象塑造典型形象。如《種樹橐駝傳》
簡述元山水游記的藝術特色。
山水游記是柳宗元散文中最具藝術特色的作品,多寫于他流放永洲的十年中。主要藝術特色有:
一、寓情于景,在景物描寫之外單獨的發議論和抒情,大量的情況是把自己的思想感情融會在山水之美的藝術境界中。以山川之美來反映自己的見棄,發抒他的憤怒,悲哀抑郁的情緒。如《始得西山宴游記》自然美與他的精神切合,而與痛苦的人生和鄙俗的現實相對立。
二、把自己的感情移入自然之中,描繪出反映著自己審美理想的自然,表現出了一種詩情畫意的自然美。如《永洲八記》荒郊野外的平凡山水被寫得千嬌百媚,經過藝術的升華,顯得單純、寧靜、清新呈現出一種幽麗之美。
三、捕捉自然事物最獨特最精微的變化情態,予以生動的再現。如《小石潭記》四。峭拔的骨力和清冷的色調相糅合,構成其山水散文乃至其他眾多作品的典型風格。確立了這種體裁在文學史上的獨立地位。
簡述柳宗元寓言散文的特色。
一、強烈的現實性和高度的概括性。如《黔之驢》敘述一個無能無德又無自知之明的驢被老虎吃掉的故事,在當時具有諷刺作用,對后人也有教育意義。
二、善于繪聲繪影,因物肖形,創造了比較完整的、個性化的寓言形象。既集中動物本身的特征,形象鮮明生動,有揭示了現實生活中某些人的嘴臉,寓意深刻,如《蝜蝂傳》集中了許多善執物、好上高的小蟲的特點,塑造了一個貪婪,愚頑的蝜蝂小蟲形象,嘲諷追求名位、貪得無厭的丑行的意義。
確立了寓言在文學史上的獨立地位。
聲明:
(一)由于考試政策等各方面情況的不斷調整與變化,本網站所提供的考試信息僅供參考,請以權威部門公布的正式信息為準。
(二)本網站在文章內容來源出處標注為其他平臺的稿件均為轉載稿,免費轉載出于非商業性學習目的,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您對內容、版權等問題存在異議請與本站聯系,我們會及時進行處理解決。
相關推薦
2022年浙江自考《當代中國政治制度》復習筆記匯總
09-152023年10月浙江自考傳播學概論復習資料:有限效果論
08-30自考輔導資料:2019年10月《美學》知識點-崇高的內涵與特點
09-172022年浙江自考中國古代文學史(一)第三編第九章復習資料
10-312023年4月浙江自考中外教育簡史復習筆記:英國近代教育制度
12-08自考輔導資料:2021年10月《學前教育史》—論幼稚師范教育
06-05自考輔導資料:2021年10月《學前教育史》—雅典的學前教育
06-072022年浙江自考心理學復習筆記:情緒情感的功能
11-03自考輔導資料:2021年10月《學前教育史》—古代東方國家的學前教育
06-07自考輔導資料:2021年10月《馬克思主義哲學原理》—矛盾是事物發展的動力
06-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