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安散文
漢末政局的動蕩,以及隨之而來的割據(jù),使?jié)h代一統(tǒng)天下的經(jīng)學束縛被徹底打破。思想解放,多元并存的寬松局面使士人思想更加自由多彩。各行其是,擇主而棲又使士人敢于放言無忌,直抒胸臆。此時文章風氣亦為之一變。其一,在內(nèi)容上不再是重復和敷衍經(jīng)義,而是注重抒發(fā)情懷,言之有物。曹操的痛悼郭嘉(《與荀彧書追傷郭嘉》),曹丕的追憶舊游(《與吳質(zhì)書》),曹植豪情萬丈的上表自薦(《求自試表》),孔融氣采飛揚的推轂友人(《薦彌衡表》),都是真情流露,袒布胸懷,衷于內(nèi)心,而發(fā)于文章。其二,在形式上擺脫了經(jīng)生式的引經(jīng)說教、枯燥拘束,變?yōu)樽⒅匚牟伞u求駢儷。這尤其體現(xiàn)在曹丕、曹植兄弟的文章中。曹植曾說:“君子之作也,儼乎若高山,勃乎若浮云,質(zhì)素也如秋蓬,摛藻也如春葩。泛乎洋洋,光乎皜皜,與雅頌爭流可也。”(《前錄自序》)說明他十分注意文章的辭采。而曹丕的文章則排偶聯(lián)翩,雋語迭出:
每念昔日南皮之游,誠不可忘。既妙思六經(jīng),逍遙百氏,彈棋間設,終以博弈。高談娛心,哀箏順耳,馳騖北場,旅食南館,浮甘瓜于清泉,沉朱李于寒水。白日既匿,繼以朗月,同乘并載,以游后園。輪輿徐動,賓從無聲,清風夜起,悲笳微吟。樂往哀來,愴然傷懷。(《與吳質(zhì)書》)
駢儷頗工,已啟南朝駢文之端;文采斐然,是應用文字藝術(shù)化的先聲。可以看出,文章自建安起,已經(jīng)沿著重藝術(shù)特質(zhì)的方向開始前進了。其三,在風格上,建安文章的作者都有很強的個性特點。曹操清峻通脫,曹丕雋麗流暢,曹植氣盛辭華,孔融恢諧高妙,陳琳章表殊健,阮璃書記翩翩,應碭和而不壯,劉楨壯而不密,都各有千秋、毫不雷同。當然,這與建安士人心態(tài)關(guān)系密切。時局給士人帶來建功立業(yè)的機會,士人們又自視頗高,自信頗強,家家自謂握靈蛇之珠,咸以自騁騏騄于千里,造成了風格各異、異彩紛呈的局面。其中尤有特色者為曹操。
魯迅說曹操是“改造文章的祖師”,有“清峻的風格——就是文章要簡約嚴明的意思”,他還“力倡通脫。通脫即隨便之意,此種提倡影響到文壇,使產(chǎn)生多量想說什么便說什么的文章”(《魏晉風度及文章與藥及酒之關(guān)系》)。曹操主要的文章都是政治性應用性很強的令、表之類,但寫起來卻都能破除公文的虛語與舊格,揮灑自如,直抒胸臆。他的代表作為《讓縣自明本志令》,其自負與真率脫口而出:
今孤言此,若為自大,欲人言盡,故無諱耳。設使國家無有孤,不知當幾人稱帝,幾人稱王。或者人見孤強盛,又性不信天命之事,恐私心相評,言有不遜之志,妄相忖度,每用耿耿。……然欲孤便爾委捐所典兵眾,以還執(zhí)事,歸就武平侯國,實不可也。何者?誠恐己離兵為人所禍也。既為子孫計,又己敗則國家傾危,是以不能慕虛名而處實禍,此所不得為也。
分析天下大事如在指掌,洞悉政局切中肯綮。說明自己不肯放棄兵權(quán)時毫不含糊嘴軟,既顯示了一個大政治家的胸襟和睿智,也透露出一個權(quán)臣和奸雄的無所顧忌和霸氣,充分體現(xiàn)了清峻通脫的風格特點。而其清峻簡潔平易之特點,則為曹操所獨有。
曹丕曹植兄弟之文,注意辭采駢偶,則又領(lǐng)建安文壇另一風氣。如曹丕《與繁欽書》中寫歌女之狀,極麗句佳藻之能:
素顏玄發(fā),皓齒丹唇。詳而問之,云善歌舞。于是振袂徐進,揚蛾微眺,芳聲清激,逸足橫集。眾倡騰游,群賓失席。然后修容飾妝,改曲變席。激清角,揚白雪,接孤聲,赴危節(jié)。于是商風條振,春鷹度吟,飛霧成霜。斯可謂聲協(xié)鐘石,氣應風律,網(wǎng)羅韶濩,囊括鄭衛(wèi)者也。
曹植的《求自試表》,氣勢宏盛,但亦文辭瑰麗:
若使陛下出不世之詔,效臣錐刀之用,使得西屬大將軍,當一校之隊;若東屬大司馬,統(tǒng)偏師之任。必乘危蹈險,騁舟奮驪,突刃觸鋒,為士卒先。雖未能擒權(quán)馘亮,庶將虜其雄率,殲其丑類,必效須臾之節(jié),以滅終身之愧。使名掛史筆,事列朝榮,雖分身蜀境,懸首吳闕,猶生之年也。
此種文風,領(lǐng)率文壇,使魏晉文章沿著重辭采的方向發(fā)展。
建安辭賦
西漢以潤色鴻業(yè),托意諷諫為目的大賦,隨著漢王朝的衰退一同趨于式微。東漢中后葉以還,宦官、外戚輪流專權(quán),政治黑暗混亂,抒情小賦興盛起來。張衡、蔡邕、趙壹等人的作品就是代表。他們在賦中或欣然歸隱(張衡《歸田賦》),或憤世嫉俗(趙壹《刺世嫉邪賦》),或慨嘆紀行(蔡邕《述行賦》),均體制短小,抒憤寄情,開辟了漢賦的新天地。
建安賦作家面對漢末動亂,耳聞目睹兩京殘破,天下板蕩的時局,親身體驗戰(zhàn)爭亂離、戎馬倥傯的艱苦,加之主觀思想中的經(jīng)學桎梏已徹底打破,客觀形勢上又有建功立業(yè)的機遇,而且還有當權(quán)執(zhí)政者的提倡鼓勵,“魏武以相王之尊,雅愛詩章;文帝以副君之重,妙善辭賦”,于是他們繼承漢末抒情小賦的優(yōu)良傳統(tǒng),在賦的創(chuàng)作上馳騁才華,形成建安賦作情文并茂的特點。
縱觀建安辭賦創(chuàng)作,以下幾個特點最為突出。
首先,有一個自覺主動進行辭賦創(chuàng)作的作者群,他們積極創(chuàng)作,互相切磋,寫出了大量賦作,而且進行理論探討。建安時期賦作今傳l8家,作品l84篇,又主要集中在三曹、七子等鄴下文人集團中。而且他們經(jīng)常共同創(chuàng)作同一題材或同一題目的作品。同時,他們還自覺地對賦作進行批評,如曹丕說“詩賦欲麗”,這些無疑會推動賦作的發(fā)展。
其次,建安作家由于思想較為自由,其賦作的題材更為廣泛。大自然的寒暑陰晴(《大暑賦》、《秋思賦》、《愁霖賦》、《喜霽賦》)、飛禽走獸(《孔雀賦》、《白鶴賦》、《愍驥賦》、《神龜賦》)、瓜果樹木(《瓜賦》、《桔賦》、《柳賦》、《槐賦》、《桑賦》)、滄海長河(《滄海賦》、《靈河賦》),社會中的悲歡離合(《哀別賦》、《感婚賦》、《離思賦》、《慰情賦》)、窮通行藏(《悲命賦》、《遂志賦》、《厲志賦》、《玄暢賦》)、憐寡傷夭(《寡婦賦》、《傷夭賦》)、懷親念友(《懷親賦》、《念友賦》)、征戰(zhàn)行役(《出征賦》、《述行賦》),以至登臨游獵、彈棋投壺皆可入賦(《登臺賦》、《校獵賦》、《彈棋賦》、《投壺賦》),廣闊地反映了當時的社會風貌。
再次,建安賦作的抒情性進一步加強。與兩漢大賦的義歸諷諫不同,建安作家用賦來表達自己內(nèi)心的細膩感受,抒寫自己的濃烈情感。他們寫賦,不是為了美刺,也不是向君主勸誡,而是真實深切地抒發(fā)自己的情懷。如曹丕的《悼夭賦·序》說:“族弟文仲,亡時年十一。母氏傷其夭逝,追悼無已。予以宗族之愛,乃作斯賦。”賦云:“氣紆結(jié)以填胸,不知涕之縱橫。時徘徊于舊處,睹靈衣之在床。感遺物之如故,痛爾身之獨亡。愁端坐而無聊,心戚戚而不寧。步廣廈而踟躕,覽萱草于中庭。悲風蕭其夜起,秋氣慘以厲情。仰瞻天而太息,聞別鳥之悲鳴。”這完全不是經(jīng)生式的“兄寬弟忍,父慈子孝”的說教,而純?nèi)皇呛锷钜苟梦飩椋瑧涯钣椎芏粶I下的一片真情。
建安賦作在藝術(shù)形式方面也有新的進展,成為漢賦向南北朝駢賦變化的開端。賦體的特點是講求辭藻和形式工齊之美。漢大賦作者中,雖已有不少俳偶之句,卻沒有像魏晉六朝這樣自覺追求和刻意錘煉。到了建安,尤其是后期之作,對偶工整和辭藻美麗已達到了一個新的高度。不但辭藻流利妍美,對仗工巧整齊,而且注意到韻律和諧,開啟六朝美賦創(chuàng)作之風氣。
《登樓賦》與《洛神賦》
建安賦作家中,以王粲、曹植成就最高。“仲宣溢才,捷而能密,文多兼善,辭少暇累,摘其詩賦,則七子之冠冕乎。”(《文心雕龍·才略》)“仲宣獨自善于辭賦。”(曹丕《與吳質(zhì)書》)他最著名的賦作《登樓賦》,是千古傳誦的名篇。該賦是王粲流寓荊州之作。他于亂離之時,去國離鄉(xiāng),到荊州后又不被劉表重用,一腔失志不平之感,因登樓臨睨滿目瘡痍而迸發(fā),遂將滿腹激情流之于賦:
登茲樓以四望兮,聊假日以銷憂。覽茲宇之所處兮,實顯敞而寡酬。挾清漳之通浦兮,倚曲沮之長洲。背墳衍之廣陸兮,臨皋隰之沃流。北彌陶牧,西接昭丘。華實蔽野,黍稷盈疇。雖信美而非吾土兮,曾何足以少留。
遭紛濁而遷逝兮,漫逾紀以迄今。情眷眷而懷歸兮,孰憂思可任!憑軒檻以遙望兮,向北風而開襟。平原遠而極目兮,蔽荊山之高岑。路逶迤而修迥兮,川既漾而濟深。悲舊鄉(xiāng)之壅隔兮,涕橫墜而弗禁。昔尼父之在陳兮,有歸歟之嘆音。鐘儀囚而楚奏兮,莊舄顯而越吟。人情同于懷土兮,豈窮達而異心!
惟日月之逾邁兮,俟河清其未極。冀王道之一平兮,假高衢而騁力。懼匏瓜之徒懸兮,畏井渫之莫食。步棲遲以徙倚兮,自日忽其西匿。風蕭瑟而并興兮,天慘慘而無色。獸狂顧以求群兮,鳥相鳴而舉翼。原野闃其無人兮,征夫行而未息。心凄愴以感發(fā)兮,意忉怛而慘惻。循階除而下降兮,氣交憤于胸臆。夜參辦而不寐兮,悵盤桓以反側(cè)。
此賦不但抒情濃切,而且在結(jié)構(gòu)上也十分細密。首敘登樓所見,次抒懷鄉(xiāng)之情,末申身世之懼,層次分明,氣氛刻畫生動。所以被評為“仲宣靡密,發(fā)篇必遒”(《文心雕龍·詮賦》),“摹寫長途景況,令人肌骨寒冽”(宋長白《柳序詩話》卷七)。
曹植的賦作則另有自己的特色。正如他的詩一樣,他的賦作也是“骨氣奇高,辭采華茂”(《詩品》卷上),如《洛神賦》。
《洛神賦》敘寫眷戀之情,辭采絢爛清泠而又臻于極致。它的意義,在于說明文學自覺到自己的特質(zhì)之后,有如何巨大之表現(xiàn)力;在于標志著文辭之美,可以表現(xiàn)內(nèi)心細膩情思至何種程度!其始寫道路艱辛之后,憩息于澤畔芳草,而用“容與乎陽林,流眄乎洛川”寫盡少年公子之一種瀟灑風神,既描摹神態(tài),又點染出氣質(zhì)情思。之后寥寥數(shù)語,似未見著墨痕跡,便已輕輕轉(zhuǎn)入幻境,于是極寫幻境中神女之美麗。雖設譬摹神,詞語用極璀璨美艷,而在在皆抒發(fā)一己驚喜無可如何之愛慕情懷。洛神之美,乃此驚喜無可如何之愛慕者眼中之美,處處寫彼之綽約豐姿,而實處處寫己之驚喜愛戀情思。其寫洛神感戀慕之情,報之以脈脈情思,是“徙倚彷徨。神光離合,乍陰乍陽。竦輕軀以鶴立,若將飛之來翔”。一種似有而無,若即若離的迷離惝恍的境界,真是寫得如詩如畫,而寫此如詩如畫之夢幻境界,亦仍然在于把自己內(nèi)心一縷驚喜眷戀之熱烈情思點染出來。這篇賦里所創(chuàng)造的許多美麗的意象,如“翩若驚鴻,婉若游龍”,“髣髴兮若輕云之蔽月,飄繇兮若流風之回雪”,“神光離合,乍陰乍陽”,“凌波微步,羅襪生塵”等等,深遠地影響了后代文學的意象創(chuàng)造。在它們后面,形成了一些意象的歷史系列。
南北朝時期文壇上的重要現(xiàn)象就是駢文的出現(xiàn)和流行。駢文是一種具有均衡對稱之美的文體,它實際上是廣義的散文的一部分,但它與散體單行的狹義的散文相對比有明顯區(qū)別。
駢文的主要特征有四:對偶、用典、聲律、辭藻。如果一篇文章四點具備,就是成熟的駢文了。從文字上看,漢語的單字單音宜于從聲形方面形成均衡相侔。漢語詞性靈活,亦容易配成對偶。至于對偶為何在南朝特興,蓋因?qū)ε急緸榛丨h(huán)之美,不似散體單行有直貫之勢,而南朝士人以柔靡為尚,故以風行,“儷采百字之偶,價爭一句之奇”(《文心雕龍·明詩》),遂成風尚。
再看用典。用典亦稱用事、隸事。其本來作用是加強文章的說服力,“據(jù)事以類義,援古以證今”(《文心雕龍·事類》),后來又有以少總多的效果,即以一句古事古辭,引起讀者的豐富聯(lián)想。但南朝駢文作者以用事繁密為尚,則有矜博耀學、顯示才華的心理。如著名的梁武帝與沈約、劉峻數(shù)典爭勝的故事。此時大編類書,亦由此種心理驅(qū)使,而又推波助瀾。
關(guān)于聲律,是指駢文每聯(lián)上下兩句在聲調(diào)上要相對,而不能相同。這當然首先基于漢語有四聲之分。從陸機、范曄以來,已都體會到聲有高下低昂之分。所以齊梁聲律說未開之前,行文亦多有聲調(diào)相對者。齊梁四聲說發(fā)明以后,平仄之分在理論上也尚未總結(jié)出來,但他們還是自發(fā)地以平聲對上去入三聲,只能說是一種實踐中的體會,感覺到平仄相對會使文章有抑揚頓挫的聲調(diào)之美。駢文不要求兩句之間每字聲調(diào)都平仄相對,只要求重音部分(如尾字、第二、第四字等)聲調(diào)相對。虛字可以不對。
最后是辭藻。藻繪之美自建安就已開其端,西晉以來縟旨星稠,繁文綺合,又推進了一大步。
劉宋時期可視為南朝駢文形成期。此時駢文四特征都已具備。對偶,儷采百字之偶;用事,大明泰始中文章殆同書抄;辭藻,鋪錦列繡,錯彩鏤金;聲律,別宮商,識清濁。此期駢文優(yōu)秀作者為顏延之、鮑照和范曄。顏之駢文有《陶征士誄》,范曄《后漢書》的論贊全是駢文。最著名的是鮑照的《登大雷岸與妹書》,其中寫廬山:
西南望廬山,又特驚異。基壓江湖,峰與辰漢相連。上常積云霞,雕錦縟。若華西曜,巖澤氣通,傳明散彩,赫似絳天。左右青靄,表里紫霄。從嶺而上,氣盡金光,半山以下,純?yōu)轺焐P趴梢陨窬拥劢迹?zhèn)控湘漢者也。
把廬山絕壁臨江、云霞變幻的情勢寫得盡態(tài)極妍,美不勝收。
齊梁以后,是南朝駢文的成熟期。此時聲律說已發(fā)明,駢文更是進入了駢偶精工、用事綿密、聲律嚴整、辭藻麗靡的階段。自沈約、謝朓、王融、任昉、江淹以及蕭衍父子們,幾乎所有文人都能寫駢文。其中名篇如孔稚珪的《北山移文》、吳均《與宋元思書》、陶宏景《答謝中書書》均為駢文寫景佳作。這一時期即使理論著作文章,也多以駢文寫成。劉峻的《辯命論》、《廣絕交論》,典實充沛,辭語精工。體大思精的文學理論名著《文心雕龍》,更是駢文空前絕后的杰作。此期還有梁代丘遲的《與陳伯之書》,義正詞達,情文并茂。此文先責以大義,又曉以至理,又動以真情,以美麗的文辭描寫故國如畫的春天,娓娓道來,紙短情長,確能打動人心,終使陳伯之率八千叛軍俯首歸降。
駢文至徐陵、庾信,達到高峰。此時屬對更工,幾乎全篇駢偶,而后代駢文流行的四、六字隔句對也大幅度增加。用事不僅綿密,且更妥帖自然。聲律上不僅平仄相對,而且上下聯(lián)相粘,多能做到全篇平仄諧調(diào)。辭藻上更是“麗藻星鋪,雕文錦縟”(李那《答徐陵書》),美不勝收。尤其庾信入北后的《哀江南賦序》,不但在藝術(shù)形式上達到南朝駢文的巔峰,而且其故國鄉(xiāng)關(guān)之思、身世之悲與興亡之感都動人心魄:
日暮途遠,人間何世!將軍一去,大樹飄零;壯士不還,寒風蕭瑟。荊壁睨柱,受連城
而見欺;載書橫階,捧珠盤而不定。鐘儀君子,入就南冠之囚;季孫行人,留守河西之館。申包胥之頓地,碎之以首;蔡威公之淚盡,加之以血。釣臺移柳,非玉關(guān)之可望;華亭鶴唳,豈河橋之可聞!
語調(diào)悲涼激楚,活用甚至反用典故貼切入微,措辭字字凄愴,讀之沉郁頓挫,確是達到了如
杜甫所說“暮年詩賦動江關(guān)”(《詠懷古跡》)的程度。
南朝是駢賦成熟定型的時期。其表現(xiàn)形式是對偶精工,事典博贍、聲韻和協(xié)藻飾華麗。對偶精工除了指賦中幾乎全為對句,還指對偶的方式更加多樣。《文心雕龍·麗辭》中就總結(jié)有言對、事對、反對、正對四類,實際還可細分為多種,如當句對,隔句對,雙聲對、疊韻對等等。典事博贍是指用典綿密,連篇累牘,如鮑照《舞鶴賦》云:“當是時也,燕姬色沮,巴童心恥。巾拂兩停,丸劍雙止。雖邯鄲其敢倫,豈陽阿之能擬。入衛(wèi)國而乘軒,出吳都而傾市。”除首句外,連用燕姬、巴童、邯鄲倡、陽阿曲、衛(wèi)懿公、吳闔閭六個典故,以襯托鶴舞之美。
聲韻和諧是指南朝駢賦不但注意押韻,到了梁陳時期還注意到了平仄相對,并基本做到除虛字、雙音詞中的首字可以不對外,其他音節(jié)都平仄互異,具有抑揚有致的音韻美效果。藻飾華麗是指注意字句雕煉,詞語尖新,綺麗華美,絢爛多彩,如梁元帝《采蓮賦》云:“紫莖兮文波,紅蓮兮芰荷。綠房兮翠蓋,素實兮黃螺。于時妖童媛女,蕩舟心許。鷁首徐回,兼?zhèn)饔鸨h⒁贫鍜欤麆佣奸_。爾其纖腰束素,遷延移步。夏始春余,葉嫩花初。恐沾裳而淺笑,畏傾船而斂裾。……”
南朝駢賦在內(nèi)容上有其獨特的時代特點。由于帝王士族文人的作者居多,加之他們的偏安心態(tài)和悠閑生活,因此造成此期駢賦內(nèi)容比較狹窄,或為應命奉詔之作,或描寫宮閫深閨物事,以體物抒情小賦為主流,取材纖細柔弱,形象綺麗艷冶,格調(diào)細巧尖新。但是,南朝也出現(xiàn)了少數(shù)感情深厚、氣勢流暢而又精工奇雋之作,成為千古流傳的佳構(gòu),尤以鮑照《蕪城賦》和江淹《恨賦》、《別賦》為翹楚。
鮑照《蕪城賦》寫廣陵城的盛衰興廢之變:元嘉末年之前的廣陵,一派繁華;兩次兵燹屠城后的廣陵,滿目荒涼。面對如此昔盛今衰的巨變,作者發(fā)出了人世滄桑、世事無常的深沉感慨:“天道無常,吞恨者多!”全篇對比強烈,震撼人心;鋪張揚厲,極力渲染;對仗工整,抑揚鏗鏘;辭藻絢爛,撩亂耳目:被評為“雕藻淫艷,傾炫心魂”(《南齊書·文學傳論》),毫不為過。
江淹的《恨賦》與《別賦》,典型地表現(xiàn)出南朝駢賦的美文風采。前者寫人世種種遺恨,后者寫人生樣樣離別,都寫得聲情并茂。全篇以四六對句為主,駢對精整而又不失活潑流動,辭采絢麗而又情感深摯,用典精當而不冷僻,聲韻嚴整而又和諧,如“或有孤臣危涕,孽子墜心;遷客海上,流戍隴陰。此人但聞悲風汩起,血下沾衿;亦復含酸茹嘆,銷落湮沉。”(《恨賦》)“春草碧色,春水淥波,送君南浦,傷如之何!至乃秋露如珠,秋月如珪,明月白露,光陰往來。與子之別,思心徘徊。”(《別賦》)都是精雕細琢的千古名句。
南朝駢賦的精致化特點,直接為唐代律賦的產(chǎn)生奠定了堅實基礎。在此基礎之上,出現(xiàn)了唐代“限韻”、“限字”、“限句”的工整律賦,就是有漸而然的了。
酈道元及其《水經(jīng)注》
酈道元,字善長,范陽涿鹿人。據(jù)《北史·酈道元傳》載,其初襲父爵為永寧侯,再為御史中尉李彪汲引,任治書侍御史。李彪被仆射李沖彈劾,酈道元以屬官受牽連而坐免。景明中,為冀州鎮(zhèn)東府長史,潁川太守。任職三年,為政嚴酷,吏人畏懼,奸盜逃于他境。永平中,為魯陽太守,上表立校勸學。魏宣武帝元洛詔曰:“魯陽本以蠻人不立大學,今可聽之,以成良守文翁之化。”(《北史·酈道元傳》)酈道元在郡任期間。山蠻懾于其威名,不敢為寇。延昌中,以東荊州刺史,如在冀州,威猛為政。后為河南尹。孝明帝正光五年(524),奉命持節(jié)兼黃門侍郎赴北邊籌處六鎮(zhèn)改州之事。孝昌元年(525),奉詔節(jié)度諸軍追討反魏自立于彭州的叛將元法僧。孝昌二年(526),為御史中尉,殺汝南王元悅親信,并上疏參劾元悅而結(jié)怨。三年(527),雍州刺史蕭寶夤于關(guān)中謀反,元悅借故舉酈道元為關(guān)右大使巡視雍州,在陰盤驛亭被蕭寶夤殺害。酈道元好學,歷閱奇書,遍歷北方,觀察地理水道。撰寫《水經(jīng)注》40卷,《本志》l3篇,又為《七聘》及諸文。
《水經(jīng)》是一部記述水道的古書,據(jù)清人紀昀的考證,為三國時人作。酈道元《水經(jīng)注》為《水經(jīng)》注釋,而成為一部系統(tǒng)而完整的學術(shù)著作。《水經(jīng)》原載237條江河等經(jīng)流,酈道元補充發(fā)揮,詳注記述l252條支流,比原書多出20倍,成為另外一部專著,全書約30萬字。原有的40卷注文至北宋初已有缺佚。
酈道元《水經(jīng)注》約成書于北魏延昌、正光間。它不僅是地理著作,也是系統(tǒng)而完整的學術(shù)著作,書中根據(jù)水道流程記述了河流兩岸名勝古跡,風物景象,以及神話歷史傳說故事等,文學價值較高,因而也是一部描繪山水風光的優(yōu)秀散文著作。他博采漢魏至北朝許多山川風土和歷史掌故文獻,再運用自己隨北魏帝巡幸長城、陰山的見聞,和為任冀州、魯陽、潁川、東荊州等地太守及刺史時期對地理山川的訪搜調(diào)查資料,熔鑄成極具地理、歷史、考古、水利等多學科兼而有之的重要文獻。清代陳運溶《荊州記序》贊之曰:“酈注精博,集六朝地志之大成。”酈道元《水經(jīng)注》利用前人成果,融會貫通,而成為集大成之作,而且在山水散文方面有開創(chuàng)之功。
《水經(jīng)注》的山水散文兼有敘事文和山水文的綜合特點,記敘真實、語言準確,所描寫的河流沿途的山形地貌、州郡城郭的沿革、方物特產(chǎn)的奇異,都千姿百態(tài),獨具特色。其中有不少是傳誦不朽的鑒賞佳篇,如膾炙人口的《江水注》中描寫巫峽一段便是古今賞贊不衰的名篇:
江水又東逕巫峽,杜宇所鑿以通江水也。江水歷峽,東逕新崩灘。其間首尾百六十里,謂之巫峽,蓋因山為名也。自三峽七百里中,兩岸連山,略無缺處。重巖疊嶂,隱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見曦月。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絕。或王命急宣,有時朝發(fā)白帝,暮到江陵,其間千二百里,雖乘奔御風,不以疾也。春冬之時,則素湍綠潭,回清倒影。絕巘多生怪柏,懸泉瀑布,飛瀨其間,清榮峻茂,良多趣味。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澗肅,常有高猿長嘯,屬引凄異。空谷傳響,哀轉(zhuǎn)久絕。故漁者歌曰:“巴東三峽巫峽長,猿鳴三聲淚沾裳!”
對巫峽的描寫,境界優(yōu)美,凄清幽深,神秘奇異,是甚為動人的傳神之作。其中雖部分采用了劉宋時盛弘之《荊州記》的資料,然有所創(chuàng)新加工及潤色,另出境界,而如出己手。又如《河水注》中描寫三門峽景象:
河水翼岸夾山,巍峰峻舉,群山疊秀,重嶺干霄。鄭玄案:“《地說》:河水東流,貫砥柱,觸閼流。今世所謂砥柱者,蓋乃閼流也。砥柱當在西河,未詳也。”余案:鄭玄所說非是,西河當無山以擬之。自砥柱以下,五戶以上,其間百二十里,河中竦石桀出,勢連襄陸,蓋亦禹鑿以通河,疑此閼流也。其山雖辟,尚梗湍流,漱石云洄,澴波怒溢,合有十九灘。水流迅急,勢同三峽,破害舟船,自古所患。
描寫三門峽地理風光,砥柱位置,引用古書,作細致考證,不盲從前人之說,以自己的考察實證闡發(fā)獨到見解。而對兩岸實景的描繪頗生動精彩,如一幅險峻的山水風景畫展現(xiàn)在讀者眼前,令人既欣賞到三門峽地理特有的奇險、驚駭獨特風光,而且有歷史的厚重感。
《水經(jīng)注》的名篇另如《孟門山》、《沮水》、《濟水》、《巨洋水》、《江水》等,也都是傳誦的精彩之文。酈道元描繪山水真實逼真,刻畫入微,客觀描景,間有抒情,如《江水注》引用《宜都記》后寫道:“目所親歷,未嘗有也。既自欣得此奇觀,山水有靈,亦當驚知己于千古矣!”此即客觀繪景所引起的主觀感慨,將寫景抒情融合于篇中。此外,他還將評議、考證等夾于描寫敘述之中,使《水經(jīng)注》既具山水散文特點,又具考證嚴謹風格。將學和識運用于山水描寫中,這是酈道元在散文上開拓的新領(lǐng)域,對后代散文創(chuàng)作仍具影響。
《水經(jīng)注》對巫峽的描寫影響了杜甫的詩歌創(chuàng)作,如杜甫“聽猿實下三聲淚”(《秋興八首》之二)即有本于此。李白詩“三朝上黃牛,三暮行太遲,三朝又三暮,不覺鬢成絲”(《上三峽》),亦本于酈道元《江水注》中文字。柳宗元著名的《至小丘西小石潭記》“潭中魚可百許頭,皆若空游無所依”,亦出自《水經(jīng)注》中《洧水注》“平潭清潔澄深,儲視游魚,類若乘空矣,所謂淵無潛鱗也”的描寫。于此可見酈道元在山水風景描寫藝術(shù)手法上對后世的影響之一斑。
聲明:
(一)由于考試政策等各方面情況的不斷調(diào)整與變化,本網(wǎng)站所提供的考試信息僅供參考,請以權(quán)威部門公布的正式信息為準。
(二)本網(wǎng)站在文章內(nèi)容來源出處標注為其他平臺的稿件均為轉(zhuǎn)載稿,免費轉(zhuǎn)載出于非商業(yè)性學習目的,版權(quán)歸原作者所有。如您對內(nèi)容、版權(quán)等問題存在異議請與本站聯(lián)系,我們會及時進行處理解決。
相關(guān)推薦
2022年浙江自考《當代中國政治制度》復習筆記匯總
09-152023年浙江自考西方行政學說史復習資料:西方行政學的產(chǎn)生
03-022023年10月浙江自考傳播學概論復習資料:有限效果論
08-302022年浙江自考中國古代文學史(一)第三編第九章復習資料
10-31自考輔導資料:2021年10月《學前教育史》—論幼稚師范教育
06-052023年10月浙江自考《管理學原理》名詞解釋(2)
09-192023年10月浙江自考《普通邏輯學》復習資料(3)
08-212024年4月浙江自考醫(yī)學倫理學復習資料:醫(yī)學倫理學的四大原則之公正原則
11-27自考輔導資料:2021年10月《學前教育史》—雅典的學前教育
06-072023年10月浙江自考寫作(一)復習資料(17)
08-07與考生自由互動、并且能直接與專業(yè)老師進行交流解答。
與考生自由互動、并且能直接與專業(yè)老師進行交流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