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六、串講大意,漢代注釋家解釋古書體例,往往在解釋詞義之外,再串講文章大意,他們把這種解說方法叫“章句”。流傳到現在的以“章句”為名的注釋書,有后漢趙岐的《孟子章句》和王逸的《楚辭章句》
三十七、86頁,《周南,關睢》:窈窕淑女,君子好逑。《毛傳》:“窈窕,幽閑也。淑,善;逑,匹也。言后妃有關睢之德,是幽閑貞專之善女,宜為君子之好匹。”毛亨的解釋是:如果有這樣德美兼備的女子,應當成為君子的嘉偶;應當用琴瑟之音以諧好;應當有鐘鼓之音以相樂。
三十八、93,分配析篇章結構,《論語,學而》: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史記,孔子世家》說過:“定公五年……孔子不仕。退而修詩、書、禮、樂。弟子彌眾,至自遠方,莫不受業焉。
三十九、97省略。乙保存在文獻正文中的訓詁內容。存在于周秦古籍正文中的詮釋文字,實際就是訓詁方法的開端。它的體例,約有兩種類型:其一,是以訓詁的形式出現的正文。這是很明顯的訓詁方法。其二,是以正文形式出現的訓詁。
四十、訓詁的方法:1、以形說義。東漢許慎的《說文解字》是我國語言學史上第一部分析字形、說解字義、辯識聲讀的專書,名詞:“以形說義”,是指通過字形的分析,來了解字所記錄的詞的本義,即體現在造字意圖中的基本詞義。
第一筆意與筆勢的問題。“劂意”即字形中反映出的詞義,也就是筆意。
“筆勢”只有較早的文字,才有筆意和筆意相對,是發展的結果,文字符號化了,字形與字義的聯系逐步隔斷了于是變成了筆勢。
聲明:
(一)由于考試政策等各方面情況的不斷調整與變化,本網站所提供的考試信息僅供參考,請以權威部門公布的正式信息為準。
(二)本網站在文章內容來源出處標注為其他平臺的稿件均為轉載稿,免費轉載出于非商業性學習目的,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您對內容、版權等問題存在異議請與本站聯系,我們會及時進行處理解決。
相關推薦
2022年浙江自考《當代中國政治制度》復習筆記匯總
09-152023年10月浙江自考傳播學概論復習資料:有限效果論
08-302022年浙江自考中國古代文學史(一)第三編第九章復習資料
10-31自考輔導資料:2019年10月《美學》知識點-崇高的內涵與特點
09-172023年4月浙江自考中外教育簡史復習筆記:英國近代教育制度
12-08自考輔導資料:2021年10月《學前教育史》—論幼稚師范教育
06-052023年4月浙江自考外國文學史復習筆記:高爾基
12-26自考輔導資料:2021年10月《馬克思主義哲學原理》—矛盾是事物發展的動力
06-11自考輔導資料:2021年10月《學前教育史》—雅典的學前教育
06-07自考輔導資料:2019年10月《美學》知識點-優美及優美的內涵與特點
09-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