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3.1 價值工程的產生與發(fā)展
價值工程(Value Engineering,簡稱 VE)產生于 20世紀明年代的美國,創(chuàng)始人是美國通用電氣公司的采購員 L.D.麥爾斯(Miles)。
5.3.2 價值工程的基本原理
⒈ 價值工程的定義
價值工程是一種通過各相關領域的協(xié)作,對所研究對象的功能與費用進行系統(tǒng)分析,不斷創(chuàng)新,力圖以最低的壽命周期成本,可靠地實現(xiàn)必要的功能,旨在提高所研究對象的價值的思想方法和管理技術。
定義中使用了壽命周期成本、必要功能、價值這三個科學概念。
⑴ 壽命周期成本或稱總成本
價值工程研究的成本是總成本,即壽命周期成本。所謂壽命周期,是指一個產品從構思、設計、制造、流通、使用,直到報廢為止的整個時期。在壽命周期中的每個階段,都要耗費一定的費用,把這些費用加在一起,就是產品的壽命周期成本。產品的壽命周期成本分兩部分,即總成本費用和使用成本。產品出廠以前的一切費用均為總成本費用,包括科研、設計、原材料、生產制造、外協(xié)等物化勞動和活勞動所支付的費用。使用成本是產品出廠后的各項費用的總和,它包括貯存、運輸、銷售、使用、維修、直至報廢處理費等物化勞動和活勞動所支付的費用。
⑵ 必要功能
產品功能的種類可分以下幾種:
① 按功能的性質特點來分,可分為使用功能和美學功能兩種。使用功能是產品在應用中所提供的功能,多表現(xiàn)為內在的質量指標;美學(貴重)功能是為了滿足用戶對美學或貴重性質的要求而提供的功能,多表現(xiàn)為外在的質量指標。
② 按功能的重要程度來分,可分為基本功能和輔助功能。基本功能是產品的主要功能,是產品得以存在并被生產的主要依據(jù),也是用戶(顧客)購買的主要原因。一個產品如果不能實現(xiàn)它應當具備的基本功能,就失去了存在的價值。輔助功能則是支持基本功能的,并使它們能夠存在。
所謂必要功能,是指對象為滿足使用者的需求而必須具備的功能。即用戶所要求的功能,其中包括基本功能和輔助功能。
⑶ VE中價值的概念
搞清了“壽命周期成本”和“必要功能” 以后,可以進一步看出,VE就是要從兩者的關系中得出價值這個概念,這個價值的概念可用公式表示為: V=F/C
式中 V——產品具有的價值;
F——產品必須具有的功能;
C——生產和使用該產品耗費的資源。
由公式可見,產品的價值由它的功能和實現(xiàn)這一功能所耗費的資源數(shù)量(即成本)之間的比例關系來確定。而且,這個價值不是對企業(yè)的價值,而是對用戶的價值。
⑷ 提高價值的途徑有:
① 提高功能,同時降低成本。
② 功能保持不變,降低成本。
③ 成本保持不變,提高功能。
④ 大幅度提高功能,稍增加一些成本。
⑤ 稍微降低功能,較大幅度降低成本。
⒉ 價值工程的特征
⑴ 目標上著眼于提高對象的價值
⑵ 方法上通過功能與成本的綜合分析
⑶ 階段上側重于設計與計劃階段
⑷ 組織上依靠集體智慧
⑸ 本質上是提高價值的創(chuàng)新活動
5.3.3 VE的工作程序
⒈ 初始階段:在此階段,組成一個VE小組;選擇一個對象并給以定義;對產品及其組成作詳細檢查以便徹底了解其本性。
⒉ 信息階段:在此階段,收集信息定義功能,進行功能分析、約束分析;為每個功能或項目求出價值,并按價值高低來排列,找出價值低的功能。
⒊ 革新階段:在此階段,要采用各種創(chuàng)造性技術思索設想,為低價值的功能或項目提供大量改進方案。
⒋ 評價階段:在此階段,是使用各種信息較少技術來預篩選大量方案,剔除明顯不合理的方案,預篩選中得分最高的幾個方案(通常為5-20個),再應用更有識別力的價值計量技術得出價值最高的方案(通常為2-3個),然后再對所得價值最高的方案,就經濟、技術可行性,能滿意地完成所需功能的能力以及能滿足其他標準如精度、質量、可靠性、安全、便于修理和環(huán)境影響等各方面的能力作進一步的檢查。
⒌ 實施階段:在此階段,寫出研究總結報告,為決策者提供結論和具體建議,作出程序和行動計劃,使方案得以生產和實施。
5.3.4 VE對象的選擇
⒈ VE的對象選擇
選擇VE對象的一般原則
企業(yè)應根據(jù)自己的發(fā)展方向、經營目的、存在的問題,薄弱環(huán)節(jié)來選擇VE對象,以提高生產率,提高質量,降低成本,提高價值和提高經濟效益為目標。
優(yōu)先選擇下列項目:
① 同企業(yè)的發(fā)展方針密切相關,適應社會需要的項目。
② 投人的人力、物力、財力不多,預計在短期內可以取得成果的項目。
③ 有明顯的改進余地,節(jié)約潛力較大,或積累效益較多的項比
④ 信息資料較齊全,目標比較明確,有發(fā)展前途的項目。
⑤ 具備某方面的技術管理人才,對某些問題有改進能力,并預計成功率較高的項目。
根據(jù)上述原則,再從不同角度尋找問題,列出單子,然后按輕重緩急作出安排。
① 從必要性考慮。像對國計民生影響較大的產品;對實現(xiàn)企業(yè)經營目標影響大的產品;社會需要量大的產品。
② 從設計上考慮。結構復雜、落后的產品或零部件;設計年代已久,因技術落后而有提高價值可能的產品;設計時未經嚴格計算和評價,問題較多、潛力較大的產品;體積或重量大的產品或零部件,有縮小體積和減輕重量可能的產品;屬于技術儲備的新產品。
③ 從生產上考慮。工藝復雜,工序太多,有簡化工藝、減少或合并工序可能的產品;工藝性不好的產品或零部件;原材料種類繁多,價格較貴并且有代用可能的產品或零部件;材料利用率低的產品或零部件;占產品成本比重大的零部件;成品率低和廢品率高的產品或零部件。
④ 從銷售方面考慮。用戶意見多的產品;競爭激烈的產品;功能差的產品;成本高于同類產品,而功能低于同類產品的產品;擴大市場占有率的產品。
⑤ 其他。自制技術措施項目,基本建設項目,重大工裝制造,關鍵工藝改進等。
⒉ 選擇VE對象的方法
選擇VE對象的方法很多,下面介紹幾種常用的方法:
⑴ ABC分析法。ABC分析法的基本原理是處理任何事情都要分清主次、輕重,區(qū)別關鍵的少數(shù)和次要的多數(shù),根據(jù)不同情況進行分析。
ABC法的優(yōu)點是能抓住重點,把數(shù)量少而成本大的零部件或i序選為i對象,利于集中精力,重點突破,取得較大效果。ABC法的缺點是在實際工作中,由于成本分配不合理,常常會出現(xiàn)有的零部件功能比較次要,而成本卻高;也會出現(xiàn)有的零部件功能比較重要但成本卻低。
⑵ 強制確定法。強制確定法是一種目前流行較廣的功能評價法。它的基本思想是:產品的每一個零部件成本應該與該零部件功能的重要性相稱。
⑶ 最合適區(qū)域法。
這種方法的思路是:價值系數(shù)相同的零件,由于功能評價系數(shù)和成本系數(shù)的絕對位個同,因而對產品價值的實際影響有很大差異,在選擇VE對象時,不應把價值系數(shù)相同的零件同等看待,而應優(yōu)先選擇對產品價值影響大的為對象;至于對產品影響小的,則可根據(jù)必要與可能,決定選擇與否。
5.3.5 功能分析系統(tǒng)技術
⒈ 功能定義的概念
為產品或零部件的功能下定義,就是指出產品或零部件的本質屬性,也就是說把對象產品或零部件所具有的效用(或功用),一件一件地加以區(qū)分和限定,然后對這些效用—一弄清楚。
⒉ 功能定義的目的
⑴ 明確所要求的功能。
⑵ 便于進行功能評價。
⑶ 便于構思方案。
⒊ 功能定義的方法:
⑴ 用動詞和名詞把功能簡潔地表達出來。
⑵ 名詞部分要使用可測定的詞匯。
⑶ 動詞部分要使用力求擴大思路的詞匯。
⑷ 注意實現(xiàn)功能的制約條件。
5.3.6 功能評價與價值計量技術
⒈ 功能評價
功能評價就是對各功能區(qū)域的價值進行定量分析,從中找出價值低的功能區(qū)域作為改善對象。
功能評價的目的有:①確定功能目標成本(即功能評價值);②評定現(xiàn)實功能的價值,預測價值改善效果;③進一步選準V’E對象,鼓舞VE人員的信心。
功能評價的大致步驟如下:
1)求功能評價值(或功能重要性系數(shù)八
2)確定功能現(xiàn)實成本(或功能成本系數(shù));
3)計算功能價值系數(shù);
4)計算成本降低幅度,即改善期望值;
5)選擇功能價值低、改善期望值大的功能作為VE對象。
⒉ 價值計量技術
功能價值計量有兩類方法:一類是絕對值計量法;另一類是相對值計量法。
⑴ 絕對值計量法
絕對值計量法使用的公式為:
功能價值系數(shù)V=功能評價值F/功能現(xiàn)實成本C
⑵ 功能評價值的確定
功能評價值是通過一種外部成本比較技術建立的,它被定義為:可靠地實現(xiàn)所需功能的最低成本。它是通過把項目或零件的功能成本與能保證完成同樣功能的類似的外部項目的成本作創(chuàng)造性的比較而確定的。
3.相對值計量法。
用相對值計算功能價值系數(shù)時,是把功能F和費用C都按所占比重的大小進行定量,某功能在總體功能中所占的比重稱為該功能的功能評價系數(shù)或功能重要性系數(shù);同樣,某功能成本在總體功能成本中所占比重稱為功能成本系數(shù)。用相對值計算功能價值系數(shù)的公式為:
功能價值系數(shù)V=功能評系數(shù)F/功能成本系數(shù)C
5.3.7 方案創(chuàng)造與構思技術
⒈ 什么是創(chuàng)造
創(chuàng)造可定義為“通過對過去的和知識的分解與組合,使之實現(xiàn)新的功能。”
⒉ 創(chuàng)造性思維
創(chuàng)造性思維具有下列特征:
⑴ 求異性。
⑵ 創(chuàng)新性。
⑶ 連動性。
⑷ 多向性。
⑸ 綜合性。
⑹ 洞察性。
⒊ 創(chuàng)造技法
⑴ 智暴法
智暴法是1941年美國BBDO廣告公司的奧斯本首創(chuàng)的,他通過開會的方式來創(chuàng)造新的廣告花樣。
⑵ 哥頓法
此法是1961年由美國人哥頓所創(chuàng)。這種方法的指導思想是把研究的問題適當抽象化,以利尋求新解法。
⑶ 仿生類比法
通過仿生學對自然系統(tǒng)生物分析和類比的啟發(fā),創(chuàng)造新方法。
⑷ 奧斯本提問法
通過有系統(tǒng)地提出問題,針對問題進行思考,使設計所需要的信息更充分,解法設想更趨于合理和完善。
⑸ 檢核表法
檢核表法主要是針對分析對象的特點,把應考慮的問題盡可能詳盡地列出來,作為VE活動的指導準則。
5.3.8 方案評價
方案評價主要有概略評價和詳細評價兩個步驟。
概略評價主要是在方案創(chuàng)造階段對提出的很多設想,進行粗略評價。目的是從許多設想方案中選出價值較高的方案,作為具體制定方案的基礎。
詳細評價主要是對具體制定的方案進行詳細評價,從中選取最優(yōu)方案。目的是對許多改進方案提供全面、準確、可靠的評價依據(jù),正式提交審查。
⒈ 技術評價
技術評價是以用戶需要的功能為依據(jù),包括:功能實現(xiàn)程度(性能、質量、壽命等);可靠性;維修性;操作性;安全性;整個系統(tǒng)的協(xié)調;與環(huán)境條件的協(xié)調。
⒉ 經濟評價
經濟評價是以最低的總成本為依據(jù)。它包括:
(l)總成本。
(2)利潤。
(3)使用期限和數(shù)量。
(4)實施方案的措施費用。
(5)方案實施的生產條件。
⒊ 社會評價
方案的社會評價主要是謀求企業(yè)利益與用戶利益及社會利益的一致。
⒋ 綜合評價
方案的綜合評價是在技術評價、經濟規(guī)和社會評價的基礎上,對方案作全面整體的評價。
5.3.9 VE的實施與結果
⒈ 試驗驗證
⒉ 審批提案和審批程序
⒊ 經濟效益
聲明:
(一)由于考試政策等各方面情況的不斷調整與變化,本網站所提供的考試信息僅供參考,請以權威部門公布的正式信息為準。
(二)本網站在文章內容來源出處標注為其他平臺的稿件均為轉載稿,免費轉載出于非商業(yè)性學習目的,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您對內容、版權等問題存在異議請與本站聯(lián)系,我們會及時進行處理解決。
相關推薦
2022年浙江自考《當代中國政治制度》復習筆記匯總
09-152023年10月浙江自考傳播學概論復習資料:有限效果論
08-30自考輔導資料:2019年10月《美學》知識點-崇高的內涵與特點
09-172022年浙江自考中國古代文學史(一)第三編第九章復習資料
10-31自考輔導資料:2021年10月《學前教育史》—論幼稚師范教育
06-052023年4月浙江自考外國文學史復習筆記:高爾基
12-262023年4月浙江自考中外教育簡史復習筆記:英國近代教育制度
12-082022年浙江自考心理學復習筆記:情緒情感的功能
11-03自考輔導資料:2019年10月《美學》知識點-優(yōu)美及優(yōu)美的內涵與特點
09-17自考輔導資料:2021年10月《學前教育史》—雅典的學前教育
06-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