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彼得一世前后的俄國教育
俄國是從9世紀開始過渡為封建制國家的。862年,留立克為王公。9世紀末建立基輔公國。988年接受東正教。14-15世紀,俄國的經濟發展仍比較緩慢。1480年,剛擺脫韃靼統治的俄國,教育更是落后。到16世紀,俄國才成為一個中央集權的封建帝國。
俄國近代教育制度的建立是從彼得一世(1672-1725)開始的。在彼得一世改革以前,俄國的教育一直由東正教教會管理。當時,創辦教育的主要目的是培養有文化的神職人員和傳播東正教及擴大其影響。而當時的世俗教育相當落后,許多貴族及其子弟大都沒有學習文化的習慣。1632年建立基輔學院,開始分設初級部、中級部和高級部,學制12年。
17世紀中期以后,俄國在莫斯科公國的名義下實現了統一,政治、經濟得到了一定的發展。但從整個歐洲的發展來看,俄國的政治、經濟遠遠落后于同時期的其他西歐國家。為了改變俄國的落后狀況,彼得一世在其統治期間,進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彼得一世的改革范圍很廣,涉及政治、經濟、軍事、文化、教育等許多方面。在文化教育改革方面,主要內容有:(1)實行新的文化教育發展。其中包括簡化俄文字母、出版定期刊物、獎勵翻譯西歐著作和出版科學書籍等。(2)開辦普通學校。1714年國家發布命令,要求各教區要開辦進行普通教育的初級學?!嬎銓W校,教學生學習識字、書寫和數學等內容,、并強制命令貴族子弟必須學習文化等。(3)設立專門學校。為了培養國家急需的專門人才,1701年,在莫斯科開辦了數學與航海學校以培養海軍軍官。為了培養軍醫,1707年,在莫斯科設立了外科醫學校。1712年,還在彼得堡和莫斯科等地先后開設了炮兵學校和工程學校。(4)創建科學院。1724年,俄國公布了科學院的計劃草案。1725年,科學院正式建立、為了培養的本國的學者,科學院還附設了大學和中學。1741年,俄羅斯著名的科學家羅蒙諾索夫擔任科學院附屬大學和文科中學的領導工作。1758年,他負責擬定了全科學院附屬中學章渤,他親自為大學和中學編寫了教科書。
18世紀中期,俄國文化教育事業發展中的突出成就是1755年莫斯科大學的建立。這所大學是在俄國科學家羅蒙諾索夫的倡導下設立的,具有世俗性的特點。大學打破傳統的慣例,只設法律、哲學、醫學三個系,而不設神學系。莫斯科大學在俄國文化教育與科學的發展中,發擇了重要的作用。
從18世紀后期起,由于工場手工業和國內貿易的發展,俄國的資本主義因素不斷增長,農奴制開始解體。同時,隨著城市的不斷形成,市民階層強烈需求獲得一定的文化知識教育。為了適應社會的發展變化和滿足市民的需求,1786年,俄國頒布了第一個《國民學校章程》,規定在各省城要設立5年制的中心國民學校,在每個縣城設立2年制的初級國民學校。章程規定初級國民學校和中心國民學校一律實行免費。
1802年,俄國成立了教育部。18po年,又頒布了具有自由主義色彩的《國民教育章程》和《大學及附屬學校章程》。章程規定,建立由1年制教區學校、2年制縣立學校、4年制中學和大學組成的4級學校教育系統。同時,規定各級學校均不得收取學費,招收學生也不受信仰、身份和社會地位的限制。實際上,中學和大學的學費雖然由國家支付,但能夠上中學和大學的只有貴族的子弟。在課程設置上,各級學校的課程內容比較廣泛,除神學、古典學科外,還有自然學科和社會學科。章程還將全國劃分為莫斯科、彼得堡等6個學區,每個學區設立一所大學,負責管理本學區內各級各類學校的行政與教學工作。同時,將原有的中心國民學校改為中學,初級國民學校改為縣立學校。19世紀初的俄國教育改革,受拿破侖帝國大學制的影響,但改革的成果并沒有得到很好地落實。例如,章程公布不久,一些學區就改變規定,割斷了小學和中學的聯系,中學也古典化了。
1815年以后,俄國沙皇政府在歐洲“神圣同盟”的支持下,教育變得更為反動,國家對教育的控制更為嚴密,各級學校的等級性加強,宗教教育突出。1815年,俄國公開宣布“國民教育必須以敬神為基礎”。1817年,將原來的國民教育部改為“宗教事務與國民教育部”。同時,各級學校增加了神學課程,普通課程被削減。1819年,教區學校和縣立學校政收學費,限制非貴族子弟入學,各級學校也取消了相互之間的銜接。大學的自由主義思想也遭到限制,許多進步教授和學生被開除。
1826年,沙俄政府在鎮壓了進步的“十二月黨人”的武裝起義以后,又強化了其反動的教育政策。1828年和1835年,沙俄政府又先后頒布新的《大學所屬各級學校規程》和《大學規程》?!洞髮W所屬各級學校規程》,廢除了1804年規程的內容,取消了各級學校之間的銜接,突出了教育的等級性。它規定每一類型的學校都須為某一等級服務,把原有的統一的學制改為等級性明顯的雙軌制。同時,加強各級學校的宗教教學和中學的古典語文教學,并允許對中小學生進行體罰?!洞髮W規程》,完全廢除了1804年規程中的一切具有自由主義傾向的規定,取消了大學領導各級學校的權利,將其轉交給學區督學直接管轄?!洞髮W規程》還取消了大學的自治權和成立科學社團的權利,對學校實行兵營式的管理,并明確規定無貴族身份的人不能進大學學習。同時,大學的歷史和哲學課的教授,只許由神學教授擔任,還規定教授上課前須將講義提綱提前送交當局進行審查。
總之,這一時期俄國教育的發展受到沙俄政府反對教育政策的重阻撓,與前一階段相比,俄國的教育倒退了,落后了。
二、農奴制廢除以后的俄國教育
19世紀中葉,隨著俄國資本主義生產力的不斷發展,俄國腐朽的農奴制與新興的資本主義生產關系之間的矛盾和沖突更為激烈。俄國社會各個階層紛紛批評沙皇政府的現行政策,要求進行政治。經濟和文化教育上的改革,形成了一個強大的社會改革運動的洪流。
19世紀60年代是俄國歷史發展上一個重要的轉折點,也是俄國教育思想和教育實踐發展的一個重要時期。在這一時期,社會各界對教育改革給予極大的重視,許多政治家、思想家、文學家和教育家等都參與討論,發表自己的見解,對封建農奴教育制度進行了揭露和批判。車爾尼雪夫斯基、杜勃羅留波夫等人提出了普及教育、教育民主化和培養反對專制政體和農奴制殘余的革命者等主張。他們將國民教育制度的改革問題與農民革命聯系起來,強調沒有良好的教養,就不能發展自己的智力,就沒有自己的權利,就只能處于愚昧無知和貧困之中。教育家烏申斯基就俄國教育理論的探索方向,以及初等教育、女子教育和師范教育等問題提出了自己的觀點。在教育理論上,他認為俄國教育學發展緩慢,主要是由于俄國的國民教育落后和關于人的科學沒有得到發展。他提出教育理論應與教育實踐相結合,并依靠人類科學的成果。在初等教育上,他詳細論述了普及初等教育的必要性,指出,合理組織的國民學校是在國民日常生活中獲得可靠的進步的基礎,應按俄國民族特點和國情建立俄國的學校。盡管他們的側重點不同,但他們一致主張應當廢除俄國的農奴制,應當改革俄國的農奴制教育體制。迫于各方面的壓力,沙俄政府不得不采取措施廢除了農奴制。列寧指出:“這是俄國在向資產階級君主制轉變的道路上前進的一步。”[1]
農奴制廢除以后,從1860~1864年間,俄國在進行政治、經濟改革的同時,也先后頒布了一系列教育法規,開始了教育上的改革。這些法規主要有1860年的《國民教育部女子學校章程》,1863年的《大學章程》,1864年的《初等國民學校章程》和1864年的《文科中學和中學預備學校章程》。
初等教育是這次改革的重點。1864年的《初等國民學校章程》規定,在縣和省建立領導學校工作的縣教育委員會和省教育委員會,負責各級學校的管理;宣布人民有權接受各級教育,并授權地方政府、社會團體和私人舉辦國民學校,各階層的兒童都可以進入國民學校。規定國民學校修業3年,可以男女同校,并準許婦女擔任教學工作。但章程仍保留了不受國民教育部管轄的教區學校,并強調神學課程的首要地位。
1864年的《文科中學和中學預備學校章程》規定,文科中學是無等級的學校,可以招收各階層子弟入學。這項規定表明,俄國的教育機構由封建等級制學校向資產階級性質的學校轉變前進了一步。章程還規定中學分文科中學和實科中學。文科中學又分古典文科中學和半古典文科中學,學制均為7年。同時還規定,只有古典文科中學畢業生可以升大學,實科中學和半古典文科中學的畢業生不能升大學,只能高等技術學校和高等農業學校。中學預備學校4年,可以單獨設立,“也可以作為文科中學的前4個年級。
60年代的教育改革還推動了女子中等教育和大學的發展。1860年的《國民教育部女子學校章程》規定設立修業6年的女子初等學校和修業3年的女子高等學校(相當于中學)。到1870年,這兩種學校分別改組為女子中學和女子預備學校。1863年的《大學章程》使大學獲得了較大的自治權。大學設有大學會議制,有選舉校長和副校長的;系一級機構設系務會議,有選舉系主任的權限。同時,大學教授也獲得了進行選舉和學術活動的權利。
19世紀70-80年代,俄國工人階級運動開始高漲,俄國社會進入一個新的發展階段。為了限制和鎮壓革命,俄國沙皇政府又實施了一系列反動政策和措施。這一時期,沙俄政府也頒布了一系列教育法令,力圖維護貴族子弟的受教育權,如保留貴族的等級學校,加強教會學校的地位,加強學校的宗教教育,堅持教學內容的古典主義方向,削弱實科學校的內容,加強對各類學校的控制等等。這些措施嚴重地阻礙了俄國教育的發展,使得俄國的學校教育制度在十月革命前仍處于十分落后的地步。
十月革命前,俄國的初等教育包括3-4年制的一級小學、5年制的兩級小學,以及與初等小學相銜接的4年制的高等小學。此外還有與初等學校相聯系的初等農業學校、技術學校、商業學校和師范學校。俄國這個時期的中等教育與小學是不銜接的,中等學校是在3-4年的中學預備學?;蛑袑W預備班的基礎上開辦的。俄國的中等教育和高等教育分設男子學校和女子學校兩種體系。中等教育的主要類型有男子文科中學、實科中學、商業學校、陸軍幼年學校和女子中學。在所有中學中,只有男子文科中學的畢業生才能升大學。女子中學的畢業生可以進入女子高等學校。
這一時期,俄國的高等教育除了一些大學外,還有一些高等技術(農業和工業)學校。1872年,在莫斯科又開辦了俄國第一所女子高等學校,以后又在彼得堡建立了一所女子高等學校。但在19世紀末,沙皇政府實行專制統治,俄國的高等教育受到過多的限制,高等教育發展緩慢。到1915年,俄國僅有高等學校96所,大學生11.7萬人,學校僅集中在莫斯科、彼得堡等一些大城市中。
總之,在十月革命前,俄國的教育與西歐、北美的教育相比是十分落后的。1914年,俄國全國僅有10萬多所小學,學齡兒童入學率只有20%,文盲占全國成年居民的75%,中等教育和高等教育仍是為特權階級和資產階級服務的。
聲明:
(一)由于考試政策等各方面情況的不斷調整與變化,本網站所提供的考試信息僅供參考,請以權威部門公布的正式信息為準。
(二)本網站在文章內容來源出處標注為其他平臺的稿件均為轉載稿,免費轉載出于非商業性學習目的,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您對內容、版權等問題存在異議請與本站聯系,我們會及時進行處理解決。
相關推薦
2023年浙江自考西方行政學說史復習資料:西方行政學的產生
03-022023年10月浙江自考幼兒園組織與管理復習資料:我國幼教事業發展的方針
05-162022年浙江自考公共政策復習筆記第五章
09-192023年4月浙江自考學前教育史學習筆記:史前社會幼兒教育的方法
12-062022年浙江自考中國古代文學史(一)第三編第九章復習資料
10-312023年4月浙江自考中外教育簡史復習筆記:法國近代教育制度
12-082023年4月浙江自考普通邏輯復習筆記:假言推理
02-102023年10月浙江自考語言學概論復習筆記第七章(語言和社會)
09-162023年10月浙江自考“外國文學史”復習筆記(第一章)
09-122022年浙江自考商務交流(二)知識點匯總
07-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