夸美紐斯(John Amos Comenius, 1592-1670)是捷克著名的教育家。他繼承了歐洲文藝復興和宗教改革時期人文主義教育思想,總結了長期從事教育工作的,在教育的許多問題上都進行了研究,為近代教育理論的形成奠定了基礎。他的教育代表作《大教學論》的完成,標志著教育學科成為獨立的學科。他被后人稱為最注重教育實踐的人和教育科學的奠基人。
一、夸美紐斯的生平及思想基礎
夸美紐斯生活的時代是捷克民族遭受政治和宗教壓迫的時代。11世紀,捷克成為德意志神圣羅馬帝國的一部分,它給捷克民族帶來了苦難的生活。宗教改革時期,作為新教的“捷克兄弟會”由于反對天主教和德國的統(tǒng)治,又長期受到迫害。生長在“捷克兄弟會”成員家庭的夸美紐斯,從小就感受到生活的不平等和宗教精神對他的熏陶。在兄弟會的幫助下,夸美紐斯接受了初等、中等和高等教育。1614年,他擔任一所中學的校長,開始研究教育改革的問題。1618-1648年,歐洲爆發(fā)了30年戰(zhàn)爭,捷克喪失了獨立地位。1628年,夸美紐斯隨“捷克兄弟會”成員被迫遷往波蘭,從此終身流亡國外。在波蘭時,夸美紐斯開始教育理論的創(chuàng)作,他先后撰寫了《語言和科學人門》(1631年)、《母育學校》(1632年)、《大教學論》(1632年)、《泛智的先聲》(1637-1639)等重要著作。其中《大教學論》是西方第一部系統(tǒng)論述教育、教學問題的著作。該書的主要目的之一是要“探索并找到一種教學方法,這種教學方法是一種可以使教師教得少,而學生學得多的方法”[1]。書中還廣泛論述了教育和教學的許多問題。以后,夸美紐斯主要從事泛智教育的研究。他先后去過英國、瑞典、匈牙利、荷蘭等國,宣傳泛智教育思想,創(chuàng)辦泛智學校,幫助這些國家進行教育改革。夸美紐斯的“泛智教育”強調(diào),人類的本性是善良的,只要發(fā)展人的智力,給人以廣泛的知識,就可以使個人和社會得到良好的發(fā)展。因此,應使每個人都能盡自己的能力學習和積累所有的知識,國家應為每個人設立適合他們發(fā)展需要的學校。從1657年起,夸美紐斯陸續(xù)出版了自己的《教育論著全集》。1670年,他在荷蘭去世。
夸美紐斯的一生,處于階級矛盾、民族矛盾和宗教矛盾激烈斗爭的時代,作為新興資產(chǎn)階級的代表,他的思想反映了時代的特征。在政治觀上,夸美紐斯痛恨天主教和封建制度的專制統(tǒng)治,憂慮國家的災難和人民的疾苦,但他又幻想通過普及知識來進行社會的變革,改變?nèi)嗣竦奶幘场T谧匀挥^上,他雖然信奉上帝創(chuàng)世說,但受時代的影響,他又重視大自然的存在及其威力,也重視人的積極創(chuàng)造力。在社會觀上,夸美紐斯雖然認為現(xiàn)世生活是為來世生活做準備的,事物的和諧秩序是由上帝安排好的,但他肯定現(xiàn)世的生活,強調(diào)要延長人的生命,尊重事物發(fā)展的秩序。在認識論上,夸美紐斯雖然沒有擺脫宗教神學的影響,但他堅信人有通過外物獲得感性認識的能力。他強調(diào),感覺是一切知識的源泉,自然和物質(zhì)是研究的對象。在研究方法論上,夸美紐斯吸收了近代自然科學方法論的研究成果,并用此來認識和解釋人和教育的系統(tǒng),但他在研究中又往往把人和教育看成一部機器,帶有機械唯物論的特征。
總之,夸美紐斯的思想反映了他對社會現(xiàn)實的認識和思考,充滿了新與舊的矛盾,這些都對他的教育思想產(chǎn)生了重要的影響。
二、論教育的作用和目的
受人文主義教育思想的影響,夸美紐斯十分重視教育對于社會改良的作用,認為,“教會與國家的改良在于青年得到合適的教導”[2]。他希望通過教育改變社會道德普遍墮落的現(xiàn)象,從而減少黑暗與傾軋,得到光明與和平。他一生致力于泛智教育,就是要創(chuàng)辦學校,普及知識,掃除愚昧和無知,使國家和民族都得到良好的發(fā)展。
夸美紐斯也十分重視人的地位和發(fā)展。他在《大教學論》的第一章中就指出,人是造物中最崇高、最完善、最美好的,認為人具有生長和發(fā)展的機能,人的發(fā)展是一種內(nèi)在的、潛在的發(fā)展。因而,教育上不必拿什么東西給一個人,只需把他原有的、潛在的東西顯露出來,并注意每個個別的因素就夠了。夸美紐斯關于人的發(fā)展和教育的觀點是一種內(nèi)發(fā)論的教育思想。它強調(diào)人的發(fā)展動力來自于內(nèi)部,反對外部的、強制的教育,這與文藝復興和宗教改革中人文主義者所強調(diào)的思想是一致的。
既然人的發(fā)展是一種內(nèi)在的發(fā)展,教育的作用就在于發(fā)展人的內(nèi)在本性,那么這種教育是一種什么樣的教育呢?夸美紐斯肯定教育的作用,他認為,假如要去形成一個人,那便由教育去形成。在他看來,由于上帝在人心中播下了三顆種子:知識、德行、虔信,只有通過教育才能發(fā)展它們。這種教育應當是一種合適的教育,這種合適的教育就是使不同的人受到不同的教育,最后達到相同的結果,使聰明的人更聰明,使愚蠢的人去掉愚蠢。因此,他要求教師對兒童的發(fā)展要抱有信心,不要輕易把兒童視為難于教育而放棄自己應有的努力。
作為一個具有強烈的宗教意識,又受進步思想深刻影響的教育家,夸美紐斯在論述現(xiàn)世生活和來世生活關系的問題上,也闡述了具有近代意義的教育目的論。夸美紐斯認為,人生的終極目標是超于現(xiàn)世的人生,達到未來的永生,現(xiàn)世的人生是永生的一種準備。但做好這種準備必須獲得知識、德行與虔信,即必須通過現(xiàn)世的教育來完成。因此,教育的直接目的是為現(xiàn)世的人生服務,培養(yǎng)具備完全知識、完美德行和堅定信仰的人。在這里,夸美紐斯把現(xiàn)世的人生看成是向永生過渡的準備,這是他的思想的消極方面,但他更重視的是現(xiàn)世人生。在《大教學論》第15章中,他在論述生命的基礎時,要求人們要注重生命的自然需要,反對把生命浪費在沒有價值的事情上,要過好現(xiàn)世的生活。這為他關注現(xiàn)實教育提供了重要的思想基礎。
三、論教育適應自然的原則。
“教育適應自然”的原則是夸美紐斯教育思想中根本性的指導原則。這個原則的提出,是他把文藝復興以來“引證自然”的思想在教育全面運用的結果。在他看來,自然界中存在著一種起支配作用的普遍法則,他稱其為“秩序”或“事物的靈魂”。他把人也看做是自然的一部分,因而人的發(fā)展以及對人進行教育的活動也應服從這一法則。
“教育適應自然”思想的提出也與夸美紐斯對教育現(xiàn)實的認識和思考有關。他尖銳地批評了舊學校的種種弊端,指出當時學校的教育工作不符合事物的自然秩序,以致使“學校變成兒童恐怖的場所,變成了他們才智的屠宰場”①。他提出,“學校改良的基礎應是一切事物里恰切的秩序”,“教導的恰切秩序應當從自然中借來。”教育只有模仿自然,便會同自然的運行一樣容易。
在夸美紐斯看來,“教育適應自然”包括兩方面的含義,一是指教育要適應大自然的發(fā)展法則。他認為大自然的法則是教育的正確法則。在《大教學論》的第16-18章中,他先后提出了29條自然法則來論證教與學的一般要求、教與學的便利性原則和教與學的徹底性原則等。在論證中,他總是先提出一條自然法則,接著舉出一些鳥類和植物生長的例子來說明這項法則,然后指出人類活動應加以模仿,最后推論出與其相適應的教育法則。例如,他提出“自然遵守合適的時機”的法則后,列舉鳥類在適宜的春天孵化小鳥,園丁也選擇合適的季節(jié)進行種植等事例后,指出,適應自然的教育應從人類的春天——兒童時期開始,一天之中,早晨最適宜學習。二是指教育要適應兒童個體的自然發(fā)展,即適應兒童的天性、年齡特征。他說:“我們的格言應當是,凡事都要跟隨自然的領導,要去觀察能力發(fā)展的次第,要使我們的方法依據(jù)這種順序的原則。”①他還說,“自始至終,要按學生的年齡及已有的知識,循序漸進地教導”,教師的任務在于認識和保護兒童的天性,反對強制性的教育觀念和做法。
總之,夸美紐斯的“教育適應自然”的原則是他對自然、社會和教育進行一定認識的結果,其中許多思想是具有合理性的。例如,教學科目的排列應適應學生的年齡,教學內(nèi)容的講授應與學生的心理相適應,學校的設置要滿足不同兒童的學習需要等等。當然,他在論證中也有擬人化和簡單化的現(xiàn)象,如“自然遵守合適的時機”,“自然不性急,它只慢慢地前進”等。而當運用自然原因不能說明問題時,他又陷入了神創(chuàng)自然的困境,認為在一切事物里面發(fā)生作用的都是上帝。夸美紐斯利用自然論證教育,同時又賦予自然以神啟的色彩,這是他神學世界觀的必然局限。不過,與前人不同的,他的宗教觀保護他的自然觀,他的自然觀又保護他的教育觀,使其教育觀帶有神圣不可侵犯的色彩,從而為他公開引證自然,全面闡述教育創(chuàng)造了條件。因此,夸美紐斯的教育思想與其說是他引證自然的結果,不如說是他借用自然論證的方式,闡述教育的結果。
四、“泛管教育”論和學校教育體系
在夸美紐斯的教育思想中,“泛智教育”是其重要的內(nèi)容。夸美紐斯在教育活動中十分重視對“泛智論”的研究,在他看來,學校教育的基本功能應當給人以廣泛的知識教育。教育應當把一切事物教給一切人類。為了宣傳和落實“泛智教育”思想,他寫下了《泛智的先聲》(1637-1639),并在匈牙利創(chuàng)辦了“泛智學校”,制訂了詳細的計劃。夸美紐斯的“泛智教育”思想成為他的學校體系思想的基礎。
從教育適應自然和“泛智教育”的思想出發(fā),夸美紐斯論述了學校教育的體系和普及教育的思想。他認為,人受教育的最好時期是從出生到成年(0-24歲)這一階段。他把這一時期按照人的發(fā)展順序劃分為4段,每段6年,分別設立相應的學校。
從出生到6歲是嬰兒期,兒童在“母親的膝前”——母育學校接受家庭教育,培養(yǎng)兒童的外部感覺。
從6歲到12歲為兒童期,在每一村落設立國語學校,使兒童接受初等教育,培養(yǎng)兒童的內(nèi)部感覺(包括想象力和記憶力等)。
從12歲到18歲為少年期,在每一城市設立一所拉丁語學校,對兒童進行中等教育,培養(yǎng)兒童的理解力和判斷力。
從18歲到24歲為青年期,在每一王國或省設立一所大學,對青年進行高等教育,培養(yǎng)學生的協(xié)調(diào)性和意志力。
夸美紐斯首次提出的這種前后銜接、統(tǒng)一的學校教育體系,打破了封建教育的等級制限制,闡明了人的發(fā)展有序性和學校系統(tǒng)化的思想,這對近代學校教育制度的形成具有重要的影響。
夸美紐斯十分重視通過設置學校開展普及教育工作。他說:“青年人應當受到共同的教育,所以學校是必須的。”針對當時封建社會等級教育只注重富人子弟,而窮人子弟很少上學的現(xiàn)狀,他提出:“所有城鎮(zhèn)鄉(xiāng)村的男孩和女孩,不論貧富和貴賤,都應該進學校”。同時,他還強調(diào),也應當將初等教育普及到手工業(yè)者、農(nóng)民、腳夫和婦女,使廣大勞動人民有一定的受教育權。針對實施中等教育的拉丁語學校,夸美紐斯也提出。“拉丁語學校也不應當限定只有富人、貴族和官吏的子弟才能人學”。夸美紐斯關于普及教育和擴大教育對象的主張,盡管在當時不可能實現(xiàn),但反映了他對民主和平等理想的追求。
在論述學校體系和普及教育中,夸美紐斯提出了許多重要的思想。在家庭教育中,他認為家庭教育是兒童發(fā)展的重要教育階段。他要求父母要親自撫養(yǎng)子女,使兒童的生活充滿快樂。他說,“一種愉快的心情,就是一半的健康”。應使兒童從小就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質(zhì),養(yǎng)成樂觀、開朗的性格。在小學教育階段,他主張要對所有的兒童進行共同的教育,防止過早的、人為的分化。何時,他要求所有的兒童都要先學國語,為以后學習拉丁語打下基礎。在中學教育階段,他主張要廣泛地學習語言和百科全書式的知識。在大學教育階段,他主張要讓學生廣泛地閱讀原著,利用討論、聽講、辯論來掌握專業(yè)知識。同時,大學生應是一個具有百科全書式知識的人。
五、教學論
教學論是夸美紐斯教育思想的核心,也是他對近代教學理論的重要貢獻。在他看來,教學論就是闡明“把一切知識教給一切人的藝術”,教學論應該研究如何節(jié)省教與學的時間和精力;如何使教師可以少教,而學生可以多學;如何使教學變得容易、徹底、愉快和有效等問題。正是從這個思想出發(fā),夸美紐斯提出了有關教學原則、教學組織形式、教學過程和教育用書等一系列主張,形成了夸美紐斯教學理論的豐富內(nèi)容。
(一)教學原則
夸美紐斯在教學實踐中深深感到,經(jīng)院主義的教學原則只強調(diào)教學的強制性和繁瑣性,把許多無用的東西灌輸給學生,把一年能學完的內(nèi)容拖至5年甚至10年更長的時間,把艱深的內(nèi)容讓年幼的兒童來學習,這是一種脫離實際、殘害兒童的教學。他主張教學要遵循自然的法則,從直觀、容易、徹底、有效上下功夫。
(1)直觀性原則。夸美紐斯認為,一切知識都是從感官的感知開始的。因此,教學要為兒童提供感知事物的條件,并在盡可能的范圍內(nèi)使一切事物都放在兒童的感官面前。他還強調(diào)要充分發(fā)揮多種感官的作用,如果有一件東西能同時在幾個感官上留下印象,就應當用幾種感官去接觸。從直觀性原則出發(fā),他認為,教室內(nèi)要布滿圖畫,教科書中要有插圖,教學要從觀察實物開始。如不能進行直接觀察,可利用圖像或模型代替。
(2)循序漸進原則。夸美紐斯認為一切事物的發(fā)展都是有序的,因而教學活動也應按一定順序進行。他主張,在教學上,要合理地安排教學科目的順序,使每一學科的內(nèi)容都仔細分成階段,先學的為后學的掃清道路。在知識的安排上,要由近及遠、由易到難、由淺入深、由已知到未知、由具體到抽象。同時也要適合兒童的年齡特征,反對強制性教學。
(3)徹底鞏固性原則。夸美紐斯認為,傳授知識的目的是為了更好運用,因而,學了知識沒有鞏固下來是不能發(fā)展兒童的智慧的。他要求教師在講課時,要講清事物的原因和理由,在理解的基礎上讓學生掌握知識。同時,也要讓學生將所學的知識加以練習和運用。此外,夸美紐斯還論述了主動性、自覺性、量力性和因材施教等教學原則,豐富了人類對教育和教學的認識。
(二)學年制和班級教學組織形式
夸美紐斯認為舊教育的學校工作是十分松散的,帶有很大的隨意性和無序性,同時,舊教育的教學組織形式也是一種保守的、有限的個別教學。因此,應當改革這種舊教育的落后形式,建立新的學校管理和教學的組織形式。
(1)學年制。夸美紐斯提出學校工作應實行學年制,各校應在一年的同一時間開學,同時放假。每年招生一次,秋季開學。同時,學校工作應按年、按月、按日、按時計劃好,使學校的全部工作有序和充實。
(2)班級教學組織形式。針對個別教學低效的弊端,夸美紐斯主張實行班級集體教學。就是把學生由個人編成小組,再由小組組成班級,由一位教師面向全體學生集體授課。為了組織好教學,夸美紐斯主張將一個班的學生分成許多個十人小組,每組由一名優(yōu)秀學生做“十人長”,協(xié)助教師進行教學。他認為這樣一個教師同時可以教幾百個學生。夸美紐斯認為集體教學還可以使學生之間相互幫助和競爭,對學生的發(fā)展是有利的。
(三)論教學過程和教學用書
夸美紐斯認為教學過程主要是傳授知識。在他看來,教學開始時,要先講一些有趣和實用的東西,以引起學生的注意。講課時應涉及以前學過的內(nèi)容,也要闡明與新知識的聯(lián)系。課上要有提問,學生回答不要重復原來的問題。教師要當著學生的面表揚回答得好的學生,對不用功的學生要當場批評。講完課后要及時提問學生以前或當時學過的內(nèi)容,這樣可以鞏固教學成果。
關于教學用書,夸美紐斯提出了許多新的見解。他指出經(jīng)院主義教育的一大偏差就是缺乏圖書與直觀教具,教科書編寫得繁瑣抽象。由此,他提出教科書應帶有插圖,要形象直觀,要有生動的實例,這樣才有利于學生的學習。夸美紐斯編寫的《世界圖解》,圖文并茂,成為當時深受歡迎的教科書。
夸美紐斯是一位偉大的教育改革家,他一生豐富的教育活動和教育理論為人類教育的發(fā)展作出了積極的貢獻。他被后人尊崇為教育史上的“哥白尼”。
聲明:
(一)由于考試政策等各方面情況的不斷調(diào)整與變化,本網(wǎng)站所提供的考試信息僅供參考,請以權威部門公布的正式信息為準。
(二)本網(wǎng)站在文章內(nèi)容來源出處標注為其他平臺的稿件均為轉(zhuǎn)載稿,免費轉(zhuǎn)載出于非商業(yè)性學習目的,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您對內(nèi)容、版權等問題存在異議請與本站聯(lián)系,我們會及時進行處理解決。
相關推薦
2024年4月浙江自考護理學研究名詞解釋總結五
12-272023年10月浙江自考幼兒園組織與管理復習資料:我國幼教事業(yè)發(fā)展的方針
05-162023年4月浙江自考學前教育史學習筆記:史前社會幼兒教育的方法
12-062023年浙江自考西方行政學說史復習資料:西方行政學的產(chǎn)生
03-02自考輔導資料:2021年10月《學前教育史》—古代東方國家的學前教育
06-07自考輔導資料:2019年10月《中國現(xiàn)代文學史》-30年代文學小說創(chuàng)作
09-24自考輔導資料:2019年10月《中國現(xiàn)代文學史》-解放區(qū)文學概述
09-252022年浙江自考公共政策復習筆記第五章
09-192023年4月浙江自考中外教育簡史復習筆記:法國近代教育制度
12-082023年10月浙江自考《秘書實務》復習資料(三)
08-10與考生自由互動、并且能直接與專業(yè)老師進行交流解答。
與考生自由互動、并且能直接與專業(yè)老師進行交流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