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采訪方法
第一節 上下結合
[自上而下的采訪方法]是指記者在到達采訪目的地之后,先和領導機關接觸,了解領導意圖,了解全面情況,從中發現新聞線索,然后再逐級深入下去。
采取自上而下的方法,可以使記者較快地掌握情況,選準采訪對象,有目的地深入,避免盲目性。
只有把自上而下的采訪和自下而上的采訪結合起來,才能更全面地掌握情況,弄清一個事物的本來面目,避免主觀性、片面性、表面性。遇到復雜的問題,一次上下結合還弄不清楚,需要反復多次。
第二節 點面結合
一、對點面結合的兩種理解從廣義上講,人們認識一個事物,總要經歷從個別到一般,再從一般到個別這樣兩個過程。這個個別和一般的關系,就是特殊和普遍的關系,反映在采訪上就是點和面的關系。
從狹義上講,點面結合這種活動方法,是基于典型報道和綜合報道的需要。
[點上的采訪]是指記者深入一點的采訪活動,也即考察一個典型的活動,人們通常把這種活動叫做“下馬觀花”。這是典型報道的需要。特點:深入細致,調查系統周密。
[面上的采訪]是和點上的采訪相對而言的,是指了解面上的情況。這是綜合報道的需要。綜合報道是在一個主題思想的統率下,把許多點的具有不同特色的情況綜合起來。
了解面上的情況,有兩種做法:一是通過采訪有關的領導機關,達到了解面上的情況的目的。二是親自跑一些地方,作“走馬觀花”式的采訪。能增加感性認識。
既要“走馬觀花”又“下馬觀花”起到的作用:一方面,可以多跑些地方,多看看,多掌握些情況,這就便于比較,進行綜合分析,不囿于一地之見;另一方面,“面上找題目,點上作文章”,在面上發現了問題,再深入到點上去作文章,找答案,這樣的文章就更有針對性。
二、蹲點調查與建立采訪基點
解剖麻雀和采寫調查的異同點
同:要求深入細致
異:第一,采寫典型一般事前都有具體線索,而蹲點調查往往在下去前只有一個總的意圖,而無具體題目,具體題目是在調查中產生的;第二,采寫典型,一般限于一人、一事、一單位,而蹲點調查的范圍要廣得多,主要類型有兩種:一是對社會各方面的基本情況進行系統的周密的調查;二是專題性的調查;第三,采寫典型,要考慮時效,蹲點調查一般不必趕時間,記者可以安下心來搞調查研究;第四,采寫典型,要共諸于世,蹲點調查的結果則不盡相同。
蹲點調查,解剖“麻雀”,是記者深入了解社會情況、認識社會的好方法。
記者除了蹲點調查外,還應該花費一些力氣建一兩個采訪基點。這些基點,可以是記者蹲點調查的點,也可以是記者經常報道的點,還可以是記者參加實際工作的點,或經常了解群眾思想情況、研究實際問題的點。它是記者的“根據地”。
如何建立采訪基點:
要選擇好點。點要有一定的代表性。
要下本錢。
要抬頭看面。
要和基點保持密切聯系。
第三節 交叉采訪與跨行業采訪
一、交叉采訪[交叉采訪]就是記者在采訪第一條新聞的同時,就順便為第二條、第三條新聞搜集材料。待到第一條新聞采訪結束,第二條、第三條新聞的材料已搜集了一部分或大部分。
交叉采訪要講究交叉的藝術。每一次交叉,應像彈鋼琴那樣,有先有后,有主有次。
也是提高工作效率的一個好辦法。
二、跨行業采訪兩種情況:一種是,記者的采訪任務涉及到另一個行業,需要跨行業采訪。另一種情況是,記者在采訪中發現了非本行業的重要新聞,只要時間允許就應該跨行業采訪。
第四節 易地采訪
[易地采訪]是指記者到自己分工范圍以外的地區去采訪。 記者長期呆在一個地方,好處是地熟、人熟、情況熟,但如果不流動,也有弊端,如眼界容易狹窄,感覺靈敏度度降低等。解決這個問題的辦法之一,是用一定時間易地采訪。
易地采訪的好處:開闊記者的眼界。外地來的記者,有比較,有新鮮感,能幫助本地記者發現新聞,搞好報道。易地采訪,便于記者互相學習,取長補短。易地采訪,因為跑的地方多,掌握的情況多,還可以發現一些老蹲在一個地方不易發現的帶規律性的東西。 易地采訪回來,可以向當地黨委提供有參考價值的建議。
易地采訪應注意的地方:
1、易地采訪一般以專題采訪為宜。
2、記者初到一個地方,情況不熟,更應謙虛謹慎,在深入了解情況的基礎上有了把握再寫。
3、對當地記者要尊重,平等相待,不以特派記者自居。
4、不與當地記者搶新聞。
5、利用易地采訪機會,學習外地記者的長處。
第五節 抽樣調查
[抽樣調查]是一種比較經濟可行的方法,她按照概率論和數理統計的原理,從全部研究對象中抽取一部分單位作為樣本進行調查,然后依據調查的結果對全部研究對象作出估計和判斷,以達到對全部研究對象認識的目的。
抽樣調查方法在新聞領域的運用,主要目的著眼與調查研究對象的數量,向受眾提供科學的數據。不僅增強了新聞報道的說服力,使新聞報道奉為生命的客觀、真實的本質特點得到更好的再現,而且給受眾對事物的認識在觀念上量化,同時又給決策部門提供了決策的可靠依據。
完全客觀化的“精確新聞”相當于一份抽樣調查報告。其核心就是強調搜集和處理新聞素材的手段完全科學化,以數字上的精確分析來體現客觀性。
主要形式:一是對媒介受眾情況的調查;二是調查結果被引用于傳統的報道形式中,以加強說服力;三是以“精確新聞”形式出現的抽樣調查報告。
精確新聞的來源,多半是專業社會調查機構受媒體委托進行的調查,它的表現形式和一份完整的抽樣調查報告差不多。
特點:調查主題緊跟受眾的興趣點,調查的題目可大可小。
相反,在社會學領域中,抽樣調查方法多運用于研究者感興趣的主題,為社會和社會學理論研究服務,不一定強調緊跟當前形勢。
聲明:
(一)由于考試政策等各方面情況的不斷調整與變化,本網站所提供的考試信息僅供參考,請以權威部門公布的正式信息為準。
(二)本網站在文章內容來源出處標注為其他平臺的稿件均為轉載稿,免費轉載出于非商業性學習目的,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您對內容、版權等問題存在異議請與本站聯系,我們會及時進行處理解決。
相關推薦
2022年浙江自考《當代中國政治制度》復習筆記匯總
09-152023年浙江自考西方行政學說史復習資料:西方行政學的產生
03-022023年10月浙江自考傳播學概論復習資料:有限效果論
08-302022年浙江自考中國古代文學史(一)第三編第九章復習資料
10-31自考輔導資料:2021年10月《學前教育史》—論幼稚師范教育
06-052023年4月浙江自考中外教育簡史復習筆記:英國近代教育制度
12-08自考輔導資料:2019年10月《美學》知識點-崇高的內涵與特點
09-17自考輔導資料:2021年10月《學前教育史》—雅典的學前教育
06-072023年4月浙江自考英美文學選讀復習筆記:William Butler Yeats
12-082023年4月浙江自考新聞學概論復習筆記:社會主義新聞事業對從業者的基本要求
1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