鉤藤(Ramulus Uncariae cum Uncis)
【來源】為茜草科植物鉤藤Uncaria rhynchopylla (Miq.)Jacks.、大葉鉤藤U.macrophylla Wall.、毛鉤藤U.hirsuta Havil.、華鉤藤U.sinensis (Oliv.) Havil.及無柄果鉤藤U.sessilifructus Roxb.干燥帶鉤莖枝。
【產地】主產于廣西、浙江、浙江、福建、云南等省。
【采收加工】秋、冬兩季采收有鉤的嫩技,剪成短段,曬干或蒸后曬干。
【性狀鑒別】鉤藤 為帶單鉤或雙鉤的莖枝小段,莖枝呈圓柱形或類方柱形,長約2~3cm,直徑2~5mm。表面光滑無毛,具細縱紋,紅棕色至紫紅色。多數枝節上對生兩個向下彎曲的鉤,或僅一側有鉤,另一側為凸起的疤痕;鉤略扁或稍圓,基部較寬,先端細尖;鉤基部的枝上可見環狀托葉痕和窩狀葉柄痕。質輕而堅韌,斷面黃棕色,皮部纖維性,髓部黃白色,疏松似海綿或萎縮成空洞。無臭,味淡。
大葉鉤藤 小枝具突起的黃白色小點,鉤枝密被褐色長柔毛;鉤表面灰棕色,末端膨大成小球。
毛鉤藤 枝或鉤的表面灰白色或灰棕色,粗糙,有疣狀凸起,被褐色粗毛。
華鉤藤 小枝方柱形,表面黃綠色,鉤端漸尖,常留萎縮苞痕,常有宿存托葉。
無柄果鉤膝 鉤枝具稀疏的褐色柔毛,表面棕黃色或棕褐色,葉痕明顯。
【顯微鑒別】鉤藤莖枝橫切面:①表皮細胞外側角質增厚。②皮層細胞內含棕色物質。③韌皮部外側纖維連成間斷的環帶(環管纖維、原中柱鞘纖維)。④韌皮部纖維有厚壁性及薄壁性兩種,常單個或2~3個成束,較中柱鞘纖維細小,微木化;韌皮射線細胞寬1列。⑤形成層明顯。⑥木質部導管類圓形,多單個散在;木纖維細胞壁薄,與木薄壁細胞不易區分。⑦髓部寬闊,四周有1~2列環髓厚壁細胞,具單紋孔,內含棕色物質。⑧薄壁細胞含草酸鈣砂晶或小簇晶。
粉末(鉤藤莖和鉤):淡紅棕色。①纖維大多成束,直徑16~42μm,非木化或微木化,孔溝不明顯;有的壁稍厚,木化,具明顯的單斜孔。②纖維狀管胞少見,壁有具緣紋孔。③導管為螺紋、網紋、梯紋及孔紋,后者直徑至68μm。④表皮細胞棕黃色,類方形、多角形,壁瘙、壁稍增厚,細胞內有油滴狀物,斷面觀可見較厚的角質層。⑤微木化的薄壁組織碎片眾多,壁稍增厚,具多數橢圓形成圓形單紋孔。⑥薄壁細胞中含有革酸的砂晶或小蔟晶。
大葉鉤藤莖橫切面:表皮具單細胞或多細胞非腺毛。薄壁細胞中含草酸砂晶或小蔟晶。
毛鉤藤莖橫切面:復表皮2~5層細胞,單細胞非腺毛鉤狀彎曲,多細胞非腺毛由2~15個細胞組成。薄壁細胞中含有草酸鈣砂晶。
華鉤藤莖橫切面:具復表皮。薄壁細胞中含有草酸鈣砂晶。
無柄果鉤藤莖橫切面:表面細胞外壁向外突起,具多數單細胞短角狀毛,表面有疣狀突起。皮層有斷續成環的石細胞層。薄壁細胞中含有草酸鈣砂晶或小蔟晶。
【成分】含鉤藤堿(rhynchophylline)、異鉤藤堿。此外尚有賽雞納堿(去氫鉤藤堿)、異賽雞納堿等。
【理代鑒別】取本品粉末約5g,加50%乙醇30ml,加熱回流2min,濾過,濾液置水浴上蒸去乙醇,殘留物加1%鹽酸溶液10ml,使溶解,濾過,取濾液1ml,加碘化鉍鉀試液1滴,產生黃色沉淀,加碘化汞鉀試液或硅鎢酸試液1滴,產生白色沉淀。(檢查生物堿)
聲明:
(一)由于考試政策等各方面情況的不斷調整與變化,本網站所提供的考試信息僅供參考,請以權威部門公布的正式信息為準。
(二)本網站在文章內容來源出處標注為其他平臺的稿件均為轉載稿,免費轉載出于非商業性學習目的,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您對內容、版權等問題存在異議請與本站聯系,我們會及時進行處理解決。
相關推薦
2022年浙江自考《當代中國政治制度》復習筆記匯總
09-152023年10月浙江自考傳播學概論復習資料:有限效果論
08-30自考輔導資料:2019年10月《美學》知識點-崇高的內涵與特點
09-172022年浙江自考中國古代文學史(一)第三編第九章復習資料
10-31自考輔導資料:2021年10月《學前教育史》—論幼稚師范教育
06-052023年4月浙江自考外國文學史復習筆記:高爾基
12-262023年4月浙江自考中外教育簡史復習筆記:英國近代教育制度
12-082022年浙江自考心理學復習筆記:情緒情感的功能
11-03自考輔導資料:2019年10月《美學》知識點-優美及優美的內涵與特點
09-17自考輔導資料:2021年10月《學前教育史》—雅典的學前教育
06-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