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味子(Fructus )
【來源】 為木蘭科植物五味子Schisandra chinensis (Turcz.) Baill. 或華中五味子Schisandra sphenanthera Rehd. et Wils.的干燥成熟果實。前者習稱“北五味子”,后者習稱“南五味子”。
【產地】 北五味子主產于吉林、遼寧、黑龍江等省,河北亦產。南五味子主產于湖北、河南、陜西、山西、甘肅等省。
【采收加工】 秋季果實完全成熟時采收,揀出果梗等雜質,曬干或蒸后曬干。
【性狀鑒別】 北五味子呈不規則的圓球形或扁球形,直徑5~8cm。外皮紫紅色或暗紅色,有的表面呈黑紅色或出現“白霜”,皺縮,顯油性。果肉柔軟,內含種子1~2粒。種子呈腎形,表面棕黃色,有光澤,種皮硬而跪,較易破碎,種仁呈鉤狀,黃白色,半透明,富有油性。果肉氣弱,味酸;種子破碎后,有香氣,味辛、微苦。
以粒大,果皮紫紅、肉厚、柔潤著為佳。
南五味子較小,直徑2~5mm。表面棕紅色至棕色,干癟,鄒縮,果肉常貼于種子上。
【顯微鑒別】 北五味子橫切面;①外果皮為一列方形或長方形表皮細胞,壁稍厚,外被角質層,散有油細胞。②中果皮有十余層薄壁細胞,細胞切向延長,內含淀粉粒、散有小型外韌型維管束十余個。③內果皮為1列小形薄夠細胞。④種皮最外層為1列徑向延長的石細胞,呈柵欄狀,壁厚,密具細小孔溝及紋孔,其下為數列類圓形、三角形、多角形的石細胞,壁厚,孔溝及紋孔較大,最內側的石細胞形狀不規則,壁較薄。⑤石細胞下方為數列較小的薄壁細胞。在種脊部位有維管束,并有纖維束。⑥油細胞層為1列徑向延長的油細胞,含棕黃色揮發油。⑦油細胞下為3~4列小型細胞。種皮內表皮為1列小細胞,壁略厚。⑧胚乳細胞呈多角形,內含脂肪油和糊粉粒。
北五味子粉末:暗紅色。①種皮外層石細胞表面觀呈多角形或稍長,大小頗均勻,直徑或長度18~25μm,壁厚,孔溝極細密,胞腔小,內含深棕色物質。種皮內皮層細胞呈類圓形、多角形、不規則形,長70~100μm,壁稍厚,胞腔與紋孔較大。②果皮的表皮細胞表面觀呈多角形,排列緊密整齊,表面有微細的角質線紋,內含顆粒狀色素物質,表皮中散有類圓形或多角形的油細胞,其四周有6~7個細胞圍繞。③種皮細胞類圓形,含黃色揮發油。④導管螺紋,偶有網紋。⑤胚乳細胞呈多角形,壁薄,內含脂肪油及糊粉粒。⑥中果皮細胞皺縮,含暗棕色物,并合淀粉粒。
南五味子 種皮表皮下石細胞長圓形或類圓形。粉末中可見果皮的表皮細胞表皮觀為類多角形,有角質線紋。油細胞呈類圓形。石細胞孔溝明顯。
【成分】 北五味子果實所含木脂素為本品的有效成分。木脂素系五味子素(schizandrin)和它的類似物α-五味子素,β-五味子素,γ-五味子素,δ-五味子素,ε-五味子素,偽γ-五味子素(pseudo-γ-schizandrin)、去氧五味子素(deoxyschizandrin)、新五味子素(neoschizandrin)、五味子醇(schizandrol)等的混合物。近年又分出多種新的木脂素成分,如:五味子素A、B、C、D、E、F、G、H、J、N、O(gomisinsA、B、C、D、E、F、G、H、J、N、O)等。另含揮發油,油中含大量倍半效莰烯(sesquicarene)、β2-沒藥烯、β-花柏烯及α-衣蘭烯。含有機酸9.11%,主要為枸櫞酸、蘋果酸、酒石酸等。種子含脂肪油約33%。
南五味子 含五味子甲素、五味子酯甲、乙、丙、丁、戊(schisantherinA、B、C、D、E)等。
【理化鑒別】 將五味子壓成餅,稱取1g,加水 10ml,時時振搖,浸10min,濾過,濾液濃縮至小體積,加五倍量95%乙醇,并強烈攪拌5min左右,濾過,濾液回收乙醇,加水稀釋至10ml,加活性炭少許,振搖后濾過,得無色或淺粉紅色澄明溶液。
(1)取上述溶液1ml,滴加甲基紅指示劑1滴,溶液即變紅色。(酸性反應)
(2)取上述溶液1ml,滴加高錳酸鉀試液1滴,紫色立即消退,溶液變淺橙黃色,放置1h后,溶液漸漸變為無色。(還原性物質反應)
(3)取上述溶液2ml,加氫氧化鈉試劑中和后,加硫酸汞試液1滴,加熱至沸,加高錳酸鉀試液l滴,紫色即消失,并發生白色沉淀。(枸櫞酸鹽反應)
(4)五味子的氯仿提取液作為供試品溶液,另取五味子對服藥材溶液及五味子甲素對照品,分別點于同一硅膠GF254薄層板上,以石油醚(30~60℃)-甲酸乙酯-甲酸(15:5:1)的上層溶液為展開劑,展開,置紫外光燈(54nm)下檢視,在供試品色譜中,在與對照品及對照藥材色譜相應位置上顯相同的斑點。
葶 藶 子(Semen Lepidii, Semen Descurainiae)
【來源】 為十字花科植物播娘蒿Descurainia sophia (L.) Web ex PrantlIJe或獨行菜Lephidium apetalum Willd.的干燥成熟種子。前者習稱“南葶藶子”,后者習稱“北葶藶子”。
【性狀鑒別】 南葶藶子 呈長圓形而略扁,長約1mm,寬約0.5mm。外表棕色或紅棕色,一端鈍國,一端近截形,兩面常不對稱。在放大鏡下觀察,表面可見2條縱紋和細密網紋,味微辛并有粘性。破碎后富油性,氣微。
北葶藶子 呈扁卵形,長約1.5mm,寬0.5~1mm。一端鈍圓;另一端漸尖而微凹,凹處可見白色小點(種臍)。表面可見2條縱列的淺槽和多數細微顆粒狀突起。味微辛,遇水粘滑性較供強
均以身干、子粒飽滿、無泥屑雜質者為佳。
【成分】 南葶藶子含揮發油,油中含異硫氰酸芐酯(benzylisothiocyanateh)、異硫氰酸烯丙酯(allylisothiocyanate)、丁烯睛、雙硫烯丙基等。尚含脂肪油15%~20%,油中含油酸、亞麻酸、白芥酸等。近報道本品含五種強心成分:葶藶子苷(heleveticoside)、毒毛旋花子苷元(strophanthidine)、衛矛苷(evomono side)、衛矛雙糖苷(evobioside)、糖芥苷(erysimoside)。
北葶藶子含芥子苷,70%乙醇提取物中含強心成分。并含揮發油、脂肪油、蛋白質、糖類、生物堿等。
聲明:
(一)由于考試政策等各方面情況的不斷調整與變化,本網站所提供的考試信息僅供參考,請以權威部門公布的正式信息為準。
(二)本網站在文章內容來源出處標注為其他平臺的稿件均為轉載稿,免費轉載出于非商業性學習目的,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您對內容、版權等問題存在異議請與本站聯系,我們會及時進行處理解決。
相關推薦
2022年浙江自考《當代中國政治制度》復習筆記匯總
09-152023年浙江自考西方行政學說史復習資料:西方行政學的產生
03-022023年10月浙江自考傳播學概論復習資料:有限效果論
08-302022年浙江自考中國古代文學史(一)第三編第九章復習資料
10-312023年4月浙江自考中外教育簡史復習筆記:英國近代教育制度
12-08自考輔導資料:2021年10月《學前教育史》—論幼稚師范教育
06-05自考輔導資料:2019年10月《美學》知識點-崇高的內涵與特點
09-17自考輔導資料:2021年10月《學前教育史》—雅典的學前教育
06-072023年4月浙江自考新聞學概論復習筆記:社會主義新聞事業對從業者的基本要求
12-052023年4月浙江自考新聞學概論復習筆記:新聞批評與正面宣傳
1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