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公英(Herba Taraxaci)
【來源】為菊科植物蒲公英Taraxacum mongolicum Hand.-Mazz.、堿地蒲公英Taraxacum sinicum Kitag.或同屬數種植物的干燥全草。
【性狀鑒別】常皺縮卷曲成團。根圓錐形,多彎曲,長3~7cm;表面棕褐色,根頭部有棕色或黃白色的茸毛,有的己脫落。葉基生,多皺縮破碎,暗灰綠色或綠褐色,完整葉片展平呈倒披針形,先端尖或鈍,邊緣淺裂或羽狀分裂,基部下延呈柄狀,下表面主脈明顯。花莖l至數條,每條花莖頂生頭狀花序;總苞片多層,內面一層較長,花冠黃褐色或淡黃白色。瘦果長橢圓形,具白色冠毛。氣微,味微苦。
以葉多、色綠、根完整者為佳。
【成分】含蒲公英甾醇(taraxasterol)、膽堿、咖啡酸、菊糖和果膠等。
石斛(Herba Dendrobii)
【來源】為蘭科植物環草石槲Dendrobium loddigesii Rolfe.、馬鞭石槲Dendrobium fimbriatum Hook.var.oculatum Hook.、黃草石槲Dendrobium chrysanthum Wall.、鐵皮石槲Dendrobium candidum Wall.ex Lindl.或金釵石槲Dendrobium nobile Lindl.的新鮮或干燥莖。
【產地】主產于廣西、浙江、云南、四川等省區。
【采收加工】全年均可采收,以春末夏初和秋季采收者為佳。鮮用者采收后用濕沙貯存,用時除去根及泥沙。干用者采收后,除去雜質,用汗水略燙或烘軟,再過搓邊烘曬,至葉鞘搓凈,干燥。鐵皮石槲剪去部分須根后,邊炒邊扭成螺旋形或彈簧狀,烘干,習稱“耳環右槲”。
【性狀鑒別】鮮石槲 莖圓柱形或扁圓柱形,長30~45cm,直徑0.4~1.2cm。表面光滑或有縱皺紋,黃綠色,節明顯,節上有膜質葉鞘。肉質,多汁,易折斷,斷面綠色,較平坦。氣微、味微苦而回甜,嚼之帶粘性。
環草石槲 呈細長圓柱形,常彎曲或盤繞成團,長15~35cm,直徑0.1~0.3cm,節間長l~2cm。表面金黃色,有光澤,具細縱紋。質柔韌而實,斷面較平坦。無臭,味淡。
馬鞭石槲 呈長圓錐形,長40~120cm,直徑0.5~0.8cm,節間長3~4.5cm。表面黃色至暗黃色,有深縱溝。質疏松,斷面呈纖維性。味微苦。
黃草石槲 長30~80cm,直徑0.3~0.5cm,節間長2~3.5cm。表面金黃色至淡黃褐色,具縱溝。體輕,質實,易折斷,斷而略呈纖維性。嚼之有粘性。
耳環石槲(鐵皮石槲)呈螺旋形或彈簧狀,一般為2~4個旋紋,莖拉直后約3.5~8cm,直徑0.2~0.3cm。表面黃綠色,有細縱皺紋,一端可見有莖基部留下的短須根。質堅實,易折斷,斷面平坦。嚼之有粘性。
金釵石槲 呈扁圓柱形,長20~40cm,直徑0.4~0.6cm,節間長2.5~3cm。表面金黃色或黃中帶綠色,有深縱溝。質硬而脆,斷面較平坦。味苦。
干品以色金黃、有光澤。質柔韌者為佳。
【顯微鑒別】環草石槲、黃草石槲 莖橫切面:①表皮細胞1列,外被鮮黃色角質層。
②基本薄壁組織中散在多數外韌型維管束,略排成3~4圈。③維管束外側纖維群新月形或半圓形,其外線薄壁細胞有的含類圓形進質塊。維管束旁薄壁細胞中有的含草酸鈣針晶。
【成分】金釵石槲莖含生物堿,主要為石槲堿(dendrobine)、石槲次堿(nobilonine)、6-羥基石槲堿、石槲醚堿等。此外,尚含粘液質等。
聲明:
(一)由于考試政策等各方面情況的不斷調整與變化,本網站所提供的考試信息僅供參考,請以權威部門公布的正式信息為準。
(二)本網站在文章內容來源出處標注為其他平臺的稿件均為轉載稿,免費轉載出于非商業性學習目的,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您對內容、版權等問題存在異議請與本站聯系,我們會及時進行處理解決。
相關推薦
2023年浙江自考西方行政學說史復習資料:西方行政學的產生
03-022022年浙江自考中國古代文學史(一)第三編第九章復習資料
10-31自考輔導資料:2021年10月《學前教育史》—論幼稚師范教育
06-052023年4月浙江自考公司法復習筆記第三章(1)
12-282023年10月浙江自考網絡操作系統復習資料六
05-19自考輔導資料:2021年10月《學前教育史》—雅典的學前教育
06-072023年4月浙江自考英語翻譯復習筆記:The Imperial Palace
12-142023年4月浙江自考學前教育史復習筆記:古代的胎教
12-312023年4月浙江自考發展經濟學復習資料:發展中國家就業問題
12-272023年4月浙江自考中藥鑒定學復習筆記:葉類中藥鑒定(2)
1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