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石(Arsenicum Sublimatum)
【來源】為天然的砷華礦石、或由毒砂(硫砷鐵礦,FeAsS)、雄費加工制造而成。
【性狀鑒別】商品分為紅信石和白信石兩種,藥用以紅信石為主,白信石極為少見。
紅信石(紅砒) 呈不規則的塊狀,大小不一。粉紅色,具黃色與紅色彩暈,略透明或不透明,具玻璃樣光澤或無光澤。質脆,易砸碎,斷面凹凸不平或呈層狀纖維樣的結構。無臭。本品極毒,不能口嘗!
白信石(白砒) 為無色或白色,其余特征同上。
【成分】主含三氧化二砷(As2O3)。常含S、Fe等雜質,故呈紅色。
爐甘石(Calamina)
【來源】為碳酸鹽類礦物方解石族菱鋅礦。
【性狀鑒別】為塊狀集合體。呈不規則塊狀,圓形或扁平形,大小不一。表面黃白色、淡紅色或黃褐色,凹凸不平,多孔,似蜂窩狀。暗淡無光澤,條痕白色。體輕,質松易碎,斷面灰白色或淡棕色,有吸濕性。無臭。味微澀。
以體輕、質松、色白者為佳。
【成分】主含碳酸鋅(ZnCO3)。鍛燒后,碳酸鋅分解成氧化鋅,為治療目疾的有效成分。
滑石(Talcum)
【來源】為硅酸鹽類礦物滑石族滑石。習稱“硬滑石”。
【產地】產于遼寧、山東、陜西、江蘇等省。
【采收加工】挖出后,除去泥沙及雜石。
【性狀鑒別】多為塊狀集合體。呈扁平形、斜方形或不規則塊狀,大小不一。白色、黃白色或淡藍灰色,有蠟樣光澤、條痕白色。質較軟而細膩,硬度約為1,相對密度2.7~2.8,用指甲可以刮下白粉,觸之有滑潤感,無吸濕性,置水中不崩散。無臭,無味。
以色白、滑潤者為佳。
【成分】主含含水硅酸鎂[Mg3(SiO10)(OH)2]
石膏(Gypsum Fibrosum)
【來源】為硫酸鹽類礦物硬石膏族石膏。
【產地】主產湖北省應城。山東、山西、河南等省亦產。
【采收加工】挖出后,去凈泥沙及雜石。
【性狀鑒別】為纖維狀的結晶集合體。呈長塊狀、板塊狀或不規則形,大小不一。全體白色、灰白色或淺黃色,有的半透明,條痕白色。體重,質軟,硬度1.5~2,相對密度2.3,指甲能刻劃,易縱向斷裂,縱斷面具纖維狀紋理,顯絹絲光澤。無臭,味淡。
以色白、半透明、縱斷面呈纖維狀者為佳。
【成分】主含含水硫酸鈣(CaSO4·2H2O)。
【理化鑒別】
(1)取本品一小塊(約2g),置具有小孔軟木塞的試管內,灼燒,管壁有水生成,小塊變為不透明體。
(2)取本品粉末0.2g,加稀鹽酸10ml,加熱使溶解,溶液顯鈣鹽與硫酸鹽的鑒別反應。
(3)取本品粉末約0.2g,于140℃烘20min,加水1.5ml,攪拌,放署5min,呈粘結固體。(石膏加熱失去一部分結晶水而成熟石膏,與水相遇變為具有粘性的固體。別的礦石無此特征)
【含量測定】《中國藥典》(2000年版)規定,本品含含水硫酸鈣(CaSO4·2H2O)不得少于95.0%。
芒硝(Natrii Sulfas)
【來源】為硫酸鹽類礦物芒硝族芒硝,經加工精制而成的結晶體。
【性狀鑒別】呈梭柱狀、長方形式不規則塊狀及粒狀,大小不一。無色透明,暴露空氣中則表面逐漸風化而覆蓋一層白色粉末(無水硫酸鈉),條痕白色。通常呈致密粒狀集合體,具玻璃樣光澤。質脆易碎,硬度1.5~2,相對密度1.48。斷口貝殼狀。無臭,味苦、咸。
以無色、透明、呈結晶狀者為佳。
【成分】主含含水硫酸鈉(NaSO4·10H2O)。
聲明:
(一)由于考試政策等各方面情況的不斷調整與變化,本網站所提供的考試信息僅供參考,請以權威部門公布的正式信息為準。
(二)本網站在文章內容來源出處標注為其他平臺的稿件均為轉載稿,免費轉載出于非商業性學習目的,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您對內容、版權等問題存在異議請與本站聯系,我們會及時進行處理解決。
相關推薦
2022年浙江自考《當代中國政治制度》復習筆記匯總
09-152023年浙江自考西方行政學說史復習資料:西方行政學的產生
03-022022年浙江自考中國古代文學史(一)第三編第九章復習資料
10-312023年10月浙江自考傳播學概論復習資料:有限效果論
08-30自考輔導資料:2021年10月《學前教育史》—論幼稚師范教育
06-052023年4月浙江自考學前教育史復習筆記:古代的胎教
12-312023年4月浙江自考公司法復習筆記第三章(1)
12-282023年10月浙江自考寫作(一)復習資料(17)
08-072023年10月浙江自考網絡操作系統復習資料六
05-192023年4月浙江自考發展經濟學復習資料:發展中國家就業問題
1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