遵從的概念
遵從是由于群體成員行為信念上的改變,這種改變是真實的或想象的群體的壓力的結(jié)果。這個定義的要旨是,群體壓力使得個體改變其行為,并以某種方式來行動,這種行動方式在沒有群體壓力時,個體本來是不會采取的。
這里的群體壓力可能是明確的,也可能是含糊的,這就是定義中所說的“真實的”或“想象的”。
群體中個人行為可分為二大類:遵從和非遵從。
非遵從至少包括兩種形式:“反模仿”,指的是個體觀察了群體中其他人的行為之后,采取了一種與他們對立的行為,或者相反極端的行為。又稱“反遵從”。
“非模仿”。是指個體對如何行動作出自己的決定,而不是簡單地對群體壓力作出反應。又稱“獨立”。
群體中遵從行為的分類。可以分為“簡單的服從”和“內(nèi)心的接受”。凱爾曼在此基礎上增加了認同。
遵從的理論
1.個性理論。認為人們之所以會遵從是因為人們具有一些預先決定他們會遵從的個性特征。
2.群體理論。注重于群體施加于個人身上的壓力,代表人物是阿希和凱利等人。他們認為一個人之后,有兩種信息來源。他們可根據(jù)這兩種信息來源來體驗現(xiàn)實及學習正確行為。一種是“個人的信息”,來源于“嘗試錯誤”的學習中。一種是“社會的信息”,是由其他人或其他群體提供的。
一般說來,群體對個體施予壓力使其遵從有兩種形式:一種是來自于群體的信息壓力,就是提供有關個體應該如何行動,把事情辦好的信息;另一種來自于群體的規(guī)范性社會壓力,就是如果個體不遵從的話,群體所擁有的拒絕該個體的潛能。
阿希的從眾實驗
阿希設計了一個研究遵從的獨特的方法,即將人們置于其他團體成員的意見之中。當一個被試走進實驗室時,已經(jīng)有六個其他的被試坐在那里了。其他人都是圍著桌子旁邊的空位子坐下來。實驗者進來告訴被試說,這個實驗是有關精確性和視知覺的。他向被試顯示了兩張卡片。其中一張卡片上只有一條線。另一張卡片有三條線A,B,C。其中有一條線與另一張卡片的單條線等長。實驗者告訴被試說,他們的任務是從三條線中找出與單線相匹配的同長度的線。倒數(shù)第二個回答的人是那個被試。實驗者要求每個被試匹配線條的字母。而其他開頭5個則是實驗的“助手”。主試早就告訴他們該如何回答。在18次嘗試中,有12次他們都一致地做出了錯誤的回答。主試感興趣的是要發(fā)現(xiàn),他是服從群體的觀點,還是堅持正確的回答。
阿希發(fā)現(xiàn)他的被試在三分之一以上的次數(shù)里附和了群體不正確的觀點,即使當他們知道群體是錯誤的。當面對著群體的一致的不正確的觀點時,極大多數(shù)被試至少遵從一次,只有四分之一被能夠堅持不錯的作業(yè)。
聲明:
(一)由于考試政策等各方面情況的不斷調(diào)整與變化,本網(wǎng)站所提供的考試信息僅供參考,請以權威部門公布的正式信息為準。
(二)本網(wǎng)站在文章內(nèi)容來源出處標注為其他平臺的稿件均為轉(zhuǎn)載稿,免費轉(zhuǎn)載出于非商業(yè)性學習目的,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您對內(nèi)容、版權等問題存在異議請與本站聯(lián)系,我們會及時進行處理解決。
相關推薦
2023年4月浙江自考外國新聞事業(yè)史復習筆記:報刊、通訊社的國際傳播
12-312023年浙江自考西方行政學說史復習資料:西方行政學的產(chǎn)生
03-022023年10月浙江自考幼兒園組織與管理復習資料:我國幼教事業(yè)發(fā)展的方針
05-162022年浙江自考公共政策復習筆記第五章
09-192022年浙江自考中國古代文學史(一)第三編第九章復習資料
10-312023年4月浙江自考中外教育簡史復習筆記:法國近代教育制度
12-082023年4月浙江自考學前教育史學習筆記:史前社會幼兒教育的方法
12-062023年4月浙江自考普通邏輯復習筆記:假言推理
02-102023年10月浙江自考“外國文學史”復習筆記(第一章)
09-122023年浙江自考人際關系心理學串講筆記:利他行為理論
03-06與考生自由互動、并且能直接與專業(yè)老師進行交流解答。
與考生自由互動、并且能直接與專業(yè)老師進行交流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