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伯雷《巨人傳》,選自“作者前言”和第一部第十六、十七、十八、十九章及二十一章(節選)。大綱新添作家。
1、作者拉伯雷,法國人文主義作家。最初受僧侶教育,但在僧院里已開始研讀古希臘文學和哲學。后到法國各地游學,有機會接近人文主義者和廣大的人民群眾。他熱愛科學,對數理、醫藥、考古、天文、植物等都有所鉆研。1530 年后在里昂行醫,是法國最早研究解剖學的醫生之一。他不僅用醫藥減輕病人的痛苦,還寫些故事供他們消遣。臨終遺言“拉幕吧,戲做完了。”
2、《巨人傳》共5部,長篇小說,創作前后經歷了20年的時間,1532 年后陸續出版。以巨人高康大和龐大固埃父子的冒險經歷構成主線。以荒誕的筆法,詼諧粗俗的語言,反映16世紀法國社會現實。
3、作品梗概。(楊絳翻譯)
以父子兩代巨人高康大和龐大固埃的經歷見聞為線索,反映了16世紀前后法國社會的廣闊生活。
第一部描寫高康大的經歷,高康大在母親肚子里待了十一個月,從母親的左耳里鉆了出來,剛出生就會說話,高喊“喝呀!喝呀!”他早年接受經院教育,學成了書呆子,后來到巴黎接受人文主義教育,老師用瀉藥瀉掉了他頭腦中的一切死板知識,用新方法進行教導,才讓他變得聰明起來。高康大當眾在巴黎圣母院的鐘樓上撒尿,玩弄大鐘。后來回國打退敵人,建立了一座“德廉美修道院”,設定的唯一院規是:“做你所愿意做的”。
第二部到第五部的主人公是龐大固埃,從小接受人文主義教育并到各地游學,比上一代更加優秀,以平等、博愛、寬容的精神治國,受到愛戴。其朋友巴努日想結婚,就此問題去問了許多學者與各界的專業人士,得到的回答千奇百怪。二人為追求答案,便到東方去尋找一個寫有答案的神瓶,一路上到了“聯姻島”、“鐘鳴島”、“判罪島”等奇特的地方,看到了大量神職人員與執法者無惡不作的黑暗現實。最后他們在“燈國”找到了神瓶,空中響起洪亮的聲音:“喝吧!喝吧!”龐大固埃二人終于發現了真理:暢飲知識,享受人生中的一切快樂。
4、選文梗概。
作者前言講述小說創作的目的;第+六章:高康大怎樣乘騎大牝馬到達巴黎;大牝馬怎樣驅趕包斯的牛蠅;第+七章:高康大怎樣對巴黎人行見面禮;怎樣摘取圣母院的大鐘;第十八章:約諾土斯·德·卜拉克瑪多怎樣被派見高康大索討大鐘;第十九章:約諾土斯·德·卜拉克瑪多大師向高康大致詞索討大鐘。
第一卷第十六至十九章選文主要攻擊的是法國市民的庸俗無聊和天主教會的虛偽無恥。高康大撒尿前后情節的描寫,主要暴露的是巴黎市民的無聊情態;而高康大一時興起,把圣母院塔樓上的大鐘摘下來掛在馬脖子上當鈴鐺,這是對教會圣物的公然調笑和戲弄。神學院派神學士約諾土斯大師前來討要大鐘,他雖然身穿最正典的神學袍,肚子里填滿了最精心烘焙的面包,灌滿了神學院地窖里最醉人的陳年佳釀,外表道貌岸然,實則是酒囊飯袋。而他說的那種繁瑣的話語,諷刺了教會語言的空洞無物,不知所云。這些選文也突出地顯示了拉伯雷用粗俗的語言、滑稽突梯的情節、夸張諷刺的手法反映現實重大問題的藝術特征,表現了當時人民大眾的審美情趣。
《巨人傳》思想特色。(拉伯雷創作與時代的關系)
故事表面看起來荒誕離奇,但作者卻用這種特殊的方式廣泛而深刻地反映了16世紀法國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有強烈的現實影射和諷喻意味。
A通過描寫文藝復興時期的“巨人”形象,歌頌人的自身力量,肯定人的欲望與追求的合理性,挑戰了基督教禁欲思想。拉伯雷對巨人外形、力量和生理欲望極度夸張的描寫,實質上是把人塑造成追求感官欲望滿足的異教自然之神,這是對基督教上帝權威的挑戰,是對基督教禁欲主義和原罪思想的挑戰,反映了人文主義者對人力量的自信,對現世幸福生活的肯定。
B揭露教會統治下的黑暗現實,表現出鮮明的反教會傾向。天主教會是拉伯雷攻擊最為用力的對象,各個階層的神職人員,各種宗教儀式,甚至宗教活動場所和器物,都受到辛辣的諷刺,使其神圣性蕩然無存,暴露出其逐利、殘暴、虛假的本質。
C對封建法律制度和司法機構的無情嘲諷。在從中世紀神權統治向近代資本主義社會過渡時期的法國,法律制度和司法機構在很大程度上還是神權的延伸和王權的仆從,毫無獨立性可言。由此造成的嚴重弊端之一,是法律條款經文化、教條化,脫離現實生活,且往往相互矛盾,使司法低效,也給腐敗以可乘之機。如《巨人傳》有多處對纏訟和司法拖延的描寫,顯示出了極強的批判性。
D揭示了市民階層的無聊愚昧、保守落后等特征。巴黎人民圍觀高康大,被一泡尿淹死甚多。
《巨人傳》藝術特色(拉伯雷藝術手法的基本特征)。
采用滑稽夸張和象征、寓意等寫法寫成,既是當時現實生活的真實寫照,同時又包含著大量夸張、幻想成分,情節離奇古怪,荒誕不稽。
作品使用了民間百姓喜歡的詼諧、粗俗的語言,但表現的則是嚴肅、深刻的內容。恰恰以這樣的藝術風格,客觀地顯示了16世紀文藝復興時期的法國現實。
莎士比亞《哈姆萊特》(節選)
莎士比亞《哈姆萊特》(17世紀)選文第三幕第一場、第五幕第二場。大綱重點。
1、莎士比亞1564-1616,文藝復興時期英國的戲劇家和詩人,人們稱他為“時代的靈魂”,說他“不屬于一個時代而屬于所有的世紀”。出生在英國艾汶河畔的斯特拉福鎮。父親是從事手套制作和銷售的商人。大約在1571-1578年之間,莎士比亞在當地的文法學校讀書。1587年他去了倫敦,開始了戲劇生涯。他寫的第一個劇本是歷史劇《亨利六世》,上演后獲得成功。
2、莎翁作品:一生37個劇本,兩部長詩和一部154首十四行詩集。
歷史劇:《亨利四世》《亨利五世》《亨利六世》《理查三世》
喜劇:《仲夏夜之夢》《威尼斯商人》《第十二夜》《溫莎的風流娘們兒》《皆大歡喜》
悲劇:《羅密歐與朱麗葉》(《奧塞羅》《哈姆萊特》《李爾王》《麥克白》四大悲劇)
3、人文主義。
人文主義是文藝復興時期進步的資產階級思想家和文學家的世界觀和思想武器,核心是對“人”的肯定,強調以人為中心,反對以神為中心,認為人是“宇宙的精華,萬物的靈長”。圍繞這個核心,人文主義的內涵大致包括:(1)用人權反對神權。人文主義者熱情肯定人的價值、尊嚴和力量。(2)用個性解放反對禁欲主義。人文主義者肯定個人情感、欲望的合理性,反對禁欲主義。(3)用理性反對蒙昧主義。人文主義者把認識自己和認識世界當成了最重要的兩大任務。(4)在政治上,人文主義主張中央集權,反對封建割據,主張民族統一。
4、作品情節梗概。(朱生豪翻譯)
《哈姆萊特》是一部五幕悲劇。故事講述了正在德國威登堡大學讀書的丹麥王子哈姆萊特回國為父奔喪,卻發現叔父克勞狄斯已經登基成為新王,并與母親結婚。一天夜里,父親的鬼魂出現,告訴哈姆萊特自己是被克勞狄斯毒死的,并要求兒子復仇。哈姆萊特震驚悲痛,發誓復仇,同時決定在采取行動前用裝瘋迷惑對手,保護自己。克勞狄斯不斷派人試探,都被哈姆萊特識破。哈姆萊特用戲中戲證實了鬼魂的話,但在克勞狄斯祈禱時卻沒有動手;一次,他在與母親談話時,將偷聽的大臣波洛涅斯當成克勞狄斯誤殺。克勞狄斯派哈姆萊特出使英國,準備假英國國王之手除掉他,結果,奸計被哈姆萊特識破。此時,哈姆萊特的情人奧菲利婭因種種變故,精神受打擊失常,溺水身亡。克勞狄斯一計不成,又挑起波洛涅斯的兒子、奧菲利婭的哥哥雷歐提斯對哈姆萊特的仇恨,慫恿他們決斗,并在劍上涂毒,酒里下藥,要置哈姆萊特于死地。最后哈姆萊特被雷歐提斯的毒劍刺中;雷歐提斯也被毒劍所傷致死,王后則誤喝毒酒而死。哈姆萊特臨死前,將克勞狄斯刺死。
5、選文梗概。
本書節選的第三幕第一場中,哈姆萊特安排好戲班子的演出后,一個人獨處,心緒憂郁茫然。奧菲利婭奉命前來試探哈姆萊特,哈姆萊特裝瘋應對,奧菲利婭信以為真,異常痛苦。波洛涅斯堅稱哈姆萊特是為愛發瘋,克勞狄斯卻心懷鬼胎,準備假英王之手加害哈姆萊特。
第五幕第二場,也是全劇最后一場。先寫哈姆萊特向朋友霍拉旭講述自己識破克勞狄斯奸計、返回丹麥的經過。隨后寫他與雷歐提斯比劍及后事的安排。
分析哈姆萊特這個人物形象。(悲劇原因,人文主義內涵皆可從此回答)
哈姆萊特是一個具有人文主義思想內涵的人物形象。
A一個人文主義形象。他在文藝復興時期人文主義和宗教改革運動的中心德國威登堡大學讀書,接受了新思想的洗禮。哈姆萊特對人、對宇宙抱有美好的看法。
B一個充滿矛盾的形象。雖然擁有先進的思想,有復仇的能力和決心,也受民眾愛戴,復仇又合乎天道正義,順應歷史潮流。但在他通過戲中戲證實了鬼魂的話后,本該迅速果斷地采取行動,實際上卻一再遲疑不決。究其原因,學者多將其解釋為哈姆萊特的人文主義理想與現實錯位引發的精神危機使然。
題中題:哈姆萊特延宕的原因及表現。
A.宏觀來看,是其人文主義思想與現實錯位引發的精神危機使然。文藝復興早期,人文主義在反對中世紀禁欲主義,解放人性等方面發揮了重大作用。但到了文藝復興晚期,它在社會實踐中帶來的負面影響日益顯現(如欲望的解放和天性不受約束的發展,導致私欲膨脹、道德淪喪,利己主義泛濫成災)。進而引起作家和主人公對人文主義思想產生了懷疑和反思。
B.從個體角度,是其經歷了一系列人生變故之后,人文主義信念發生了動搖,從相信人性善,到認定人性是邪惡的,克勞狄斯弒君就不是孤立現象,而是普遍的人類罪惡的反映;替父報仇、“重整乾坤”就不只是與克勞狄斯斗爭,更要與普遍的人性惡斗爭,與所有人,也包括與自己的斗爭。那么,殺死一個克勞狄斯就無法解決根本問題。于是,復仇的具體對象就模糊了,更嚴峻的人性問題擺在了他的面前。哈姆萊特試圖找到一個正確的答案,因此墜入虛無之境,甚至對生命存在的意義都產生了懷疑。
因此,才從一個樂觀的人文主義者,變成一個懷疑的人文主義者,心緒迷惘、憂郁、焦灼,也就有了行動上的延宕。悲劇結局既有罪惡勢力過于強大的客觀原因,也有其內存性格弱點的主觀原因。所以,哈姆萊特的悲劇是時代的悲劇,是人文主義者的悲劇。
《哈姆萊特》的藝術特點。(藝術的豐富性和生動性)
(1)高超的情節結構藝術。哈姆萊特的復仇是劇情主線,雷歐提斯和福丁布拉斯為父復仇這兩條輔線,主輔對照,豐富了劇情,深化了戲劇矛盾。
(2)主人公的內心斗爭與外部斗爭相互聯動,個人抒情場面與敵我對峙場面交錯進行,悲劇中有喜劇場面穿插,使劇情張弛有度、跌宕起伏。
(3)戲劇語言十分精彩。A作者善于為不同人物找到適合他們身份、年齡、性別、性格的語言,使他們的對白都充滿個性;B大量采用雙關、比喻、夸張等修辭技巧,使語言生動活潑,富于表現力。
(4)文體方面,以無韻詩體為主,穿插以格律體和散文體,時而優雅深邃,時而粗俗直白,加強了人物臺詞的表現力和深度。
背誦《哈姆萊特》重要臺詞。
“人類是一件多么了不起的杰作!多么高貴的理性!多么偉大的力量!多么優美的儀表!多么文雅的舉動!在行動上多么像一個天使!在智慧上多么像一個天神!宇宙的精華,萬物的靈長!”(選文無,出現在導讀里)
“生存還是毀滅,這是一個值得考慮的問題;默然忍受命運的暴虐的毒箭,或是挺身反抗人世的無涯的苦難,通過斗爭把它們掃清,這兩種行為,哪一種更高貴?”
聲明:
(一)由于考試政策等各方面情況的不斷調整與變化,本網站所提供的考試信息僅供參考,請以權威部門公布的正式信息為準。
(二)本網站在文章內容來源出處標注為其他平臺的稿件均為轉載稿,免費轉載出于非商業性學習目的,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您對內容、版權等問題存在異議請與本站聯系,我們會及時進行處理解決。
相關推薦
2022年浙江自考《當代中國政治制度》復習筆記匯總
09-152023年浙江自考西方行政學說史復習資料:西方行政學的產生
03-022023年10月浙江自考傳播學概論復習資料:有限效果論
08-302022年浙江自考中國古代文學史(一)第三編第九章復習資料
10-31自考輔導資料:2021年10月《學前教育史》—論幼稚師范教育
06-052023年10月浙江自考《管理學原理》名詞解釋(2)
09-192023年10月浙江自考《普通邏輯學》復習資料(3)
08-212024年4月浙江自考醫學倫理學復習資料:醫學倫理學的四大原則之公正原則
11-272023年10月浙江自考寫作(一)復習資料(17)
08-07自考輔導資料:2021年10月《學前教育史》—雅典的學前教育
06-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