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內容提要
1、新聞通訊事業誕生的歷史背景。 新聞通訊亭業的萌芽,可以追溯到手抄新聞時代的新聞信。作為專業機構的新聞通訊社則是19世紀中期歐美工業革命之后才誕生的。19世紀中期的情況是:(1)工業革命帶來了經濟的飛躍發展,資本主義世界市場逐步形成;經濟發展又促進了社會變革,以1848年的民主革命為標志的政治動蕩,席卷了歐洲大陸。這一切都使得人們對外地或外國信息的需要大為增長。(2)近代報業在工業革命后大為發展,報紙越來越多;廉價報紙的出現,使報紙由注重言論轉變為注重新聞,它們對外地或外國新聞的需求大為增加。在這樣的背景下,有人設立機構,專門收集外地和外國的經濟政治新聞、各大城市的金融行情,出售給公司、銀行和報社,充當經售信息的批發商,這就產生了最初的新聞通訊杜。 還應指出,電信事業的興起為新聞通訊杜的產生提供了良好的物質條件,并極大地促進了它的發展。
2、哈瓦斯、沃爾夫、路透、港口新聞社(美聯社)等首批通訊社創建的經過。哈瓦斯社的創辦人為夏爾·哈瓦斯,1835年12月正式成立了哈瓦 斯通訊。哈瓦斯社初辦時的新聞稿是復寫或用石印印行的,每日 一次后來增加到每日數次. 自稱為“報紙的報紙·。他的供稿原 則是“迅速和優質”,為此他隨著科技的進步不斷改進傳通新聞的方 式。初期曾依靠快馬傳送。1837年開始使用信鴿,這樣,比利時或 英國早報上的新聞,巴黎的晚報就可刊出.從而使巴黎幾十家報紙 以及許多機關、公司和個人,陸續成了他的訂戶。1845年該杜在國 內線上開始用電報傳送新聞,同時又在布魯塞爾、羅馬、維也納、 馬德里以及紐約等地設立分社。1848年的二月革命使巴黎報業呈現 繁榮景象,哈瓦斯社的業務也更興旺。進入50年代后,哈瓦斯社已 經普遍使用電報向法國各地及歐洲許多城市的報紙供稿。70年代, 該社通過海底電纜把新聞業務擴晨到了拉丁美洲。哈瓦斯社的業務 后來逐漸和廣告聯系起來。1857年它和通用廣告社合作,與200家 地方報紙訂立合同,用國內外新聞稿交換一定的廣告版面,然后 把這些版面賣給廣告客戶。這樣將通訊與廣告互相支持,極大地促 進了業務的發展。沃爾夫通訊社建于1849年,是德國新聞通訊業的始祖。成立后, 利用電報收集和發布股票行情和經濟信息,給報社提供經費。1855 年起逐步增發政治新聞和其他非經濟信息,成為德國報刊重要的新 聞供應者。在國外,同哈瓦斯社和路透社有協作也有對抗。它在政 治上同普魯士政府關系密切,處處為政府的內外服務。t865年 隨著沃爾夫引退,通訊社改組為股份公司;同年5月在政府支持下組 建大陸電報公司,不過習慣上仍沿用沃爾夫的名稱。以后普魯士王 朝統一德國,并且妄圖稱霸歐洲,于是沃爾夫同哈瓦斯社、路透社 的關系也日趨緊張。路透社1851年正式創辦于英國倫敦,并以此為基地發展為世界性 的通訊杜。路透社初期的業務主要是把歐洲大陸傳來的金融消息匯 編成手抄的‘‘路透社快訊”.向銀行、公司、交易所、股票商出售。 隨后又利用種種關系在巴黎、柏林、維也納、阿姆斯特丹、雅典等 商業中心建立了通訊網絡和“快訊”銷售網,并且逐步增加了與經濟 形勢息息相關的軍事、政治、外交消息的報道,業務十分興旺,幾 年下來就在國內外經濟界建立了良好的形象。但是路透社直到1858 年,也就是建社7年之后,才把業務擴展到報界。路透社在取得報 業支持以后,便積極擴展海外業務,并且常常以富有時效的獨家新 聞在同行競爭中取勝。19世紀60、70年代,路透社沿著當年大英帝 國向外擴張的路線,逐步開辟中近東和遠東的通訊市場。1873年、 1874年,路透社又把業務擴展到了澳洲和南美。19世紀后期它已成 了聲名顯赫的通訊王國。1848年5月紐約《太陽報》等6家報紙成立了聯合采訪機構,1849 年1月正式組成港口新聞社。1857年港口新聞社和當地另一家成立于1850年的“電訊與一般新聞社”合并,組成紐約聯合新聞社,并把業務 擴展到國內其他地方的報社,參加的成員不斷增多。對外則同路透、 哈瓦斯、沃爾夫三大通訊社建立聯系,交換新聞。紐約聯合新聞社在 向內地成員報社供應新聞時,往往采用集體簽約的辦法以減輕電報費 用,這就促使內地成員報社聯合起來,陸續組成了西部、南部、新英 格蘭等地區性聯合新聞社,作為紐約聯合新聞社的附屬機構。這些地 區性新聞社和紐約總部在新聞供應上和收費問題上常有摩擦。紐約本 地成員之間也有矛盾.至1882年有些成員甚至退出該社,另組一個名 為合眾社的新杜(并非20世紀那個臺眾社),致使總部機構四分五裂, 無法開展正常的業務活動。1892年,位于芝加哥的西部聯合新聞社宣 布成立獨立的公司,取名為美國聯合通訊杜,推舉梅爾雄爾·斯通為 總經理,并且重新同歐洲三大通訊社簽訂了交換新聞的合同,這就在 實際上取代了已經陷于癱瘓的紐約聯合新聞杜。至1895年,美國聯合 通訊社的成員和訂戶達到700家,東部地區和紐約的報紙大多也加入 了美聯社。1900年美聯社再次改組,將總部遷到紐約,確立了作為全 國性通訊社的地位。19世紀后期,世界各地陸續興辦了一些新聞通訊社,但是它們的活 動范圍一般都在國內。
3、新聞通訊事業早期的競爭,對新聞市場的分割和壟斷。歐洲三大通訊社哈瓦斯、路透和沃爾夫,分別屬于當時資本主義世 界三個舉足輕重的國家。它們在走向國際性通訊社的過程中,既有激 烈的競爭和沖突,又有暫時的妥協和合作,而這種沖突和妥協又往往 同這幾個國家在政治經濟上的沖突和妥協交織在一起1870年1月17日簽訂了“三社四邊協定”,確定了各社采訪和發布 新聞的范圍,并規定互換所采集到的新聞。但是這種壟斷協定并沒有消除彼此間的競爭,相互之間的明爭暗斗 仍在繼續。
二、重要術語
1.哈瓦斯社 1935年由夏爾·哈瓦斯在巴黎創建,是世界上第一個取得成功的通訊社。1845年該社開始用電報傳送新聞,70年代通過海底電纜把新聞業務擴展到拉丁美洲。1879年,該社由巴黎的銀行家愛蘭奇接辦,并改組為股份有限公司。進人對世紀后哈瓦斯社繼續發展,1921年兼并了法國通用廣告社,成為法國廣告業的最大控制者。1940年6月,德軍侵占法國,哈瓦斯社隨之瓦解。
2.沃爾夫社 1849年由貝納德·沃爾夫創辦,是德國新聞通訊業的始祖。初創時利用電報收集和發布股票行情和經濟信息。1855年起逐步增發政治新聞和其它非經濟信息,成為德國報刊重要的新聞供應者。1865年起改組為股份公司。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后,降格為國內通訊社。1933年希特勒登臺后將它接管,并把它同聯合電訊社一起改組為德國通訊社,歷史悠久的沃爾夫社就此告終。
3.“三社四邊協議” 它是西方國家主要通訊社早期分割世界新聞市場的協議。從19世紀中期起,法國哈瓦斯社、英國路透社和德國沃爾夫社,經過多年的爭奪,把世界新聞市場基本分割完畢。為了確認既成事實和各自的壟斷范圍,1870年1月簽訂了“聯環同盟”協議。該協議以上述三大通訊社為主,美國的紐約聯合新聞社后來也參加進來,但不能插足美國以外地區,所以通稱為“三社四邊協議”。第一次大戰后協議名存實亡,至1934年正式宣布取消。
三、重要講解
l.何為“三社四邊協議”?它由簽訂到廢除的大體經過如何? 原名為聯環同盟協議,是19世紀后期歐洲三大通訊社(哈瓦斯社、沃爾夫社、路透社)及紐約聯合新聞社(它稍后參加,因實力弱,被規定不能插足美國以外地區)劃分采集、發布新聞勢力范圍的協議,簽訂于1870年。后因各社實力發生變化,暫時的平衡被打破,路透社的盟主地位一再受到挑戰;特別是第一次大戰后沃爾夫社大為削弱,新興的美聯社又不愿將其活動范圍局限于本國,新出現的合眾社和國際新聞社根本不理會這一協議,于是協議難以為繼。1934年各社代表在拉脫維亞首府里加集會,宣布取消協議,并接受美國提出的任何人在任何地方都可以自由發布新聞的原則。
2.簡述美國聯合新聞社的歷史演變及體制上的特點。 簡稱美聯社(AP),為西方四大國際性通訊社之一。其前身為創建于1849年的紐約“港口新聞社”。1857年該社與“電訊與一般新聞社”合并,組成紐約聯合新聞社。1892年,紐約聯合新聞社位于芝加哥的附屬機構——西部聯合社宣布成立獨立的公司,取名為美國聯合新聞社,取代陷于癱瘓的紐約聯合新聞社。1900年美聯社再次改組,總部遷到紐約,確立了作為全國通訊社的地位。新章程明確規定該社為合作性質的組織。第二次大戰前它只吸收報社為成員,并且只向成員供稿。戰后其成員擴大到電臺、電視臺,而且允許非成員訂購其稿地。
聲明:
(一)由于考試政策等各方面情況的不斷調整與變化,本網站所提供的考試信息僅供參考,請以權威部門公布的正式信息為準。
(二)本網站在文章內容來源出處標注為其他平臺的稿件均為轉載稿,免費轉載出于非商業性學習目的,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您對內容、版權等問題存在異議請與本站聯系,我們會及時進行處理解決。
相關推薦
2022年浙江自考《當代中國政治制度》復習筆記匯總
09-152023年10月浙江自考傳播學概論復習資料:有限效果論
08-30自考輔導資料:2021年10月《學前教育史》—古代東方國家的學前教育
06-072023年4月浙江自考外國文學史復習筆記:高爾基
12-26自考輔導資料:2019年10月《美學》知識點-崇高的內涵與特點
09-172023年4月浙江自考中外教育簡史復習筆記:英國近代教育制度
12-082022年浙江自考中國古代文學史(一)第三編第九章復習資料
10-312022年浙江自考心理學復習筆記:情緒情感的功能
11-03自考輔導資料:2021年10月《學前教育史》—論幼稚師范教育
06-05自考輔導資料:2019年10月《美學》知識點-優美及優美的內涵與特點
09-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