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精品一区二区x88av_日韩三级av高清片_亚洲日本久久_丝袜亚洲另类丝袜在线

浙江自考網

咨詢熱線

15700080354 (點擊在線咨詢)
您現在的位置:浙江自考網>復習資料 > 正文
自考攻略

2023年4月浙江自考辦公自動化原理及應用筆記匯總

時間:2023-02-24 10:33:02 作者:儲老師

自考助學 以下自考復習資料均由浙江自考網整理并發布,考生想要了解更多關于浙江自考報名、考試、成績查詢、畢業、歷年真題、常見問答等相關信息請關注浙江自考網,獲取浙江自考更多信息。

第一章辦公自動化概述

(一)辦公自動化的概念-將計算機技術、通信技術、系統科學與行為科學應用于傳統的數據處理技術難以處理、且量非常大而且結構又不明確的那些業務上的一貢綜合技術。(季斯曼定義)

利用先進的科學技術,不斷地使人的一部分辦公業務活動物化于人以外的各種設備中,并由這些設備與辦公人員構成服務于某種目標的人機信息處理系統。目的是盡可能充分地利用信息資源,提高生產率、工作效率和質量,輔助決策,求取更好的經濟效果,以達到既定目標。(85年全國第一次辦公自動化規劃討論會)

辦公自動化是以行為科學為主導,系統工程學為理論基礎,綜合應用計算機技術和通信技術來完成各項辦公事務。以計算機等現代辦公設備取代傳統的手工辦公用具,以現代化的辦公系統代替傳統的手工辦工系統。

辦公活動內容:書面、口頭信息生成與處理;書面、口頭信息傳遞與管理;辦公時間安排;辦公資源運用

發展:

美國:①75年前基本通信設備和辦公用單機設備②75-82新型辦公設備,個人計算機進入辦公室

③83年后應用局域網絡技術和遠程通訊網絡技術,系統綜合設備采用

日本:①初期79-82,引進、開發、使用辦公用的單機設備②發展期83-84辦公機電化

③改進期85-87多功能綜合機,各種作業過程自動化④成熟期88年后辦公系統集成化

我國:六五,啟蒙與準備時期;七五開創與初見成效時期;八五、九五發展并走向成熟時期

加速我國辦公自動化發展的對策

①適應政治體制改革形勢,實現辦公機構、辦公制度的科學化

②適應辦公自動化的需要,努力提高辦公人員的素質

③廣泛開展技術研究,加速辦公自動化技術的推廣應用

1、識記:辦公自動化的意義

①辦公自動化是現代化管理和建立運轉協調、靈活高效的政府行政管理體系所必須的

②辦公自動化對我國的經濟發展,提高管理和決策水平,促進社會進步和“四化”建設都將起到重要作用

③提高辦公效率和科學決策水平

辦公自動化可以顯著提高管理水平,提高勞動生產率。-最重要意義

2、領會:(1)辦公自動化的要點

支持理論:行為科學、管理科學、社會學、系統工程學、人機工程學

直接利用的技術:計算機技術、通信技術、自動化技術

兩大技術支柱:計算機技術和通信技術

關鍵技術:數據處理、文字處理、語音處理、圖形與圖像處理、網絡通信技術、決策支持技術

(2)辦公自動化的主要環節-信息采集、信息加工、信息傳輸、信息保存

核心任務:向各領域、各層次辦公人員提供所需運用的信息

(二)辦公自動化的關鍵技術

1、識記:(1)語音處理-利用計算機對語音信息進行處理的技術,包括語音的輸入、識別、合成和存儲

(2)圖形與圖像處理-使用計算機對圖形與圖像進行處理的技術。包括圖形與圖像數字化、增強與復原,圖像數字編碼,圖像分割和圖像識別

(3)決策支持技術-決策者利用決策支持軟件進行大量數據的收集和分析處理,尋求解決問題的方法和模型,從而作出正確的決策。

2、領會(1)數據處理-利用計算機對數據進行收集、存儲、加工、傳播等一系列活動的總和,特點數據量大,數據結構復雜,時間性強。

數據:計算機加工處理的對象,能夠輸入計算機并且被計算機進行加工處理的信息。

(2)文字處理-文稿編輯和文件管理等現代化的手段,包括起草文件、文字編輯、表格編輯等工作

(3)網絡通信技術-在單位內部,通過計算機聯網和專用電話交接設備等實現信息的傳輸、交換和共享。在單位外部利用電話網、傳真網、衛星通信網等實現通信和信息共享。

(三)辦公自動化系統-辦公業務活動概括為:存儲、交換、加工信息和基于信息的科學決策

1、識記:(1)辦公自動化系統的組成-辦公自動化設備、辦公自動化軟件、掌握現代辦公技術的辦公人員

辦公自動化設備:主計算機;各種輸入設備、各種輸出設備、工作站、通信設備、各種辦公設備

辦公自動化軟件:辦公自動化系統軟件、辦公室應用軟件(通用、專用)

(2)辦公自動化系統的開發-一個具體的辦公自動化系統從無到有的過程

軟件生存期:軟件產品從形成概念開始,經過開發、使用和不斷增補修訂,直到最后被淘汰的整個過程

OA系統生存周期:系統分析、系統設計、系統實施、系統運行維護

系統分析-建立一個明確、具體而又可行的系統目標。具體步驟:

①調查研究-任務需求調查、辦公環境調查-資料閱讀、問卷普查、個別訪問、實地觀察

②可行性分析-經濟可行性、技術可行性、社會可行性

③用戶需求分析-對系統的功能、性能及運行環境限制等方面提出要求

④系統總體規劃-辦公現狀分析、系統目標、階段任務、設備選擇、投資分配、管理機構、人員設置、技術培訓、實施條件、實施步驟等。

形成系統分析說明書-系統需求說明、系統目標、系統邏輯模型和軟件實施總體方案等總體規劃系統設計-總體設計、詳細設計

①總體設計-確定系統如何完成預定的任務。

主要包括:總體結構設計(最重要)及確定系統的硬件選配、軟件選配、代碼設計、界面設計

結構化設計方法-將整個系統按照不同的功能和層次劃分為一個個功能簡單明確且相對獨立的部分(模塊),每個模塊實現系統的一項具體功能,自頂向下,逐步細化。工具:系統層次圖、細化的IPO圖、模塊結構圖

模塊結構圖-描述軟件層次特性的工具,描述某個模塊負責管理控制哪些模塊以及上下級模塊或同級模塊之間的數據傳遞關系。成分:模塊(方框-模塊名)、調用(從調用模塊指用被調用模塊箭頭)、數據流向

②詳細設計-程序、過程的具體算法設計-輔助設計工作:流程圖。-對具體任務進行算法設計和其他輔助內容的設計,包括系統輸入輸出設計、數據庫設計、代碼設計、程序設計語言的選擇

流程圖-采用文字和各種表達式來描述解決問題的具體步驟,每一步或幾個步驟都由代表不同含義的框格括起來,并用箭頭指示其執行順序。

系統實施:設備購置、軟件實現(編程、測試)、人員配置和培訓、數據的準備。

編程:使用預先選定的計算機語言去描述已經完成的程序流程圖,把用文字表達的解決問題的步驟轉換為計算機能夠接受并執行的指令形式。

測試:發現軟件的錯誤并對其進行修改和糾正-模塊測試、聯合測試、系統測試

模塊測試-由程序員在模塊程序編寫中對程序的正確性進行測試,編碼階段

聯合測試-將一組關聯度大的程序進行共同測試-主要內容:對接口的調試

系統測試-將系統放在系統的應用環境中進行測試-正確性、可靠性、適應性-第三方組織測試小組

測試數據-常規數據、邊界數據、錯誤數據

系統運行維護-用戶教育、系統評價、軟件維護

系統維護目的-硬件維護、軟件維護(改正性維護、適應性維護、擴展性維護)、數據維護

2、領會:(1)辦公自動化系統的模式-事務型、管理型、輔助決策型

事務型辦公自動化系統由單機或多機組成,負責文字處理、表格編制、文檔管理、行文管理等辦公一般事務

管理型有各種較完善的信息數據庫,由具有通信功能的多機網絡組成,能對大量各類信息進行綜合管理,使數據信息、設備資源共享,使辦公效率得到很大提高

輔助決策型具有方案比較和輔助決策功能,利用預先設計的決策模型人們作出判斷和決策。

辦公自動化發展趨勢①與辦公自動化有關的信息技術的發展ⅠInternet技術Ⅱ數據倉庫技術Ⅲ多媒體技術

②新型辦公室Ⅰ網絡化辦公室Ⅱ無紙辦公室(計算機、應用軟件、通信網絡-三個最基本要素;優點:易形成,便于修改、存儲量大、傳遞快捷、使用方便)Ⅲ虛擬辦公室(無人辦公自動服務;移動辦公)

③決策支持系統

第二章 計算機文字處理

(一)窗口操作系統windows 95

1、識記(1)windows的特點①采用全圖標化工作方式②能同時運行多個程序③提供了充分利用內存的功能④是發展各種軟件的平臺⑤具有良好的幫助系統

運行環境:操作系統DOS3.2(5.0);處理器386(486)DX,33(66)MHz;顯示器VGA(SVGA),640*640(800*600),16(256)色;內存4(8)M;磁盤空間40(80)M(CDROM、聲卡、調制解調器、打印機、鼠標)

windows 95的安裝

DOS啟動-插軟盤,a: setup-設置系統安裝目錄-按系統提示換盤-重啟機器

(2)資源管理器操作-對磁盤、文件夾、文件進行管理

資源管理器窗口-左窗口(文件夾樹窗口)、右窗口(文件夾內容窗口)、窗口分隔條、狀態欄、窗口菜單欄

操作:單選、連選(shift)多選(ctrl)、創建文件夾、復制、移動、刪除文件或文件夾

2、領會:(1)計算機低車幕咀槌桑布低場⑷砑低?BR>

硬件:主機<CPU(控制器、運算器)、存儲器(內存儲器>、|<外存儲器)、輸入輸出設備>外設

CPU-中央處理器-控制器和運算器合稱-主要技術指標:主頻率、指令周期、執行速度、字長、尋址能力

控制器-計算機指揮中心,根據指令的要求,有序地、有目的地向計算機各部件發出控制信息,使整個計算機有條不紊地、協調一致地工作。

運算器-在控制器的作用下,根據指令進行算術運算、邏輯運算和其他運算的部件

存儲器-存放原始數據、處理這些數據的程序、運算的中間結果和最終結果-內存儲器、外存儲器

內存儲器-主存儲器、內存-主機中存放現行程序和數據的存儲器-ROM、RAM

外存儲器-磁盤(硬磁盤、軟磁盤、光盤-只讀式、一次寫入式、可擦寫式)、磁盤驅動器、磁盤控制器

存儲器主要技術指標-存儲器容量(Byte字節、KB、MB、GB)、存儲密謀、存儲周期(字取出再存入ns)

輸入輸出設備-完成數據媒體變換的設備-鍵盤、鼠標;顯示器、打印機

顯示器主要性能指標-屏幕尺寸、顏色、工作方式、分辨率、灰度-顯示屏、顯示適配器

打印機(硬拷貝)-擊打式(針式點陣式、活字型)、非擊打式(激光、噴墨、熱敏)

軟件-計算機運行所需的各種程序主有關文字資料-系統軟件、應用軟件

系統軟件-計算機的設計者提供的一類程序,用于利用計算機本身的邏輯功能達到管理計算機系統各種資源、充分發揮計算機的效率、便于用戶使用和管理的目的-語言翻譯、計算機監控管理、調試、編輯、數據庫管理、數據通訊、操作系統(核心,獨立于計算機,控制和組織計算機活動的一組程序,用戶和物理機器接口-DOS、WINDOWS、UNIX、XINIX)

應用軟件-用戶利用計算機及其所提供的各種軟件編制的,用來解決某些具體應用問題的程序

(2)windows95的啟動:開電源-系統自檢-出現桌面;退出:開始-關閉系統-關閉計算機對話框選擇

3、應用:(1)鼠標器的操作:指向、單擊、雙擊、拖拉

(2)windows 95主要元素及操作(文件夾;桌面;窗口;圖標;菜單;對話框)

窗口-標題欄;菜單欄;最小化、最大化、關閉按鈕;控制按鈕;垂直、水平滾動條

圖標-移動、激活、排列、創建、刪除

菜單-菜單條(菜單欄)、彈出式菜單、下拉菜單

(二)漢字輸入

應用:(1)漢字輸入方法的啟動和選擇①任務欄-EN;②Ctrl+Space啟動(中英換);ctrl+shift換輸入法

(2)漢字輸入:智能ABC-全拼、簡拼、混拼、筆形

(三)文字編輯軟件WORD

1、識記:(1)WORD的特點-所見即所得、自己定制、拖放式操作、圖文混排、輕松制表、格式存儲、宏、模板、100級復原功能-普通、頁面、大綱、主控文檔、打印預覽、全屏幕六種視圖

2、領會:(1)WORD的啟動①雙擊圖標②開始-程序-microsoft office-word

(2)簡單表格的制作-建立表格、輸入廣西、行列的插入和刪除、改變行高行寬、表格與文字轉換)

3、應用:(1)WORD的編輯窗口-標題欄、菜單欄、工作欄、格式欄、邊框欄、標尺、繪圖工具欄、狀態欄、文本編輯區、垂直水平滾動條

標題欄:文件名-Microsoft Word;控制按鈕;最小化按鈕、最大化(還原)按鈕、關閉按鈕

菜單欄:文件、編輯、視圖、插入、格式、工具、表格、窗口、幫助

標尺-頁面:水平、垂直;普通:水平;視圖-標尺

計算機文件-一組有名字的相關信息的集合;文書文件-以文字為主要內容的文件

(2)新建文書文件(3)打開文書文件(4)文本編輯(單字、行、字塊的操作-先定義后操作);

(5)剪貼板的使用:開始-程序-附件-剪貼板查看程序(6)查找ctrl+f和替換ctrl+h

(7)排版-字符排版(字體、字號)、段落版版(行寬、字間距、行間距、段落對齊)

(8)打印預覽和打印操作:打印設置-打印預覽ctrl+F2-打印

第二章 計算機文字處理

(一)窗口操作系統windows 95

1、識記(1)windows的特點①采用全圖標化工作方式②能同時運行多個程序③提供了充分利用內存的功能④是發展各種軟件的平臺⑤具有良好的幫助系統

運行環境:操作系統DOS3.2(5.0);處理器386(486)DX,33(66)MHz;顯示器VGA(SVGA),640*640(800*600),16(256)色;內存4(8)M;磁盤空間40(80)M(CDROM、聲卡、調制解調器、打印機、鼠標)

windows 95的安裝

DOS啟動-插軟盤,a: setup-設置系統安裝目錄-按系統提示換盤-重啟機器

(2)資源管理器操作-對磁盤、文件夾、文件進行管理

資源管理器窗口-左窗口(文件夾樹窗口)、右窗口(文件夾內容窗口)、窗口分隔條、狀態欄、窗口菜單欄

操作:單選、連選(shift)多選(ctrl)、創建文件夾、復制、移動、刪除文件或文件夾

2、領會:(1)計算機低車幕咀槌桑布低場⑷砑低?BR>

硬件:主機<CPU(控制器、運算器)、存儲器(內存儲器>、|<外存儲器)、輸入輸出設備>外設

CPU-中央處理器-控制器和運算器合稱-主要技術指標:主頻率、指令周期、執行速度、字長、尋址能力

控制器-計算機指揮中心,根據指令的要求,有序地、有目的地向計算機各部件發出控制信息,使整個計算機有條不紊地、協調一致地工作。

運算器-在控制器的作用下,根據指令進行算術運算、邏輯運算和其他運算的部件

存儲器-存放原始數據、處理這些數據的程序、運算的中間結果和最終結果-內存儲器、外存儲器

內存儲器-主存儲器、內存-主機中存放現行程序和數據的存儲器-ROM、RAM

外存儲器-磁盤(硬磁盤、軟磁盤、光盤-只讀式、一次寫入式、可擦寫式)、磁盤驅動器、磁盤控制器

存儲器主要技術指標-存儲器容量(Byte字節、KB、MB、GB)、存儲密謀、存儲周期(字取出再存入ns)

輸入輸出設備-完成數據媒體變換的設備-鍵盤、鼠標;顯示器、打印機

顯示器主要性能指標-屏幕尺寸、顏色、工作方式、分辨率、灰度-顯示屏、顯示適配器

打印機(硬拷貝)-擊打式(針式點陣式、活字型)、非擊打式(激光、噴墨、熱敏)

軟件-計算機運行所需的各種程序主有關文字資料-系統軟件、應用軟件

系統軟件-計算機的設計者提供的一類程序,用于利用計算機本身的邏輯功能達到管理計算機系統各種資源、充分發揮計算機的效率、便于用戶使用和管理的目的-語言翻譯、計算機監控管理、調試、編輯、數據庫管理、數據通訊、操作系統(核心,獨立于計算機,控制和組織計算機活動的一組程序,用戶和物理機器接口-DOS、WINDOWS、UNIX、XINIX)

應用軟件-用戶利用計算機及其所提供的各種軟件編制的,用來解決某些具體應用問題的程序

(2)windows95的啟動:開電源-系統自檢-出現桌面;退出:開始-關閉系統-關閉計算機對話框選擇

3、應用:(1)鼠標器的操作:指向、單擊、雙擊、拖拉

(2)windows 95主要元素及操作(文件夾;桌面;窗口;圖標;菜單;對話框)

窗口-標題欄;菜單欄;最小化、最大化、關閉按鈕;控制按鈕;垂直、水平滾動條

圖標-移動、激活、排列、創建、刪除

菜單-菜單條(菜單欄)、彈出式菜單、下拉菜單

(二)漢字輸入

應用:(1)漢字輸入方法的啟動和選擇①任務欄-EN;②Ctrl+Space啟動(中英換);ctrl+shift換輸入法

(2)漢字輸入:智能ABC-全拼、簡拼、混拼、筆形

(三)文字編輯軟件WORD

1、識記:(1)WORD的特點-所見即所得、自己定制、拖放式操作、圖文混排、輕松制表、格式存儲、宏、模板、100級復原功能-普通、頁面、大綱、主控文檔、打印預覽、全屏幕六種視圖

2、領會:(1)WORD的啟動①雙擊圖標②開始-程序-microsoft office-word

(2)簡單表格的制作-建立表格、輸入廣西、行列的插入和刪除、改變行高行寬、表格與文字轉換)

3、應用:(1)WORD的編輯窗口-標題欄、菜單欄、工作欄、格式欄、邊框欄、標尺、繪圖工具欄、狀態欄、文本編輯區、垂直水平滾動條

標題欄:文件名-Microsoft Word;控制按鈕;最小化按鈕、最大化(還原)按鈕、關閉按鈕

菜單欄:文件、編輯、視圖、插入、格式、工具、表格、窗口、幫助

標尺-頁面:水平、垂直;普通:水平;視圖-標尺

計算機文件-一組有名字的相關信息的集合;文書文件-以文字為主要內容的文件

(2)新建文書文件(3)打開文書文件(4)文本編輯(單字、行、字塊的操作-先定義后操作);

(5)剪貼板的使用:開始-程序-附件-剪貼板查看程序(6)查找ctrl+f和替換ctrl+h

(7)排版-字符排版(字體、字號)、段落版版(行寬、字間距、行間距、段落對齊)

(8)打印預覽和打印操作:打印設置-打印預覽ctrl+F2-打印

第三章 計算機表格處理

(一)EXECL概述

1、識記:EXECL的功能、特點―①Excel是在Windows環境下運行的電子表格應用程序②自動制表功能③表格編輯功能④將數據自動轉換到圖表、圖形或文檔中⑤執行簡單或復雜的函數、公式運算⑥兼具字處理和數據庫處理功能⑦具有更精確和詳細的預覽功能

2、領會:EXECL的啟動與退出

啟動:①雙擊;②開始-程序;③打開已存在的EXCEL文件

退出:①文件-退出;②雙擊控制按鈕或單擊控制按鈕-關閉;③Alt+F4

3、應用:(1)EXECL窗口:標題欄、菜單欄、工具欄、編輯欄、工作區、狀態欄

(2)EXECL電子表格名詞術語

①電子表格-在計算機上生成并通過計算機進行編輯、操作、處理的表格(行號-數字、列號大寫英語字母)

②工作簿-用戶建立的存儲和處理數據的電子表格文件,由若干工作表按一定順序排列而組成的工作表集合

③工作表-在電子表格中進行一切表格操作的二維表區。工作簿隱含16個工作表,最多255個,每表16384行,256列,名字長度不超過32個字符

④單元格(單元)-工作表中的每一個格子,每一單元的坐標稱地址,形式:列號+行號

⑤活動單元格-活動單位、當前單元,當前正在操作的單元

⑥單元指針-被激活的活動單元四周有一黑線杠圍繞,此框稱單元指針

EXCEL能識別五種類型的數據:數值、日期、時間、正文、公式

(二)EXCEL表格制作

應用:(1)生成表格:①創建新工作簿②輸入數據(輸入標題、輸入表頭、輸入其他數據)③工作簿存盤

(2)編輯工作表①打開工作表(打開文件、選取工作表)②工作表窗口操作(縮放窗口-視圖、分割窗口-窗口、凍結分割區域-窗口)③編輯工作表(插入刪除行列和單元格、行高列寬調整、重命名工作表、工作表自動套用格式)④編輯數據(數據刪除、修改、移動復制、排序<簡單、復雜>、格式化)

復雜排序-選擇排序范圍;數據-排序(有標題行復選框);選定第一、第二、第三關鍵字;確定

數據格式化分自動格式化和手工分步格式化(數據對齊、字體格式設置)

(3)打印工作表①打印機硬件設置(聯機、裝紙)②指定打印范圍③打印機、頁面、版心設置④打印預覽⑤打印對話框(打印機、打印范圍、打印份數)設置;⑥確定

(三)EXCEL數據計算

1、領會:公式和函數基本概念-EXCEL公式由三個元素構成;運算符、參數、函數

運算符-①算術運算符(6種)、②邏輯(比較)運算符(6種)、③連接運算符&,優先級③>①>②

操作數-常數(運算中不變的數值字符串)、單元格地址(坐標、引用)、區域名:區域第一單元格:最后單位格

函數-非公式必要元素,是EXCEL內部公式,格式:函數名(參數……)

EXCEL函數有:數量與三角、日期與時間、統計、財金、查找替換、數據庫、字符、邏輯、信息

2、應用:(1)函數的運用①鍵盤手工輸入②工具欄中自動求和按鈕③用函數指南輸入

(2)公式的運用①公式運算②公式復制和移動③公式重新計算(自動重算、手工重算-工具)

單元格地址三種引用形式:相對,絕對$,混合-公式復制或移動時,新位置公式中地址是否改變

(3)分類匯總-將工作表中某列已排序數據按關鍵字段進行分類統計,并將結果顯示在插入的新行中

按分類關鍵字段排序;選中欲分類匯總的單元區域;數據-分類匯總;分組匯總字段-關鍵字段;匯總方式;選欲被分類統計的數據列單擊增加分類匯總位置框中的表,選中所需列-確定

(四)圖表應用

1、識記:編輯圖表

2、領會:圖表基本知識-

圖表元素:軸即坐標軸(X、Y、Z)、圖表標題、軸標題、圖列、數據系列、網絡線、類

常用圖表類型-區域(面積)圖、條形圖、柱形(直方)圖、折線圖、餅圖、環形圖、組合圖、三維圖

3、應用:(1)生成內嵌式圖表-在工作表中建立圖表,數據來源于工作表或其中某區域,工作表中數據變化,圖表也隨之更新。

①選定工作表數據區域②圖表指南-插入-在原工作表中嵌入③拖動工作表區域,移動到數值內嵌圖表的位置,并拖出一方框,設定圖表大小、文件④定義區域⑤選擇圖表類型⑥選擇圖表格式⑦確定數據系列類和圖例文字⑧設定X、Y軸標題和圖表標題

(2)生成獨立圖表-獨立于工作表的圖表,依賴于工作表數據制圖,并被作為一張工作表來保存或處理,系統會在工作表標簽行列中相應位置插入該圖表標簽

編輯圖表:圖表移動、縮放、復制、刪除;圖表元素的編輯

第四章 現代辦公設備與技術

(一)靜電復印技術-利用光導材料的光敏特性和靜電電荷庫侖力作用的原理對圖文信息的原稿進行復印的一種復印技術,又稱電攝影。

1、識記:(1)靜電復印機的類型-卡爾遜法(目前采用的主要方法)

按靜電復印的方法和過程-直接(涂層紙)法靜電復印機、間接(普通紙、轉印)法靜電復印機

直接法-直接在涂敷有光導材料(氧化鋅)的復印紙版(涂層紙)上進行復印的一種復印方法。

間接法-首先在鍍有光導材料(硒合金)的感光版(鼓)上產生墨粉像,然后再轉移到復印紙上的一種方法。

直接法復印過程:充電、曝光、顯影、定影

間接法復印過程:充電、曝光、顯影、轉印、定影、清潔

(2)靜電復印技術特點①復印速度快、質量好②操作簡便,自動化程度高③適用范圍廣④復印件耐久性好

(3)光導材料-一種具有光敏特性的半導體材料,稱光敏半導體,簡稱光導體。具有光敏特性和靜電特性

光敏特性-光導材料在暗處呈絕緣性,在明處呈導電性。

靜電特性-在暗處對光導材料表面充電時,會在其表面沉積上一層靜電電荷

用于靜電復印的光導材料:無定型硒、硒合金、硫化鎘、氧化鋅、有機光導體(×××感光版)

(4)感光版-用于靜電復印的印版,通常是在底基(支持體)上涂敷一層光導材料構成。

感光版的靜電特性曲線-感光版的表面電位隨時間的變化曲線,分充電、間歇、曝光三階段

容許(飽和)電位-感光版所能承受的最高表面電位。實際充電電位應低于容許電位

暗衰-從充電后到曝光前的一段時間內,感光版表面電位在暗處的自然衰減。(應盡量減少)

亮衰-受光照部位感光版表面電位迅速下降的現象

剩余電位-經亮衰后感光版上所保留的表面電位

靜電潛象電位差-曝光后,感光版亮區和暗區所形成的電位差,充電電位越高,亮衰越大,感光版光靈敏度越高,感光版上所形成的靜電潛像電位差也就越大。

光疲勞-感光版在長期連續使用后,光導材料出現的一種光導性能衰竭現象。

2、領會:靜電復印的基本原理和工作過程

①充電-利用電暈放電的方法使感光版(鼓)表面帶上一定數量靜電電荷的過程(充電電暈器完成)

電暈器(單絲、雙絲)主要由電極絲(鎢絲或鍍層鎢絲)和屏蔽罩組成

電暈放電-電極絲加上直流高壓電時會使其周圍空氣分子電離生成帶電離子,同時電極絲周圍形成光暈現象

電暈充電-利用電暈放電的原理給感光版充電

②曝光-充電后,在光學系統作用下,將原稿圖像投射到感光版上,并使其形成靜電潛像的過程。曝光時,感光版亮區光導體導通,表面電荷迅速消失(亮衰),暗區光導體絕緣表面電荷基本保持(暗衰)-感光版曝光方式:全場靜止曝光方式、狹縫掃描曝光方式(稿臺移動式、稿臺固定式)

靜電潛像-曝光后感光版上形成了與原稿圖像相對應的,由靜電電荷組成的不可見的影像

全場靜止曝光-感光版(鼓)曝光方式的一種。在原稿、鏡頭、感光版靜止不動的情況下,鏡頭將原稿的完整圖像投射到平面感光版上使其曝光的一種方式

狹縫掃描曝光-感光版(鼓)曝光方式的一種。原稿圖像經掃描機構、光學系統和狹縫的作用后可在感光鼓表面形成一軸帶狀光像,并使作同步轉動的感光鼓逐段曝光的一種方式。曝光時,光帶像的移動速度與感光鼓轉動的線速度一致。是目前靜電復印機普遍采用的一種曝光方式。

稿臺移動式掃描-復印時稿臺移動,光學系統固定的掃描方式,一般用于小型簡易復印機。

稿臺固定式掃描-復印時稿臺固定,光學系統(一部分或全部)移動的一種掃描方式,這是一種常用的方式

③顯影-使已曝光感光版(鼓)上的靜電潛像,轉變成為可見墨粉像的過程。

顯影方法-干法(雙組份干法<磁刷顯影>、單組份干法<跳動顯影>)、濕法(雙組份濕法<液體顯影>)

顯影劑-用于顯影的材料制品-雙組份和單組份

雙組份顯影劑-由調色劑和載體兩種組份按一定比例混合后組成的顯影劑。有干粉式、溶液式兩種

調色劑-由碳黑與樹脂等組成的顯色劑

載體-用于運載調色劑并使其完成顯影過程的中間體。干粉工為細微的鐵粉,溶液式為特制石油溶液

單組份顯影劑-設有載體只有調色劑一種組份的顯影劑。分導電性顯影劑和絕緣性顯影劑

④磁刷顯影-顯影劑由載體(外層涂有樹脂包膜的細微鐵粉)和調色劑(墨粉)組成。經磨擦帶電后,墨粉吸附到磁輥上并形成刷狀,當轉動的感光鼓接觸磁刷時,在感光鼓表面電荷庫侖力的作用下,帶電的墨粉顆料就會擺脫載體的引力而吸附到感光鼓上,從而使靜電潛像變為墨粉像。(廣泛采用)

跳動顯影-顯影劑為絕緣的單組份磁性色劑材料。顯影裝置由磁輥、旋轉套筒、刮板等組成。磁性色劑與刮板磨擦帶電在磁場的作用下,色劑吸附到滾筒周圍形成墨粉層。顯影時,在感光鼓電荷庫侖力的作用下,帶電的墨粉色劑即可跳到感光鼓上顯影。具有復印圖像清晰、底灰小、顯影劑不易飛散、環境污染小等特點。

體顯影-顯影劑由液體載體(特制石油)和調色劑顆粒組成,經磨擦帶電可使調色劑顆粒表面與周圍液體帶上雙層電荷,從而使調色劑均勻分散在溶液中。顯影時,感光版(鼓)需浸入顯影液內,在靜電潛像庫侖力的作用下,使帶電的調色劑顆粒吸附到感光版上呈現可見的墨粉像。圖像解像力高、層次好、顯影設備簡單等優點,但顯影劑穩定性差、有氣味、易起火等不足。

⑤轉印-將感光版(鼓)上的墨粉像轉移到紙上或其他介質上的過程-電暈轉印法、輥壓轉印法

電暈轉印法-利用轉印電暈器向紙的背面充電使感光鼓上的墨粉像轉移到紙上的一種轉印方法。轉印電暈器向紙的背面充電,使之帶與墨粉極性相反電荷并與感光鼓貼緊,在電場庫侖力作用下使墨粉附紙上完成轉印。

輥壓轉壓法-利用帶電轉印輥電場力的作用下,使感光鼓上的墨粉像轉移到紙上的一種轉印方法。轉印輥上加一與墨粉帶電極性相反的偏壓,在電場力的作用下,使復印紅貼緊感光鼓并將墨粉吸附到紙上完成轉印

分離-轉印后將復印紙從感光鼓表面剝落下來的過程。常用的有分離片法和分離電極法

定影-將轉印到復印紙上的墨粉像永久地固著在紙面上形成復印件的過程。有熱輻射法、熱輥法、冷壓法

清潔-轉印后將感光版上的殘留電荷和墨粉清除掉的過程。包括消電和除粉

消電-將轉印后感光版上的殘留電荷消除掉的過程。有電暈消電、光消電

除法-利用毛刷或刮板將感光鼓上的殘留墨粉清除掉的過程

3、應用:(1)靜電復印機的使用

①機器預熱②放置原稿③復印倍率選擇④復印紙選擇和安裝⑤復印張數確定⑥濃度調節⑦復印

注意事項①保持電源電壓穩定②做好消耗材料的補充和裝放③做好局部易損部件的更換和安裝④保持良好的工作環境⑤做好復印機的保養和維修工作⑥建立規章制度,明確操作規范

(2)復印件圖像缺陷分析

底灰大:充電電位過高(電源電壓過高、電極絲離鼓太近)、曝光不足(曝光量調節過小、燈光老化、光學器件臟污)、顯影過度(顯影器給粉量過多、顯影器離鼓太近)、轉印電壓過高、清潔不徹底(清潔器調整沒到位、清潔器老化)、感光版疲勞、調節濃度過大,原稿底色過深

圖像模糊:光學系統故障(鏡頭及光學器件位置不當、松動或污染)、掃描不同步(光學系統的機械傳動裝置失調)、感光鼓疲勞、臟污或損傷、原稿圖像發虛、復印時原稿未貼緊稿臺玻璃

圖像濃度小:充電電位過低(電極絲污染、老化或離鼓太近、輸入電壓偏低)、曝光過度(燈光電壓過高、光縫過大)、顯影不足(顯影器給粉量過小、顯影器離鼓太遠、顯影劑疲勞或受潮)、轉印效果差(轉印電極絲污染、、離鼓太遠)、感光版疲勞、復印紙受潮、調節濃度過小,原稿圖像淺淡

圖像全白:未充電(充電電極絲斷裂、未接通電源或漏電)、未顯影(顯影器未工作、顯影劑失效、墨粉用完)、未轉印(轉印電極絲斷裂、未接通電源或漏電)、感光鼓疲勞(光導體失效)、復印紙太潮、稿臺未放稿

圖像全黑:曝光燈不亮、光縫未開、光路系統嚴重污染或異物堵塞、感光鼓未曝光

縱向白帶:充電電暈器或轉印電暈器局部污染或有異物遮擋;顯影輥有異物;感光鼓圓周方向有傷痕;復印紙有縱向折痕或受潮

縱向黑帶:光路系統的局部污染或異物遮擋;清潔裝置局部破損、變形或有異物;消電電暈器局部污染或有異物;顯影器或定影器局部臟污或損傷

橫向白帶:電暈器工作不穩定(輸入電壓時有時無、電暈器斷續漏電);顯影輥轉動不均勻(顯影輥松動、傳動機構故障)、感光鼓旋轉時有跳動現象(感光鼓松動、傳動機構故障)、感光鼓表面沿軸向有傷痕;復印紙有橫向折痕或受潮

橫向黑帶:因高壓電源不穩定造成曝光燈閃動、電暈器電壓時高時低;稿臺玻璃有要狀污染或遮擋物;顯影器轉速不勻或有跳動現象;清潔器松弛或跳動;定影器熱輥有軸向傷痕或定影刮板磨損。

(二)桌面印刷系統

1、識記:(1)印刷的起源和發展-金剛經-世界上現存最早的有明確日期記載的印載

(2)印刷的基本要素-原稿、印版、承印物、油墨、印刷機械

原稿-作為印刷的對象和信息來源的各類文稿

印版-含有圖文信息的印刷模板

承印物-能夠承接印刷信息產形成所需印刷品的各種材料

油墨-從印版轉移到承印物上并在承印物上形成可見圖文印跡的顯字材料

印刷機械-用于制取印刷品的各種機器設備

(3)印刷的類型(凸版、平版、凹版、孔眼)和步驟(排版、制版、印刷、裝訂)

排版-將圖文原稿按照一定的格式和順序排列成印刷版面的過程

制版-將排版后的印刷版面制成可以上機印刷用印版的過程

印刷-利用印刷機械將印版上的圖文信息轉移到承印物上的過程

裝訂-將印刷后的印刷品編排整理并加工成所需式樣的過程

(4)輕印刷技術的產生-傳統印刷技術與計算機技術和其他新技術相結合的產物,是一個包括排版、制版、印刷、裝訂等全部印刷工序的配套技術系列,是一信集計算機技術、電子技術、激光技術、復印技術等先進技術為一體,可方便快速地制取印刷品的小型印刷系統。

適于專業印刷部門使用的由大型成套設備組成的輕印刷系統稱為高級輕印刷系統

適于非專業印刷部門使用、服務于辦公自動化的輕印刷系統稱為初級輕印刷系統或桌面印刷系統

2、領會:(1)桌面印刷系統的特點-①處理速度快;②存儲容量大;③編輯功能先進;④具有一定的圖形與圖像處理能力;⑤印刷字體豐富;⑥文字輸出精度高;⑦占地少,污染小

(2)桌面印刷系統的設備配置-*錄入微機、圖形掃描儀、*激光印字機或針式打印機、臺式小膠印機等

(3)桌面印刷系統的主要工藝流程-排版系統、制版系統、印刷系統、裝訂系統

計算機排版-利用計算機鍵盤將原稿中的文字輸入到微機磁盤內進行排版的一種先進排版方式。

制版系統-靜電制版法、預涂層感光版制版法

靜電制版法-利用靜電復印原理進行制版的一種方法(氧化鋅版)―充電、曝光、顯影、修版、定影、涂膠

預涂層感光版制版法-將重氮化合物和樹脂混合后形成的感光樹脂涂布在鋁箔底基上制成。重氮樹脂版(PS版)-陽圖PS版(目前最廣泛)、陰圖PS版-曬版、顯影、上膠

印刷系統-平版印刷-一種利用線條與版面基本處于同一平面的印版(平版)進行印刷的技術方法。

目前平版印刷主要以膠印法為主-利用油水不相親的原理來實現。

臺式小膠印機-輸紙機構、印刷機構(核心部件)、供水供墨機構、收紙機構、控制系統

印刷機構——印刷滾筒、橡皮滾筒、壓印滾筒及其附屬部件組成

臺式小膠印機一般操作過程和步驟-印刷準備、上版、印刷

裝訂系統-采用小型裝訂機械-通過折頁、配頁、訂頁、裁切來完成裝訂過程

折頁-將印張按頁碼順序和規格折成書帖的過程(小型折頁機)

配頁-將書帖或單頁按頁碼順序配集成書冊的過程(輕型配頁機)

訂頁-利用訂書用具將配齊的書帖裝訂成冊-訂頁方法:鐵絲釘、簡易無線膠訂;訂頁形式:騎馬訂、平訂

裁切-利用裁切設備將裝訂好的印品按所需要的規格切齊(小型切紙機)

(三)傳真通信技術

1、識記:(1)傳真機的類型-按用途不同-文件傳真機、相片傳真機、報紙傳真機

-按傳送色調不同-黑白色調傳真機、中間色調傳真機、彩色傳真機

-按傳送速度不同-一類機、二類機、三類機、四類機

-按使用電話線路數不同-單路傳真機、多(12、60)路傳真機

文件傳真機-用于傳送圖文信息的真跡傳真機-黑白傳真機

-G1(低速、調頻模擬信號傳送、6分鐘)

-G2(中速、調幅模擬信號傳送、3分鐘)

-G3(快速、電子掃描和編碼壓縮技術的數字傳真機、1分鐘)-使用最多

-G4(高速、數據網上高速信息傳送的數字傳真機、3秒)-目前尚未推廣使用

相片傳真機-以傳送具有黑白連續色調相片的影像信息為主要目的的傳真機

-滾動式掃描方式-采用光掃描方式直接使用相紙感光記錄

-掃描線密度大、精度高、圖像分辨率高、清晰度好、發送速度較慢

報紙傳真機-專門用于傳送報紙信息的傳真機-大滾筒、多路高速傳真機

-幅面大、字體小、圖像層次豐富、滾筒大、分辨率高、掃描速度快、多話路傳送

(2)傳真機的工作原理-掃描發送、光電轉換、信號調制、信號傳輸、信號解調、接收記錄

圖像掃描-在發送端通過逐行掃描的方法將原稿圖像分解為若干像素元的過程

主掃描-光束沿原稿水平方向的掃描,副掃描-沿原稿垂直方向的掃描

取樣點密度(點/mm)-沿主掃描方向每一毫米長度內被分解的像素點數-8點/mm

掃描線密度(線/mm)-沿副掃描方向每一毫米長度內所包含的掃描線數-3.85標準、7.7高(分辨率)線/mm

光電轉換-在光電轉換器件的作用下,將原稿掃描后產生的反射光信號變為相應電信號的過程

常用光電轉換器件-CCD(電荷耦合器件)-基本單元:光敏二極管、電荷存儲器、移位門、移位存儲器

調制-利用調制解調器將發送的數字電信號轉換為適合于電話網絡傳輸的模擬電信號的過程

解調-利用調制解調器將接收到的模擬電信號轉換為數字電信號,恢復其原圖像信號的過程

圖像的接收記錄-將接收到的圖像電信號利用同步掃描的方法進行逐點逐行記錄并還原為原圖像的過程。記錄方式:噴墨記錄、照相記錄、靜電記錄、感熱記錄

感熱記錄-利用感熱記錄頭將接收到的電信號逐點轉換為熱信號,并使感熱記錄紙(在紙基上涂敷一層白色的感熱生色層(生色劑、粘合劑組成)制成)生色,通過逐行掃描的方式將各像素點記錄下來。

2、領會:(1)傳真機的操作

①使用前的準備工作(安裝記錄紙、功能的設定、清晰度和對比度選定)

清晰度:標準、精細、中間色調;對比度:一般、濃色、淡色

②發送(置放原稿、撥號、發送)

③接收(人工接收-通話、按啟動鍵并放回話筒、接收;自動接收)

④注意事項(原稿的尺寸和質量應符合該機說明書提出的要求;消除原稿異物和阻擋物;正確放置原稿;傳真圖像質量的預檢和調節、清晰度和對比度功能的復位)

(2)傳真機的維護和保養①工作環境-溫度5℃-35℃,濕度20%-80%②供電條件③清潔保養④機件的緊固和更換⑤熱感紙的使用和保管(小于40℃)⑥故障的排除

第四章 現代辦公設備與技術

(一)靜電復印技術-利用光導材料的光敏特性和靜電電荷庫侖力作用的原理對圖文信息的原稿進行復印的一種復印技術,又稱電攝影。

1、識記:(1)靜電復印機的類型-卡爾遜法(目前采用的主要方法)

按靜電復印的方法和過程-直接(涂層紙)法靜電復印機、間接(普通紙、轉印)法靜電復印機

直接法-直接在涂敷有光導材料(氧化鋅)的復印紙版(涂層紙)上進行復印的一種復印方法。

間接法-首先在鍍有光導材料(硒合金)的感光版(鼓)上產生墨粉像,然后再轉移到復印紙上的一種方法。

直接法復印過程:充電、曝光、顯影、定影

間接法復印過程:充電、曝光、顯影、轉印、定影、清潔

(2)靜電復印技術特點①復印速度快、質量好②操作簡便,自動化程度高③適用范圍廣④復印件耐久性好

(3)光導材料-一種具有光敏特性的半導體材料,稱光敏半導體,簡稱光導體。具有光敏特性和靜電特性

光敏特性-光導材料在暗處呈絕緣性,在明處呈導電性。

靜電特性-在暗處對光導材料表面充電時,會在其表面沉積上一層靜電電荷

用于靜電復印的光導材料:無定型硒、硒合金、硫化鎘、氧化鋅、有機光導體(×××感光版)

(4)感光版-用于靜電復印的印版,通常是在底基(支持體)上涂敷一層光導材料構成。

感光版的靜電特性曲線-感光版的表面電位隨時間的變化曲線,分充電、間歇、曝光三階段

容許(飽和)電位-感光版所能承受的最高表面電位。實際充電電位應低于容許電位

暗衰-從充電后到曝光前的一段時間內,感光版表面電位在暗處的自然衰減。(應盡量減少)

亮衰-受光照部位感光版表面電位迅速下降的現象

剩余電位-經亮衰后感光版上所保留的表面電位

靜電潛象電位差-曝光后,感光版亮區和暗區所形成的電位差,充電電位越高,亮衰越大,感光版光靈敏度越高,感光版上所形成的靜電潛像電位差也就越大。

光疲勞-感光版在長期連續使用后,光導材料出現的一種光導性能衰竭現象。

2、領會:靜電復印的基本原理和工作過程

①充電-利用電暈放電的方法使感光版(鼓)表面帶上一定數量靜電電荷的過程(充電電暈器完成)

電暈器(單絲、雙絲)主要由電極絲(鎢絲或鍍層鎢絲)和屏蔽罩組成

電暈放電-電極絲加上直流高壓電時會使其周圍空氣分子電離生成帶電離子,同時電極絲周圍形成光暈現象

電暈充電-利用電暈放電的原理給感光版充電

②曝光-充電后,在光學系統作用下,將原稿圖像投射到感光版上,并使其形成靜電潛像的過程。曝光時,感光版亮區光導體導通,表面電荷迅速消失(亮衰),暗區光導體絕緣表面電荷基本保持(暗衰)-感光版曝光方式:全場靜止曝光方式、狹縫掃描曝光方式(稿臺移動式、稿臺固定式)

靜電潛像-曝光后感光版上形成了與原稿圖像相對應的,由靜電電荷組成的不可見的影像

全場靜止曝光-感光版(鼓)曝光方式的一種。在原稿、鏡頭、感光版靜止不動的情況下,鏡頭將原稿的完整圖像投射到平面感光版上使其曝光的一種方式

狹縫掃描曝光-感光版(鼓)曝光方式的一種。原稿圖像經掃描機構、光學系統和狹縫的作用后可在感光鼓表面形成一軸帶狀光像,并使作同步轉動的感光鼓逐段曝光的一種方式。曝光時,光帶像的移動速度與感光鼓轉動的線速度一致。是目前靜電復印機普遍采用的一種曝光方式。

稿臺移動式掃描-復印時稿臺移動,光學系統固定的掃描方式,一般用于小型簡易復印機。

稿臺固定式掃描-復印時稿臺固定,光學系統(一部分或全部)移動的一種掃描方式,這是一種常用的方式

③顯影-使已曝光感光版(鼓)上的靜電潛像,轉變成為可見墨粉像的過程。

顯影方法-干法(雙組份干法<磁刷顯影>、單組份干法<跳動顯影>)、濕法(雙組份濕法<液體顯影>)

顯影劑-用于顯影的材料制品-雙組份和單組份

雙組份顯影劑-由調色劑和載體兩種組份按一定比例混合后組成的顯影劑。有干粉式、溶液式兩種

調色劑-由碳黑與樹脂等組成的顯色劑

載體-用于運載調色劑并使其完成顯影過程的中間體。干粉工為細微的鐵粉,溶液式為特制石油溶液

單組份顯影劑-設有載體只有調色劑一種組份的顯影劑。分導電性顯影劑和絕緣性顯影劑

④磁刷顯影-顯影劑由載體(外層涂有樹脂包膜的細微鐵粉)和調色劑(墨粉)組成。經磨擦帶電后,墨粉吸附到磁輥上并形成刷狀,當轉動的感光鼓接觸磁刷時,在感光鼓表面電荷庫侖力的作用下,帶電的墨粉顆料就會擺脫載體的引力而吸附到感光鼓上,從而使靜電潛像變為墨粉像。(廣泛采用)

跳動顯影-顯影劑為絕緣的單組份磁性色劑材料。顯影裝置由磁輥、旋轉套筒、刮板等組成。磁性色劑與刮板磨擦帶電在磁場的作用下,色劑吸附到滾筒周圍形成墨粉層。顯影時,在感光鼓電荷庫侖力的作用下,帶電的墨粉色劑即可跳到感光鼓上顯影。具有復印圖像清晰、底灰小、顯影劑不易飛散、環境污染小等特點。  

聲明:

(一)由于考試政策等各方面情況的不斷調整與變化,本網站所提供的考試信息僅供參考,請以權威部門公布的正式信息為準。

(二)本網站在文章內容來源出處標注為其他平臺的稿件均為轉載稿,免費轉載出于非商業性學習目的,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您對內容、版權等問題存在異議請與本站聯系,我們會及時進行處理解決。

報名提醒

【考試時間:4月12-13日】

浙江自考服務中心

  • 微信公眾號
  • 考生交流群
  • 微信公眾號 掃一掃加關注微信公眾號

    與考生自由互動、并且能直接與專業老師進行交流解答。

  • 考生交流群 掃一掃加入微信交流群

    與考生自由互動、并且能直接與專業老師進行交流解答。

主站蜘蛛池模板: 和田市| 仁寿县| 贵阳市| 那曲县| 张家口市| 崇义县| 台南市| 威信县| 靖边县| 项城市| 桐柏县| 白城市| 杭锦旗| 巴楚县| 琼海市| 长春市| 北海市| 湖州市| 屏边| 奉贤区| 革吉县| 麻江县| 长治县| 南阳市| 平阴县| 湖南省| 温泉县| 乌苏市| 维西| 呈贡县| 东莞市| 巴青县| 清流县| 石城县| 柘荣县| 房产| 赤壁市| 温州市| 灵武市| 兴安县| 贡山|

關注公眾號

回復“免費資料”領取復習資料

微信公眾號

微信公眾號

微信公眾號

微信交流群

<<點擊收起

在線咨詢

在線咨詢

APP

APP
下載

man
聯系
微信
wxlogo
掃描
二維碼
反饋建議
反饋
建議
回到頂部
回到
頂部
app
微信客服
 微信公眾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