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節 生態學及其發展 一、什么是生態學 二、生態學的主要發展階段 三、生態學分支學科
第二節 農業生態學及其發展 一、農業生態學的產生 二、農業生態學的趨勢展望
第三節 農業生態學的內容與任務 一、農業生態學的內容 二、農業生態學的特點
三、農業生態學的任務
教學要求: 重點掌握:理解有關概念與術語;掌握生態學與農業生態學的含義和研究內容;農業生態學的特點等。學習農業生態基礎的意義 一般掌握:農業生態基礎的內容與任務; 一般了解:生態學的發展歷史
第一章 農業生態系統 教學內容:
第一節 生態系統 一、生態系統的概念 二、生態系統的組成 三、生態系統的類型 四、生態系統的特點
第二節 農業生態系統 一、農業生態系統的概念 二、農業生態系統的組成 三、農業生態系統的特點
教學要求: 重點掌握:農業生態系統的概念、組成和特點 一般掌握:生態系統的概念、組成、類型和特點
第二章 生物種群與生物群落
教學內容:
第一節 生物種群的概念與基本特征 一、種群的概念 二、種群的特征及應用
第二節 種群間的相互關系 一、負相互作用:競爭、捕食、寄生、偏害 二、正相互作用:偏利作用、原始合作、互利共生 三、生物化學分泌物在種間關系上的應用
第三節 生物群落的概念及特征及應用 一、群落的數量特征 二、群落的空間結構特征 三、群落的時間結構特征 四、群落的營養結構特征 五、群落與環境的協同進化特征-演替 六、生態位的定義及生態位原理的應用 第四節 種群與群落生態學原理在農業中的應用
教學要求: 重點掌握:生物種群和生物群落的基本特征,內稟增長率和環境容納量的概念,生態對策的基本概念和類型,種群的調節機制,生物種間關系的應用,生物群落結構理論及其農業應用,群落演替 一般掌握:種群波動的概念和類型, 一般了解: 種群的增長模型,頂極群落理論的應用
第三章 生物與環境的關系
教學內容:
第一節 環境因子的生態作用 一、環境因子的概念與組成 二、主要生態因子對生物的生態效應
第二節 生物對環境的生態作用 一、草原、森林、淡水、土壤生物的生態效應 二、農田生物的生態效應 三、環境與生物關系的基本規律
第三節 生物的生態適應性 一、生態適應的概念 二、生態適應的形式—趨同適應和趨異適應
教學要求: 重點掌握:環境因子的概念及其分類、環境與生物關系的基本規律;生態型、生活型、生境和生態位 一般掌握:環境因子的生態作用、 一般了解:農田生物的生態作用
第四章 農業生態系統的能量流動
教學內容:
第一節 農業生態系統的能量流動的途徑
一、農業生態系統能量的來源
二、食物鏈和食物網
三、農業生態系統能量流動途徑
第二節 農業生態系統的能量生產
一、生態系統的初級生產力的概念
二、初級生產能量轉化的含義
三、人工輔助能對農業生態系統初級生產能量轉化的效應
四、農業生態系統中的次級生產及其作用
五、提高次級生產力的基本途徑
第三節 農業生態系統的輔助能
一、人工輔助能投入對農業生產力的影響
二、生態系統的能量分析
三、農業生態能流的調控途徑
教學要求:
重點掌握:林德曼定律;農業生態系統能量傳遞途徑與轉化的實質;人工輔助能對農業生產的作用;農業生態系統能量分析與調控途徑。
一般掌握:農業生態系統能量的來源;食物鏈;食物網
一般了解:生態系統生產力、能量定律、能量分析方法
1、農業生態系統的組分結構包括:生物組分和非生物組分兩類。
2、種群的營養特征包括:種群的空間分布、種群數量和種群的遺傳三個方面。
3、種群的空間分布通常可分為均勻型、隨機型和成群型三種類型。成群分布型中又包括成群隨機型和成群均勻型。
4、種群的年齡結構分為增長型、穩定型和衰退型三種類型,而種群的年齡組也分為幼齡組、中齡組和老齡組三個主要組別。
5、種群波動的主要因子:非密度制約和密度制約。
6、種群的增長的類型分為:幾何級數增長、指數型增長和S型增長三種。
7、種群數量的年波動主要受物理環境、種群自身的生理因素兩類因素的影響。
8、種群的空間動態主要包括:種群個體對空間的需要、空間結構、空間利用方式、擴散和遷移等四個方面。
9、擴散的方式包括遷出、遷入和遷移。
10、影響種群數量波動的原因有兩類:非密度制約和密度制約。
1、系統結構的有序性具體表現在系統的邊界和系統的層次兩個方面。
2、系統的整體性主要表現在組成系統的各要素之間要有一定的量比關系。
3、生態系統的主要類型:根據環境特性劃分為:海洋生態系統、森林生態系統、草原生態系統、淡水生態系統。
4、生態系統從其組分的性質可分為生物組分和非生物組分兩類。生物組分是指生態系統中的動物、植物、微生物等。
5、非生物組分是指生命以外的環境部分,包括大氣、水、土壤及一些有機物質。
6、根據人類干預程度,生態系統劃分為:自然生態系統、人工生態系統、半自然生態系統。
7、光的生態作用具體表現在光質、光量(當光照強度)和光照時間三個方面。
8、就植物而言,其生態型包括:氣候生態型、土壤生態型、生物生態型。
9、生態系統中能量的主要形態有日光能、化學能、熱能和動能等幾種;到達地球表面的太陽輻射,只有可見光、紅外線、紫外線才起生物學作用。
10、到達地球表面的輻射是由24%的直射光,17%的來自云層的散射輻射,以及6%的來自天空的散射輻射組成。
1、相互作用可分為正相互作用和負相互作用兩個類型。
2、正相互作用可其作用程度分為互利共生、偏利共生和原始協作三種類型;負相互作用包括:競爭、捕食和寄生等。
3、在溫帶的干旱地區,從山底到山頂植物分布依次為:干旱—荒漠帶—荒漠化草原帶—草原帶—森林草原(或草甸草原)帶—亞高山針葉林帶—高山灌叢和高山草甸帶—冰雪帶。
4、在熱帶地區,從山麓到山頂植物群落自下而上的垂直分布依次是:熱帶雨林帶—常綠闊葉林帶—落葉闊葉林帶—亞高山針葉林帶—高山灌叢帶—高山草甸帶—高寒荒漠帶—冰雪帶。
5、種群波動的調節有密度調節(種間調節、食物調節)、非密度調節、種內自動調節(行為調節、生理調節、遺傳調節)三種。
6、生態系統的四大組成要素是環境、生產者、消費者和分解者。
7、環境包括自然環境和社會環境。
8、旱生演替系列是:地衣群落階段、苔蘚群落階段、草本群落階段、木本群落階段。
9、水生演替序列是:自由漂浮植物階段、沉水植物階段、浮葉根生植物階段、直立水生植物階段、濕生草本植物階段、木本植物階段。
10、次生演替是指在原有生物群落破壞后的地段上進行的演替,最初發生是外界因素的作用所引起的。
1、輔助能是指人類在農業生產各方面活動中所投入的能量,包括生物能(如勞畜力、種苗、有機肥料等)和工業能(如化肥、農藥、機械、燃料、油、電力)等。
2、食物鏈的基本類型有捕食食物鏈、腐生食物鏈、寄生食物鏈三種。
3、生態金字塔有個體數金字塔、生物量金字塔和能量金字塔三種基本類型。
4、農業生態系統的初級生產主要包括農田、草地和林地生產。
5、次級生產包括:初級生產者以外的異養生物,包括消費者和分解者。
6、氮素來源主要有兩個途徑:生物固氮、化學固氮。
7、氮素的損失主要有三個方面:揮發損失、氮的淋失、在水田中或土壤通氣不良時,硝態氮受反硝化作用而變成游離氮,導致氮素損失。
8、在立體農業中運用的主要原理有:光合作用原理、物質循環轉化原理、生物互補原理、氣候生態學原理、生態位原理等。
9、立體農業的類型可分為平原型(林木或果樹與作物間作、旱糧分帶輪作、蔗田棚式蘑菇立體種植)、山地立體農業、水域立體農業(淡水立體養殖、淺海灘涂立體養殖、低濕地立體農業)。
10、農業資源根據其來源,一般分為自然資源和社會資源兩大類。農業自然資源根據其性質,又可分為可更新資源(再生資源)和不可更新資源(非再生資源)。
1、農業資源的特性:整體性、地域性、變動性、多用性、數量的有限性和潛力的無限性。
2、生態失調結構上的標志:一級結構缺損(一級結構是指組成系統的一級成分,如生產者、消費者和分解者等)、二級結構受損(二級結構是指生態系統中各組分及其特征,如生物種類、種群數量及群落層次結構等)。
3、生態失調功能上的標志:能量流動受阻、物質循環中斷。
4、水體污染源可分為:自然污染源和人為污染源兩大類。
5、農業生產的持續性包括:資源環境持續、經濟持續和社會持續等幾個方面。
6、持續農業的三大目標是:保證食物供給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增加農業收入,擴大農村的就業機會和脫貧致富、保護資源環境的永續性循環。
7、光照時間對植物的影響主要表現在三個方面:日照長度對植物繁殖特性的影響、日照長度與植物分布和起源有關、日照長度對植物的休眠和地下貯藏器官形成的影響。
8、水對生態系統的作用:水是生物生長發育的重要條件、水對動植物數量和分布有重要影響、水對生物分類的作用。
9、微生物對土壤的作用:促進了成土作用、改善土壤的物理性能、提高了土壤質量、對土壤覆蓋層的影響。
10、合理利用農業資源的途徑:合理利用土地資源、合理利用和保護森林資源、合理利用和保護草場資源、合理利用和保護漁業資源、重視水資源的保護和利用。
聲明:
(一)由于考試政策等各方面情況的不斷調整與變化,本網站所提供的考試信息僅供參考,請以權威部門公布的正式信息為準。
(二)本網站在文章內容來源出處標注為其他平臺的稿件均為轉載稿,免費轉載出于非商業性學習目的,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您對內容、版權等問題存在異議請與本站聯系,我們會及時進行處理解決。
相關推薦
2023年10月浙江自考幼兒園組織與管理復習資料:我國幼教事業發展的方針
05-162023年浙江自考西方行政學說史復習資料:西方行政學的產生
03-022023年4月浙江自考學前教育史學習筆記:史前社會幼兒教育的方法
12-06自考輔導資料:2021年10月《學前教育史》—古代東方國家的學前教育
06-07自考輔導資料:2019年10月《中國現代文學史》-30年代文學小說創作
09-24自考輔導資料:2019年10月《中國現代文學史》-解放區文學概述
09-252022年浙江自考中國古代文學史(一)第三編第九章復習資料
10-31自考輔導資料:2021年10月《學前教育史》—論幼稚師范教育
06-052022年浙江自考《刑法學》復習筆記(二)
08-30自考輔導資料:2021年10月《學前教育史》—雅典的學前教育
06-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