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健康:不僅僅是沒有疾病或虛弱,而且是要有健全的機體,精神狀態及社會適應能力。
2、預防醫學:以人群健康為主要研究對象,;采用現代科學技術和方法,研究環境因素對人群健康和疾病的作用規律,分析和評價環境中致病因素對人群健康的影響,提出改善不良環境因素的衛生要求,并通過公共衛生措施達到預防疾病,增進健康的一門科學。
3、預防醫學經歷了以個體-群體-人類為對象的三個階段。
4、公共衛生學:以群體為對象預防疾病的科學稱為公共衛生學。
5、疾病的三級預防:
(1) 一級預防:也稱病因學預防,主要針對無病期,目的是采取各種消除和控制危害健康的因素,增進健康的措施,防止健康人群發病。
(2) 二級預防:也稱臨床病期預防,即在疾病的臨床前期作好早期發現,早期診斷,早期治療的“三早”預防措施,以預防疾病的發展和惡化,防止復發和轉變為慢性病等。
(3) 三級預防:又稱臨床預防,主要是對已患病者進行及時治療,防止惡化,預防并發癥和傷殘,促進康復等恢復勞動和生活能力的預防措施。
6、第二次衛生革命使疾病發生由過去的生物醫學模式轉變為生物-心理-社會醫學模式。
7、構成環境的因素:生物因素,化學因素,物理因素,社會心理因素。
8、生態系統:是由生產者,消費者,分解者和非生物環境組成。
9、生態環境發展到成熟階段,它的結構和功能,包括生物種類的組成,各個種群的數量比例以及能量和物質的輸入,輸出等都處于相對穩定狀態,這種狀態稱為生態平衡。
10、劑量-效應關系:指暴露劑量與個體表現出來的效應嚴重程度之間的關系。
劑量-反應關系:指暴露劑量與群體中出現某種效應并達到一定程度的比率,或者引起某一生物效應的發生率之間的關系。
11、環境因素的聯合作用:相加,協同,獨立,拮抗。
12、污染物可分為一次/二次污染物(判斷)。
13、生產性污染:工業三廢,工業噪音,振動,農業生產中不合理的施用化肥和農藥。
14、環境污染對健康的影響:急性中毒,慢性危害,遠期作用,對免疫功能的影響。
15、大氣污染對健康的間接危害:影響太陽輻射和微小氣候,產生溫室效應,破壞臭氧層,形成酸雨。
16、居室內空氣的主要污染物:甲醛及揮發性有機化合物(苯,甲苯,二甲苯,三氯乙烯,三氯甲烷,萘,二異氰酸酯)氡及其子體,軍團菌。
17、水體污染:指由于人類活動排放的污染物進入河流,湖泊,海洋或地下水等水體,使水體的水質,底泥的理化性狀和生物種群發生變化,降低了水體的利用價值,同時對人體的健康造成直接或間接的危害。
18、富營養化:在人類活動的影響下生物所需的氮,磷等營養物質大量進入湖泊,河口,海灣的緩流水體,引起藻類既其它浮游生物迅速繁殖,水體溶解氧量下降水質惡化,魚類及其它生物大量死亡的現象。
19、我國生活飲用水的衛生要求:1、水中不得含有病原微生物,保證流行醫學的安全性。2、水中所含化學物質及放射性物質不得對人體健康產生危害。3、水的感官性狀良好。
20、飲水的凈化包括混凝沉淀和過濾。
常用的混凝劑有金屬鹽類和高分子丙類。前者如硫酸鋁,三氯化鐵和硫酸亞鐵。后者如聚合氧化鋁和聚丙烯酸按。
21、飲水消毒方法可分物理消毒法和化學消毒法。
前者如煮沸,紫外線,超聲波等。后者如用氯,二氧化氯和臭氧等進行消毒。
22、必需氨基酸:有九種體內不能合成或合成少不能滿足機體的需要,必須從食物中獲取,稱為必需氨基酸。包括亮氨酸,異亮氨酸,賴氨酸,蛋氨酸,苯丙氨酸,蘇氨酸,色氨酸,ji氨酸和組氨酸。
23、氨基酸模式:組成人體各種組織蛋白質的氨基酸有一定的比例,蛋白質中各種必需氨基酸含量和之間的比例,稱為氨基酸模式。
24、低限制性氨基酸:蛋白質中含量相對較低的必需AA稱為低限制性氨基酸。 按其嚴重程度依次稱為第一、二、三、四…….
25、必需脂肪酸:只機體生理需要,但機體內不能合成,必須由食物供給的多不飽和脂肪酸,包括n-6族的亞油酸和n-3族的α-亞麻酸。
26、碳水化合物的主要生理功能:供給機體所需要的熱能,維持神經組織功能,參與構成機體重要物質,調節血糖、節氮和抗生酮作用,提供膳食纖維,解毒。
27、宏量元素(含量大于0.01%):Na.K.Ca.N.Mg
微量元素(含量小于0.01%):Fe.Cu.鈷.I.Zn.錳.硒
28、影響鈣吸收的因素:(1)活性V2TD能促進其吸收 (2)鈣離子與食物中的植酸草酸等形成不溶性鈣鹽,影響鈣吸收 (3)鈣磷比例適宜時有利于吸收(1:1或1:2) (4)蛋白質消化過程中,游離的部分氨基酸與鈣離子作用 (5)乳糖有利于其吸收
29、影響鐵吸收的因素:鐵離子比亞鐵離子更容易吸收,還原性物質(抗壞血酸,含硫基化合物促進鐵的吸收,植物鹽磷酸鹽阻礙其吸收)
30、脂溶性V有A.D.E及K,主要存在植物油,堅果類和動物性食品中
水溶性V有B族維生素和C,存在于動植物食品中。
聲明:
(一)由于考試政策等各方面情況的不斷調整與變化,本網站所提供的考試信息僅供參考,請以權威部門公布的正式信息為準。
(二)本網站在文章內容來源出處標注為其他平臺的稿件均為轉載稿,免費轉載出于非商業性學習目的,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您對內容、版權等問題存在異議請與本站聯系,我們會及時進行處理解決。
相關推薦
2022年浙江自考《當代中國政治制度》復習筆記匯總
09-152023年浙江自考西方行政學說史復習資料:西方行政學的產生
03-022023年10月浙江自考傳播學概論復習資料:有限效果論
08-302022年浙江自考中國古代文學史(一)第三編第九章復習資料
10-31自考輔導資料:2019年10月《美學》知識點-崇高的內涵與特點
09-172023年4月浙江自考中外教育簡史復習筆記:英國近代教育制度
12-08自考輔導資料:2021年10月《學前教育史》—論幼稚師范教育
06-05自考輔導資料:2021年10月《學前教育史》—雅典的學前教育
06-072022年10月浙江自考《政治經濟學》重點復習第十三章
07-062023年4月浙江自考新聞學概論復習筆記:堅持和實現正確的輿論導向
12-02